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奶酪棒,撬動奶酪千億市場需求

2020-12-25 新財富網

發布時間:2020年5月14日

摘要:

國內乳製品消費已進入低速增長的成熟期,核心的液態奶消費量已基本穩定在3300萬噸左右,消費結構正由液態奶向更加營養、健康的酸奶和奶酪等升級。西式餐飲文化的普及帶來了奶酪消費場景增加,國內奶酪行業規模迅速從2004年的4.03億元增長至2018年的65.49億元,CARG達22.04%。近年奶酪行業推出了再制奶酪和兒童零食的大單品奶酪棒,並且獲得了快速的發展。作為再制奶酪,奶酪棒更加適合國人的口味;作為兒童零食,奶酪棒從兒童開始培育奶酪的消費習慣。同時奶酪棒的快速放量也提升了奶酪在C端消費者中的認知,將推動奶酪消費由B端向C端加速滲透。奶酪棒的快速放量正在加速我國乳製品的消費升級,驅動奶酪行業進入加速發展期。

外資品牌憑藉原材料乾酪和產品先發優勢,目前佔據市場主導地位,龍頭百吉福的市佔率達22.7%(其中奶酪棒單品的市佔率超50%)。由於奶酪屬於舶來品,國內消費者初期不適應海外主流的天然奶酪,而更偏好於口感柔和、味道多樣化的再制奶酪。同時由於奶酪需要低溫儲存運輸,目前以一二線城市的成熟銷售渠道為主。隨著奶酪棒等普適品種的放量以及奶酪常溫化和消費習慣的逐步養成,市場渠道將快速下沉。國內廠商正憑藉對國人消費偏好的理解以及對下沉渠道開拓的優勢快速崛起,有望實現對外資品牌的趕超。

日本乳製品行業同樣經歷了液態奶到酸奶和奶酪消費升級的過程,奶酪消費同樣以再制奶酪為主。1966年日本奶酪的人均消費量僅0.27kg(和國內目前水平相當),但經過50多年的發展,目前人均消費量已達到人均2.32kg。日本奶酪佔乳製品(不含奶粉)消費的比例目前已達18%並且仍處於持續提升的過程中。雖然目前我國奶酪行業僅百億水平,但隨著我國乳製品行業規模的穩步提升以及乳製品消費向奶酪的升級,國內奶酪市場規模千億可期。借鑑日本奶酪行業發展歷史,同樣經歷了由進口主導到本土品牌崛起的發展歷程,最終前四大奶酪品牌雪印、六甲黃油、森用、明治均為本土品牌。其中龍頭雪印雖然在發展過程中經歷了多次合併和分拆,且一度出現過嚴重的食品安全問題,但在其確立品牌先發優勢之後龍頭地位持續穩固,行業強者恆強趨勢顯著。目前國內奶酪行業仍處於發展初期,以外資產品和品牌主導,但國內品牌如妙可藍多正藉助奶酪棒這一大單品和本土化的下沉渠道開拓優勢快速崛起。傳統乳企巨頭蒙牛、伊利也相繼開始在奶酪領域發力,推動國內品牌的崛起。

正文:

乳製品行業漸入成熟期,消費升級驅動奶酪市場發展

1.1、乳製品行業漸入成熟期,消費結構優化升級趨勢明確

國內乳製品行業已逐漸步入成熟期,CR5達54.6%,核心消費品類液態奶年消費量已穩定在3300萬噸左右。乳製品按照其零售形態的不同大致可分為三類,依次為奶粉(包括全脂乳粉、脫脂乳粉等)、液態奶(包括常溫奶、巴氏殺菌奶、酸乳等)以及其他幹制乳品(煉乳、奶酪等)。近年來,國內乳製品(不含奶粉,以下同)行業逐步由快速增長的成長期過渡至低速增長期。從乳製品市場規模來看,2008年之後乳製品市場規模增速逐漸震蕩下行,近年來增速穩定至5%左右。從乳製品市場集中度來看,2019年國內乳製品行業CR5達到54.6%,與中國香港(54.8%)、韓國(64.4%)、日本(49.6%)、澳大利亞(43.4%)等發達地區相差不大。液態奶作為乳製品市場的主流消費品種,近年來逐步進入成熟期,年消費量基本穩定在3300萬噸左右。

乳製品消費結構持續向巴氏奶、酸奶、奶酪等高營養價值品類升級。隨著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斷提升以及冷鏈物流體系的日益發達,國內消費者對於乳製品的需求逐漸向短保質期、零添加劑、高營養價值的品類過渡。具體而言,液態奶中存在由常溫奶向巴氏奶升級的趨勢。巴氏奶即採用巴氏殺菌法加工而成的牛奶,相比較常溫奶所採用的超高溫瞬時滅菌保留了部分有益菌,更大程度的保持牛奶內的營養物質。在液態奶逐步由常溫奶向巴氏奶消費升級的同時,酸奶、奶酪等更具營養價值的乳製品亦逐漸迅速崛起。2009年,光明推出中國首款常溫酸奶—莫斯利安,隨後伊利與蒙牛快速跟進,分別推出各自的常溫酸奶品牌安慕希與純甄,酸奶在國內乳製品行業內的市場份額由2009年的16.8%快速增長至2019年的35.6%。而有「奶中黃金」之稱的奶酪,雖為舶來品,也憑藉其極高的營養價值含量正逐步為國內廣大消費者所接受。奶酪蛋白質含量是牛奶的8-10倍,鈣、鎂、鐵、鋅含量是牛奶的5-15倍。經過乳酸菌等微生物及酶的發酵之後,奶酪更易被人體消化吸收且適合患有乳糖不耐症的消費者食用。由於富含蛋白質和鈣,奶酪適合的消費人群包含了從兒童到老年人的全部消費人群,潛在消費人群超過了液態奶,在海外屬於普食性的產品。目前,國內奶酪佔乳製品消費的比例從2009年的0.5%增長至2019年的1.6%,比例提升超過3倍,並且還處於持續快速提升過程之中。

