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億需求、千億市場,年輕人為什麼喜歡算命?

2020-12-28 澎湃新聞

文/陳宇航

來源/螳螂財經(ID:TanglangFin)

信星座、轉錦鯉,年輕人的玩法越來越野了。

他們熟練掌握星座運勢,隨時隨地轉發錦鯉,一個個真的很愛「玄學」。他們一邊堅定地拒絕父母安排的相親,卻在孤獨的夜裡被AI的文字擊中內心,相信大數據測姻緣99.9%的準確率。

當算命成為流行文化,融入年輕人的日常生活,自然就會有人忍不住「為命運充值」。

那麼,為什麼從小接受無神論教育的年輕人會熱衷於算命呢?

與時俱進的算命師,正在成為年輕人的「精神鴉片」

「掰掰手指頭算算,我算過塔羅牌、紫薇鬥數、周易八卦、星座星盤。平時會關注相關的星座公眾號,平均每個月都會去找算命師算一次,每次算完之後迷茫好像都能少一點。」

劉婷是一名即將畢業的研究生,和大多數迷茫的年輕人一樣,算來算去,她每次算的都是「感情運勢如何?就業是否順利?會不會發財?」之類的問題。

在窺見自己的命運之後,冥冥之中事情好像真的朝算命師的說法那樣在發展。

算命師說劉婷和男友不和,不久後她果然就和男友分手了。

劉婷說:「其實算命更多只是覺得好玩,就像扔硬幣一樣,當硬幣拋向天空的時候,我們心裡就已經知道答案了。當問出問題的那一刻,她心裡已經做好了決定。」

算命佔卜準嗎?這個是大多數人都會關注的問題,答案也是五花八門的。

剛工作兩年的李佳告訴「螳螂財經」,自己找的算命師很準確地算出了自己從事的行業以及男朋友以前膝蓋受過傷的事情,並且通過五行八字算命師預測了她未來的工作將十分順利。

雖然聽不太懂那些專業術語,但是聽著挺順耳的,不知不覺中,李佳就買了單。

當然,也有碰到一些不準的,比如小雲。三年來她每次做測試都說會有很多桃花,懷抱著滿滿的希望,結果就單身了三年,至今連個聊天的對象都沒有。

「我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迷信。就比如平時,左眼跳,這是要發財?右眼跳,去他的迷信!大家都是沐浴在科學的陽光下長大的,無神論早已經根深蒂固,算命其實就跟春節拜年一樣,可能就是圖個樂吧。」

說白了,「信」與「迷信」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年輕人對算命結果會有一定的傾向,但是毫無自主判斷的「迷信」卻遠遠談不上。

對於這種說法,算命師舍先生就比較認同,他今年37歲,幹這個行當已經十幾年了,目前主要開展線上算命,他告訴「螳螂財經」,傳統走街串巷、支個攤兒、掛個八卦旗的「鐵口直斷」早已經out了,現在的年輕人算命也就圖一樂,真正將測試結果用來指導命運的,其實少之又少。

在他看來,算命作為一門玄學,本來就不是科學的,所以更多的要靠悟性。舍先生透露,他和他母親都是做算命的,從小家裡耳濡目染,也並沒有專門學過,自己看了一些書就很快上手了。

找他算命的人群,也不乏高學歷的學者,比如麻省理工、哈佛、北大、清華那樣的高學歷學生,甚至還有一些大學教授,很多都是通過朋友推薦的方式聯繫上的。

至於收入,目前大概在1至10萬不等,在同行中屬於中等水平。

說起現在年輕人熱衷的星座、塔羅牌、面相,舍先生顯得不屑一顧,他認為相比五行八字,星座這些都太簡單了,人的面相又容易發生變化,就連玄學都把不準。

「螳螂財經」又陸續採訪了幾位「大師」,與風水有關大師佔主流。比如,鄧娟女士就十分喜歡在朋友圈裡分享一些風水小知識,她與舍先生的經歷差不多,也是受家學淵源影響,從小就對風水學產生了濃厚興趣,進入職場後樂於幫助別人解決困惑,後來乾脆做起了全職。

