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景園小區試點廚餘垃圾分類

2020-12-22 瀟湘晨報

本報訊(記者 伍靖雯 通訊員 張頎)「廚餘垃圾是居民家中生活垃圾佔比較大的,這塊做好,生活垃圾分類就算成功一小步。」前日起,天元區城管局垃圾分類辦公室在富景園小區開展生活垃圾分類試點,該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該小區342戶居民,每戶都可領取到1個廚餘冷藏保鮮桶和可回收物環保垃圾袋。

據悉,廚餘冷藏保鮮桶有恆溫設置,桶內保持-4℃—0℃,低溫暫存廚餘垃圾,可有效避免異味和蚊蠅的產生。而居民將剩飯剩菜、菜梗菜葉等廚餘垃圾投入垃圾桶後,相關環境科技公司通過桶內安裝的傳感器及信息化系統,感應到廚餘垃圾裝滿後,會定期派人上門收取。這些廚餘垃圾將被運往專業基地,經過轉化,最終成為高蛋白飼料和優質的有機肥料。每次收集後,也將通過平臺積分的方式返利給居民。

上述有關負責人介紹,富景園小區是該區試點垃圾分類的第二個小區,主要先推進廚餘垃圾分類。第一個是江灣壹號小區,主要為生活垃圾分類試點,目前相關的垃圾分類設施都已到位。「我們希望通過兩個小區的試點,找到更適合本地的垃圾分類方式,以便今後在全區推廣。」該負責人介紹。

蘆淞區

新增20個監控探頭

專盯違規佔道、亂丟垃圾

本報訊(記者 伍靖雯)前日下午6點,蘆淞區鐘鼓嶺步行街沿線,新增的監控探頭左右探視。而另一邊的蘆淞區城管大隊一間辦公室內,沿線的市容環境秩序在監控畫面中實時呈現,城管隊員可就此及時行動。

推進城市管理高效、智能,近期,蘆淞區城管部門結合實際情況,在轄區重點路段的20個點位安裝監控探頭,24小時實時監控市容秩序。

「夜間市容監管一直是城市管理工作的難點。」昨日,蘆淞區城管大隊相關負責人介紹,比如商家將攤位擺在馬路邊,或是將汙水、垃圾隨意倒在路上,都會影響市容環境,但由於這種行為發生時間的不確定性,以前往往只能是事後監管、處罰。

推進從源頭高效治理,此次,蘆淞區城管大隊在人民中路、賀家西路、鐘鼓嶺步行街等13個路段,選擇了20個點位安裝監控探頭,實施監控周邊市容環境衛生,有效提升執法工作效率,並對長期、反覆影響市容環境衛生的商戶、攤販形成威懾。

