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廚餘垃圾在生活垃圾總量中佔比較高,是垃圾分類處理中的難題之一,無論是收集、儲運,還是末端處理,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許多城市都對如何處理廚餘垃圾進行了努力探索。其中,一些地方就地處理廚餘垃圾的辦法,是一條值得研究和借鑑的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的便捷之路。
廚餘垃圾就地資源化
北京市海澱區甘家口街道辦事處機關食堂每天產生的餐廚垃圾約100公斤。從今年5月開始引入餐廚垃圾處理設備後,該食堂每月廚餘垃圾減量兩噸。據了解,這套設備中有一套油水分離裝置,可以將廚餘垃圾中的小骨頭等分離出來,垃圾中的水分進入儲水系統,油脂被存放在另一個桶裡。處理設備設有異物分離口和有機肥料出口,分離出油脂的廚餘垃圾會自動篩檢出大骨頭、塑膠袋等其他垃圾。剩餘垃圾進入存儲倉,飽和後通過高溫氣化垃圾處理技術,廚餘垃圾被深加工為有機肥和飼料的初步處理物。
7月17日,昆明市城市管理局在呈貢區啟動廚餘垃圾就地處理試點工作。在為期兩個月的試點期間,3家企業採用3種處理工藝同臺競技,探索適合昆明的廚餘垃圾就地處理新技術和運營模式:一是採用乳酸菌對廚餘垃圾進行分解,產生富含氮、磷、鉀等養分的有機肥料;二是通過殺菌、脫水和除臭,將廚餘垃圾變為飼料補充劑、生態肥原料和生物柴油原料;三是通過一系列微生物處理,將廚餘垃圾中的絕大部分生物分子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3種處理工藝使用的設備處理量均為300公斤/天。昆明市城市管理局副局長趙志德表示,試點期間,各相關部門將監測試點項目大氣、水、噪聲等汙染排放指標,全程監控設備運行情況,收集相關數據指標,試點工作經驗將形成研究報告。
北京市海澱區海澱街道蘇州橋西社區還探索用生物技術將廚餘垃圾變廢為寶。在小區停車棚一角,安裝了一座生物處理容器,裡面裝著數千隻名為「黑水虻」的小蟲子。據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李春燕介紹,黑水虻最愛吃腐爛的東西,廚餘垃圾倒入容器後,垃圾在黑水虻體內消化後,排出體外就轉成了對花草生長有利的有機肥,實現廚餘垃圾無害化處理。黑水虻成蟲是優質的動物蛋白,可以作為飼料餵魚等,對環境和人體沒有不利影響。「自從社區裡安裝了生物轉化器,廚餘垃圾不出院可以就地無害化處理了,小區居民垃圾分類的積極性都提高了。」李春燕說。
上海市普陀區在餐廚垃圾就地資源化處理方面,已取得顯著成效。2019年,普陀區人民政府機關事務管理局牽頭,在區機關大院食堂配置溼垃圾處理設備。普陀區商務委員會和相關街鎮積極協調,分別在清峪、南石、九存、真北、真南綜合、李園、高陵7家硬體條件合適的菜場(集市),配置溼垃圾就地處置設施,通過微生物處理、發酵、粉碎等技術手段,就地處置菜場(集市)每日產生的溼垃圾。真如鎮街道在機關配置溼垃圾處理設備,就地處理產生的溼垃圾。
分類處置設施服務周邊社區
在吉林省長春市二道區,建有一座小型生活垃圾分類轉運處置站。這座生活垃圾分類轉運處置站由「垃圾分類預處理系統、生物降解系統、汙水處理系統、氣體淨化系統」四大系統組成,實現對居民廚餘垃圾稱重、送料、分選、粉碎、篩分、降解的一體化處理。據技術人員介紹,二道區生活垃圾分類轉運處置站採用的核心技術和設備都是自主研發的,在對廚餘垃圾進行微生物好氧處理後,最終形成可回歸自然的有機肥。同時,分離出的RDF(垃圾衍生燃料)熱值可達到5000大卡,是非常好的燃燒發電原料。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汙水通過螺旋脫水、PH值調節、厭氧生物反應、好氧生物反應、MBR(膜生物反應器)一體化聯合處理工藝,達到城市汙水納管標準。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氣體通過負壓收集、噴淋除臭、UV光解和活性炭吸附,使氣體最終被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實現達標排放。
二道區生活垃圾分類轉運處置站佔地面積380平方米,日處理量為50~60噸,可服務周邊5公裡範圍內的20~30個生活小區,小區廚餘垃圾在3小時內處理完畢,大幅降低了生物胺的形成,有效避免二次汙染。截至目前,長春已建成7座小型生活垃圾分類轉運處置站,實現居民廚餘垃圾就地就近處置,有效減輕了市級餐廚垃圾處理廠的負擔和終端處置壓力。
7月下旬,廣東省深圳市光明新區馬田街道鐘錶基地資源化處理中心投入運行,每天可將3噸廚餘垃圾「變廢為寶」。該中心由合水口社區原有2座垃圾轉運站增擴改造而成,日處理廚餘垃圾量達3噸,可以處理周邊5公裡範圍8個小區、10個餐飲門店、2個公共機構等一天產生的全部廚餘垃圾。該中心集垃圾分揀、油脂分離、廢氣淨化、發酵轉化於一體,不僅能將廚餘垃圾轉化為有機肥,還能將其轉化為生物柴油等其他資源,做到物盡其用。馬田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在合水口、石家、新莊3個社區各新建1座廚餘垃圾資源化處理中心,並擴建薯田埔廚餘垃圾資源化處理中心,將日處理量從2噸提升至6噸,實現廚餘垃圾當天完成資源化利用處理,全部實現「變廢為寶」。
安徽省政協委員孟行健表示,隨著社會發展,廚餘垃圾產生量猛增,城市廚餘垃圾集中處理廠立項建設周期相對較長,致使廚餘垃圾圍城現象突出。我國可以借鑑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周邊國家的經驗,實行廚餘垃圾就地處理。目前,廚餘垃圾就地處理技術已經很成熟,可以利用市場化規則,因地制宜地逐步推廣。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