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者奈飛(Netflix):顛覆與革新,流媒體巨頭的突出重圍

2020-12-20 Mars的寫字檯

喜歡看美劇的朋友,應該知道Netflix(奈飛)和HBO兩家影視巨頭,這兩者雖然都是影視內容公司,但是規模上卻差了很多。

奈飛截止到2020年3月31日,市值約為1628億美元,而被AT&T收購的HBO電視網,估值滿打滿算也就200億美元左右。

這是因為奈飛不單純是一個傳統的影視製作公司,同時也是一個跟YouTube(油管)對標的流媒體公司。

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奈飛的紀錄片《美國工廠》斬獲最佳紀錄片獎,而它另一部獲得10項提名的影片《愛爾蘭人》背後也有一個小故事:

導演馬丁老爺子的《愛爾蘭人》在2016年獲得1億美元投資,派拉蒙影業擁有版權,但是因為超支還有與市場目標不符,導致派拉蒙影業擱置了《愛爾蘭人》的拍攝,這部優秀影片差點胎死腹中。

此時,奈飛充當了救世主,奈飛對於優質內容的追求,甚至到了不顧市場原則的程度,哪怕是虧欠也要拍,不但買下版權,並追加1.25億美元預算。

並且告知導演馬丁,他擁有對電影的絕對控制權,預算不夠就繼續加,最終用了1.58億美元才完成拍攝。

這就是奈飛,一個追求優質內容的顛覆與革新者,公司故事的精彩程度,一點不比它的作品差。

顛覆與革新

奈飛在成長為流媒體巨人的過程中,有過兩次重大革新。

第一次是從奈飛公司創立的1997年開始,公司的總部設在矽谷,「Netflix」是由net(網絡)和「flicks」(電影)兩個詞組成,所以也有人把公司名翻譯為「網飛」。

奈飛以DVD租賃起家,1997年正是DVD租賃業的黃金時代,但是當時美國最大的DVD租賃公司叫「百事達」(Blockbuster)。

在奈飛前首席人力資源官帕蒂·麥考德所著的《奈飛文化手冊》中,曾經提起過當初他的前同事邀請他加入奈飛的時候,他其實有點提不起興趣。

「DVD租賃?奈飛還能做得過百事達不成。」麥考德如是想。

正如麥考德認為的,當時百事達幾乎壟斷了美國所有的影帶租賃市場,在全美擁有9000家門店和6萬名員工。

美國的DVD租賃業跟我們在90年代末經歷的其實是一模一樣的,一個小店面,顧客進去挑選自己喜歡的影片,按照自己喜好挑選影帶或碟片,按照約定時間付費。

百事達也是這樣做的,其實這個行業被取代是有內在原因的。

首先這種店面通常不大,裡面的DVD以當下的熱門影片為主,熱門的影片租不到,小眾的影片要麼不好找,要麼根本沒備貨;

在美國這種地廣人稀的國情下,很多消費者想要租到影片,要開車很久;

最重要的是百事達對於影片租借時間非常嚴格,到期不還會有非常高的罰金,百事達的營收中竟有20%來自罰金,引得顧客非常不滿。

奈飛要顛覆百事達的行業地位,就要做出革新,去解決這個行業的痛點。

首先,奈飛並沒有通過大規模鋪設店面與百事達在正面戰場作戰,而是先瞄準了對百事達不滿的這些顧客。

百事達店面

奈飛採用的方式與百事達完全不同:取消罰金制度,實行現在已經被完全推廣開的會員制,每個月支付20美元便可以得到免費快遞影片的服務。

其次,罰金的本意是為了杜絕影片資源浪費而設立的制度,奈飛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

奈飛實行的是會員清單制,會員可以在奈飛的線上智能影庫中挑選自己喜歡的6部影片組成清單。

當會員看完這些影片後,歸還影片便可以再次挑選自己的清單。

當時百事達一部影片的租賃費用是4美元,而奈飛20美元可以最少觀看6部影片,這筆帳當然所有人都會算。

同時也解決了DVD租賃面對的資源浪費問題,這個解決方式即解決了根本問題,也讓顧客得到了實惠,同時線上租賃的方式也大大節約了成本。

可以說奈飛是一個網際網路顛覆傳統行業的先行者,在2000年奈飛便研發出可以按照會員喜好智能推薦影片的影庫系統。

這樣的技術在中國近五年才慢慢崛起,2006年,奈飛為了完善自己的智能推薦系統, 面對全球舉辦了算法大賽,對於能夠優化自己系統的得獎者,將獲得100萬美元獎金。

這一辦就是3年,全球186個國家超過4萬個團隊參與了算法大賽。最終奈飛的會員有70%以上的影片的挑選都是通過智能推薦完成。

3年300多萬美元,吸納了大批頂尖人才,技術狂歡的優秀公關,用戶體驗的實質提升,奈飛這筆錢花得太划算了。

2007年,奈飛正式推出網絡流媒體的在線觀看業務,當然這個時候影片的觀看不是現在是即時觀影。網絡帶寬還沒有跟上,一部影片至少要下載2個小時才能觀看,從迅雷、電驢時代過來的我們應該深有體會。