阿墨也算是一個比較有代表性的案例。他的爺爺輩以前是走街串巷給人算命的盲人,父輩也開了一家玄學店鋪,線上和線下的算命都做。小時候在父輩們的薰陶下,也還是逐漸接觸這個行業,並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一來而去就幹起了這個行當。

當然,相比於老年人,他更喜歡和年輕人打交道,店鋪裡沒有生意的時候就在微信上給人看,每一次收費200元,每年年底生意最好的時候,月收入達到二十萬塊很正常,現在幾乎不用宣傳,幾乎都是熟人介紹。

這也是網際網路算命大師的共同之處,他們大多有著相似的經歷——出自易學世家,自幼研習風水命理,天資聰穎,學習數十載,習得真諦。

而這種經歷又會形成一個很好的標籤,讓人更信服的同時,也披上了一層神秘色彩。

「網際網路+算命」的背後,有何「財富密碼」?

早些年,全國各地的廣場掀起了過一場「電腦算命」風潮,大致就是在一些繁華的地段,支起一個大棚子,裡面擺放著一臺電腦和一個印表機,只需要輸入測算者的生辰八字,就會列印出一個紙條,上面寫著電腦自動生成的測算結果。

在披上「科學」的外衣後,這種「電腦算命」一度頗受中老年人喜歡。隨著網際網路浪潮的來臨,算命這門老手藝也在變得更年輕,大師們早已經乘著網際網路的東風自由翱翔。

現如今,隨便點開一加算命服務的店鋪,店主就可提供學業、事業、婚姻三種運勢的分析和選擇建議。而算命佔卜市場收費一直都是沒什麼標準,貴的可以到兩三千,便宜的發個朋友圈宣傳一下就可以!

1996~2003年,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做了三次調查,三次的調查結果都顯示:每四個中國人裡面,至少有一個人相信算命,總人數超過3億人,有過算命行為的人高達四成,三分之二的人表示自己的日常行為會受到算命結果的影響。

2011年,美國普度大學發布了一份研究報告,認為中國有將近1.45億人相信風水,1.41億人相信財神,3.62億人曾在過去12個月內算過命或看過相。

十來年後的今天,年輕一代對算命「佛系」了很多,但是仍然無法掩蓋一個事實——信不信是一回事,但算命仍然是一個好生意。

我們不妨做一個大膽的假設,在中國的14億人口中,16-50歲的目標用戶佔比約45%,保守估計會有30%的付費用戶,再保守估計他們的年均佔卜算命最低消費為500元,那這就是一個達千億的市場!

據企查查數據,算命相關公司從2011年開始增加,2015年新增53家,風水相關的公司從2000年開始就如春筍般湧現,2000年新增611家,隨後逐年增長,僅僅2019年就達到了3673家,截至目前風水相關企業總量已經近4萬!

據鉛筆道不完全統計,佔卜算命賽道中已經融資的項目共計20個,其中完成A輪融資的項目為9個,Pre-A輪2個,天使輪5個,種子輪4個。對外披露的數據中,獲得千萬融資以上的項目有9個。

打著用網際網路精神變革風水行業,讓算命更公開透明化,讓商業模式標準化的旗號,這些神棍公司一家接一家的拿到數千萬的融資。

就以「神棍局」為例,作為一個玄學類型的自媒體,「神棍局」公眾號從2016年12月到2017年7月,短短8個月時間,就吸引了35萬人關注,發布的文章篇篇10W+。甚至只要在文章中出現一次名字,就需要投10萬的廣告費。

甚至有些公司,還成功上市了!

2012年6月28日,新加坡的著名風水公司「新天地集團」登上了倫敦證券交易所另類投資市場,堪稱「算命第一股」。

新天地的主營業務就是「風水命理」,旗下的緣中秀風水館「緣中秀」在華人較多的馬來西亞、香港、澳門等地開設了近20家分店,員工人數超過了180人,每年營收數千萬。

算命,到底在算什麼?