1.2、西餐文化普及疊加乳製品消費結構升級驅動奶酪市場發展

消費升級背景下,西式餐飲文化快速普及疊加乳製品結構升級驅動國內奶酪行業規模迅速擴張,增速位列乳製品行業內第一。奶酪是西方國家的傳統食品,距今已有幾千年歷史。根據加工的程度不同奶酪大致可分為天然奶酪和再制奶酪;根據奶酪的含水量不同也可分為半軟質奶酪、軟質奶酪、半硬質奶酪以及硬質奶酪。奶酪的製作多由牛乳、綿羊乳等經過殺菌、發酵、加熱攪拌、壓榨等一系列工藝濃縮而成。平均每公斤奶酪需要大約10公斤的原料乳,因此營養含量極高。由於奶酪對生牛乳用量及品質要求較高、加工工藝複雜,加之國民飲食習慣等因素,在90年代末國內乳製品行業發展的初期,國內鮮有乳製品廠商涉足奶酪生產(彼時僅有三元食品擁有奶酪自主加工生產技術)。因此當時奶酪多以進口為主且價格昂貴,難以在廣大消費者之間進行普及。2003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奶酪進口稅率由此前的60%下降至12%,進口奶酪價格大幅下降,這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國內奶酪行業的發展。

近年來,西式餐飲文化的逐漸普及,西餐廳、烘焙糕點、奶茶等奶酪下遊行業亦隨之快速發展。根據Euromonitor數據統計,2009-2019年烘焙行業市場規模複合增長率達到12.3%。擁有肯德基、必勝客、塔可鍾等多個知名餐飲品牌的百勝餐飲集團,2019年在中國的門店已接近10000家。下遊西式餐飲行業的快速發展、乳製品消費向更健康營養的方向升級以及奶酪的產品和口味創新,正在驅動我國奶酪行業的快速發展。根據Euromonitor數據統計,我國奶酪行業市場規模已從2004年的4.03億元增長至2018年的65.49億元,CARG達22.04%。

雖然近年來乳製品行業整體增速有所下行,但奶酪行業規模增速仍然保持在15%左右的快速增長,領跑乳製品的各品類。近年來行業推出了更適合國人口味的再制奶酪兒童零食——奶酪棒。作為再制奶酪,奶酪棒更加適合國人的口味;作為兒童零食,奶酪棒從兒童開始培育奶酪的消費習慣。奶酪棒一經推出就風靡全國,快速成長為了國內奶酪行業的第一大單品,我們預計目前市場規模已超20億元。奶酪棒的快速放量提升了奶酪在我國C端消費者中的認知,將推動奶酪消費由B端向C端加速滲透。在奶酪棒這一大單品快速放量的驅動下,我國奶酪行業增長出現了進一步的加速。

本土品牌佔據口味和下沉市場優勢,未來崛起可期

國內奶酪市場進口依賴度較高,目前外資品牌佔據主導地位。從生產端看,2000年以前國內的大型乳製品廠商中僅有三元食品涉足奶酪生產。直到2008年之後,伊利、蒙牛、光明等乳製品龍頭才逐步開始涉及奶酪生產。因此,一直以來國內消費的奶酪均以進口為主。雖然近年來隨著國內乳製品廠商逐漸涉足奶酪生產領域,國內奶酪產品的進口依賴度(進口數量/表觀消費量)逐年下降,但自主品牌仍舊較少,僅有的產能也多在為外資品牌代加工。2018年,國內所消費的奶酪產品中,仍有約50%的佔比源自於海外進口。而根據Euromonitor數據統計,2019年國內奶酪市場CR3為36.78%且均為外資品牌,分別為法國百吉福(22.7%)、樂芝牛(7.7%)、安佳(6.4%)。國內廠商來看,妙可藍多市佔率最高,市佔率達到4.8%(隨著近兩年妙可藍多奶酪業務均是翻倍以上的增長,市佔率已達10%左右),傳統乳製品龍頭蒙牛、光明、三元則分別為2.8%、0.9%、0.9%。

本土品牌在消費者偏好的理解能力、下沉市場渠道的開拓能力等方面更具優勢,亟待國內奶酪廠商龍頭崛起。在對國人奶酪消費習慣的培育過程中,本土品牌有望憑藉對消費者需求和口味更深的理解來逐步提升其品牌忠誠度及市場份額,從而扭轉以外資品牌為主導的市場格局。不同於海外,國內消費者偏好於口感柔和、味道多樣化的再制奶酪,根據Euromonitor數據統計,2019年國內奶酪市場中再制奶酪的銷量佔比高達84.9%。而法國、英國、澳大利亞、紐西蘭等海外市場則以天然奶酪為主流消費品種,其銷量佔比均高達80%以上。