所以,這項業務在奈飛開展的不是很順利,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奈飛公司花了大代價研發和優化了自己的帶寬和網絡系統,不僅大幅度提高了下載速度,同時可以兼容電腦、電視、手機等多個終端。

在奈飛2007年的公開演示中,只需要30秒的緩衝,用戶便可以觀看一部高質量的影片。

2年時間,奈飛的訂閱用戶從750萬暴漲至1200萬。

船大難調頭的百事達公司,在奈飛以高新技術的降維打擊下,於2010年轟然倒塌,宣布破產。

奈飛對影片租賃市場的顛覆,是以低成本、高用戶體驗帶來的勝利,是一場站在技術浪潮上的勝利。

它的對手,也不會僅限於百事達這一家。

內容為王

第二次革新從2007年開始,崛起的技術媒體公司不止奈飛一家,以YouTube為代表的流媒體開始逐漸興起和普及。

奈飛並沒興趣和YouTube這樣的公司在他們擅長的技術戰場作戰,就像對百事達一樣,它需要打擊對手的薄弱點。

奈飛將目光再次瞄準傳統行業——影視內容製作,這樣他要同時面對兩個對手,傳統的內容製作方以HBO電視網為代表的有線電視公司和新時代的技術驕子YouTube等流媒體公司。

對於兩個不同行業的對手,奈飛打出的是兩套組合拳,對於HBO,奈飛依然使用的是對付百事達的親民路線。

第一, HBO的訂閱用戶每月付費平均值為130美元以上,其他有線電視的用戶平均飛飛約為90美元。儘管HBO是製作精良的高品質電視網,但這筆開銷依然過於高昂。

奈飛制定的價格為每個月7.99美元(2015年提升為9.99美元),遠遠低於傳統電視業。

第二, 針對傳統電視業的定點定量的「線性電視」觀看方式,奈飛推出電視觀看的創新模式,即隨時隨地隨意觀看的網絡電視,也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網絡電視模式。

