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女子圖鑑》緊接「北京」開播,20年來的「城市向」現實題材劇如何反映時代?

2021-02-12 壹娛觀察

 

文/範棋敏  編輯/師燁東

昨天,優酷網劇《北京女子圖鑑》的「姊妹篇」《上海女子圖鑑》正式上線,截至目前累計播放量147616萬,豆瓣930人給出6.8分,暫時高於《北京女子圖鑑》的6.3分。

 

北京上海兩部「女子圖鑑」是優酷拿下日本《東京女子圖鑑》正版授權後,以這兩座城市為背景分別開發出的劇集。雖被稱為「姊妹篇」,但兩部劇的女主角卻通過「劇情聯動」,建立起了「敵人」的關係——在《北京女子圖鑑》第6集中,主角陳可成功從一家上海公司的手裡搶了一單生意,而這個被陳可截單的上海女孩,就是《上海女子圖鑑》的女主角羅海燕。

《北京女子圖鑑》番外小劇場裡被陳可截單的羅海燕

 

《北京女子圖鑑》和《上海女子圖鑑》讓「城市向」的現實題材劇再一次受到廣泛認知,但事實上,定位於某一城市而發生故事的電視劇一直以來都活躍在熒幕上,其中,北京和上海更是兩個「故事多發地」。壹娛觀察(微信ID:yiyuguancha)回顧了近20年來聚焦北京上海的當代現實題材電視劇,總結出它們如何利用了故事情節和人物角色,來反映當時的時代背景和社會風潮。

 

1990-2000:社會巨變下,電視劇展現普通人的平凡生活

 

上世紀九十年代,改革開放進入新時期,計劃經濟開始向市場經濟轉軌;香港澳門回歸,中國人的全球視野進一步開放,移民潮、出國熱興起;網際網路開始普及,逐漸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儘管此時的中國社會正處於時代巨變的轉型時期,但電視劇中所表現的,卻更多是平凡百姓生活中的家長裡短。

 

1992年播出的《編輯部的故事》開創了中國電視系列喜劇的先河,講述了北京的《人間指南》編輯部幾位知識工作者的故事,改革開放大潮下的北京百態都濃縮在這個小小的編輯部裡。同時期的《我愛我家》(1993年),也是反映北京人當代生活的電視劇典範,在劇中,傅老爺子體現了老幹部典型的官僚主義作風,賈志國離開機關鐵飯碗後在市場經濟大潮中遊泳,賈志新下海謀生意,和平「徵戰」演藝圈當明星,賈圓圓追星張國榮……電視劇中的股份制、下海潮、氣功熱、崇拜港臺明星、各種抽獎活動等,讓《我愛我家》成了九十年代中國人生活的縮影。

《我愛我家》

 

除了北京的胡同大院,這一時期的情景喜劇還立足於上海的弄堂文化。《新72家房客》(1997年)是海派上海電視喜劇的代表作,被稱為上海版《我愛我家》。該劇講述了上海老石庫門房子裡的房客間發生的故事,展現了改革開放大潮中不同層次的上海市民眾生相。

 

彼時電視劇中的人物,一方面多被塑造成了「平民英雄」的角色,如《閒人馬大姐》(2000年)中的普通退休女工馬大姐,正如主題曲中所唱的:「東家長西家短 專幫人解難題 疾惡如仇 不計得失 滿腔熱情 提前退休 心不下崗」。

另一方面,電視劇中的已婚女性,大多是典型的「好媳婦」、「好母親」形象。如《我愛我家》中的和平,雖然有時大大咧咧,但實際上卻對公公、丈夫、女兒都照顧有加,對小叔子賈志新也真心相待;《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2000年)中張大民的媳婦李雲芳,更是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工作生活兩手抓。

 

2001-2010:「70後」組建跨國家庭,「80後」「北漂」「滬漂」初登熒幕

 

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開始了對外開放的新階段,民間的國際交往也更加密切,越來越多都市「新新人類」時尚、有趣的生活開始進入到電視劇的表現範疇。時代巨變帶來的社會矛盾開始浸入市民的家庭生活,電視劇不再熱衷於展現上世紀末家庭的「平民化」和「娛樂化」,而是更多地側重在了百姓婚姻生活中的種種矛盾,開始關注社會環境給家庭帶來的不穩定因素。