其實,算命這個現象,在世界範圍內並非某一個民族獨有。

從遙遠的瑪雅預言、耶穌復活、巫師佔卜,再到星座、塔羅牌、八字、面相等等,大到預測世界末日,小到個人禍福吉兇,似乎每一個文明都未來都有自己獨特的預測體系。

就以中國為例,已知最古老《連山》《歸藏》《周易》這三部經書,都與預測未來有關,其中《周易》被學界認為是「群經之首」。

在古代,遇事不決先算一卦,是一個再平常不過的事。

「早期社會生產力低下,科學不發達,先民們對於自然現象、社會現象,以及人自身的生理現象不能作出科學的解釋,因而產生了對神的崇拜,當人們屢遭天災人禍,就萌發出藉助神意預知橫禍和做事後果,以達到趨利避害。」

一位社會學研究者告訴我們,人類的基因裡潛藏著不安全感,也帶有天然的「造神」傾向,無論是八字、面相、星座、塔羅牌等等手段,其實都是人類希望總結出一套系統規律,為自己的行為活動做出一個更正確的指引。

當然,指引可能也事與願違。

即便是「神棍局」的神算子們,算來算去也沒算出自己會被封號。

同樣滑稽的是,就在我們和舍先生聊完後不久,我們發現他在朋友圈發了一條水滴籌的消息:

原來,「知過去、測未來」算命師也算不準自己的命運?

當然,我們並不嘲弄這種現象,反而更應該深思——明知不科學,為何當代年輕人依然如此痴迷?背後僅僅是「好玩」這麼簡單嗎?

這讓我想起一件往事。

大約七八歲的年紀,有一次我去村裡一戶人家玩耍,熱熱鬧鬧的,還有不少客人。一個老婆婆坐在昏暗的椅子上,閉著眼睛搖頭晃腦,一驚一乍,說一些晦澀難懂的話。

旁邊,幾個大人輪流問她一些問題。大概就是「我兒子什麼時候能賺錢」「他什麼時候能娶上老婆」「有沒有什麼過不去的坎」之類的,具體內容我已經記不清了。

後來我們才知道,老婆婆在我們那裡有一個專門的稱謂,叫做「仙娘婆」,她有一項本事,就是請「仙娘」附身,村裡婦女們可以以她為媒介,與「仙娘」溝通交談。

如今想來,所謂的「仙娘附身」荒謬無比,但是卻有一個場景讓人印象深刻。老婆婆走的時候,幾名婦女都高高興興的包了一個小紅包,很長一段時間內,她們的心情都很好,對子女的未來充滿信心。

這不就與我們「買一張彩票,心情好一整天」是一回事麼?在很多情況下,算命大師不就是我們身邊觸手可及的「平民心理諮詢師」麼?

中國科協有一項統計,對於「您為什麼要算命」這個問題,回答「好玩」的人最多,比例達到了30.3%。說明近三分之一的人算命是好奇心作祟,圖個新鮮。而剩下兩部分,共有50%的人算命是為了驅邪消災和得到應對各種問題的方法。因此中國科協認為,尋求解決困難和心理安慰是公眾算命的一個重要原因。

心理學家通過研究發現,生活壓力越大,人就會越迷信,而這種迷信是為了重新獲得對生活的控制感。

人都需要心靈寄託。老年人明知保健品無效,還是願意買,因為保健品銷售比親兒子還關懷老人,老人不過是花錢買心靈寄託。年輕人又何嘗不明白封建迷信搞不得,算命佔卜更是不能信?

其實他們只是焦慮,找不到方向罷了。

心理學上,有一個「巴納姆效應」,是指人很容易相信一個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並認為它特別適合自己並準確地揭示了自己的人格特點,即使內容空洞。

很多人,將之稱為「冷讀」。

而算命師正是利用這種「巴納姆效應」,用一些模稜兩可言之無物的話讓人覺得切中要害。但由於預言的事情很久以後才能驗證,在算命的當下也就變得不可證偽。

蝴蝶扇動一次翅膀,就足以引起一場風暴,人生中稍微作出一個看似不起眼的決定,也足以引發蝴蝶效應。

也就是說,人的命運和結果有成千上億種,是無法進行計算的。

就比如說,我這兩年胖了很多,算命師說我「天庭飽滿,地閣方圓,以後必成大器」,那我到底能不能減肥?