HBO等電視網的熱播劇集以季為單位,每周一集,一年播出一季。當然現在的HBO依然是這種模式,基於對用戶粘性和付費的考慮,這種模式有其存在的理由。

但是因為當時大部分用戶,都是在電視上觀看節目,如果有事錯過,或者遲看,便會大大影響觀看體驗。奈飛選擇是多終端的隨時觀看模式,並且可以一次性看完當季內容。

對於流媒體公司,奈飛選擇的是完成自己的產業價值鏈,他並不與這些公司比拼算法和流量,而是從發行渠道商擴展為內容生產商。

奈飛認為自己長期作為影視產業鏈的下遊,利潤低,對影視公司依賴度高,並不能完成他的商業閉環,不足以應付兩個位面的競爭對手。

2012年,奈飛公司進入內容製作行業,拍攝了第一部試水之作,原創電視劇《莉莉海默》。

該片在挪威NRK電視臺播出的時候,創造了挪威有史以來最高的收視紀錄——57%,奈飛試水成功。

2013年,奈飛正式實施原創內容計劃,斥資1億美元,《紙牌屋》出世。

聽到這個消息,很多奈飛的競爭對手樂開了花:1億美元,如果奈飛想要平復這個成本,至少要拉到60萬的新增付費用戶。

奈飛也笑了,《紙牌屋》橫掃了當年的影視劇市場,獲得了15項金球獎和艾美獎提名,新增付費用戶1000萬。

在競爭對手們掉下的下巴還沒有合上的時候,奈飛堅定走上了內容製作的道路,緊接著2014年,投入9000萬美元拍攝電視劇《馬可·波羅》

2015年,奈飛原創新劇爆發式增長,比如過去三年的總和的兩倍還要多。

2017年,奈飛原創內容時長超過1000小時,推出了包括《怪奇物語》、《皇冠》、《光明》等影視作品。

2018年,奈飛推出超過80個自製或版權購買的作品。

與此同時,2015年奈飛開始加速全球擴張的步伐,在古巴、日本。西班牙、葡萄牙等等190個國家開始自己的海外市場擴展。

奈飛為了適應全球化市場,四處斥巨資購買當地的優秀內容作品,其中包括英劇《浴血黑幫》,中國《甄嬛傳》、《白夜追兇》,印度《愛之方寸》等等。

在2018年,奈飛還購買了《流浪地球》的全球流媒體版權,將影片翻譯成28種語言,面向全球播放。

突出重圍

奈飛創造了美國股市的神話,二十年奈飛的股價瘋長230倍,與傳統影視巨頭迪士尼不相上下,分別為:1628億與1802億美元。

快速發展的背後,必然面對著四面為敵,奈飛的幾乎是多領域的「公敵」。之前的兩個對標企業,YouTube專心做用戶自製節目和轉播,於2006年被谷歌以16.5億美元收購。

HBO為了應對奈飛,行動緩慢地在2015年才推出無需訂閱有線電視服務的獨立產品-HBO GO。

流媒體領域乃是奈飛的主戰場,無論如何努力HBO也很難與之匹敵。

雖然以上兩位在自己的領域依然做的很好,之後分別被收購,但是已經不是可以和奈飛相提並論的公司了。

2018年,奈飛雄心勃勃,為了讓自家重金打造的電影《羅馬》衝刺奧斯卡,奈飛破例讓《羅馬》在線下小影院播放再重回自己的線上平臺,卻沒有在各大院線上映。

這個舉動無疑動了各大院線的「蛋糕」,其實在2019年的《愛爾蘭人》走的也是這個路線。

說白了奈飛對於自家的《羅馬》和《愛爾蘭人》,既有著衝擊奧斯卡的雄心,卻也不願意拱手將大部分收益讓給影院。

各大影院紛紛下場抨擊奈飛,號稱要將奈飛封殺,2019年全球第二大電影院線運營商Cineworld的CEO更是出面譴責奈飛,對於《愛爾蘭人》在院線上映的時間過短。

表面看來,奈飛與影院之間是一種利益上的爭執,其實本質上,是奈飛作為一個由製作能力,渠道能力的完整產業鏈的公司,對於影院已經有著巨大話語權。

要不是奧斯卡影片必須在影院上映,我想奈飛根本就不會讓影片進院線。

2019年,亞馬遜、谷歌、蘋果都巨頭紛紛把目光投向流媒體領域,傳統影視巨頭迪士尼也將整合行業資源推出自己的流媒體平臺。

流媒體市場佔有率

各大院線與媒體出版商與奈飛劍拔弩張,一個巨人的走來,產生的餘震必將撼動世界。

奈飛就是這樣一個巨人,一路從矽谷走來,他是一個破局者,帶著顛覆與革新,也帶著對優質內容的執著。

結語

縱觀整個奈飛的發展史,讓我想起的國內的公司,既不是優酷、愛奇藝、騰訊視頻這些流媒體網站,也不是華誼、中影、光線這樣的影視製作公司。

而是一個久違的名字——快播,很多人都說當年的快播如果沒有結束運營,後來這些在線視頻網站還會崛起嗎?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前快播CEO王欣面對媒體採訪說的話:

