什麼是五月節的痕跡

2021-03-01 鄉讀

 

    今天我們邀請到的朗讀嘉賓是央廣節目主持人姚科老師。讀者可關注鄉讀公眾號,參與共讀。

作者:崔岱遠

朗讀:姚   科

錄音:溫   涼

配樂:荒   煙

本音頻作品已獲得授權

端午節在京城的百姓嘴裡並不叫端午節,而是叫成五月節,透著那麼親切。五月節一到,單褲單褂兒上身兒。過不了多長日子,大芭蕉扇上手,夏景天就算來了。

早年間五月節這天,家家戶戶大清早兒都要在門框上插上菖蒲、艾草。這種風俗就是《紅樓夢》裡說的「蒲艾簪門」。菖蒲、艾草散發出芳香,據說能驅瘟闢邪。有沒有那麼神不敢說,反正蒼蠅、蚊子確實怵它。還有人會並排掛一辮子大蒜,象徵著寶劍、鞭子和錘子,感覺簡直就是能降妖除魔的三件法器。聽老輩子人講,五月節不是什麼好日子,蛇精毒蟲都要出來鬧騰,所以得弄些器物震懾著。講究的住戶還要在街門中央貼上印著紅鬍子判官的黃表紙,特意用毛筆蘸上硃砂點紅了判官燈泡兒似的圓眼睛,這就叫「硃砂判兒」。瞧那判官橫眉立目攥著寶劍的兇狠相,能不能抓鬼不好說,反正嚇唬小孩子是不成問題的。

說到小孩子,小孩子在五月節裡會有專屬於自己的項目,而且還分男女。男孩子是用雄黃在額頭上抹出個大大的「王」字,裝作老虎。女孩子會用硬紙疊一串正六面體的小「繒子」,外面用五彩絲線整整齊齊纏繞出圖案,下面墜上穗子,穿上珠子,滴裡嘟嚕地掛在胸前,美不唧兒地當飾物。這兩個項目在小孩子只是樂呵,在大人的心目中也是為了驅瘟闢邪。孩子,就是大人的眼珠子,總要特別加以呵護才是。

打五月節開始,天氣日漸悶熱潮溼,各種毒蟲活動頻繁,人也難免心煩氣躁寢食不安,自然容易生出各種疾病。從前人們沒什麼主意,只好弄些氣味兒重的中藥材驅趕,於是有了燃艾草、燒菖蒲、塗雄黃等等土辦法,日久天長形成風俗。五月節的風俗也就大多圍繞著驅瘟闢邪了。後來點心鋪裡又做出了分別刻著長蟲、蜈蚣、蠍子、蜘蛛、癩蛤蟆的五毒餅,五月節前後應季上市,賣得很不錯。其實也未必有誰真信吃了五毒餅就能五毒不侵,無非是為討個吉利罷了。

我小時候講破除迷信,驅瘟闢邪那套一律消滅,街面兒上也就見不到「蒲艾簪門」的風俗了,當然更沒有貼在街門上的判官,甚至點心鋪裡也取消了五毒餅。老太太給小孫女疊個「繒子」當玩意兒,還得有意無意地背著生人。蒜辮子倒是還經常見,只不過不再掛在門框上當錘子,而是掛在廚房的牆上堅守著蒜的本分。

那時候能讓人感受到五月節痕跡的,似乎只剩下粽子。畢竟五月節還有一層重要的含義,就是紀念民族詩人屈原。

屈原是南方人。南方的粽子品種也特別豐富,糯米自然是少不了的,中間可包的細料就太多了,什麼鹹肉、火腿、蛋黃、燒鴨、香菇、海米……應有盡有,總的來說口味是鹹鮮的,吃的時候講究趁熱兒,因為裡頭有脂油,放涼了吃難免覺得膩。