在目前國內外奶酪消費偏好存在較大差異的背景下,本土品牌有望憑藉對國內消費者需求和口味更深的理解,推出更適合國內消費者的產品,從而實現快速崛起。此外,從渠道拓展的角度來看,外資品牌多注重於一、二線城市渠道的開拓,主要是國內一二線城市的渠道建設較為成熟,產品鋪設難度較低且外資品牌知名度較高。而對於渠道網絡更為複雜、管控能力要求更高的下沉市場而言,本土品牌則具備顯著的優勢。借鑑同為舶來品的烘焙食品在國內的發展歷程來看,起初也是以起步較早的曼可頓、好麗友、賓堡等外資品牌佔據市場主導地位,但隨後達利、桃李等國內廠商藉助各自發達的下沉渠道網絡及供應鏈體系迅速崛起,時至今日已分別成長為國內烘焙市場長保和短保的龍頭。雖然目前國內奶酪市場由於原料依賴進口仍以外資品牌為主導,但我們認為未來國內廠商有望憑藉本土優勢崛起,並且目前已經看到了國內廠商正在快速趕超。

對標日本,國內奶酪市場千億可期,亟待本土品牌崛起

3.1、復盤日本奶酪行業百年發展歷程,國內奶酪市場千億可期 

日本與國內飲食結構相似,在乳製品行業發展的進程中亦存在由液態奶到奶酪的消費升級過程,因而對國內奶酪行業的未來發展具備很好的借鑑意義。奶酪對於日本同樣屬於舶來品,日本對奶酪的消費同樣以再制奶酪為主,目前再制奶酪的消費佔比仍高達62%。時至今日,日本奶酪的總消費量已從1965年的1.6萬噸增長至2019年的36萬噸,54年的時間內增長了22.5倍,CARG達5.93%。其中1965-2000年日本奶酪行業均處於持續快速增長的階段,35年內消費量增長了接近15倍,CARG達8.03%,而後2000-2008年經歷了一段時間的調整之後繼續迎來持續增長。

目前在日本乳製品行業基本不增長的背景下奶酪消費量仍舊保持著5%左右的穩定增長。競爭格局來看,日本奶酪行業CR5已達到60%以上,其中前四大品牌雪印、六甲黃油、森永、明治均是本土品牌。回顧日本乳製品行業的發展歷史,同樣存在由牛奶向營養價值更高、更加健康的奶酪消費升級的過程。根據日本農林水產省統計數據,1985年日本乳製品生產結構中牛奶產量的佔比為68.1%,而到2017年該佔比已下降到57.7%。相反,在這期間發酵乳(酸奶、奶酪等)的產量佔比從1985年的3.5%增長到2017年的20%(日本奶酪部分依賴進口,實際酸奶、奶酪的消費量高於產量)。目前,國內液態奶消費量已基本趨於穩定,而奶酪行業正處於快速發展的萌芽階段,奶酪人均消費量0.28kg,僅相當於日本1966年的水平,且正處在由液態奶向奶酪的消費升級過程中。復盤發展歷程類似的日本奶酪行業,將對國內奶酪行業未來發展趨勢具有很好的借鑑意義。

回顧日本奶酪行業的發展歷程來看,大致可分為進口導入期、本土廠商擴產期和成熟期三個階段:

(1) 進口導入期(1950-1980年):受西方文化影響,日本奶酪消費習慣逐漸建立,進口奶酪驅動市場規模持續擴張。1907年,北海道墾殖局和Nanae Kangyo測試站嘗試製作煉乳和奶酪的原型,開始了日本的成熟奶酪生產。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在美國的援助下經濟快速恢復,同時奶酪、烘焙等西式餐飲食品也逐步在日本本土開始普及。日本消費者對於奶酪食品的認知度逐漸提升,奶酪進口量及消費量快速增長,1965-1980年日本奶酪進口量和消費量CAGR分別達到14.3%和11.6%。同時疊加日本宏觀經濟的快速發展,接連經歷「巖戶景氣」、「奧林匹克景氣」、「伊奘諾景氣」三大經濟擴張周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及人均GDP高速增長。收入的增長、西式飲食習慣推廣,驅動了這一時期奶酪消費的快速發展。不過這一時期奶酪行業的增長主要依賴的是進口產品的驅動,國產奶酪的產量基本沒有增長。

(2) 本土廠商擴產期(1981-2000年):日本本土乳業龍頭紛紛加碼擴產,在本土品牌加碼和進口量持續攀升的背景下,奶酪市場規模持續快速增長。經歷了進口導入期之後,日本國民對於奶酪的消費習慣逐步建立,國內奶酪市場逐漸打開,明治乳業、雪印乳業等本土乳製品龍頭紛紛發力奶酪品類。明治乳業在上世紀80年代大力加強工廠機械化程度以及管理效率,每個工廠下設生產科、酪農科、後勤科,其中生產科負責生產技術、產品質量、設備等環節;酪農科主要負責管理奶源,在每個區域內設立酪農協會對酪農戶進行統一管理;後勤科則負責生產用物等管理。在高效的管理體系下,明治乳業單個工廠平均每日可處理原奶130噸、生產乾酪5噸,乾酪生產量佔比達到全國的50%。

日本另一大乳製品龍頭雪印乳業則連續推出荷蘭達式奶酪、法式濃味奶酪、農家奶酪等近50餘種不同口感及味道的奶酪,同時還推出了形如糖果的顆粒式包裝奶酪與棒狀包裝奶酪供作兒童營養食品。至1980年雪印的乾酪產值已達到368億日元。在各大乳製品龍頭相繼加碼奶酪市場的背景下,日本本土的奶酪產能快速擴張,1980年至2000年日本奶酪產量增長超過3倍。同時,這一時期奶酪進口量繼續保持增長,由1980年的7.5萬噸提升到了2000年的20.5萬噸,CAGR為5.16%。在本土廠商快速擴產和進口量持續攀升的背景下,日本奶酪市場規模保持持續快速增長,消費量由1980年的8.3萬噸增長到2000年的23.9萬噸,CAGR達5.43%。