「因為我的疏忽,公司運作出現的一些漏洞,觸犯了法律。但是我相信,技術是無罪的。」

當初快播的出現,跟奈飛的技術理念是很接近的,快捷、方便的影視播放,巔峰時期快播的用戶高達5億,我絲毫不懷疑,如果快播自身不出現問題,一定會發展壯大。

將來能夠成為奈飛這樣的公司也未可知。

可惜,它並沒有這樣的機會,但是在未來,我相信中國一定會再出現這樣的公司。

提高用戶體驗,堅持優質原創內容,一路走來20年未忘初心,這就是奈飛。

相關焦點

  • Netflix的野心與焦慮:長勝之後,鐵王座的覬覦者們越來越多了
    然而最近這位巨頭的日子並不好過,隨著視頻流媒體的飛速發展,老牌娛樂公司、傳統媒體巨頭甚至矽谷大佬都想分一杯羹,迪士尼、AT&T和蘋果紛紛推出視頻流媒體服務,劍指Netflix,混戰一觸即發。 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帶你來看流媒體霸主Netflix的成長史,看強敵環伺之下,他又有怎樣的掙扎、焦慮與改變。
  • 流媒體酣戰之際,Netflix推出節目評定新指標
    2019年,流媒體戰況焦灼。
  • 今年迄今漲近35%,奈飛為何還在煩惱?|netflix|奈飛|愛奇藝|face...
    據網飛公司報告,由於大流行的需求,今年第一季度的用戶數量達到了創紀錄的1600萬。投資者一直在追隨這股熱潮,這也解釋了Netflix股價的上漲。Netflix與愛奇藝競爭中國是Netflix尚未進入的國家之一。相反,中國有自己的受netflix啟發的視頻服務「愛奇藝」。該公司的股票實際上是在美國上市的。
  • 流媒體巨頭Netflix的紀錄片發展之道
    近年來,流媒體視頻服務風頭正勁,大有趕超有線電視訂閱,倒逼傳統媒體深度改革之勢。成立於1997年,總部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斯蓋圖,以會員訂閱制為主的流媒體播放平臺Netflix(又稱「奈飛」或「網飛」)在電影、電視劇、綜藝節目、紀錄片等領域持續發力,截至2020年市值超過千億美元,成長為現今當之無愧的流媒體巨頭。
  • 迪士尼亞馬遜夾擊,Netflix靠「海外」自製和「衝奧」突出重圍?
    這是一個具象化的信號,巨頭們已經圍獵北美流媒體市場,Netflix面臨的市場競爭在逐步加大。如何緩衝這種資源爭奪危機,開闢新市場是主要方式。Netflix對海外市場的布局顯然不是從現在才開始,但是如今卻顯得尤為緊急。另一方面,Netflix在威尼斯電影節上一共拿出了《自助洗衣店》《婚姻故事》《蘭開斯特之王》三部電影作品,有《羅馬》在前,Netflix衝奧意圖昭然若揭。
  • 要拍劇版《三體》的網飛(Netflix)到底是何方神聖
    原創 譯言讚賞 譯言前段時間,網飛(Netflix)正式宣布了《三體》拍攝計劃,有人期待有人吐槽,但毫無疑問,它引起了巨大的討論。網飛是美國流媒體巨頭,它與臉書 (Facebook)、亞馬遜 (Amazon)、谷歌 (Google) 並稱為「美股四劍客」。
  • 4.24美國【網飛對抗全世界】從97年誕生至今Netflix的發展過程
    類型: 紀錄片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語言: 英語上映日期: 2019-11-16(孤星電影節) / 2020-04-24(美國)片長: 104分鐘IMDb連結: tt8407418網飛對抗全世界的劇情簡介 · · · · · ·  本片基于吉娜·基廷的書《網飛傳奇》(Netflixed:
  • 流媒體巨頭Spotify究竟如何賺錢?
    音樂流媒體市場正處於快速增長中,市場研究機構MIDiA Research近期公布的調查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6月,全球流媒體音樂市場的付費訂閱用戶總數已突破2.2956億,這個數字較2017年底的1.986億增長了16%,同時比去年同期的1.667億增長了38%;全球音樂訂閱收入達到34.98億美元,連續三年增長率超過40%。
  • Netflix現在可以通過Amazon Echo Show進行流媒體播放
    #netflix#玩懂手機資訊,智能顯示器吸引用戶的一點是,智能顯示不僅有智能音箱的功能還有一塊顯示器可以讓你觀看視頻,觀看直播,智能顯示器相比智能音箱更預備娛樂性,最近Amazon Echo Show宣布,Netflix現在可以通過Amazon Echo Show進行流媒體播放。
  • 從DVD租賃公司到190多個國家流媒體巨頭,Netflix的成功法則是什麼?
