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勳燦:鄉村嗩吶傳承人

2021-01-12 吉安新聞網

王勳燦吹奏嗩吶 阮卓然 攝       

■馬祝才

安福縣洋門鄉嘉溪村建村於南宋年間,是一個有著800多年歷史的古村。這裡民風古樸,歷史文化積澱厚重,嗩吶文化就是其中之一。

嗩吶人王勳燦,現年50歲,出生在嘉溪村,父親王紹嶽,是祖傳嗩吶人。他從小耳濡目染,對吹嗩吶這一民間藝術發生了極大的興趣,十二、三歲時就偷偷拿父親的嗩吶吹著玩。在父親教徒弟的時候,他就在旁邊仔細觀察,認真聆聽,並且學會了嗩吶吹奏中的第一道關卡———換氣(口腔裡一直吹氣不斷,同時鼻腔吸氣)。父親見他悟性極高,心裡早已有讓兒子傳承祖業的意思。

在學校初中的音樂課上,王勳燦學會了簡譜,他覺得這種記譜的方式比嗩吶中的傳統工尺譜記譜方法更為簡單,便於理解和傳唱,於是就先把其中一個最簡單的嗩吶曲牌翻譯成簡譜。後來父親吹的每個曲牌,每個音符他都相應地翻譯成簡譜。隨著對曲牌深入的了解,他把如《十番鑼鼓》《大團員》《賀子調》等都背得滾瓜爛熟。十幾種曲牌牢記心中,所以在正式學嗩吶之前,就已經胸有成竹了。

十六歲後,父親開始正式教他嗩吶的吹奏,不單單是曲牌,還包括氣息的控制,結合指法的運用,要吹出複音的效果,這是第二大難關。南鄉話說「過肉口」,是說任何技藝必須經過師傅口授,而且需要長期每天堅持苦練。

苦練一年後,十七歲的王勳燦與父親一起第一次到鄉鄰人家正式吹奏紅喜事———哄房。「哄房」其實是結婚喜事前夜在新郎家鬧喜的程序,嗩吶吹奏從當天晚飯後開始,要到午夜過後一兩點鐘。好在一年多來的苦練,王勳燦還能適應,他在演奏中不斷提高自己,不斷成熟。

2000年開始組建「嘉溪村管樂隊」,既保留了傳統嗩吶,又吸收了西洋管樂,王勳燦以精湛的技藝被推選為樂隊的頭。

地方傳統嗩吶,是用一支嗩吶要吹出七個調來,這是所有其他類的定調嗩吶無法辦到的,買來嗩吶吹一個曲牌音準還行,吹其他曲牌就音不準了。因此,以王勳燦為首的「嘉溪管樂隊」決定自己製作適合演奏七個曲牌的嗩吶。

在製作嗩吶材料的問題上,嗩吶木桿都是用本地木材製作,從來就沒有達到完美的結果。王勳燦接受新事物意識比較強,他想到可以通過網際網路購買一些名貴紅木來製作嗩吶,產品不會開裂變形。經過了十幾根嗩吶製作的失敗,從第一根吹不響,到逐漸音都準了,再到音色越來越好,他終於製作出了真正屬於自己的完美的嗩吶,效果良好,音色優美。而且,摸索出了一套製作的方法。父親試吹後評價說,音色醇厚,乾淨,明亮,無雜音,音準更好,超越了前人。得到父親的肯定,勳燦更是高興地決定在這條路上一走到底。

嘉溪嗩吶人王勳燦能製作出適合本地曲牌演奏的嗩吶,安福南鄉周邊的嗩吶人聞訊後,紛紛前來要求學習製作方法或購買一支材質好音質好的嗩吶。王勳燦毫無保留地將製作嗩吶的技藝和吹奏嗩吶的技巧傳授給每一位前來取經和購買嗩吶的同行,贏得了好評。

嘉溪的嗩吶講究曲牌的特殊性,其中的「十番」曲牌在鑼鼓家什的配合下,前後有序、分段演奏達十段,輕鬆活潑,妙趣橫生,激發人向上的精神,是一種大型活動必不可少的演奏曲牌;「賀子調」由單人獨奏或雙人合奏,不用鑼鼓家什伴奏,吹出的音符喜慶莊重,主要用於結婚迎親的場合;「大團圓」是民間喜事專用的曲牌,音調歡快,聚合民心,一般在老者做壽和結婚喜宴上演奏。以王勳燦為首的嘉溪樂隊無論吹奏哪個曲牌都是輕車熟路,行雲流水。

