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大山牢牢困住的績溪人,在土地裡掘不出更多的活路,出外打拼、做官、闖蕩世界便成了唯一辦法。
一代代的績溪人前赴後繼,衝出大山,北上或南下,有些甚至漂洋過海,改變了世界,這是績溪人的宿命和機遇,也是山水賜予他們的獨特人生。
「北境之王」上莊村
論歷代湧現的名人成就和數量,如果要在績溪縣北部眾多古村落裡選出一個最知名的,一定非上莊村莫屬。
上莊村是績溪古村落裡名副其實的「北境之王」。
上莊村之名,因人而出名,胡適、胡開文、汪靜之、曹誠英以及一代代徽商前赴後繼,走南闖北,行遍天下,讓這個「北境之王」的古村落在民國時有「小上海」之稱。
上莊村裡的居民世代繁衍相傳。短的有300餘年,長的達千年以上,以胡、汪、程、柯、王五姓居多,村莊附近的社屋上還有新石器時代遺址。代表古建築有胡適故居、汪靜之故居和胡開文故居。
(上莊村風水圖解,根據清代《上川明經胡氏宗譜》繪製)
上莊又稱八都,清代時稱「上川」。上莊村名的由來是相對於附近同屬於「明經胡」的下莊(宅坦)而言。據說曾經有一位先輩從下莊外遷的胡姓後裔,回鄉尋根問祖最後在宅坦續上了家譜。1941年因胡適而一度改名「適之村」,但是不久又恢復上莊原名。
徽州村落都講究風水,這是每個徽州村落的基本特徵。風水風水水為財,每個村都有水口,分入水口和出水口,一進上莊古村,就可以看到修葺保護很好的水口。
上莊是胡姓聚居之地。上莊除了是中國近代著名學者、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領袖胡適的故裡外,也是徽墨名家「胡開文」字號創始人胡天注的故鄉。
據《上川明經胡氏宗譜》記載,現在居住於上莊的胡氏宗族,屬績溪「四胡」裡的「明經胡」一脈,也稱「李改胡」,是李唐皇氏血脈的後裔,上莊胡姓的始祖不姓胡,而是姓李,是唐朝昭宗皇帝李曄的小兒子,中國唐朝末代皇帝唐哀帝的弟弟。
天祐元年(公元904年)的春天,企圖篡位的梁王朱溫,脅迫唐昭宗李曄,從長安遷都洛陽。迫於朱溫兵權在握,昭宗不敢不從,只好聽任他的擺布,帶著皇族和朝中大臣向洛陽進發。昭宗一行經過河南陝州時,帶有身孕的皇后何氏生下一個皇子。
昭宗深知此去兇多吉少,便命皇后將此子用帝王衣物包裹,藏匿民間。昭宗身邊的貼身侍衛歙州婺源人胡三,出於為皇室分憂,秘密將皇子帶回家鄉婺源考川(亦稱考水),取名昌翼,改為胡姓。昌是吉祥平安的意思;翼是翅膀,是希望他能夠平安地飛離虎口。
天祐四年(公元907年),梁王朱溫篡位,自立為梁朝,昭宗一家全部被殺,惟有昌翼一人倖免。昌翼成人後,於後唐同光三年(公元925年)考中明經科進士。胡三告知其真實身世。自此昌翼便絕意仕途,隱居於婺源考川,造明經堂講學,人稱「明經公」。為區別於其他胡姓,世稱「明經胡」,俗稱「李改胡」。
「明經胡」歷代以經商和做學問聞名天下,胡適、胡開文、胡雪巖是這一支的著名代表人物。
胡適故居和「蘭花草」
胡適故居位於上莊村,是胡適父親胡鐵花於清光緒年間建造,呈現兩進一樓通轉式結構,院內形成一個「回」字。故居的庭院挺大,這在徽州大院中比較少見,院中正對著胡適的雕像。
這裡是胡適啟蒙的地方,也是他娶親的地方。他最後一次回到這裡是在母親離世時回來奔喪。
胡適從村莊的私塾一路讀到了哥倫比亞大學,這裡不是他生活最長久的地方,卻是對他有著深遠影響的地方。
(胡適故居隱跡在上莊鎮上莊村的小巷一偶)
胡適故居裡的徽州「三雕」(石雕、木雕、磚雕)精美絕倫,圖為房屋構建「牛腿」
