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添「神器」,讓廚餘垃圾不出小區

2020-12-27 澎湃新聞

距離《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

正式實施已有100多天

這場全社區參與垃圾分類的「環保風」

刮進了區內各個角落

區內社區不斷探索和推出新方法

使垃圾分類工作更進一步

「有了這臺設備,小區的廚餘垃圾今後就真正實現就地化處理了!」9月1日上午,天華園三裡社區副主任王曉青頭頂著耀眼的大太陽,看著一棟洋房小區垃圾站內轉動的廚餘垃圾處理「神器」,內心滿是欣喜。因為,這意味著該小區垃圾分類工作又取得了新進展。

一棟洋房小區垃圾站內

新添的「神器」

背後有一段故事

該小區是榮華街道天華園三裡社區的自然小區之一,小區居民共有600多戶。去年開始,榮華街道轄區的垃圾分類工作熱度越來越高,小區熱衷環保事業的退休黨員薛喬,便結合小區為別墅區,幾乎每家每戶都有小花園、小菜園的特點,在鄰居劉曉宇的幫助下,帶領百餘戶居民先行先試,用波卡西堆肥法就地無害化處理各自家裡產出的廚餘垃圾,形成「垃圾不出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局面。

覺得效果不錯

社區黨支部書記劉春豔

為了推廣這一技術

實現一棟洋房小區範圍內

所有廚餘垃圾不出小區

便向街道報備申請

按照「一區一策」的工作思路,一套依據社區廚餘垃圾日產出量改良後的集中處理設備不久前在小區垃圾房「安家」,並於9月1日將老薛、設備方約到一起,為小區物業、垃圾分揀員進行了首次培訓。

記者在現場看到,這套設備由粉碎機和攪拌機兩臺單獨機器組成。接電後,工作人員需先將廚餘垃圾倒進粉碎機,然後再將粉碎後的垃圾倒入形似「大碗」狀的攪拌機內,放入適量波卡西攪拌,最後放入改造後的堆肥桶發酵即可。發酵產出的液態肥將通過垃圾桶最下方的水龍頭排出,和桶內固體肥一樣可用於小區公共綠地的綠化養護施肥。

據設備方介紹,這臺攪拌機一次最多可攪拌200公斤廚餘垃圾,小區目前現在每天產生兩大桶廚餘垃圾,完全可滿足需求。相較於居民家現有廚餘垃圾直接堆肥方法,這套設備也有著更為明顯的優勢:「將廚餘垃圾粉碎後再堆肥的方法,可使廚餘垃圾體積減量60%-70%,同時,因粉碎後和波卡西的充分攪拌,也有望大幅縮短發酵時間。」