(3) 成熟期(2000-至今):日本乳製品消費結構持續升級,奶酪消費量經歷調整之後再次步入穩健增長階段。2000-2010年,日本本身經濟處於不增長甚至衰退的階段。同時日本奶酪龍頭雪印在2003年爆發了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當年所生產的乳製品造成了14780位消費者食物中毒,品牌形象遭遇前所未有的重創。2000-2010年期間日本奶酪消費量基本停止增長,僅依靠價格的提升保持行業的增長。2010年之後,隨著奶酪龍頭雪印、明治乳業等大力整治食品安全問題,消費者信心逐步恢復,日本奶酪消費量重回增長軌道。根據Euromonitor數據統計2005至2019年間日本奶酪行業市場規模基本保持在5%左右的增速持續穩健增長,行業逐漸步入成熟期。

對標日本,國內奶酪行業仍處於行業發展的萌芽期,消費升級驅動下未來千億市場可期。從人均消費量和行業競爭格局來看,我國奶酪行業目前對應日本奶酪行業發展的進口導入期。2018年我國奶酪的人均消費量僅0.28kg,與日本1966年相近,同時行業主要品牌仍以外資品牌為主。根據Euromonitor數據統計,2019年日本奶酪行業市場規模為4430億日元,約佔乳製品行業市場規模的18%左右(2019年日本乳製品(不包含奶粉)行業市場規模為24573億日元),並且還處於持續提升的過程中。2019年國內乳製品行業(不含奶粉)市場規模為4196.3億元,以奶酪品類18%的市場規模佔比粗略估算,待國內奶酪消費習慣形成後(假設奶酪佔乳製品消費的比例達到日本的水平),國內市場規模有望達到908億元。而從人均消費量角度來看,與日本當下水平(2.32kg)同樣存在10倍的提升空間。考慮到國內乳製品行業目前每年仍保持著5%左右的穩健增長,未來隨著乳製品行業規模的繼續提升以及奶酪市場份額佔比的提升,國內奶酪市場千億市場規模可期。

3.2、借鑑日本百年奶酪龍頭雪印,亟待本土品牌崛起 

雪印乳業以黃油及奶酪業務起家,在逐漸布局乳製品行業全品類的同時不斷深耕奶酪領域,歷經近百年的發展歷程,現已成為日本奶酪行業中的絕對龍頭。在雪印乳業的百年發展歷程中,其先後經歷了由「北海道乳製品合作社」到「北海道乳業有限公司」的股份制改革,從「北海道乳業有限公司」到「雪印乳業公司」的業務分離,以及從「雪印乳業公司」至「雪印麥格乳業集團」的再次合併。2018年雪印乳業營業收入達到365.43億元,主營產品包含飲料和甜品(果汁、酸奶等)、乳製品(黃油、奶酪等)、飼料種子及其他相關食品四大類,營收佔比分別達到46.4%、39.9%、7.6%、6.1%。雪印在日本乳製品行業中市場佔有率已達到14%,排名第二;在日本奶酪行業中市場佔有率達26.2%,排名第一。從日本奶酪行業的發展進程來看,同樣存在著由進口產品主導到本土品牌崛起的過程,並且經過多年的發展,以雪印為首的本土品牌已佔據了絕大部分市場份額。

3.2.1、北海道乳製品合作社時期(1925-1941年)

雪印以黃油產品打開本土及海外市場渠道,隨後借鑑西方國家經驗率先嘗試奶酪的研製及銷售,並建立先發優勢,為日後的龍頭地位奠定基礎。1923年關東大地震後日本經濟與民生遭遇重創,此時政府取消乳製品進口關稅,煉乳、脫脂奶粉、黃油等海外乳製品大量流入日本本土,使得大量本土乳製品廠商的市場份額遭到衝擊。在此背景下,1925年全北海道的奶農和乳業公司共同成立了北海道乳製品合作社(酪聯),並同時開始嘗試生產和銷售黃油。次年,酪聯在札幌設立中央工廠並確立「雪印」黃油品牌,隨後將該業務從北海道拓展至東京地區並建立第一個分公司。1928年,酪聯的黃油業務已逐步滲透至日本本土全境以及中國的大連、上海等城市,此時開始引進丹麥奶酪製造技術,建立北海道奶酪工廠並嘗試奶酪的生產與銷售。1934年,酪聯所推出的塊狀奶酪產品已逐漸供不應求,為解決奶酪產能問題,酪聯新建戶佐工廠(面積達到1680㎡)。該工廠為日本當時第一家大型奶酪工廠,由此也為酪聯在奶酪領域建立了先發優勢,為日後的龍頭地位奠定基礎。

3.2.2、北海道河野工業株式會社時期(1941-1950年)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酪聯被迫進入戰時體制,與其他5家股東(森永乳業、明治乳業、農林中央金庫、北海道廳、北海道拓殖銀行)共同成立了北海道河野工業株式會社,並對北海道所有的乳製品生產工廠進行了整合,強化肉類、皮革、農產品加工等業務。隨著戰爭的結束,河野工會實現股份民主化,更名為北海道乳業公司(北乳業)。當時北乳業在全國範圍內產乳量達到4445.2萬噸,且黃油品類的市佔率高達70%,因而受當時《反對過度集中經濟法》制約,在1950年被迫分割成北海道黃油有限公司(後三葉草乳業)和雪印乳業有限公司,並同時成立了雪印種子公司和雪印食品公司(主營種子、肉食加工等業務)。