 

世紀之交,跨國婚姻作為中國國際化交往日益密切的產物,開始頻頻出現在電視劇中。《摩登家庭》(2002年)、《外國小孩中國爸》(2002年)講述的都是北京本地人和外國人結婚組建家庭的故事。《摩登家庭》中,一對傳統的老北京父母對四個兒女的跨國婚姻從反對到逐漸接受;《外國小孩中國爸》中,京城名廚馬大航和酷愛中國文化的義大利導遊米娜組建家庭,馬大航的繼子、外國小孩雅各布也住進了北京四合院。

《外國小孩中國爸》中的雅各布

 

如果說此前設定在北京上海的電視劇,故事主人公都是本地人,那麼進入21世紀後,電視劇主人公則開始聚焦北京上海本地人和外來人口的交集,以及「北漂」、「滬漂」的年輕人在這兩地生活和奮鬥的故事。

 

2000年代的電視劇,一方面表現著「70後」的婚姻生活,如《雙面膠》(2007年)講述的是上海姑娘胡麗娟不喜歡本地男孩的做派,找了東北農村小夥亞平做男朋友;《蝸居》(2009年)的故事情節正如片名所說,直指當年房價高企的社會熱點現象,潛在反映了當代都市人對金錢、地位等社會資源強烈的佔有欲。另一方面,這時的電視劇還把目光聚焦到了剛剛踏入社會、正逐步成為社會主體的「80後」身上,熱衷於展現他們在北京上海的生活故事,北京有《奮鬥》(2007年)和《我的青春誰做主》(2009年)等,上海有《粉紅女郎》(2003年)和《愛情公寓》(2009年)等。

《粉紅女郎》

 

這一時期電視劇的人物角色中,已婚男性多是成熟多金的社會精英,以《蝸居》中的宋思明為例,他們常常會定律化地陷入桃色漩渦、「婚外戀」時有發生。

而女性角色則開始有所突破,不同於十幾年前的「好媳婦」、「好母親」人設,此時電視劇中的女性逐漸告別「男權附屬」、「家庭主婦」的傳統身份定位,開始樹立新時代的獨立女性形象。如2003年的《粉紅女郎》,已經開始出現「男人婆」、「結婚狂」、「萬人迷」這種不同於以往的多樣化都市女性;2007年的《奮鬥》中,成熟獨立、倔強驕傲的夏琳一角更是當時新一代女性的代表。

 

2010年至今:電視劇中暖男來襲、獨立女性崛起

 

近幾年,財富的過度集中與兩極分化,社會階層的進一步固化,使得電視劇把人物角色對物質的追求越來越作為了表現的重點,並且更多地把目光集中在了社會「精英階層」的「不平凡」生活。而電視劇中北京和上海兩座城市,也日漸被貼上了「繁華都市」和「逐夢之地」的標籤。

 

初入2010年代,當初奮鬥在北京上海的「80後」年輕人,已經開始大面積進入適婚年齡。與之對應的是,僅2013年,就有《辣媽正傳》、《咱們結婚吧》、《斷奶》、《寶貝》等多部電視劇以在上海的新婚夫妻為主角,展現他們的戀愛婚姻生活。

孫儷、張譯主演的《辣媽正傳》

 

到了最近兩年,定位在上海的電視劇從表現「80後」新婚家庭,轉向了上海中青年群體的生活。如《我的前半生》(2017年)中,生活安逸的全職太太羅子君與丈夫離婚後,從家庭主婦轉身成為職業女性,重現獨立自信;《小別離》(2016年)則圍繞中學生出國這一社會話題展開,講述了三個家庭面對孩子青春期、升學、留學的故事,體現著當代社會特有的時代印記。

 

此外,更年輕的「90後」群體開始踏入社會,他們也像2000年代電視劇裡的「80後」一樣,逐漸變成了當代都市題材電視劇的主角。《歡樂頌》系列展現的是五個未婚年輕人在上海打拼成長的經歷,劇中人物包含了海歸、富二代、鳳凰女、經濟適用男等社會角色,涉及了「直男癌的處女情結」、重男輕女的原生家庭、畢業被安排相親、買房安家等情節,反映了過勞死、網絡暴力、階級固化等當下社會問題。