肉粽子在北京倒是也有,只是不多見。五月節的時候稻香村、稻香春這樣的南貨鋪子會賣一些,不便宜,文化人偶爾買了當稀罕物送禮用,老百姓一般吃不慣。京城裡百姓人家兒習慣的粽子口味只有一種,就是江米小棗兒的。五月節頭一天,家家戶戶就都開始準備著包了。

包粽子首先要預備好粽葉。南方的粽葉五花八門,除了常見的箬竹葉,還可以用芭蕉葉、甘蔗葉、月桃葉、茭白葉……據說投到江裡祭奠屈原用的粽子是把米塞進竹筒裡,包上楝樹葉,再纏上五彩絲線。那才是汨羅江畔的遺風。

北京的粽葉沒那麼多樣兒,只是用的水塘裡瘋長的葦葉。從前京城四周水塘很多,而且差不多全長著蘆葦。直到今天,北京的地名裡光叫「葦子坑」的就有好幾處。進了夏景天,水塘裡蛙聲一片,蘆葦茂盛挺實。專門就有小商販去德勝門外或是朝陽門外的葦子坑劈了葦葉,洗淨,捋好,展平,晾乾,再疊成一摞一摞的,打成捆兒拿到市上賣,包粽子的時候用起來特順手,價錢也不貴。也有老少爺們兒自己大老遠地去找水塘劈葦葉,主要是圖個樂呵。其實新鮮的葦葉直接用並不好使,因為它脆,包粽子容易碎,還略微帶些苦澀,再說也未必乾淨。晾乾的葦葉是草綠色的,看著不那麼青翠,用之前要先拿熱水泡上一陣子,把幹葉子泡柔軟了,把苦澀漂出去,這樣包出的粽子只帶著淡淡的清香味兒。

北京的粽子一改「南甜北鹹」的規律,講究吃甜的。吃法也和南方相反,不是吃熱的,而是吃涼的。

扎粽子的繩也有講究,最好就用灌渠小道上長出來的馬蓮。馬蓮纖細柔韌,用它扎粽子結實不說,黃綠的衣裳濃綠的腰帶,看上去透著特般配。馬蓮和葦葉成龍配套,也是採回來晾乾了,使的時候和葦葉一起用水泡開就行。有賣葦葉的必會同時也賣馬蓮。用白線繩拴粽子屬於退而求其次的辦法。有的商家圖省事,一根線繩能拴一串十個粽子,賣起來倒是挺方便。

京城裡的人包粽子講究用江米。這裡說的江米其實就是南方人說的糯米。至於為什麼叫成「江米」,我推測也是因為粽子的原因。從前北京人吃江米的機會並不多,主要就每年五月節包幾回粽子。而祭奠屈原的粽子是要投到江裡去的,所以糯米也就順理成章叫成了江米。至於是不是這麼回事,我沒有考據過。

除了江米,偶爾也能見到大黃米的粽子。從前江米貴,大黃米有黏性可價錢要便宜得多,京郊的農民就喜歡用大黃米包粽子,有時候也捎進城裡來。大黃米粽子個頭兒大,也許放棗兒,也許不放。城裡人偶爾吃吃,換換口味,覺得挺新鮮的。但在家裡自己包的時候很少見有人用。

北京人吃江米喜歡圓粒的,吃起來比長粒的江米更香甜,更筋道,還不覺得怎麼黏牙。五月節的頭一天,過了中午就要用大盆把江米淘淨泡上。泡透了的江米包出的粽子吃起來才顯得水靈。再就是洗出一碗小棗兒預備著。小棗兒最好選密雲的,那才叫一個甜。

粽子屬於節令食品。和元宵、月餅等等節令食品一樣,北京的粽子一改「南甜北鹹」的規律,講究吃甜的。吃法也和南方相反,不是吃熱的,而是吃涼的。

包粽子需要手藝,不是誰都能把米包成粽子的。再加上葦葉纖細瘦長,用起來比箬竹葉難,要包漂亮了就更不容易。用葦葉包粽子得三四張重疊像扇面似的打開,講究的包法還不能捲成個錐子,而是要包成個見稜見角的正四面體,用北京話說那叫「粽子形兒」,看著俏式。包成錐子形的不是沒有,可那屬於圖省事的將就辦法,有些寒磣。