王勳燦為代表的嘉溪樂隊在南鄉本土演奏的名聲,還引起縣內各地的反響,因為曲牌優美動聽,氣氛熱鬧,縣城和西北東鄉的喜事主辦者,也紛紛邀請「嘉溪樂隊」前來助興。

他們參加吉安市組織的一村一品文藝展演;參加安福縣文化局主辦的農村特色文化品牌展演;每年都率領「嘉溪樂隊」參加鄉政府主辦的農民文化藝術節……

其實,王勳燦主要職業是鄉村醫生,為鄉裡鄉親治療疾病是他的主要工作。本來孩子們大了,縣城也買了房子,應該到城裡去安度晚年了,但說起這份神聖的職業,他說,縣城固然好,可家鄉的父老鄉親有小毛小病總得有人診治吧,鄉間紅白喜事總得有人支持吧。

2010年,在侄子王清平的幾度要求下,王勳燦答應收他為徒。王清平,現年35歲,是一名中學教師,對家鄉的嗩吶文化情有獨鍾。在王勳燦的口傳心授下,吹奏技術大有提高,他表示要把這份古老的傳統文化傳承下去,讓嗩吶在嘉溪古村吹得更響,更要把嗩吶推廣到全縣各地,為安福紅白喜事和旅遊事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相關焦點