「這麼一來,我們就成為區內第一個實現廚餘垃圾就地無害化處理的小區了。」老薛自豪地說。

END

本文由北京亦莊發布

轉載請註明出處

記者:於曉玲

原標題:《社區添「神器」,讓廚餘垃圾不出小區》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南昌縣廚餘垃圾變廢為寶:「吃」進殘羹冷炙 「吐」出有機肥料
    該環保驛站負責人黃燕表示,有了這臺「神器」,以前令大家十分頭疼的廚餘垃圾,現在變成了寶貝。  家庭生活垃圾中,廚餘垃圾是「大戶」。以往,對待廚餘垃圾,一般都採取填埋或焚燒方式處理,不僅給環境帶來了危害,也造成了資源的浪費。
  • 廚餘垃圾分揀,這些社區有妙招~
    「請您到這邊領取一個家用型廚餘垃圾盒,以後廚餘垃圾不用往袋裡扔,直接倒到盒裡就可以,而且每天我們會為您免費換新盒,特別方便。」為了提高轄區居民垃圾分類的準確度,增強大家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從12月18日開始,支農社區為轄區的各小區居民免費發放了廚餘垃圾盒。昨日,記者向社區工作人員、網格巡查員了解了家用廚餘垃圾盒的相關情況。
  • 掀蓋、破袋不再弄髒手,這個小區垃圾分類有「神器」
    「投放垃圾只要拉一下手環,然後在破袋器上蹭一下,垃圾就乖乖進桶了。」5月27日上午,石景山區魯谷街道六合園南社區居民在倒垃圾時會發現,小區裡的垃圾桶上多了這樣兩個新設備,每個垃圾桶上方都安裝了一個手環,廚餘垃圾桶內還有一個鋸齒狀的破袋器。
  • 「玩轉」廚餘垃圾,這個社區有妙招~
    同樣無法避免的是每個廚房都會產生許多廚餘垃圾,其中包括丟棄不用的菜葉、剩菜、剩飯、果皮、蛋殼、茶渣、骨頭等,對於它們的處理看似簡單,如果想要變廢為寶則著實需要一番功夫。為此,新城區相關部門探索新的處理辦法。最近,水岸社區的居民,已經深刻的體會到了廚餘垃圾變廢為寶的福利。
  • 「玩轉」廚餘垃圾,呼和浩特這個社區有妙招
    同樣無法避免的是每個廚房都會產生許多廚餘垃圾,其中包括丟棄不用的菜葉、剩菜、剩飯、果皮、蛋殼、茶渣、骨頭等,對於它們的處理看似簡單,如果想要變廢為寶則著實需要一番功夫。為此,新城區相關部門探索新的處理辦法。最近,水岸社區的居民,已經深刻的體會到了廚餘垃圾變廢為寶的福利。
  • 北京垃圾分類的「破袋」尷尬:廚餘垃圾分出量猛增,但部分小區仍...
    她和十來個同事是被小區物業招聘來做垃圾分類指導員的。「其實我是站在這兒告訴你怎麼分的,不是來替你們分的。」她一邊快速將垃圾袋破開,熟練地把垃圾倒入回收桶,一邊對《華夏時報》記者說。旁邊,一位居民見狀主動挑出袋裡的廚餘垃圾遞給她,她還道了一聲謝謝。
  • 500公斤廚餘垃圾如何產出70公斤有機肥?這些小區就地「變廢為寶...
    蓮怡園二區物業副經理張亮告訴記者,廚餘垃圾處理設備採用半自動化處理,定時由工作人員進行手動操控垃圾投放,隨後自動降鹽脫脂分離出油脂,篩檢出大骨頭、塑膠袋等其他垃圾。剩餘的廚餘垃圾將經過固液分離、乾燥脫水、殺菌祛臭等步驟最終化為棕黃色鋸末狀的有機肥料。
  • 物業社區聯手,和義街道世嘉麗晶小區垃圾分類見真招
    「記得將垃圾分類投放哈!」這是豐臺區和義街道西一社區世嘉麗晶小區保潔員崔愛蓮近期每天工作時都要重複的一句話,時刻提醒著小區居民要踐行垃圾分類,從身邊做起,為居民擰緊垃圾分類這根弦兒,這也是和義街道積極推進垃圾分類工作的一個縮影。
  • 北京經開區淨菜入社區,助廚餘垃圾減量
    北京經開區淨菜入社區,助廚餘垃圾減量 2020-05-29 03: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垃圾粉碎機走紅 「廚餘神器」真有那麼神?
    不但市民學習分類的熱情高漲,被稱為「廚餘神器」的垃圾粉碎機也隨之走紅。   把廚餘垃圾研磨成渣,衝進下水道,看起來的確方便乾淨,但真能一勞永逸嗎?它用起來是否方便,又是否會對環境造成影響?記者展開了走訪調查。   「廚餘神器」有多火?
  • 富景園小區試點廚餘垃圾分類