《歡樂頌》展現的是五個未婚年輕人在上海打拼成長的經歷

 

這一時期電視劇中的男性角色,不同於十多年前社會地位頗高的「渣男」形象,而是開始向「暖男」轉變,婚姻中的男性既要上得廳堂,又要下得廚房,還得溫柔體貼懂得幽默。許多業內人士認為,這種轉變是電視劇行業對當代女性觀眾的迎合和適應,反映了男性社會霸權逐漸瓦解、女性態度聲量逐漸佔據主流的形勢。

 

而女性角色則進一步崛起為獨立自強的新時代奮鬥者。如《歡樂頌》「五美」雖然性格和背景迥異,但都有著積極進取的正能量;《我的前半生》中的唐晶,更是在職場和感情上個性獨立,展現出女性的瀟灑帥氣、幹練果決。而此前的《北京女子圖鑑》,故事主人公陳可雖然也被觀眾吐槽「靠男人上位」,但總體上也是獨自來京奮鬥,並一步步逆襲的女性形象;《上海女子圖鑑》講述的也是小鎮姑娘羅海燕留滬工作,立志成為「上海那10%的人」。

影視劇能夠反映時代變遷,而當代都市題材電視劇,更是當時社會生活的真實寫照。定位北京上海的電視劇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隨著社會時代的變遷而展現出了不同的故事情節、演繹出了不斷變化的男女社會角色。或許正如知乎網友所說:「朋友圈轉的是雞湯成功學,屏幕上演的就是霸道總裁商界精英;微博上關注的是明星撕逼,屏幕上演的也是各路後宮爭寵鬥小三。」

熱  門  文  章

直接點擊即可查看

 2億人民幣購入暴走漫畫新片背後,Netflix的進擊和焦慮

 排片最高、票房最低,口碑不差的《巴霍巴利王2》為何在中國水土不服?

 從千萬票房到3天12億,漫威如何一步步成為中國最有號召力的「粉絲電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後臺回復