在線等,挺急的!

結語

人活一輩子,好不容易來人間一趟,既有人告訴我們「命中注定」,也有人說「人定勝天」,這本身就是一種處事哲學。

但,如果把把性格交給星座,把努力交給雞湯,把運氣交給錦鯉,然後對自己說:「聽過許多道理,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這樣的話,當然過不好。

真正能解決問題,幫助走出困境的,只有真真實實的自己,而不是算命師。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此內容為【螳螂財經】原創,

僅代表個人觀點,未經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製或建立鏡像。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且未核實版權歸屬,不作為商業用途,如有侵犯,請作者與我們聯繫。

螳螂財經(微信ID:TanglangFin)

相關焦點

  • 三億需求、千億市場!年輕人為什麼喜歡算命?
    當然,相比於老年人,他更喜歡和年輕人打交道,店鋪裡沒有生意的時候就在微信上給人看,每一次收費200元,每年年底生意最好的時候,月收入達到二十萬塊很正常,現在幾乎不用宣傳,幾乎都是熟人介紹。這也是網際網路算命大師的共同之處,他們大多有著相似的經歷——出自易學世家,自幼研習風水命理,天資聰穎,學習數十載,習得真諦。
  • 數以萬計的年輕人正在算命
    一條佔卜「你還應該繼續喜歡ta嗎」的短視頻收穫了39.3萬次的點讚喜歡,不少人在評論區裡表示「臥槽這也太準了吧」。可見原來四種情況就能解釋得了普天之下所有男女的感情恩怨,相比之下,傳統批八字合婚可真是弱爆了。如果你覺得小視頻這種佔卜時間太短,互動感太弱,那麼你還可以轉戰B站。在那裡,塔羅佔卜用互動視頻的形式拉滿了互動感。
  • 央視揭秘AI算命圈錢套路:抓住部分人的心理需求 算命結果全靠編
    佔卜、算命這事大家應該都不陌生,我們自己也會偶爾去嘗試一下。只是,萬萬沒想到,網絡佔卜現在已經變成了一個朝陽企業。甚至有報導稱這個市場居然撐起了千億市場。真的驚呆了。從算命半仙到 AI 算命,佔卜市場近千億雷鋒網編輯對算命的印象還留在影視劇裡。他們一般都是盲人,並且都會戴墨鏡。像這樣。
  • 後疫情時代新風市場需求爆發 規模或達千億
    後疫情時代新風市場需求爆發 規模或達千億 字號:TT 2020-12-23 17:43隨著政策推動、消費者認知的提升、品牌的成熟等多方面因素疊加的影響,未來零售市場、房地產精裝修、商業地產及公共建築等為新風市場持續注入新的活力,成為支撐其市場規模持續增長的關鍵渠道。線上零售渠道:疫情後銷量回暖在2017以前,霾經濟帶動了空淨行業的短暫增長,隨著空氣品質的不斷好轉,空淨行業需求開始疲軟。
  • ...圈錢套路:抓住部分人的心理需求,一步步套錢,而 AI 算命軟體...
    佔卜、算命這事大家應該都不陌生,我們自己也會偶爾去嘗試一下。只是,萬萬沒想到,網絡佔卜現在已經變成了一個朝陽企業。甚至有報導稱這個市場居然撐起了千億市場。真的驚呆了。從算命半仙到 AI 算命,佔卜市場近千億雷鋒網編輯對算命的印象還留在影視劇裡。他們一般都是盲人,並且都會戴墨鏡。像這樣。
  • 「躺瘦」的年輕人,「養肥」千億代餐市場