接下來,蘆淞區城管大隊還將成立執法視頻監控指揮中心,建立數字監控巡查執法平臺,第二批還將繼續安裝30個環境衛生監控探頭,監控重點路段衛生情況。

【來源:株洲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垃圾分類怎麼幹?來看看巴南區花溪街道 曦園柳鎮小區的垃圾分類
    曦圓柳鎮小區,地處巴南區花溪街道核心區域,位於紅光大道19號。小區共有55棟樓,143個單元樓,入住居民3056戶。小區於2020年5月起開展垃圾分類示範試點工作。目前,建設擁有環保驛站1座、智能回收設備6臺、積分兌換機2臺,垃圾分類桶100餘個,配置10名工作人員,分類設施設備覆蓋率達到100%。
  • 海口秀英區開展垃圾分類演練,試點小區這樣做→
    7月29日,在海口市園林環衛局、秀英區政府、區環衛局指導下,海口玉禾田環衛公司在秀英區開展了垃圾分類工作驗收演練,從垃圾分類設備投放、宣傳、人員配備、垃圾轉運等方面做足試點前各項準備,其中有的「三無」小區試點已經採取人員督導、競賽獎勵等方式進行垃圾分類嘗試,民眾積極參與,氛圍良好。
  • ...興寧區首個廚餘垃圾就地處理試點有效推進垃圾分類工作
    吃的是廚餘垃圾 吐出來的是有機肥 興寧區首個廚餘垃圾就地處理試點有效推進垃圾分類工作北極星固廢網訊: 吃進去的是廚餘垃圾,吐出來的是有機肥。今年,興寧區引進一臺廚餘垃圾處理設備和一臺廚餘垃圾粉碎脫水設備,以城區政府作為試點,在運行期間就地處理廚餘垃圾後產出有機肥,有效地推進了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提升了廚餘垃圾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水平。
  • 廚餘垃圾分類準確率100% 這個小區有「絕招」
    &nbsp&nbsp&nbsp&nbsp70歲的林中全非常支持垃圾分類,小區剛開展垃圾分類時,他就積極參與,但卻時常扔錯。他最分不清楚的就是廚餘垃圾。&nbsp&nbsp&nbsp&nbsp如今,龍泉苑小區的廚餘垃圾分類準確率已達到100%。小區的一技「絕招」讓林中全這樣的居民也成了垃圾分類「達人」。
  • 社區添「神器」,讓廚餘垃圾不出小區
    「有了這臺設備,小區的廚餘垃圾今後就真正實現就地化處理了!」9月1日上午,天華園三裡社區副主任王曉青頭頂著耀眼的大太陽,看著一棟洋房小區垃圾站內轉動的廚餘垃圾處理「神器」,內心滿是欣喜。該小區是榮華街道天華園三裡社區的自然小區之一,小區居民共有600多戶。
  • 垃圾分類試點一年 緣何仍見「一包扔」「一車運」
    明年我市將進入生活垃圾分類體系建設階段,將有效改變「理念上認同、行動上滯後」的局面2019年底,我市出臺《濰坊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於今年啟動和試點生活垃圾分類。近一年時間過去了,試點取得了顯著成績,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 「綠色生活」新風尚——湘東區推行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側記
    記者龔婷  「張姨,廚餘垃圾請放在這邊,廢紙塑料盒可以回收,請放在那邊……」1月14日早上7時許,在湘東鎮春風小區1號垃圾站點,彭志根熱情地招呼著分類投放垃圾的居民,並為他們提供可降解垃圾袋。  彭志根在春風小區已居住了3年。
  • 濰坊垃圾分類試點一年,緣何仍見「一包扔」「一車運」
    》(以下簡稱《方案》),於今年啟動和試點生活垃圾分類。近一年時間過去了,試點取得了顯著成績,但也存在一些不足。12月12日、13日,記者在城區走訪了解到,目前不少小區已安裝了可回收物智能回收機。不過,目前還存在垃圾混裝投放、市民對生活垃圾如何分類認知不足等問題。明年我市將進入生活垃圾分類體系建設階段,部分問題將會有效解決。
  • 我區11個小區獲垃圾分類示範小區稱號 因地制宜推進垃圾分類 共建...
    金融街街道豐融園小區自2009年起,按照大類組分的原則開展垃圾分類工作,形成「政府有力指導、社區黨建引領、物業積極推動、業主主動參與」多方聯動工作機制,逐步完善了小區廚餘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等各品類垃圾規範管理。
  • 北京垃圾分類的「破袋」尷尬:廚餘垃圾分出量猛增,但部分小區仍...
    她和十來個同事是被小區物業招聘來做垃圾分類指導員的。「其實我是站在這兒告訴你怎麼分的,不是來替你們分的。」她一邊快速將垃圾袋破開,熟練地把垃圾倒入回收桶,一邊對《華夏時報》記者說。旁邊,一位居民見狀主動挑出袋裡的廚餘垃圾遞給她,她還道了一聲謝謝。
  • 昆明固廢處置能力顯著提升 廚餘垃圾就地處理經2輪試點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0年昆明垃圾分類收集覆蓋率達90%以上。截至2020年上半年,昆明市7座垃圾焚燒發電廠,合計設計處理能力超7800噸/日。6月,《昆明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實施規劃》(2019-2035年)發布,2020年至2035年將投資41.4億