另有影情|朔方|EVA|陳昌業|張昭|

關鍵詞|轉載|合作|讀者群|抓娃娃 

即可收到相應內容

諮詢請加yiyuguancha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關焦點

  • 《北京女子圖鑑》《上海女子圖鑑》將開播 編劇:沒有瑪麗蘇
    ­  主創合影­  2016年,一部《東京女子圖鑑》在網上悄然走紅,時隔2年,這部IP的中國版《北京女子圖鑑》和《上海女子圖鑑》即將開播。­  9日,「女子圖鑑」系列劇《北京女子圖鑑》和《上海女子圖鑑》在北京舉行開播發布會,主創們均出席助陣。­  記者了解到,這部系列劇由《東京女子圖鑑》版權方正版授權,分別以北京和上海兩大城市為背景,講述當代都市女性人物的故事。
  • 上海女子圖鑑 vs 北京女子圖鑑,誰贏了?
    而最關鍵的是,剛刷完《北京女子圖鑑》的我,終於等來了心心念念很久的雖然剛一開播的時候就被網友吐槽:-  「王真兒的臉一點也不高級」-  「女主角有點土」-  「還是喜歡戚薇的高級臉」相較之下,《北京女子圖鑑》裡蹲在路邊啃玉米的情節並不能完全戳中我。拿掉了「北京」兩個字,這部劇還可以是《廣州女子圖鑑》《深圳女子圖鑑》等等。
  • 「女子圖鑑」系列劇聚焦現實 預定2018超級話題劇
    不少網友表示在劇中人物身上看到了「曾經的自己和未來想成為的自己」,看好其成為新的年度話題劇。正版授權本土化創新 首發預告引強烈共鳴優酷自製超級劇集「女子圖鑑」系列劇分為《北京女子圖鑑》和《上海女子圖鑑》兩部,由《東京女子圖鑑》版權方株式會社渡邊娛樂和東京日曆株式會社正版授權。
  • 《北京女子圖鑑》中的陳可,為什麼既熟悉又陌生?
    阿里文娛大優酷劇集版權中心總經理,也是女子圖鑑系列劇的監製馬筱楠解釋道。於是,《東京女子圖鑑》的姐妹篇《北京女子圖鑑》和《上海女子圖鑑》應運而生了。東京、北京、上海,三座國際大都市,而每一座城市之中都有一群為之奮鬥的人,女子圖鑑並非集中於個別女性的傳奇成長,而是去表現生活中形形色色的鮮活的女性形象。
  • 同樣是奮鬥劇,《北京女子圖鑑》一路開掛太夢幻,三十而已才真實
    >一樣的30歲,卻走出了不同的結局……這部劇開播就獲得了8.1的豆瓣高分。,就有許多人想起了2018年掀起都市女性奮鬥劇集風潮的《北京女子圖鑑》同樣是都市女性奮鬥勵志劇。《北京女子圖鑑》女主陳可本來是一個成都妹子,不滿家裡安排的工作一心前往帝都北京找工作,工資從要求8000到最後讓用人單位隨便給,在她身上看到了剛剛畢業的我們在異地工作的艱辛……
  • 《上海女子圖鑑》:富豪生孩子明碼標價,這部「爽劇」也很現實
    如果你在一線城市奮鬥多年,一心想要擠入上流社會,這時候有個富豪想和你籤一個「生活合約」,合同的有效期是5年,生了孩子能得到股票,生兒子獎勵3000萬信託基金,你願意嗎?直白現實的&34;《上海女子圖鑑》比《北京女子圖鑑》晚一個月開播,因為女主王真兒在名氣、粉絲數上遠不及戚薇,以及《北女》帶來的低口碑影響,所以收視率低於《北女》破30
  • 同樣是翻拍劇,《上海女子圖鑑》真的有比《北鑑》高級嗎?
    阿拉魔都的《上海女子圖鑑》真低調,竟然,悄咪咪在優酷開播了。pick誰很明顯吧我不是想開地圖炮,但《上海女子圖鑑》確實在開篇就展示出魔都和帝都的巨大地域差異。一集,只用了一集。還記得《北京女子圖鑑》第一集開始嗎?
  • 《北京女子圖鑑》樹女性題材裡程碑,季播網絡電影打破行業舊桎梏
    從2019年12月19日上線的第一部《助理女王》,到2020年1月5日上線的第二部《失戀直播》,目前《北京女子圖鑑》已經交出了兩份優秀的答卷。作為行業內少有的女性現實題材網絡電影,《北京女子圖鑑》折射出了萬千新時代女性的奮鬥與迷惘,也讓我們看到了網絡電影所具有的社會效應和現實影響力。
  • 上海女子圖鑑 vs 北京女子圖鑑
    上海女子圖鑑  雖然剛一開播的時候就被網友吐槽:  -「王真兒的臉一點也不高級」  -「女主角有點土」    而在對比了兩部電視劇之後,今天B姐就想從3個角度跟你聊聊  《上海女子圖鑑》VS《北京女子圖鑑》  到底誰贏了?
  • 《上海女子圖鑑》:魔都居大不易,從人生AB面中找尋真正的自己