    一年賣出上億蛋白棒、零糖零卡氣泡水,千萬奶昔、麥片、雞胸……未來年輕人到底在吃什麼?代餐真的是剛需嗎?01 想吃又想瘦,年輕人的焦慮值千億「健身卡買了就相當於練了,線上健身小視頻看過就等於做了。」小茹對觀潮新消費(ID:TideSight)表示,「之前跑了幾天步居然還胖了,帕梅拉跳了幾次也沒瘦,薄荷記飲食熱量也沒堅持住,這一時期的減肥就告一段落了。」
  • 為什麼網際網路算命會這麼賺錢?
    如今一切皆可網際網路加的時代,曾經行走江湖知天命的神棍們也不再局限在廟宇和街邊擺攤堂而皇之做起算命的生意來。網際網路算卦成了存留於灰色地帶的一盤大棋,棋局上有人封神,有人墜落,八字運程,風水姻緣是老祖宗留下來的封建迷。哪怕是一個年年薪百萬的金領,遇到不如意之事也難免想起命運之說。找神算子們問道求解以求心安。有需求的地方,自然就有市場。
  • 央視揭秘 AI 算命圈錢套路:抓住部分人的心理需求,一步步套錢,而...
    佔卜、算命這事大家應該都不陌生,我們自己也會偶爾去嘗試一下。只是,萬萬沒想到,網絡佔卜現在已經變成了一個朝陽企業。甚至有報導稱這個市場居然撐起了千億市場。真的驚呆了。從算命半仙到 AI 算命,佔卜市場近千億雷鋒網編輯對算命的印象還留在影視劇裡。
  • 三億人有剛需,輕鬆月入幾十萬…..
    二十多年前,中國差不多有三億人相信算命,到今天這個數字依然沒有減少。爺爺奶奶們在廟裡燒香喝香灰水,8090後則靠換微信頭像改運勢,連券商都要每年出一篇涉及風水運勢的研報,算命這門生意,怎麼都不會過時。01去年的時候,有個俄羅斯的綜藝特別火。
  • 小小奶酪棒,撬動奶酪千億市場需求
    本土品牌在消費者偏好的理解能力、下沉市場渠道的開拓能力等方面更具優勢,亟待國內奶酪廠商龍頭崛起。在對國人奶酪消費習慣的培育過程中,本土品牌有望憑藉對消費者需求和口味更深的理解來逐步提升其品牌忠誠度及市場份額,從而扭轉以外資品牌為主導的市場格局。
  • 那些偷偷算命的年輕人,終於被看穿了
    不但截獲一大把算命大師的微信,還收穫了朋友們五花八門的算命經歷。算命先生就像當代年輕人的心理醫生。沒被社會毒打的時候,年輕人個個都是唯物主義新青年,信馬克思主義和科學。 長大後經曆命運的蹂躪,在難以唯物的世界裡,年輕人越來越開始唯心了。所以當有人嫌棄年輕人:也太傻了,什麼年代還信命。
  • 為什麼當代年輕人更熱衷算命?
    似乎無論任何年代的人,都喜歡佔卜算命等玄學,並期許這些科學之外的領域可以給到自己額外的力量和幫助。只是年輕人們算命的方式變得更加現代化,在淘寶上購買遠程佔卜、在B站上觀看大眾星盤講解直播......為什麼從小就接受無神論教育的年輕人們,還會熱衷於算命呢?也許只要有焦慮,就永遠有算命的生存之地。- 01 -算命=迷信行為?
  • 在線卜卦AI看相,「網絡算命」形成產業鏈,神棍們攪動千億市場
    無論是走在馬路上,還是在寺廟附近,我們都曾或多或少遇到過想要算命佔卜的「大師」們,如今,隨著網際網路的發達,算命佔卜這門生意也開啟了網絡戰場,在線卜卦、專欄講解、AI看相……當年街上攔過你的算命師傅,現在可能正在屏幕後指點著你的人生。你可能還不知道,當年路邊擺攤的算命先生們,正在迎來事業的第二春。
  • 千億市場、需求猛漲!鈑金行業迎來了當打之年?_騰訊網
    來源:眾成醫械大數據平臺 這意味著,目前千億規模的醫療市場已經帶動了醫療器械製造的需求擴張。 鈑金市場行不行,展會現場告訴您 疫情雖然對經濟造成衝擊,但在5G技術、智能家居、智慧城市、醫療大健康、新基建等新興行業需求的推動下,鈑金加工行業加工需求依舊旺盛。中商產業研究院預測,2020年我國雷射設備銷售收入將達830億元,市場一片大好。
