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07 19: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從「隨地扔」到「扔進桶」
從「扔進桶」到「分類扔」
市民群眾對垃圾的處理方式
也體現了一個城市生態文明理念進步
近日
由成都市城市管理委員會組織開展的
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小區評選結果出爐
我區書院街道玉錦苑小區名列其中
一袋可回收垃圾、一袋廚餘垃圾、一袋其他垃圾,在志願者的指導下,已經65歲的玉錦苑居民劉秀蘭婆婆將分類好了的垃圾扔進了小區內的分類垃圾箱。如今在玉錦苑,垃圾分類已經成為了居民們的生活新習慣。
玉錦苑
位於書院街街道慶雲社區,共有居民65戶。一直以來該小區使用混合投放的垃圾桶,垃圾常常散落在四周,廚餘垃圾還會產生滲濾液導致汙水橫流,每到夏天都會散發異味,嚴重影響小區環境。
去年12月,在玉錦苑的公共區域,四色分類垃圾桶取代了混合垃圾桶,社區通過向居民免費配發分類垃圾桶,拉開了推行生活垃圾分類的序幕。
由於居民對垃圾分類的知識掌握不夠,參與垃圾分類的熱情不高,為營造出人人關心垃圾分類、踐行垃圾分類的良好氛圍,街道與社區多次開展垃圾分類入戶宣傳,發放宣傳單,以面對面交流的方式,讓居民們了解掌握垃圾分類的知識與方法,引導居民積極參與垃圾分類行動,有效地促進了垃圾分類的實施,加強了居民的垃圾分類意識。
社區為玉錦苑配備了一名專職垃圾分類志願者,引導居民正確分類投放。安排專員每天多次巡查垃圾收集點的分類狀況,遇到居民群眾投放垃圾時及時查看是否投放準確。
「紙板是可回收垃圾,丟在藍色的桶裡面。」「大姐,燈泡是有害垃圾,麻煩你戴起手套把燈泡拿出來丟到紅色垃圾桶。」周全武是玉錦苑垃圾分類的專職志願者,長時間以來他已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每天對居民進行垃圾分類的指導,他告訴熙妹兒:「居民們開始經常一個袋子不分類就提下來了,只能現場來分,但是通過宣傳,現在都是在家裡分好了,三個袋子分開丟。」
熙妹兒在現場看到分類垃圾桶還配置了洗手池、一次性手套和衝洗管,方便對居民的不正確分類及時進行糾正,每日對地面進行衝洗,保持周圍的環境衛生。根據垃圾的不同類別,廚餘垃圾、其他垃圾都會每日分類定時收運,分別運往餐廚二廠和錦江清運中心。可回收垃圾每周收運一次,由成都市收荒匠有限公司進行處理,有害垃圾因數量不多,每月清運一次。
對於像劉婆婆一樣的居民而言,丟了幾十年的混合垃圾,要適應垃圾分類並不是一件易事。劉婆婆說:「剛開始大家都很不習慣,但是通過社區的大力宣傳,大家都意識到這是一件有利於生態環境的好事,開始學習垃圾分類知識。」
從掀起學習垃圾分類的熱潮到居民主動參與垃圾分類,在社區的努力下居民的行為潛移默化。現在玉錦苑不僅因垃圾分類提升了院落衛生環境,大家也都在不斷的重複分類中形成了記憶,培養了垃圾分類的習慣,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支持垃圾分類。
樹下zakka中獎名單
phylee、石笛
請上面兩位幸運鵝在7月8日17::00前將個人姓名和電話號碼發送至「錦江發布」,發送了個人信息的小夥伴可直接到樹下zakka核對信息後領取任意飲品一杯,體驗時間:2020年7月8日——12月31日。
來源 | 錦江區融媒體中心
歡迎關注
百年繁華春熙路,國際時尚太古裡,浪漫風情合江亭,品味遺韻水井坊,悠閒田園三聖鄉。錦江大小事,權威聲音,盡在這裡。這裡是錦江區官方微信公眾號「錦江發布」,聯繫電話:(028)86712865,投稿郵箱:754759218@qq.com
微信號:
原標題:《點讚!錦江這個小區獲評「成都市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小區」(內附樹下zakka中獎名單)》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