    本報訊(記者 伍靖雯 通訊員 張頎)「廚餘垃圾是居民家中生活垃圾佔比較大的,這塊做好,生活垃圾分類就算成功一小步。」前日起,天元區城管局垃圾分類辦公室在富景園小區開展生活垃圾分類試點,該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該小區342戶居民,每戶都可領取到1個廚餘冷藏保鮮桶和可回收物環保垃圾袋。
  • 廚餘垃圾能用來做什麼?煙臺蘋果「吃上」北京廚餘垃圾肥
    分出來的廚餘垃圾到底能用來做什麼呢?記者昨天探訪海澱區大工村廚餘垃圾處理廠,發現這裡的廚餘垃圾不光被製成肥料,還遠銷山東,成了煙臺蘋果生長的「營養劑」。目前,本市多個居民小區已嘗試增設廚餘垃圾就地處理設施建設。
  • 就地處理:「消化」廚餘垃圾的便捷之路
    據了解,這套設備中有一套油水分離裝置,可以將廚餘垃圾中的小骨頭等分離出來,垃圾中的水分進入儲水系統,油脂被存放在另一個桶裡。處理設備設有異物分離口和有機肥料出口,分離出油脂的廚餘垃圾會自動篩檢出大骨頭、塑膠袋等其他垃圾。剩餘垃圾進入存儲倉,飽和後通過高溫氣化垃圾處理技術,廚餘垃圾被深加工為有機肥和飼料的初步處理物。
  • 廚餘垃圾分類準確率100% 這個小區有「絕招」
    &nbsp&nbsp&nbsp&nbsp70歲的林中全非常支持垃圾分類,小區剛開展垃圾分類時,他就積極參與,但卻時常扔錯。他最分不清楚的就是廚餘垃圾。&nbsp&nbsp&nbsp&nbsp如今,龍泉苑小區的廚餘垃圾分類準確率已達到100%。小區的一技「絕招」讓林中全這樣的居民也成了垃圾分類「達人」。
  • 泉州首批生活垃圾分類推薦學習點出爐 9個社區(小區)上榜
    臺海網7月13日訊 據泉州網報導 垃圾分類既是民生「關鍵小事」,也是綠色發展大事。近日,泉州市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公布泉州市首批生活垃圾分類推薦學習點,鯉城區金山社區、伍堡社區、龍嶺社區,豐澤區豐澤社區、東鳳社區等9個社區(小區)上榜。
  • 怡海花園社區廚餘垃圾增、其他垃圾減:垃圾結構變化表明分類見效
    撤桶並站、倡導定時定點投放,引入專業廢品回收機構、可回收物清運不過夜……記者近日了解到,經過近半個月的宣傳和現場指導,豐臺區新村街道怡海花園社區每日廚餘垃圾量從240公斤增加到1800公斤,其他垃圾減少近1000公斤。
  • 深圳的廚餘垃圾去哪了?帶你了解全過程
    北極星固廢網訊:深圳的廚餘垃圾去哪了?垃圾分類中廚餘垃圾為何要單獨分出?廚餘垃圾為什麼要拆袋投放?繼深圳垃圾分類推廣大使走進「分類達人」家中告訴市民如何分類之後,9月11日,深圳市城管和綜合執法局組織垃圾分類推廣大使馮紹勁等人走進小區、廚餘垃圾資源化中心等場所,告訴市民廚餘垃圾的去向,了解深圳廚餘垃圾經過拆袋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最後進行資源處理回收等全鏈條。
  • 吃進10噸廚餘垃圾,吐出100公斤有機肥料
    在垃圾分類工作中,廚餘垃圾處理佔據重要一環。在廣州市白雲區雲城街廚餘垃圾處理中心,有一臺「神奇」的處理機器,儼然一個專業「吃貨」!它每吃進10噸廚餘垃圾,就可以吐出100公斤有機肥,用於轄內社區綠化管養,實現了資源的再生再利用。
  • 生活垃圾分類4個月成績喜人,鼓勵「破袋」提高廚餘垃圾純淨度
    各小區積極探索「破袋投」市城市管理委副主任李如剛介紹,8月份,全市家庭廚餘垃圾日均分出量達3268噸,家庭廚餘垃圾分出率達到15.41%,其他垃圾日均清運量下降至1.79萬噸。其中,廚餘垃圾分出率再創新高。
  • 深圳加快建設廚餘垃圾處理設施
    分類投放居民仍未養成分類習慣督導員分類「蒙查查」垃圾分類,源頭在於分類投放。代表們在走訪中發現,不少市民還沒養成分類投放習慣,直接整包投放。一些小區為了管理方便,只設置一個廚餘垃圾投放時段。不少督導員,甚至不清楚各類垃圾的分類,不能真正起到督導作用。問政會現場,代表們對分類投放質疑的火力,集中在「如何提高市民分類自覺性」「居民錯過廚餘垃圾投放時間怎麼辦」「如何讓督導員名副其實」三大問題。「深圳在推動垃圾分類習慣養成方面已經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