我家最會包粽子的是我爸。他不怎麼會做飯,可打小兒練就了包粽子的絕活兒。我媽說他手緊,包出的粽子也緊襯,吃起來特筋道。每年五月節,家裡包粽子的活兒自然全是我爸的。

五月節頭一天晚飯剛過,我爸就會把盛著江米、粽葉、馬蓮、小棗兒的大、中、小三個盆在屋子中間一拉溜兒排開,外加一口鍋放在旁邊。自己搬個板凳往中間一坐,跟要舉行個儀式似的擺開陣勢。還沒見粽子,仿佛已經聞到淡淡的粽子香。

但見他左手從水盆抄出三張粽葉甩甩水捻開了,右手撈一把溼米填進去,撿兩顆小棗兒往上一鑲,變戲法兒似的順勢一疊,一根馬蓮盤繞紮緊打個活結,就包成了一顆精巧的粽子。四個犄角舒展均勻,看著特精神。順手扔進鍋裡,緊接著下一個……一鍋粽子沒多會兒包得了。別看包得快,個頂個兒的結結實實,拿在手裡沉甸甸的,絕沒有散的、漏的。

臨睡之前,把鍋裡加足了清水坐在煤火上,開鍋之後小火慢咕嘟,一家人聞著粽香入夢。直熬到煤乏了,天亮了,一大鍋粽子煮透了,泡在黃綠色的清湯裡,粽子是骨力的,湯是透亮的。

煮得的粽子並不能馬上吃,而是要晾到中午,晾得溫涼了再吃。拉開馬蓮的活結,剝去粽葉,幾顆清白嬌俏的粽子放在盤子裡,隱約看見鑲在裡面的小棗兒,跟顆紅瑪瑙似的。吃的時候蘸足了砂糖。咬上一口,冰涼砂甜,筋道利落,這才是北京粽子的口味。

五月節年年會來。我的爸爸卻永遠地走了。我再也吃不到爸爸親手包出的沉甸甸的粽子。那粽子有稜有角,有心有肝,一身清白,半世煎熬,就像他那個人。

那是我心目中五月節的痕跡。

     崔岱遠,作家,文化學者,榮獲北京讀書形象大使、北京金牌閱讀推廣人榮譽稱號,北京大學生閱讀聯盟導師,北京作家協會會員,應邀擔任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中央教育電視臺等國家級媒體多檔欄目學者嘉賓。出版有《京味兒》《京味兒食足》《京範兒》《吃貨辭典》《果兒小典》《一面一世界》《北京三字經》等作品。連續擔任第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屆北京國際圖書節「名家大講堂」主講專家。在《人民日報》《新華每日電訊》《中國之翼》等報刊開設文化專欄。近年在國家圖書館、首都圖書館、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體育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國務院國資委、衛生部、建設銀行、中國銀行、大慶油田、北京圖書大廈、百萬莊圖書大廈、北京刑警總隊以及北京數十所中小學等機構舉辦文化講座數百場。

下期預告

  

     謝佳瑜,廣東揭陽人,朗誦愛好者,喜歡用聲音來感悟生活。

本期編輯 | 小淳

版權聲明 | 本文音頻作品已獲授權,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監製 | 姚科聲音工作室

這些央視主播也為鄉讀平臺獨家錄製作品:

點擊欣賞

歡迎香瓜們參與朗讀互動,將音頻或文稿傳給我們,我們會挑選並適時展示出來,您的文章還有機會被資深朗讀嘉賓朗讀。

部分名家朗讀作品回顧

(點擊標題即可進入)