  • 《民勤嗩吶藝術》音像出版物出版
    《民勤嗩吶藝術》音像出版物出版近日,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民勤嗩吶藝術》音像出版物出版。音像出版物由民勤縣文化館與民勤匯聚傳媒有限公司聯合攝製,甘肅省音像出版社出版發行。民勤嗩吶藝術是民勤歷史悠久、流傳廣泛、技法豐富、群眾喜愛的民間樂器吹奏藝術。興起於明代,成熟、興盛於清代和民國時期,清代以來,隨著大批移民,傳播到河西地區和新疆、內蒙古等地。民勤嗩吶吹奏技法獨特,所用的「循環換氣法」,是當地特有的一種吹奏技法。藝術風格獨特,具有高亢豪放之氣和剛柔優美之風,獨具南北兼融的藝術風格。
  • 《民勤嗩吶藝術》出版發行
    近日,由民勤縣文化館歷時兩年多攝製的《民勤嗩吶藝術》音像出版物,由甘肅省音像出版社出版發行,共選錄民勤嗩吶曲目297首。據了解,嗩吶藝術在民勤歷史悠久、流傳廣泛、技法豐富,是群眾比較喜愛的民間樂器吹奏藝術。
  • 民勤嗩吶有了專門的音像出版物
    民勤嗩吶有了專門的音像出版物每日甘肅網12月22日訊 據蘭州晚報報導 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民勤嗩吶藝術》音像出版物日前由甘肅省音像出版社出版發行,該音像出版物由民勤縣文化館與民勤匯聚傳媒有限公司聯合攝製
  • 協和夜讀|一曲嗩吶,一部電影,一個信念
    「嗩吶,不是吹給別人聽的,是吹給自己聽的。」春華秋實,優勝劣汰時代遺落的卻是最珍貴的民俗文化本期協和夜讀官微君帶你走進《百鳥朝鳳》的復古世界感受嗩吶的純真《百鳥朝鳳》是嗩吶曲中的頂峰,而在我看來《百鳥朝鳳》是中國文化傳承片中的頂峰之一。
  • 電影《百鳥朝鳳》的文化傳承,時代變遷下的嗩吶
    焦三爺是一個固執的人,但是他對嗩吶情有獨鍾,不單單是喜歡,嗩吶已經融入了他的一生,為了傳承嗩吶,犧牲很大。前半部分關於嗩吶的地位還是蠻高的,天鳴的父親對焦三爺可以說畢恭畢敬,只為天鳴能讓他拜入焦三爺門下,這裡有兩個原因,其一十圓了天鳴父親的心願,天鳴父親遺憾沒有學到嗩吶,只能讓兒子替自己達成願望,其二,學會嗩吶是一件能光宗耀祖的事,家人會以天鳴為榮。
  • 傳承六代的龍江嗩吶傳奇
    此時,叢文新正在為新製作的嗩吶調音,從事近50年嗩吶製作的叢文新是這兒的「掌柜」。跨越三個世紀、一百多年,聊起他們家有關嗩吶的故事,叢老只是對時間有些模糊。「我太爺爺曾在鼓樂班當學徒,學會了嗩吶演奏和製作,現在算起來,我家從清朝末期就開始演奏和製作嗩吶了。」叢文新說,太爺爺出生在河北省,在那裡學習了嗩吶演奏和製作。
  • 嗩吶哥
    無論父母怎樣的反對,村裡人怎樣的議論,始終沒有破滅他要成為一名嗩吶的夢想及夙願,每天早上天剛蒙蒙亮嗩吶哥就起床了,一個手拿嗩吶,一個手拉上家裡的大黃狗,大搖大擺的邁著瀟灑的步伐,去村東頭的澇池傍邊練嗩吶基本功,大黃狗蹲在澇池不遠的土崖上,時不時地擺動著它的尾巴,水汪汪的兩隻眼睛直溜溜的看著,嗩吶哥吹嗩吶,大黃狗的眼神充滿了好奇,卻不能像嗩吶哥表達出來它對嗩吶的好奇想法!
  • 嗩吶聲聲傾訴鄉土情懷
    SUO NA嗩吶嗩吶聲聲傾訴鄉土情懷嗩吶,這種民間樂器,可以說集聚了中華民族數千年歲月裡的悲喜交響!
  • 寧陽有個能將嗩吶「吹進骨頭縫裡」的嗩吶世家
    嗩吶是中國民族吹管樂器的一種,俗稱喇叭,也是中國各地廣為流傳的民間樂器。嗩吶藝術更是一種中國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2006年5月,嗩吶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有著200多年歷史的寧陽縣華豐鎮西故城村的崔氏嗩吶,至今已傳了六代。近日,記者探訪了這個嗩吶世家,聽崔家姐弟講述這項民間藝術背後的故事。
  • 【最新】雙吹嗩吶《雙飛燕》領奏:蔡銳輝、演奏:汕頭市潮樂傳承保護中心
    蔡銳輝    國家二級演奏員,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潮州音樂代表性傳承人,汕頭市潮樂傳承保護中心(汕頭潮樂團)展演部主任。建團50多年來,一直致力於搜集、研究、整理、 創作、上演具有潮汕特色的文藝節目,包括潮州音樂、潮汕曲藝等,足跡遍及潮汕地區城鎮鄉村和廣州、深圳、珠海、惠州等地,多次出訪香港、澳門、臺灣地區和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藝術作品已由中央電視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太平洋影音公司、東南亞唱片公司等部門製成音像帶和影碟,發行全世界。是潮汕地區較受歡迎的藝術表演團體。