3.2.3、雪印乳業公司時期(1950-2003年)

在經歷了股份民主化改革分拆後,雪印乳業公司在東京交易所上市,1950-1980年間藉助資本市場力量大力推進產能建設和產品研發等,並逐步完成全國化的布局。雪印公司在東京證券交易上市後次年即發行了一億日元債券,藉助資本市場力量開啟了雪印奶酪的全國化擴張之路。1950-1980年間雪印共計進行11次大規模增資,資本金在1975年增加到了100億日元,得到資本助力後公司分別從生產效率、產能建設、產品研發等多方面發力。生產效率方面,雪印乳業連續引入黃油生產機、自動包裝機、機械奶酪桶和自動灌裝機等機械設備,逐步實現生產車間的機械自動化。產能建設方面,公司逐步由北海道大本營地區向本土的中部和南部地區擴張,在青森、津山、秋田、福山、長崎等地相繼擴建工廠。同時,在1959年北海道黃油公司重新併入雪印乳業後,公司已在全國範圍內建立了35個分支機構、18個屠宰場、196個生乳收集廠以及98家乳製品加工廠,基本完成了全國化的產能布局。產品研發方面,公司不斷推出新的產品和品類,積極開拓了糖果、奶粉、酸奶、乳酸菌飲料等業務,並同時深耕黃油和奶酪領域,推出「6P奶酪」、「雪印奶酪棒」等經典產品。

時至80年代,雪印乳業開啟全球化布局,在全球範圍內尋求穩定的乳製品原料供應商。日本同樣以再制奶酪產品為主,而原材料乾酪持續依賴進口,對外依存度從1964年以來持續保持在60%以上。在此背景下,為確保原料的充足且穩定,雪印開啟了全球化戰略,逐步與法、德、美、澳等多個國家的乳製品原料廠商建立合作。時至今日,公司已在中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美國等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工廠並銷售產品,同時也已從歐洲、北美、大洋洲獲有持續且穩定的乳製品原料供應。

3.2.4、雪印麥格乳業集團時期(2003-至今)

食品安全事件驅動公司組織結構變革,四大事業部推動公司營收重回上升通道。1995-2002年,雪印乳業接連爆發脫脂奶粉中毒、低脂牛奶中毒、偽造進口牛肉三起重大食品安全問題事件,接踵而至的食品安全問題使得雪印的品牌形象跌落谷底,由此造成了超過千億日元的經濟損失。2003年,公司為最大化降低品牌形象崩塌所帶來的影響,從旗下業務中分離牛奶、發酵乳、飲料三大業務,與全國性農業合作社、日本牛奶網共同建立了日本牛奶社區有限公司,並重新創立「梅格牛奶」品牌。

日本牛奶社區有限公司承接了此前雪印的經銷網絡,繼續開展乳製品的生產及銷售業務。同時為恢復企業品牌形象,雪印乳業在該事件後亦採取一系列整改措施,包括增設客戶服務中心、成立顧客監督機構、組織工廠開放參觀日、制定企業行為準則等。在歷經了近十年的品牌形象重塑後,2009-2011年雪印乳業與日本牛奶社區再次合併,成立雪印麥格乳業。合併之後公司共下屬乳製品、城市牛奶、營養品、飼料及種子四大事業部,通過加碼海外市場以及優化產品結構推動公司營收重回上升通道。具體而言,乳製品事業部不斷推進以奶酪產品為核心的乳製品出海戰略,合併其澳大利亞和印尼的子公司以此加強亞太市場的管控能力。而城市牛奶事業部則緊抓國內乳製品消費結構變革的趨勢,持續發力酸奶等高營養價值的乳製品,在新建多個工廠擴大產能的同時不斷推出「Gasseri SP菌株酸奶」等新品上市。可以看到近年來雪印乳製品營收結構中酸奶和奶酪的佔比不斷提升,分別由2009年的9.4%和18.2%增長至2018年的16.5%和21.3%。其中奶酪的收入保持持續增長,從2005年的525億日元持續增長到2018年的758億日元。

3.3、國內借鑑:奶酪行業品牌先發優勢作用顯著,亟待本土品牌崛起

先發優勢顯著、龍頭品牌強者恆強,本土品牌憑藉本土化優勢將最終主導市場。縱觀雪印乳業百年發展歷史可以看到,雖然雪印在發展過程中先後經歷了多次的重組合併和分拆,但其在奶酪行業中品牌先發優勢一旦確立後龍頭地位一直穩固。即使雪印在出現了重大食品安全問題事件後,品牌形象快速下降,但通過內部整改和管理,品牌重塑後依舊獲得了消費者的認可,繼續保持了國內龍頭的地位。同樣,日本奶酪市場在發展的初期同樣以外資產品和品牌為主,但本土品牌很快發力趕上,憑藉本土化的優勢持續佔據著主導地位。國內市場而言,目前奶酪行業正處於發展的初期,對應日本1950-1980年的進口導入期,同樣以適合亞洲人口味的再制奶酪為主,外資產品和品牌佔據主導市場,原材料乾酪依賴進口。同樣國內本土品牌如妙可藍多正在藉助對本土的消費者口味和需求理解優勢以及本土化下沉渠道的開拓優勢快速崛起。蒙牛、伊利等傳統乳企也相繼開始在奶酪領域發力,推動本土奶酪品牌的崛起。