    作者|貓寧 作為《北京女子圖鑑》的姊妹篇,《上海女子圖鑑》未播先火。但與《北京》剛開播時觀眾熱衷於討論對日版原作的改編不同,現階段圍繞著《上海》的話題大都是關於「北漂」與「滬漂」的區別,以及由此延展出的又一位獨立女性——羅海燕的升級打怪的成長路徑。
  • 《北京女子圖鑑》完結,《上海女子圖鑑》將播,請問何時有《臺北女子圖鑑》【5月陸劇臺星觀察】
    於是就想寫《臺星北漂圖鑑》,這個標題,似乎又有點過大了不過正好,戚薇主演的《北京女子圖鑑》,剛剛因為收播,再度成為坊間熱門話題,就來說說這部網劇裡的臺灣男星好了《北京女子圖鑑》的結尾,戚薇飾演的陳可以及《北京女子圖鑑》這個許醫生
  • 《北京女子圖鑑》向你講述北漂女子的北京職場的奮鬥歷程
    今天為大家介紹一部適合職場以及正在向職場這個更大的生活圈邁進的年輕人看的電視劇----《北京女子圖鑑》由戚薇主演。相信大家看過之後都會有自己的看法的。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這部電視劇。《北京女子圖鑑》是由戚薇領銜主演,
  • 推薦日劇|《東京女子圖鑑》
    4月10日晚,由優酷自製的超級劇集《北京女子圖鑑》20:00首播播放量就高達1.1億,即使網友提前十分鐘點開觀看。
  • 國產劇「城市圖鑑」:重慶=中國哥譚,搞事業、談夢想必上「北上廣」
    新近開播的《他其實沒那麼愛你》、剛剛收官的《三十而已》,以及待播的《親愛的自己》《流金歲月》《理想之城》《正青春》,都將取景地選在了上海。 近年討論度較高的幾部作品,例如《小歡喜》《創業時代》《三十而已》《安家》《精英律師》《下一站是幸福》《我的前半生》《北京女子圖鑑》《上海女子圖鑑》,以及接下來的《在不安的世界安靜地活》《理想之城》《親愛的自己》《流金歲月》《平凡的榮耀》《正青春》《商業調查師》《三生有幸遇上你》等都市劇,均選擇在「北上廣」取景。
  • 國產劇「城市圖鑑」:重慶=中國哥譚,搞事業、談夢想必上北上廣
    比照現實,國產緝毒劇選擇在雲南取景,並不奇怪。 近年討論度較高的幾部作品,例如《小歡喜》《創業時代》《三十而已》《安家》《精英律師》《下一站是幸福》《我的前半生》《北京女子圖鑑》《上海女子圖鑑》,以及接下來的《在不安的世界安靜地活》《理想之城》《親愛的自己》《流金歲月》《平凡的榮耀》《正青春》《商業調查師》《三生有幸遇上你》等都市劇,均選擇在「北上廣」取景。
  • 《北京女子圖鑑》還是《工體女子圖鑑》?
    不敢說每個來北漂的年輕人都遇到過所有這些困境,但至少會遇到其中一兩件。可是,這樣一部避免了《深夜食堂》版雷區的翻拍劇,卻仍舊被罵到體無完膚。因為現實中的「陳可」瞧不上劇中陳可的投機取巧和虛榮妥協。△ 《北京女子圖鑑》陳可從陳可初到北京開始,故事的發展便朝向了一個說不清的方向。一開始我還形容不出是哪裡奇怪,後來才意識到,《東京女子圖鑑》講的是階級,北京版講的是什麼?
  • 北京女子圖鑑?對不起,我身邊的北漂姑娘真不是這樣丨毒藥頭條
    4月10日,一部被稱為是都市女性鏡像劇的《北京女子圖鑑》開播了,今天我們來聊聊它。下面,我從三個主要方面講一下《北京女子圖鑑》所存在的一些問題,至少是在前七集中所存在的問題。第一,對現實考究不夠,未能展示真正辛酸。該劇將故事的起始時間設定在了2008年。2008年的北京是什麼樣子的?那時北京職工的年平均工資為44715元,月平均工資大概3700元。
  • 《上海女子圖鑑》:對得起觀眾對上海這座城市的想像
    戴桃疆丨文或許很多人並沒有看完翻拍序列中打頭陣的網絡劇《北京女子圖鑑》,沒能等到戚薇飾演的女主角召集前男友們之外的所有熟人一起辦個公眾號
  • 北京/上海女子圖鑑:不是職場精英進化史,而是都市女性集體物化
    前言2018年,優酷先後推出兩部自製的都市職場類網劇《北京女子圖鑑》、《上海女子圖鑑》。兩部網劇都翻拍自高分日劇《東京女子圖鑑》。講述了在北京、上海,一北一南的大都市中打拼成長的職業女性的故事。被集體物化的都市女性《北京女子圖鑑
  • 《北京女子圖鑑》:這個城市裡,並沒有你必須如此仰望的東西
    這個城市裡並沒有你必須如此仰望的東西 《北京女子圖鑑》和《後來的我們》,都不約而同地把目光聚焦到了「北漂」身上。兩部作品有類似的故事開場:出身小城卻滿懷夢想的女孩,獨自來到北京打拼,用星星眼望著閃爍不定的都市霓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