  • 河南寶豐:鄉村文化炒熱非遺大集
    日前,伴隨著精彩的舞龍表演和歡快的嗩吶助興,河南省寶豐縣首屆「匠人匠心 非遺大集」在該縣張八橋鎮姚店鋪村拉開了序幕。集上不僅有新鮮豐富的農副產品,也有文藝演出、民俗表演、非遺大賽及老百姓(603883,股吧)喜歡的歡樂購物大抽獎等充滿濃濃「文化味」和「年味」的特色活動,多位市級、縣級非遺傳承人也紛紛來到現場展示技藝。
  • 保亭"非遺"黎錦傳承人黃桂瓊:多形式培養傳承人
    位於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加茂鎮加茂村,56歲的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黎族傳統棉紡工藝代表性傳承人黃桂瓊,通過多種形式,培養著保亭黎錦技藝傳承人,希望能夠將保亭黎錦推向世界。  家中授技、直播推廣  「傳承人」成為「授業人」  「傳承人」成為「授業人」。2001年,黃桂瓊開始傳授黎族織錦技藝,至今已有19年了,保亭各個鄉村青年婦女,因對黎錦有憧憬和期待,經常會到黃桂瓊家裡學習黎族織錦技藝。
  • 為什麼說嗩吶是「樂器界的流氓」?
    嗩吶一出,誰與爭鋒在人們的印象裡,嗩吶更多的是與"民族樂"掛鈎,認為它一般只會出現在什麼"二人轉","喜事","白事"等等,有些"鄉村"的事物中。很少有人會把嗩吶和"流行樂",甚至是"搖滾樂"聯繫在一起,直到前段時間,一檔樂隊選秀節目的播出,一位學員的出現,打破了眾人的認知。
  • 龍江嗩吶傳奇丨跨越三個世紀傳承六代,吹奏一百多年,把「小宅門...
    縣裡也不是天天有婚喪嫁娶的事兒,單靠嗩吶來養家餬口實在太難了,爺爺也沒啥手藝,只能靠給縣裡有錢人家劈柴、挑水掙錢,那時挑一桶水才五釐錢,日子過的苦啊。" 叢文新說。父親的 " 改造升級 ":擀麵杖椅子腿都能 " 成材 "作為叢氏嗩吶的第三代傳承人,叢文新的父親叢佰青從十三四歲就跟著 " 演出隊 " 當學徒。
  • 傳承千年的民間藝人嗩吶,你是否還記得呢?
    說起嗩吶,我不禁想起我們村裡一位名叫彭老么的嗩吶藝人。記的兒時,村子裡的人們在勞作了一天之後,旁晚會聚在村頭的大核桃樹下乘涼。每天下午,彭老么就坐在自家房前山坡上,一個人悠哉樂哉吹起嗩吶,而陪伴他的也只有嗩吶,也只有吹響嗩吶那一刻仿佛是自己的世界。
  • 嗩吶新手初學內容_嗩吶基本功吐音、嗩吶音準的訓練方法剖析
    導語:樂器嗩吶在我國的歷史悠久,同時也是家喻戶曉受民眾歡迎的一件國樂,嗩吶在我國的婚喪嫁娶當中應用的比較廣泛;嗩吶在我國卓然不衰,源於嗩吶的演奏技能豐富,表現力特別強烈;其中嗩吶的吐音技能在嗩吶的運用中用的比較繁多,下面筆者將為您對嗩吶的吐音技能作出一個具體詳細的剖析,以此內容來幫助更多的嗩吶初學者
  • 嗩吶一響,______?
    要說嗩吶的經典表演曲目,《百鳥朝鳳》肯定算是一個;但對大眾來說,印象中的嗩吶場景,可能還是各種影視劇裡的名場面。比如京城第一捕快嗩吶手燕小六。(黃飛鴻:沒有人能在我的BGM裡打贏我)嗩吶在熒幕配樂中,也有柔情的一面。《還珠格格》裡悲涼悠長的經典配樂《齒輪》,也有嗩吶版本。嗩吶聲柔腸百轉,直戳心窩,讓人瞬間淚奔。旋律一起,想起大明湖畔的夏雨荷了嗎?
  • 嗩吶一響,黃金萬兩
    然而,現在看來我和嗩吶真的有緣。在假期裡,爸爸給我下載了一部和民樂有關的電影——《閃光少女》,沒想到,它改變了我對嗩吶的印象。電影中,中西方兩種風格的樂團進行鬥琴,當大家不相上下僵持的時候,還是嗩吶出場,一錘定音!當它在西方樂曲《野蜂飛舞》和傳統嗩吶名曲《百鳥朝鳳》之間嫻熟轉換的時候,那種高亢激昂的情感和剛柔並濟的風格深深地打動了我。
  • 選秀他是唯一用「樂器流氓」嗩吶的人:贏要用嗩吶贏輸要用嗩吶輸
    因為音調過於特殊,也因為嗩吶經常出現在紅白喜事上,導致很多人對嗩吶有一定的偏見,覺得它很低級,並且覺得它難登大雅之堂,所以這些年,我們都很難看到有關嗩吶的表演或者伴奏。今年讓人比較欣慰的是,在《明日之子》裡我們真的看到了一個學嗩吶的選手,並且這個選手將嗩吶作為自己的主要演奏樂器帶到了節目中,每次表演他都會用嗩吶進行配角,讓觀眾很驚喜,表示才知道原來吶可以有如此驚豔的表演。
  • 中國嗩吶十大名曲 原來嗩吶也可以這麼好聽
    嗩吶是中國民族吹管樂器的一種,在中國的音樂史上有著很重要的作用。由於嗩吶的音色明亮,音量大,現在的很多年輕人不喜歡這種樂器,更多的去學習西方樂器,實則,這種樂器很能體現我們民族的文化,並且吹出來的調調也很好聽,其中也不乏一些名曲。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