主業聚焦奶酪藍海,每年保持翻倍以上增長,市場佔有率已達國產品牌首位,行業龍頭雛形初現。2015年廣澤乳業斥資8600萬收購妙可藍多(天津)食品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權及達能乳業(上海)有限公司位於上海市奉賢區金匯鎮的工廠。2016年8月,華聯礦業置出其鐵礦石業務相關資產,置入廣澤乳業和吉林乳業100%股權,變身乳製品生產商。公司主營產品包括馬蘇裡拉奶酪、奶酪棒、芝士片、液態奶、風味發酵乳、酸奶飲品及貿易產品等,擁有「妙可藍多」、「廣澤」、「澳醇牧場」等國內知名品牌。

2017年公司緊抓國內乳製品消費升級趨勢,戰略聚焦奶酪主業。2018年兒童節,公司攜手知名動畫IP《汪汪隊立大功》推出明星單品兒童奶酪棒,大力拓展零售市場。2019年3月為擴大品牌知名度,公司將證券簡稱更名為「妙可藍多」。2017年戰略聚焦於奶酪品類以後,公司迎來快速發展,奶酪業務營收規模每年保持著翻倍以上的增長,營收佔比從2015年的3.6%快速提升至2019年的52.8%,達到9.21億元。目前公司是A股市場唯一一家專注於奶酪研發、生產和銷售的企業。根據Euromonitor數據統計,2018年公司奶酪業務在行業內市場佔有率即已達4.8%,位列國產奶酪品牌市場佔有率首位,「妙可藍多」也逐步發展成為了全國知名的奶酪品牌。2020年,隨著公司明星單品奶酪棒的持續快速放量,公司市場份額將進一步提升,國內奶酪龍頭的雛形初現。

公司通過股權轉讓、增資擴股和定增等方式引入戰略投資者蒙牛,將在原料採購、技術研發、產品生產、渠道網絡以及企業管理等多方面助力公司實現奶酪龍頭的崛起。2020年1月6日,公司股東沂源縣東裡鎮集體資產經營管理中心、王永香、劉木棟、沂源華旺投資有限公司以每股14元的價格向內蒙蒙牛轉讓了5%的股份,合計對價2.87億元。同時,蒙牛擬以現金4.58億元對公司全資子公司吉林科技進行增資擴股,增資事項完成後,蒙牛將佔吉林科技增資後註冊資本的42.88%。此外,未來24個月蒙牛有權將持有的子公司吉林科技全部股權轉為上市公司的股份或其他權益工具,也即實現股權上翻。2020年3月25日,公司發布非公開發行預案,實控人控制的東秀實業和內蒙蒙牛分別以15.16元/股的價格認購5.75億元和3.15億元的定向增發股份。假設增發完成後,蒙牛持有上市公司股份比例將達到8.81%,同時還持有上市公司旗下子公司吉林科技42.88%的股權,假設未來股權上翻的話蒙牛持有上市公司的股份比例將超過10%。蒙牛作為國內乳業的兩大寡頭之一,成為公司戰投之後將在原材料採購、技術研發、產品生產、渠道網絡以及企業管理等多方面給予公司助力。

(1) 原材料採購:蒙牛擁有豐富的全球性網絡及資源和領先的集採平臺,已將奶源地延伸至丹麥、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地的黃金奶源帶,與北歐、大洋洲和南美洲的眾多大型企業開展奶源戰略合作,並於2019年相繼完成對澳洲乳企龍頭Bellamy's和Lion Dairy & Drinks的收購。未來公司將充分利用蒙牛的全球化採購優勢,在原料乾酪進口依賴度較高的背景下有效降低採購成本。

(2) 技術研發:蒙牛具備全球領先的研發實力。自1999 年成立國內研發中心及團隊以來,已經形成以「中國-丹麥乳品技術合作中心」、蒙牛達能研發中心、美國營養健康創新研究院為主的三大海外研發中心。未來公司可與戰投方蒙牛在奶酪研發方面展開深入合作,藉助戰略投資方國際化的研發能力和經驗,不斷開發順應市場需求的奶酪產品,豐富產品梯隊。

(3) 產品生產:公司控股子公司在2018-2019年已為內蒙蒙牛及其下屬子公司開展了有關奶酪產品代工業務,合計加工金額為2039.97萬元。未來雙方在生產端將進一步深化合作,公司可以承接更多蒙牛的代工需求。同時,在2020年的定增擴產項目中,蒙牛認購3.15億元助力公司擴大奶酪產能。

(4) 渠道網絡:蒙牛作為國內液態奶龍頭廠商,擁有常溫奶、低溫奶等多個品類的強大分銷能力,擁有遍布全國各個省市及鄉鎮的渠道網絡。目前公司依靠爆品奶酪棒已初步打開全國零售市場,但主要零售終端仍集中於山東、浙江、上海等華北、華中和華東地區,對於西北、東北、華南、西南等地區的終端開拓仍有不足。公司有望依靠蒙牛在行業內成熟的渠道網絡,加速全國化布局,提升產品滲透率,擴大市場份額。