    巨頭Netflix(網飛/奈飛)保質保量地帶來諸多爆款神劇,比如年末大熱的《后翼棄兵》和《王冠》;Disney+在推出9個月內達到了此前預計4年完成的用戶目標數,並繼續帶來精彩的《曼達洛人》第二季; 背靠14億部蘋果設備的Apple TV+宣布與好萊塢大咖囧司徒(Jon Steward)合作推出原創節目……AmazonPrime Video,HBO Max,Hulu等平臺也都
  • 2018艾美獎Netflix112項提名登頂,HBO「霸主」地位被流媒體終結?
    顯然,亞馬遜有意Netflix手裡分割部分市場,即便流媒體業務相對於亞馬遜電商、Kindle等業務紅利並不大,但「網際網路和流媒體意味著未來 」的理念已經讓各大巨頭展開布局。巨頭輝煌,但是光芒下存在隱患。 同時亞馬遜在持續發力,今年8月知情人士透露,亞馬遜打算收購美國藝術電影連鎖影院Landmark Theatres。如果收購成功,亞馬遜則在音樂流媒體服務、劇集電影製作工作室之外,拓展媒體領域業務,搭建電影內容開拓分銷渠道,其原創電影或許在上線流媒體之前,獲得更多的曝光渠道。
  • 網飛是如何成為流媒體行業霸主的?
    如果打個比喻的話,網飛就相當於中國的愛奇藝,不過它要比愛奇藝大得多,愛奇藝市值現在是180億美元,而網飛市值已經超過2000億,並且上升勢頭非常迅猛。像我們國內非常受歡迎的《紙牌屋》《黑鏡》,還有很多人正在追的《喪屍王國》,這些製作精良的作品都出自網飛。
  • 奈飛推倍速、愛奇藝做奇觀,流媒體消費升級進行時
    不論是迪士尼選擇在線上放映《花木蘭》,奈飛頂著巨大爭議也要上線倍速功能,以滿足不同觀看者的差異化需求,還是國內愛奇藝重推奇觀,毫無疑問,它們都指向同一個信號——在2020年,這樣一個全球娛樂業共克時艱的特殊時段,流媒體行業巨頭對用戶觀看感受的重視程度空前,尤其是瞄準技術帶來的新生產力。
  • 迪士尼2018財年大反轉:業績超594億美元、「Disney+」上線能否狙擊Netflix流媒體巨頭?
    今年5月Netflix市值超過迪士尼,全球都在討論江山易主,巨頭遲暮,現在時間告訴你,一切還要走著瞧。 而為迪士尼提供作戰底氣的,除了巨頭90年構建的帝國,全世界屹立不倒的主題樂園,還有眾IP雲集的電影業務和內容、衍生品授權。
  • 流媒體巨頭Netflix非洲拓展業務不容易:盜版猖獗網速慢,用戶還沒錢
    騰訊科技訊 12月23日消息,據媒體報導,流媒體巨頭Netflix 通過製作更多適合當地人口味的原創電視劇進軍非洲市場。流媒體巨頭Netflix 製作的這部原創電視劇講述一個才華橫溢的舞蹈演員意識到,自己優美的舞蹈動作可以成為離開南非沿海城市德班工薪社區的捷徑。Netflix 希望一系列新劇的上線能在這個世界上最年輕、發展最快的大陸吸引數百萬新訂戶。《JIVA!》正是其中之一。 「他們很喜歡我寫的這個故事,然後就開拍了。
  • 流媒體Netflix和亞馬遜紛紛開啟電影模式,電影行業這是要被顛覆的節奏?
    那麼這些自帶網絡基因的流媒體們,真的能顛覆電影行業並闖出一條新路嗎?亞馬遜影業將自主發行電影,科技巨頭向文化產業的精彩轉身除了Netflix,另一家流媒體界巨頭亞馬遜也不甘示弱。2017年,《海邊的曼徹斯特》使得亞馬遜成為第一家在奧斯卡獲獎的科技巨頭。
  • Telefonica和Atresmedia組建生產合資企業,將與Netflix展開競爭
    netflix憑藉西班牙語驚悚片《金錢搶劫》(money heast)在全球大受歡迎,該片最初是一部atresmedia製作的。這家50/50的合資公司可以讓netflix在為當地和國際市場生產西班牙語產品的同時獲得資金。
  • 美國流媒體第一戰誰勝出?Disney+暫贏一籌
    來源:新京報原標題:美國流媒體第一戰誰勝出?隨著十一月的到來,「流媒體之戰」正式拉開序幕。AppleTV+、Disney+先後上線,眾多影視巨頭摩拳擦掌,順應行業趨勢積極籌備旗下流媒體服務的布局,此舉既為走出票房瓶頸,又為迎合大數據時代下受眾們對時間地點更為自由的觀看需求。
  • 2018 Netflix 追劇清單| 10刀包月看到飽的netflix如何成為行業攪局者
    作為矽谷一家流媒體視頻服務商,2013年的原創美劇《紙牌屋》播出後,製造商Netflix便名聲大躁,一舉徵服觀眾,當年獲得超過1000萬的用戶增長。從20年前的一家DVD租賃店,一路拼殺,成長為全球業界霸主,netflix到底有什麼必殺技?
  • Netflix崛起路:不滿足紙牌屋!顛覆影視獨裁
    」的封面,在「破壞和顛覆」方面顯然更具有話語權。跟許多顛覆了現有商業模式的創業故事相似,網飛首創的線上影碟租賃這個商業點子純粹也是因為裡德·哈斯廷斯本人的一次不愉快的消費經歷。把昔日對手、線下連鎖碟片租賃巨頭百視達(Blockbuster)幾乎要掃入墳墓的哈斯廷斯這個時候風光無限,但他也知道實體DVD將命不久矣,於是把目光投向了一種更新穎的影視傳播介質——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