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伍靖雯 通訊員 張頎)「廚餘垃圾是居民家中生活垃圾佔比較大的,這塊做好,生活垃圾分類就算成功一小步。」前日起,天元區城管局垃圾分類辦公室在富景園小區開展生活垃圾分類試點,該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該小區342戶居民,每戶都可領取到1個廚餘冷藏保鮮桶和可回收物環保垃圾袋。
據悉,廚餘冷藏保鮮桶有恆溫設置,桶內保持-4℃—0℃,低溫暫存廚餘垃圾,可有效避免異味和蚊蠅的產生。而居民將剩飯剩菜、菜梗菜葉等廚餘垃圾投入垃圾桶後,相關環境科技公司通過桶內安裝的傳感器及信息化系統,感應到廚餘垃圾裝滿後,會定期派人上門收取。這些廚餘垃圾將被運往專業基地,經過轉化,最終成為高蛋白飼料和優質的有機肥料。每次收集後,也將通過平臺積分的方式返利給居民。
上述有關負責人介紹,富景園小區是該區試點垃圾分類的第二個小區,主要先推進廚餘垃圾分類。第一個是江灣壹號小區,主要為生活垃圾分類試點,目前相關的垃圾分類設施都已到位。「我們希望通過兩個小區的試點,找到更適合本地的垃圾分類方式,以便今後在全區推廣。」該負責人介紹。
蘆淞區
新增20個監控探頭
專盯違規佔道、亂丟垃圾
本報訊(記者 伍靖雯)前日下午6點,蘆淞區鐘鼓嶺步行街沿線,新增的監控探頭左右探視。而另一邊的蘆淞區城管大隊一間辦公室內,沿線的市容環境秩序在監控畫面中實時呈現,城管隊員可就此及時行動。
推進城市管理高效、智能,近期,蘆淞區城管部門結合實際情況,在轄區重點路段的20個點位安裝監控探頭,24小時實時監控市容秩序。
「夜間市容監管一直是城市管理工作的難點。」昨日,蘆淞區城管大隊相關負責人介紹,比如商家將攤位擺在馬路邊,或是將汙水、垃圾隨意倒在路上,都會影響市容環境,但由於這種行為發生時間的不確定性,以前往往只能是事後監管、處罰。
推進從源頭高效治理,此次,蘆淞區城管大隊在人民中路、賀家西路、鐘鼓嶺步行街等13個路段,選擇了20個點位安裝監控探頭,實施監控周邊市容環境衛生,有效提升執法工作效率,並對長期、反覆影響市容環境衛生的商戶、攤販形成威懾。
接下來,蘆淞區城管大隊還將成立執法視頻監控指揮中心,建立數字監控巡查執法平臺,第二批還將繼續安裝30個環境衛生監控探頭,監控重點路段衛生情況。
【來源:株洲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