(5)企業管理:蒙牛將有權向妙可藍多委派2名董事、1名監事,提名1名財務總監,並且有權向妙可藍多(天津)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提名一位財務人員作為財務副總監。蒙牛入駐妙可藍多管理層後,將有望為公司治理結構和管理水平帶來提升,降低企業管理風險。

食品安全風險,行業增長不及預期、市場競爭加劇,疫情在全球範圍內擴散等風險。

相關焦點

  • 本土乳企持續撬動奶酪市場
    在國內乳企加碼奶酪業務下,國內奶酪產量快速增長。據智研諮詢發布的《2020-2026年中國奶酪行業市場需求前景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零售奶酪終端市場規模約65.5億元,2010—2019年複合增速達到22%,預計2024年將達到112億元,預計2020-2024年年均複合增速12%。毋庸置疑,奶酪消費的逐年增加,也為國內乳企發展奶酪業務留下了空間。
  • 奶酪市場增速迅猛 乳企加碼布局
    妙可藍多被稱為「奶酪第一股」,此次動作被業內看做是對奶酪行業的再次布局,事實上,伊利、三元、恆天然等多家乳企也都在積極布局奶酪業務,僅奶酪棒一個單品便有不下20款產品。 ■新快報記者 陳思陶 奶酪棒成大單品 各品牌競爭白熱化 在商超的貨架上,色彩鮮豔、形狀可愛的奶酪棒十分吸睛。正在選購的消費者告訴記者,孩子一天可以吃五六個。
  • 成人奶酪出現,奶酪零食化趨勢明顯
    在國內,奶酪正在走向更廣闊的消費群體,從乳企爭相入局的兒童奶酪棒品類,逐漸擴展至成人奶酪產品。兒童奶酪棒在國內成功獲得消費者認可,為成人奶酪的研發和市場打下了基礎。但相比原制奶酪,再制奶酪在營養成分方面的差別,需要引起消費者注意。
  • 「買入」網紅奶酪棒,蒙牛離雙千億還差幾步
    前段時間,一種鈣含量相對較高、口感像布丁的兒童奶酪棒走紅網絡。在一些短視頻平臺上,不少視頻博主紛紛恰起這隻奶酪棒的飯。就在前幾日,蒙牛的一個動作也和奶酪棒相關——蒙牛開年就買入了「奶酪第一股」妙可藍多的5%股權。1月6日,蒙牛發布公告稱,其下屬子公司內蒙蒙牛擬以14元/股的價格受讓妙可藍多2046.79萬股,總價款約2.87億元。
  • 妙可藍多:深耕奶酪行業 瞄準細分市場
    相比其他乳製品,奶酪在中國還比較小眾,主要是因消費認知和飲食習慣不同,經過加工的再制奶酪產品一經推出,就受到消費市場認可,頗受歡迎的妙可藍多奶酪棒產品就是典型的再制奶酪。奶酪棒品牌除了妙可藍多,市場上還有多達數十個品牌的產品,兒童奶酪棒的成功也為成人奶酪的研發和市場打下了基礎。國零售奶酪市場是以兒童奶酪為主,是再制奶酪零售增長的主要切入點。
  • 奶酪市場硝煙四起,國產品牌能否趕超國貨?
    據智研諮詢發布的《2020-2026年中國奶酪行業市場需求前景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零售奶酪終端市場規模約65.5億元,2010-2019年複合增速達到22%,預計2024年將達到112億元,預計2020-2024年年均複合增速12%。
  • 兜兜轉轉,蒙牛還是動了妙可藍多的「奶酪」
    / 01 /  蒙牛對妙可藍多「垂涎」已久  公開資料顯示,妙可藍多主營業務為生產、銷售各類原制、再制奶酪產品和液態奶,其主要產品包括馬蘇裡拉奶酪、奶酪棒、芝士片、奶油芝士、純牛奶、酸奶飲品等,旗下擁有的「妙可藍多」、「廣澤」、「澳醇牧場」等品牌在國內市場有一定的知名度。
  • 妙飛奶酪棒成新晉網紅,內外兼修構築全新品牌生態
    「以奶酪品類切入市場,是因為奶酪製品有乳黃金之稱,其營養價值勝似黃金。在此基礎上做成奶酪棒,有顏值又好吃,還能補充鈣質、蛋白質,完全滿足孩子們想吃零食又可以補充營養的需求。」據悉,妙飛現擁有全亞洲最大的奶酪單體智慧工廠,從工藝上,採取先進阻氧封裝技術,360°全密封獨立包裝,乾淨衛生。保證每一根奶酪棒的新鮮營養。不過這樣還是遠遠不夠的,為了讓孩子獲取更多營養,妙飛嚴格遵循中國副食流通協會發布《兒童零食通用要求》,添加了定量的鈣質、蛋白質和各種微量元素,讓這根奶酪棒並不簡單。
  • 奶酪零食化仍以兒童為主,「全家化」品類稀疏
    在奶酪零食化機遇之下,還需做好品質升級、產品細分和市場教育,也是將來在奶酪市場佔據主動的關鍵。奶酪市場廣闊奶酪通常被稱為「奶黃金」,10公斤牛奶才能製成1公斤奶酪,原料需求大、製作成本高,但是營養價值和價格也隨之提高。
  • 布拉塔奶酪 Burrata Cheese——裝在奶酪袋子裡的奶酪
    布拉塔奶酪是以新鮮馬蘇裡拉奶酪和奶油混合製作而成的新鮮義大利奶酪。看上去圓圓胖胖的,就像一個鼓鼓的小袋子,外殼是固體狀的馬蘇裡拉奶酪,而裡面則是包裹著呈豆乳狀的凝乳碎塊和鮮奶油,收口捆綁起來就製作完成了。是不是還挺像白白胖胖的小籠包呢?
