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單位走路回家,一路上跟妻子聊著兒子的學習狀況,不覺已到了家門口,妻子驚奇道:今天這一公裡好像沒走多長時間嘛!我說今天真有點「縮地成寸」的感覺,往常一個人從單位走回家,覺得要走好久的,今天因為兩個人一路聊天,而且聊的是兒子,當然不覺得路長了。
確實,如今的我們很多時候都不覺得路長了。十月中旬我應邀到重慶去作一場報告,周二中午十一點從家裡開車去機場,周三晚上十一點我就已經又回到家了,一路飛來飛去,來回將近五千公裡,前後不過36個小時,如此快速,真是「縮地成寸」的節奏。
「縮地成寸」是神仙的法術,小時候看電視劇《新白娘子傳奇》除了記住了趙雅芝和《渡情》《千年等一回》等歌曲外,還對其中一個情節記憶猶新:許仙被判流放蘇州,兩個差役押著許官人上路之後,白娘子掐指一算,官人這一路到了哪兒哪兒了,定然要被兩個差役刁難,愛夫心切的白娘子不忍夫君一路跋涉之苦,故而施一法術:縮地成寸。當許官人和差役猛然間看到「姑蘇城」三個字時,都不相信自己能走得這麼快。「縮地成寸」是古人對快速交通的一種夢想,只有神仙或白娘子這樣的擁有千年道行的蛇精們才能做到!
當然現代科技比神仙更厲害,「坐地日行八萬裡」那不算什麼的,載人太空飛行器中的太空人每天何止行八萬裡,美國人將很快推出「遨遊太空」的旅遊項目,讓你感受你想像不到的「快」是科技的使命和文明的追求。
古時候一般人到遠方去多用步行的方式,路上動輒要走幾個月,進京趕考都要走小半年,所以是一路風塵。後來有了鞍馬車舟,普通人的出行方式終於有了變化,故而有了舟車勞頓、鞍馬勞頓的說法。充滿智慧的人類很快就把自己過去的慢節奏丟進了歷史,面對漫漫長路,「縮地」不可能,那就換新的交通工具來提速,總之,快速抵達就是目的。工業革命之後人類擁有了火車、汽車、飛機,科技日新月異,如今還有了高鐵、超音速飛機,傳統意義上的舟車勞頓幾乎已經無跡可尋,但沒有了一路風塵和舟車勞頓的旅程為什麼卻讓我感覺好像缺少了點什麼呢?
電視劇中的「縮地成寸」確實讓許仙減少了跋涉之苦,在流刑之難中的許仙絕不會有流連山水觀風賞景的雅興,早點到達目的地,早日開始新生活也許是他最迫切的理想。我乘飛機去重慶也省掉了汽車火車長時間奔馳的顛沛之累,但我其實原本並不願意這麼快的。若有可能,我是願意乘船溯流而上的,當然不可能乘「東方之星」,因為它已經翻掉了,我還想在重慶待幾天,去看看解放碑,走一走磁溪口,親近一下中遊的長江,一睹壯美的三峽……所以,在我的重慶之行中「縮地成寸」式的快速往返著實是一種遺憾。
現代生活節奏快了,很多時候人們都在趕時間,這樣的趕促進了社會的快速進步,經濟的飛速發展,但我覺得這也讓人們失去了許多慢生活的樂趣。每一路都有特別的風景,我們好不容易走過路過,本該駐足欣賞一番,但無奈腳下生風,身不由己。對於那一路被我們辜負的風景和本有心駐足卻無奈錯過的我們來說,這也許只能是永遠的遺憾。有一次從濟南乘高鐵到南京,兩個小時就到了,一路看著窗外因為列車飛馳而模糊的大地山巒的輪廓飛一般地向後閃去,心裡不禁湧起一陣悲傷:這些風景我偏偏無緣欣賞嗎?我現在在任意一個下一站就下車可以嗎?人們不是常說「人生就是一場旅行,不要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應該是沿途的風景以及看風景的心情」嗎?我現在這樣快速地趕路真的是我想要的嗎?一聲無奈的輕嘆之後,只能繼續趕那無盡的長路。
汪國真有一句著名的詩句: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是的,人生中確實需要很多「風雨兼程」的階段,但也許心急火燎地「風雨兼程」趕去,最終還是為了駐足慢賞!社會中平凡如我輩者,真的需要那麼多的「風雨兼程」嗎?據說阿爾卑斯山中有一處豎立著這樣的牌子的:慢慢走,欣賞啊!一路的風景都是大自然慷慨饋贈,我們本該邊走邊賞,並在欣賞中生出對大自然更強烈的敬重與感激之情。
國內多個宜居城市幾乎都有著「慢生活」這個共同特徵,慢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也許這種生活工作效率低下,也許這種生活經常無聊,也許這種生活人們所取得的成就很小,但享受這種生活也許才能感受到更多的生活滋味和生命的趣味!這也許是成都這個城市那麼吸引我們的原因。
「起步即是衝刺、開局即是決戰」式的要求,快速狂奔身體比心靈更快地路過,「縮地成寸」式的飛奔而去, 是不是對一路風景的辜負?是不是對大自然慷慨饋贈的漠視?是不是人類心靈新的荒漠化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