  • 在「算命」這件事情上:中老年人向左,年輕人向右
    他曾在自傳裡說過,自己大學時寫了個幫人「科學算命」的程序,專門就守在電影院門口尋找「有緣人」。周老闆還調侃說自己當時做得還不錯,可惜後面被趕走了,不然江湖上可就多了一位「算命大師」。因此這也算是冥冥之中的安排,老年人和年輕人竟然在「算命」這件事情上達到了驚人的一致。如今,中老年人喜歡風水,年輕人卻喜歡星座和塔羅牌。老一輩人嘲笑年輕人玩星座和塔羅牌,就是在「交智商稅」。但年輕人也不屑一顧,驕傲地反擊道:我們是在線上算命,是「高科技」。
  • 在B站給年輕人算命,是3000萬的暴利生意
    對風水嗤之以鼻的年輕人,迷上了塔羅牌當代年輕人有多野?他們一邊對爸媽拜的風水和佛祖嗤之以鼻,一邊卻偷偷迷上了毫無科學依據的塔羅牌。所謂的塔羅牌,是西方的一種古老佔卜工具,起源一直都是個謎。聽起來,塔羅牌跟手相,算命和星座也沒有什麼區別。只不過比起其他算命渠道,它用的工具塔羅牌,會顯得更加神秘和「高大上」,再加上披上一層來自歐洲中世紀的優雅濾鏡,格外受到年輕人的喜歡,尤其是在網際網路上。 近年來,塔羅佔卜由線下轉戰線上。
  • ​一個被低估的千億市場,酷客葡萄酒:如何做年輕人的專屬品牌?
    其實不光是年輕人,從全球烈酒與葡萄酒消費1:1的比例來看,中國7:1的比例意味著巨大的增長潛力,而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識的覺醒,這樣的趨勢也正變得越來越明顯。為什麼少有人涉足?很大程度上跟葡萄酒相對較長的產業鏈條有關。
  • ​那些把「算命」當事業的年輕人
    在沒有虔誠也沒有熱情的日子裡,在沒有宿命感也沒有使命感的努力裡,想著弄清楚為什麼生活變成了現在這樣?也許它不好也不壞,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但是它無序、無趣、無明。從出家的90後,到去雍和宮燒香的年輕人,我們似乎早就察覺到了年輕一代在尋求不同的方式與命運和解,他們似乎沒有人們以為和期待得那樣積極樂觀,愈挫愈勇,志在必得。
  • 情趣用品市場顯露,千億規模女性是關鍵?大數據下,「瞞」不住了
    尤其是現在的年輕人,不僅在「衣食住行」生活方面有了更高的追求,在娛樂生活方面也有了變化。比如,情趣用品市場的顯露,也印證了年輕人在娛樂生活方面已發生了變化。以前提到「成人用品」或者說「情趣用品」,許多人會害羞,國人對這些產品的需求似乎也不大。隨著新一代年輕人的到來,對這類用品的看法和需求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 那個給三千人算命的大師,正在給自己水滴籌
    那麼,為什麼從小接受無神論教育的年輕人會熱衷於算命呢?他的爺爺輩以前是走街串巷給人算命的盲人,父輩也開了一家玄學店鋪,線上和線下的算命都做。小時候在父輩們的薰陶下,也還是逐漸接觸這個行業,並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一來而去就幹起了這個行當。 當然,相比於老年人,他更喜歡和年輕人打交道,店鋪裡沒有生意的時候就在微信上給人看,每一次收費200元,每年年底生意最好的時候,月收入達到二十萬塊很正常,現在幾乎不用宣傳,幾乎都是熟人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