  • 奶酪片是再制奶酪還是天然奶酪?
    2.天然奶酪和再制奶酪如何區分?奶酪片通常是由天然奶酪加工而成的(大多由切達、科爾比、傑克等奶酪做成)。在美國。奶酪片被稱為美式奶酪(American cheese)。現在美國很多奶酪片包裝會用到"American Slices","American Singles"或直接寫"Singles",這些都是對片裝美式奶酪的稱呼。
  • 君樂寶乳業投資「思克奇」,或有意進軍奶酪市場
    公開信息顯示,該公司是集產品研發、品牌營銷為一體的綜合型公司,總部在上海,下設石家莊和鄭州兩家分公司,「致力於把營養美味的奶酪帶到每個人、每個家庭身邊,構建更加完善的乳製品消費體系」。該公司簡介中自稱「國人食用奶酪的倡導者」,「為中國兒童提供營養、優質、安全的好奶酪」。天眼查顯示,思克奇食品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洪濱,現任君樂寶乳業集團副總裁、低溫事業部總經理。
  • 新國標修訂箭在弦上,奶酪市場要「動一動」了 - 新京報 - 好新聞...
    奶酪又稱乾酪,素有「十斤奶製成一斤酪」的說法,足見其營養價值和產業價值。近年來,伴隨烘焙、餐飲行業的快速發展以及兒童奶酪棒等再制乾酪品類的興起,我國奶酪市場年複合增速達到22%。與行業的快速發展相比,我國乾酪、再制乾酪標準卻落後於行業發展實際需求,標準修訂箭在弦上。
  • 破局成人奶酪零食,伊利妙芝點亮大人的點心時刻
    「 新生代年輕人逐漸成為消費主力軍,愛嘗鮮的他們對奶酪產品的需求呈現出更多元化、個性化的特徵,很明顯,國內的即食奶酪產品並沒有跟上年輕人的腳步,面向成年人的奶酪產品一度缺乏創新,品牌推廣力度不夠,在市場上地位輕微。那麼問題來了,成年人對奶酪零食的需求是什麼?如何才能讓年輕人習慣吃奶酪、愛上吃奶酪?
  • 從「上新了盒馬」到「補貨了盒馬」 安佳高鈣奶酪棒緣何「一棒難求」
    兒童市場一直就是奶製品行業的目標市場,奶酪市場潛力巨大,於是不少乳企針對小朋友推出了兒童奶酪產品。那麼,媽媽們為什麼願意買兒童奶酪棒呢?其一,是認知到奶酪自身的營養價值及補鈣的重要性;其二,相比其他零食,奶酪棒更健康;其三,小孩子愛吃。目前市場上兒童奶酪棒的品牌越來越多,但質量和價格是有差別的。
  • 奶酪只佔乳製品市場的1.5%,為何伊利、蒙牛也要擠進來?
    押注奶酪(也被中國消費者稱為芝士、乾酪等)市場的大公司又多了起來,伊利、蒙牛這兩家乳製品市場「雙雄」也來了。但中國奶酪市場目前還是以進口品牌為主,本土的伊利、蒙牛目前都還是個挑戰者的角色。 伊利在今年11月開始了在奶酪市場的新動作。
  • 孫儷代言的「奶酪棒」公司傳巨變!「國內奶酪第一股」妙可藍多將被蒙牛收購
    妙可藍多對外界表示,募集資金將主要用於妙可藍多上海第二工廠改擴建項目、吉林中新食品區奶酪加工建設項目、廣澤乳業特色乳品產業升級改造項目。本以為雙方的收購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但是,事情並沒有按照劇本上演,在謀劃幾個月後,上述非公發行預案突然終止。「終止發行是綜合考慮最新監管要求、資本市場環境並結合公司實際情況提出的,不會對公司正常經營與持續穩定發展造成重大影響。」
  • 妙可藍多馬蘇裡拉奶酪,選用世界著名奶酪馬蘇裡拉(Mozzarella)
    馬蘇裡拉奶酪起源於義大利南部坎帕尼亞(Campania)和那布勒斯(Naples),是一種奶味清淡的新鮮奶酪,地道的Mozzarella奶酪是用水牛奶製作的,不過現代比較常見的是普通牛奶的製作,由於受各國消費者的的喜愛,目前很多國家都生產這種奶酪,在中國也有乳品企業開始生產馬蘇裡拉。
  • 耗時一年,多次收購,蒙牛為何非要動妙可藍多的「奶酪」?
    蒙牛對妙可藍多「垂涎」已久公開資料顯示,妙可藍多主營業務為生產、銷售各類原制、再制奶酪產品和液態奶,其主要產品包括馬蘇裡拉奶酪、奶酪棒、芝士片、奶油芝士、純牛奶、酸奶飲品等,旗下擁有的「妙可藍多」、「廣澤」、「澳醇牧場」等品牌。2019年報顯示,奶酪業務佔其總營收的5成。
  • 蒙牛終究還是吃下了這塊「奶酪」
    《中國奶業年鑑》發布的報告顯示,同等質量規格下,奶酪的蛋白質含量比生鮮乳高出約10倍,而鈣、鎂、鐵、鋅的含量是生鮮乳的5-15倍。與此同時,其膽固醇的含量卻低於牛奶,這就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人們對於食品營養成分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