更多名家作品關注本號獲取

相關焦點

  • 端午節潮汕又稱五月節,帶你看看有什麼民俗活動嗎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便是端午節,故潮州民間又稱其為「五月節」。那麼,你知道端午節這一天,潮州民間有什麼民俗活動嗎?今天,咱就一起來了解咱潮州的端午節習俗,看看你都知道多少?五月節的潮汕人民在做什麼?除了眾人皆知的賽龍舟、吃粽子,還有哪些頗具潮汕特色的民俗?
  • 今年的愚人節五月天阿信又玩出了什麼新花樣?
    什麼?潮牌STAYREAL正式進軍生鮮行業?哈哈哈,不過是今年的愚人節限定罷了,不過SR的T恤是真的3日限定不要錯過哦~主理人阿信今年的愚人節發文也是雖遲但到什麼?阿信去送貨了?這些年調皮的五月天可是「欺騙」過多少次粉絲啊1、五月天合體「拍」「假視頻」日期:2015-04-01
  • 【端午節歌謠】五月五,是端午
    【端午節歌謠】五月五,是端午 歌謠《五月五,是端午》 演唱:張老師 五月五,是端午 背著竹簍入山谷
  • 特別專題:五月節洗午時水
    五月初五日,是民間說的「五月節」,又叫「端午節」,這是個病毒流行的時節,據汕尾的老一輩人介紹,在「五月節」這一天的午時
  • 五月音樂節是個什麼鬼?
    在這部作品中,孟德爾頌用了人們通常意義上認為「非孟德爾頌」的多彩的配器手法,讓五月的日光、月光、聲音、色彩都變得格外奇幻絢麗,給出了孟德爾頌歌劇一個全新的定義,孟德爾頌的姐姐生前非常愛這部作品中的合唱部分。▼ 哈農庫特 / 歐洲室內管弦樂團 - 「五月向我們微笑」光是五月開始的一個晚上就說了這麼多,那麼隨後的五月音樂節,與之相關的「鬼」就多了。
  • 五月天音樂節|MAY I LOVE YOU
    身邊有太多的小夥伴反映:這個五月真是tcl除了上不完的課 下不完的雨 寫不完的作業  背不完的單詞當然還有想去去不了的五月天香港演唱會讓你們過一個不平凡的五月!是的你們沒看錯你們期待已久的音樂節又雙叒叕來了什麼?你沒聽說過??你你你怎麼肥四
  • 奇了怪了,七夕節什麼時候變成情人節了!
    莫了名奇了妙了,七月初七跟情人節有什麼關係!小時候從來沒聽說七月初七是情人節啊!
  • 文化||日本男孩的節日:五月初五男孩節
    因為,這一天是日本的男孩節(こどものひ)。而關於男孩節,大家最為印象深刻的就是鯉魚旗了吧。除了鯉魚旗之外,日本男孩節還有什麼其他有趣之處呢?就讓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吧。基本介紹日本男孩節,定於每一年的五月五日。
  • 民生智庫 | 五月五,端午節安康
    民生智庫 | 五月五,端午節安康 2020-06-25 09: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在湛江,我們這樣過五月初五端午節
    端午節,是我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泱泱大中華,天南海北的我們過著同一個端午節,卻遵循不盡相同的習俗。如是,在湛江,我們這樣過五月初五端午節。粽子是端午節的主角,湛江人在農曆五月初五前幾天則開始準備,摘粽葉(或買)、買糯米,當然少不了鹼水,之後,一家子圍坐一起包粽子。
  • 五月初五端午節:端午安康,粽情飄香!
    端午節與上古時代的天象崇拜相關,由「龍升天」祭龍儀式演變而來,既涵蓋星象文化內涵,也糅雜多種民俗風俗,從端午節的一項紀錄中可見一斑——據統計,端午節叫法有龍舟節、重午節、端陽節、夏節、艾節、五月節、菖蒲節、天醫節、草藥節、浴蘭節、屈原日、解粽節等二十多種,在中國所有傳統節日中叫法最多,可謂冠絕群節。