  • 廚餘垃圾分類,榮成餐飲單位這樣做
    垃圾分類可以減少環境汙染,節省土地資源,促進再生資源利用,可謂利國利民。目前,榮成市城鎮垃圾分類試點工作已全面啟動。作為城鎮垃圾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廚餘垃圾與群眾的生活及健康息息相關,而餐飲單位又是產生廚餘垃圾的「大戶」。為加強廚餘垃圾規範化管理,消除食品安全隱患,本著「源頭分類、有序開展、分類收集」的原則,目前,榮成各餐飲業試點單位廚餘垃圾分類工作正緊鑼密鼓地進行。跟隨小編一起到餐飲單位看看他們是怎麼做的吧!
  • 廚餘垃圾最後去了哪裡?惠州市大力規範廚餘垃圾分類收集運輸處理
    晚上10時,專門回收廚餘垃圾的收運車開到了市區佳兆業中心地下停車場,準時停在臨時收運點,工作人員將該商場一天產生的所有廚餘垃圾都搬上了車。佳兆業中心負責垃圾分類的潘金明告訴記者,商場每個樓層都有垃圾分類負責人,在商場公共區域由保潔人員負責對垃圾進行分揀分類。對商場內的餐飲店員工組織了多場培訓,並有專門的垃圾桶存放廚餘垃圾。
  • 深圳的廚餘垃圾去哪了?帶你了解全過程
    北極星固廢網訊:深圳的廚餘垃圾去哪了?垃圾分類中廚餘垃圾為何要單獨分出?廚餘垃圾為什麼要拆袋投放?繼深圳垃圾分類推廣大使走進「分類達人」家中告訴市民如何分類之後,9月11日,深圳市城管和綜合執法局組織垃圾分類推廣大使馮紹勁等人走進小區、廚餘垃圾資源化中心等場所,告訴市民廚餘垃圾的去向,了解深圳廚餘垃圾經過拆袋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最後進行資源處理回收等全鏈條。
  • 深圳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實施100天:市民環保意識提升,家庭廚餘垃圾...
    據了解,深圳市家庭廚餘垃圾在8月底,月均回收量為659噸/日,如今已經達到2329噸/日,增長了3.53倍。垃圾分類意識深入人心「一定要記得準時下樓扔垃圾啊。」住在園嶺街道嶺尚時代園的李女士每天都要囑咐家人要定時去扔餐廚垃圾。在過去兩個月,這裡從重點督導「老大難」變成垃圾分類示範點,小區面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 就地處理:「消化」廚餘垃圾的便捷之路
    7月17日,昆明市城市管理局在呈貢區啟動廚餘垃圾就地處理試點工作。昆明市城市管理局副局長趙志德表示,試點期間,各相關部門將監測試點項目大氣、水、噪聲等汙染排放指標,全程監控設備運行情況,收集相關數據指標,試點工作經驗將形成研究報告。北京市海澱區海澱街道蘇州橋西社區還探索用生物技術將廚餘垃圾變廢為寶。在小區停車棚一角,安裝了一座生物處理容器,裡面裝著數千隻名為「黑水虻」的小蟲子。
  • 500公斤廚餘垃圾如何產出70公斤有機肥?這些小區就地「變廢為寶...
    夏季,廚餘垃圾味道重、易滋生蚊蟲等問題困擾著一些小區的居民,也影響了垃圾分類的推進。破解這個難題,一些小區嘗試引進了廚餘垃圾處理設備,廚餘垃圾就地「變廢為寶」,既降低銷納成本,還能避免汙染,減少對居民生活的影響。近日,記者走訪了部分把廚餘垃圾「留下」的小區,看看他們的經驗。蓮怡園二區廚餘垃圾處理設備。
  • 西寧生活垃圾「強制乾濕分離」試點啟動,在這12個小區……
    西寧市生活垃圾「強制乾濕分離」試點正式啟動!1月6日,我市召開2021年西寧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部署暨「強制乾濕分離」試點動員大會,標誌著我市12個試點小區,6605戶家庭正式進行生活垃圾「強制乾濕分離」。
  • 廚餘垃圾分類的熱點話題
    在整個過程中,廚餘垃圾(溼垃圾)的產量超過預期,廚餘垃圾怎樣妥善地處理,已經成為推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非常重要的一環。居民除袋投放廚餘垃圾廚餘垃圾宜腐爛發臭,滋生蒼蠅蟑螂、細菌病毒,容易汙染周邊環境。除袋投放廚餘垃圾,無疑是汙染環境的行為。除袋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 濟南垃圾分類從試點到即將強制實行催生新興職業 垃圾桶邊來了職業...
    甸柳小區居民張露回憶說,當時社區垃圾分類設備有限,自己大部分時間是用手分類。她是濟南最早的一批督桶員。2012年10月,濟南市選定甸柳小區和燕子山小區等作為全市首批垃圾分類試點小區,垃圾進行四分類,小區內藍色、綠色、黑色、紅色垃圾桶一字排開,桶身上面分別標註了「可回收」「廚餘垃圾」「不可回收」和「有害垃圾」的字樣,同時在各個點位上安排設置了全市最早的一批義務督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