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金錢,犯罪,好萊塢大片的各種要素,在泛鑫保險代理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陳怡「跑路」事件中一個不落。從中國保監會、上海保監局調查,到上海市公安局立案,再到中國駐斐濟使館、斐濟執法部門通力合作,一場驚心動魄的168個小時追捕背後,還藏有哪些故事?
陳怡「跑路」並非獨行。有傳言稱,她身邊突然出現一名「神秘」男子,該男子系上海泛鑫副總江傑,已有家室。陳怡與江傑究竟是什麼關係?是後臺?同謀?還是情人?同事?「跑路」事件是早有預謀?又或者另有隱情?這起中國版「龐氏騙局」的真相正在漸漸浮出水面。
美女「有毒」
種種跡象表明:陳怡「跑路」早有預謀,她將自己與公司的各種聯繫一一「斬斷」
陳怡是誰?這個一手製造了中國「龐氏騙局」的「美女」高管究竟有何背景?
根據百度搜索的信息:陳怡生於1979年,2000年畢業於上海東滬職業技術學院(現被上海第二工業大學合併)計算機應用專業,專科。《國際金融報》記者試圖聯繫上海泛鑫進行求證,對方表示沒有什麼可以回應。
沒有任何相關工作經驗,陳怡是如何進入保險行業並成為上海最大保險中介的實際控制人?據知情人士透露,2004年,陳怡加盟太平洋安泰人壽(現建信人壽),憑藉特殊銷售策略,很快成為了團隊的業績精英、大單高手。當其他同伴每張保單的保費收入還停留在2000-3000元時,她的一張意外險保單已經達到1萬元。
2009年,陳怡加盟上海泛鑫,短短2年時間完成了從「新人」到高管的晉升。2010年7月5日,上海泛鑫江蘇路營業部獲批成立,保監會核准了陳怡營業部負責人任職資格;1年之後,2011年10月19日,陳怡成為了上海泛鑫執行董事兼總經理。
去年年底,《國際金融報》記者在中介論壇上第一次結識這位「意氣風發」的美女高管。一位與會的中介公司負責人用「平步青雲」四個字概括陳怡的職業生涯,業內也對她的背景和「後臺」議論紛紛。
這還不是全部。工商登記資料顯示,上海泛鑫註冊資本為300萬元,2012年年檢結果正常。據知情人士透露,陳怡其實是公司的股東,認繳出資額270萬元,另一個出資人名叫林才英,投資30萬元。這位林才英正是陳怡的母親。
陳怡早就不是上海泛鑫執行董事兼總經理。《國際金融報》記者在查閱了中國保監會相關資料後發現:2013年2月20日,上海泛鑫總經理已經變更為蘇雪萍。而根據工商局註冊資料,上海泛鑫的法人代表也已經由陳怡變更為蘇雪萍。
種種跡象表明:陳怡「跑路」早有預謀,她將自己與公司的各種聯繫一一「斬斷」。至於之前提及的「神秘」男子,有消息靈通人士證實,該男子是上海泛鑫副總經理江傑,兩人一起「跑路」,同時被抓。江傑是陳怡1年前親自聘請,陳怡在「跑路」前曾在公司宣揚上市計劃,江傑正是上市戰略的執行人。
除了這些已經曝光的人物,陳怡手下自然少不了一群「幹將」。而用一個同行的話說,這是一群「黑絲襪高跟鞋」的美女業務員,她們可能沒有保險從業經歷,但是大多有著模特身材,「穿著超短裙見客戶,件均保費都在幾十萬元甚至百萬元,業務超好」。
套錢「遊戲」
通過期繳變躉繳,陳怡設計了一個連環「黑洞」,留下的卻是一個期繳難以維繫的資金鍊,消費者損失就成必然。目前,已經有200多名客戶進行了退保登記,涉事保單可能超過3000份
陳怡的騙局是怎樣展開的?在這場套錢的「遊戲」中,誰才是最大的輸家?
根據上海保監局的調查:上海泛鑫保險代理有限公司擅自銷售自製的固定收益理財協議。所謂「自製的固定收益理財協議」,就是通過期繳(分期繳納)變躉繳(一次性繳納)、高額佣金、佣金再投保等手段,保險代理公司形成一個連環「黑洞」,迅速做大保費規模,套取保險公司資金,留下的卻是一個期繳難以維繫的資金鍊,直至資金鍊斷裂。
「一方面,上海泛鑫以穩定的高回報作為誘餌,銷售自製的固定收益理財產品;另一方面,上海泛鑫銷售相關保險公司的保險產品。」一位資深保險業人士告訴記者,上海泛鑫將上述兩種模式進行「捆綁」或「偷梁換柱」,即一種情況是,將理財產品的資金用於購買保險產品,而客戶毫不知情;第二種情況是,在告知客戶的情況下,與客戶籤署兩份合同(保險合同和理財合同),並告知客戶第二年可以幫助其私下完成保單轉讓,實現快速套現;第三種情況是,將保險公司支付的高額佣金(通常為首年保費的100%至120%),利用其掌握的客戶個人信息或者假身份再去進行投保,循環獲取高額佣金。
消費者在這場套錢「遊戲」中一定會有損失。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指出:「一些去年投保的客戶和上海泛鑫籤署理財合同時,公司承諾在1年到期後給付8%-10%的投資收益。如今,本該拿回的本金和相應的投資收益隨著『跑路』事件發生,可能都無法兌現。」
昨日,《國際金融報》記者在上海泛鑫江蘇路營業部門口「蹲點」時了解到,目前,已經有200多名客戶進行了退保登記,涉事保單可能超過3000份。上述業內人士提醒消費者,雖然與上海泛鑫籤署的是理財合同,實際是一份期繳保單,如果退保可能損失部分保單的現金價值。
至於和上海泛鑫合作的保險公司,損失也不可小覷。由於大部分客戶都是抱著投資理財的想法投保,可能面臨不小的退保壓力。更重要的是,由於在投保第一年給付了上海泛鑫100%-120%的高額佣金,第二年客戶一旦退保,這筆交易鐵定虧本。
陳怡「跑路」事件發生後,《國際金融報》記者第一時間聯繫了與上海泛鑫存在合作的幾家保險公司,他們都不願意回答相關問題,一些負責人表示,「相關信息還需要核實,正在等待總部的指示」。
除了客戶和保險公司,個別銀行也躺著中槍。興業銀行因市場傳言銷售了上海泛鑫的理財產品,昨日股價一度大跌。所幸,興業銀行很快進行澄清。此後,上海銀監局表示,已在第一時間要求在滬主要中資銀行就是否存在推介或銷售上海泛鑫產品行為進行全面排查。
根據各銀行初步排查,在滬商業銀行嚴格執行了監管部門有關理財產品代銷業務的風險監管要求和規定,各銀行未與泛鑫這類非法銷售理財產品的中介機構建立代理銷售關係,未發現通過銀行櫃面銷售泛鑫理財產品。
但是,銀監局方面透露,個別銀行確實在排查中發現,有極個別銀行客戶經理存在私自推介上海泛鑫理財產品的行為,有關銀行正在進一步核實,並按其銷售人員管理規定予以處理之中。
有意思的是,昨日,又有消息傳出,除泛鑫之外,浙江還有兩家保險代理公司可能也與陳怡有關,由其本人和他人實際控股。「當地監管部門正在進行排查,由於浙江這兩家保險代理公司成立時間並不長,實際影響可能較小」。不過,記者尚未在浙江保監局網站上看到相關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