  • 農曆五月初五,中國民間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緣於五月是兇月的古老觀念。晉董勳《問禮俗》:「五月俗稱惡月。」這個觀念緣於上古,雲夢睡虎地秦簡《日書》甲種《玄戈》:「五月,東井、七星大兇,胃、參致死。在中國古代天文學中,東井星主管五月。漢王充《論衡·說日》:「當夏五月,日長之時在東井,東井近極,故日道長。」五月不吉觀念滲透到民間,南朝宗懍《荊楚歲時記》:「五月,俗稱惡月,多禁忌。」五月為兇月,是端午賴以建立的文化基礎。 端午最初作端五。唐李匡乂《資暇集》卷中「端午」條引晉周處《風土記》:「仲夏端五,烹騖角黍。」
  • 國家大劇院五月音樂節:9年,他們讓室內樂不再寂寞
    看著今年五月音樂節的豐富節目,王路藜的思緒一下跳回到9年前,「當時五月音樂節剛起步,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演出難找。」   當年的那些演出,可以說都是她和團隊一場一場拉來的。「當時有外國院團來大劇院,我就趕緊把五月音樂節介紹給他們,邀請他們加演一場室內樂音樂會。」
  • 泉州人過五月節,到底有多少民俗活動?又有多少美味佳餚?
    端午,泉州人稱為五月節。五月為「惡月」,因為五月多雨溼熱,蚊蟲滋生,傳染病流行,所以自古以來的泉州人民,在五月初五這一日裡,要過節,要避惡驅災!「以紙為大船,送五方瘟神。凡百器用皆備,陳鼓樂、儀仗、百戲,送水次焚之。近竟有以木舟,具真器用,以浮於海者。」
  • 《王者榮耀》五五開黑節五月天新歌發布時間 55開黑節活動大全
    導 讀 王者榮耀這次的開黑節請來了五月天,在4月29日當天五月天會發布新歌,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具體消息吧。
  • 五月初五話端午,這些端午節習俗,你知道多少?
    五月初五話端午,這些端午節習俗,你知道多少? 端午安康說到端午節,你會想到什麼呢
  • 小提琴女神穆特再登場 國家大劇院五月音樂節華麗開幕
    同時,作為2011年國家大劇院五月音樂節的開幕演出,穆特也以一場完美的音樂會為本屆五月音樂節掀開了華麗的大幕。「小提琴女神」上演弓弦新奇蹟這部以小提琴和鋼琴達到理想平衡的經典作品讓所有觀眾得以一窺穆特與歐基斯這對黃金組合的絕佳默契,雙方演奏中在力度和演奏節奏上毫無刻意遷就的痕跡,自然之至的配合和流暢自如的樂句銜接讓作品中的歡快意味一展無遺。而接下來的《卡門幻想曲》則將全場的氣氛推向了最高潮。穆特在1993年錄製的這部作品唱片以炙熱的情感、無懈可擊的技巧和完美的音質成為古典音樂領域最暢銷的唱片之一。
  • 2020年6月25日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
    2020年6月25日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時間:2020-06-25 10:4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20年6月25日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午節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春節、清明節、端午節和中秋節)之一。
  • 「濃情五月天,感恩母親節」 婦幼保健直播來啦!!
    「濃情五月天,感恩母親節」 婦幼保健直播來啦!! Mother'sDay在2020年母親節到來之際,為了弘揚中華民族孝敬父母珍視親情的傳統美德,凝聚和提升孝母感恩的良好道德風尚,引導大眾關注女性健康,自治區政府婦兒工委辦公室聯合廣西婦幼保健院開展「濃情五月天
  • 不是誰都能把米包成粽子的 | 端午節
    五月節的痕跡聽老輩子人講,五月節不是什麼好日子,蛇精毒蟲都要出來鬧騰,所以得弄些器物震懾著。講究的住戶還要在街門中央貼上印著紅鬍子判官的黃表紙,特意用毛筆蘸上硃砂點紅了判官燈泡兒似的圓眼睛,這就叫「硃砂判兒」。瞧那判官橫眉立目攥著寶劍的兇狠相,能不能抓鬼不好說,反正嚇唬小孩子是不成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