(胡適當年用過的書房,徽派建築的一大特點就是廳堂大,房間小,顯得有些昏暗陰沉,想找個角度拍一些場景照都很難,這或許出於理學上的內斂)
胡適祖上以茶為生。徽州地區山多地少,自古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除去在平地種糧食,山上大多只能種些茶葉,因此早期的徽商多以賣茶為業。
茶葉採摘後,村中推選一些精明強幹,人品端方的人把茶葉運到蘇杭等地販賣,這些人春季出門,待過年前後才回來,把賺回的錢分給村民,所以人品好,講信用是徽商的首要條件。
(上莊胡適故居廳堂)
走進胡適故居的客廳,裡面是一個窄小的天井,堂屋內擺著胡適先生半身像,後牆上他去世後蔣介石寫下的輓聯:「新文化中舊道德的楷模,舊倫理中新思想的師表」。
蔣的輓聯用白話寫成,頗有胡適的風格,前半句寫他畢生致力的新文化事業,後半句寫他畢生恪守舊的家庭倫理,這矛盾的兩者伴隨了胡適一生。
堂屋西側是胡適當年結婚用的房間,這是胡適1917年返回上莊與江冬秀完婚時的婚房,婚房內有張朱漆描金、富麗典雅的「月宮床」,是他們的婚床。
胡適婚房裡十二扇落地隔扇門上面的蘭花雕板。雕刻出自胡開文墨莊制墨大師胡國賓之手。蘭草清雅、氣韻生動,處處透露著那一股子書香氣息。胡適晚年在一首詩《希望》中寫道,「我從山中來,帶著蘭花草,種在小園中,希望花開早......」,後來譜曲,成為80年代流行華語區的臺灣校園歌曲《蘭花草》。
胡適的夫人江冬秀出身徽州名門,胡適的婚姻是由兩家老太太包辦的,這對於當時中國新派人物來說,無疑是種諷刺。
江冬秀雖為舊時婦女,但辦事潑辣,遇事果斷,一代文化大師也被她管得服服帖帖,這樁典型的「小腳與西服」式的婚姻,維持了一生。
與江冬秀的婚姻儘管並非胡適所願,但最終卻能讓這位身掛34個博士學位的一代著名學者相守終身、恪守道德,你不得承認江冬秀的不簡單~
胡適和江冬秀的包辦婚姻在古代徽州地區是極常見的。徽州地狹人稠,養不了那麼多人口,對於男丁,只能是「十三四歲,向外一丟」,對於女孩子,尋常人家大都只養一個,再生出女孩都要在一兩歲時找人提親,辦成後養在婆家,稱為「抱女養媳」。
這種夫妻從小一起長大,即使丈夫出門在外,家中也不會有後顧之憂,特殊的風俗源於其惡劣的環境。
胡開文故居
與胡適同為上莊人的胡天注,是清代乾隆年間的制墨大師。胡天注原本只是一名普通的制墨商人,制墨供給當時的南京貢院考生,因受到眾考生的喜歡,所以在民間廣為流傳,至此名聲大振。
和其他所有的徽州工匠一樣,胡天注也是在墨店從學徒做起,後自辦墨莊,取徽州府孔廟的「天開文苑」金匾中間的兩個字,再冠以姓氏,打出「胡開文墨莊」的店號。擴大以後開辦胡開文墨廠,產品「地球墨」榮獲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
現在人們只記得「胡開文」而忘了他的本名。文房四寶中,安徽就佔了宣紙、徽墨、歙硯,徽墨和歙硯均產自古徽州。
上莊歷史上名人輩出,除了近代文化巨擎胡適和徽墨大師胡天注外,還有清代光緒年間有任過兵部主事、員外郎的胡寶鋒,臺灣臺東知州胡鐵花(胡適父親),當代著名詩人汪靜之,中國農學界第一位女教授曹誠英等,馳名國內外的胡開文墨店和上海汪裕泰、程裕新茶號,其創始者也都是上莊人。
(本文由最績溪原創彙編,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文中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