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看美劇的朋友,應該知道Netflix(奈飛)和HBO兩家影視巨頭,這兩者雖然都是影視內容公司,但是規模上卻差了很多。
奈飛截止到2020年3月31日,市值約為1628億美元,而被AT&T收購的HBO電視網,估值滿打滿算也就200億美元左右。
這是因為奈飛不單純是一個傳統的影視製作公司,同時也是一個跟YouTube(油管)對標的流媒體公司。
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奈飛的紀錄片《美國工廠》斬獲最佳紀錄片獎,而它另一部獲得10項提名的影片《愛爾蘭人》背後也有一個小故事:
導演馬丁老爺子的《愛爾蘭人》在2016年獲得1億美元投資,派拉蒙影業擁有版權,但是因為超支還有與市場目標不符,導致派拉蒙影業擱置了《愛爾蘭人》的拍攝,這部優秀影片差點胎死腹中。
此時,奈飛充當了救世主,奈飛對於優質內容的追求,甚至到了不顧市場原則的程度,哪怕是虧欠也要拍,不但買下版權,並追加1.25億美元預算。
並且告知導演馬丁,他擁有對電影的絕對控制權,預算不夠就繼續加,最終用了1.58億美元才完成拍攝。
這就是奈飛,一個追求優質內容的顛覆與革新者,公司故事的精彩程度,一點不比它的作品差。
顛覆與革新
奈飛在成長為流媒體巨人的過程中,有過兩次重大革新。
第一次是從奈飛公司創立的1997年開始,公司的總部設在矽谷,「Netflix」是由net(網絡)和「flicks」(電影)兩個詞組成,所以也有人把公司名翻譯為「網飛」。
奈飛以DVD租賃起家,1997年正是DVD租賃業的黃金時代,但是當時美國最大的DVD租賃公司叫「百事達」(Blockbuster)。
在奈飛前首席人力資源官帕蒂·麥考德所著的《奈飛文化手冊》中,曾經提起過當初他的前同事邀請他加入奈飛的時候,他其實有點提不起興趣。
「DVD租賃?奈飛還能做得過百事達不成。」麥考德如是想。
正如麥考德認為的,當時百事達幾乎壟斷了美國所有的影帶租賃市場,在全美擁有9000家門店和6萬名員工。
美國的DVD租賃業跟我們在90年代末經歷的其實是一模一樣的,一個小店面,顧客進去挑選自己喜歡的影片,按照自己喜好挑選影帶或碟片,按照約定時間付費。
百事達也是這樣做的,其實這個行業被取代是有內在原因的。
首先這種店面通常不大,裡面的DVD以當下的熱門影片為主,熱門的影片租不到,小眾的影片要麼不好找,要麼根本沒備貨;
在美國這種地廣人稀的國情下,很多消費者想要租到影片,要開車很久;
最重要的是百事達對於影片租借時間非常嚴格,到期不還會有非常高的罰金,百事達的營收中竟有20%來自罰金,引得顧客非常不滿。
奈飛要顛覆百事達的行業地位,就要做出革新,去解決這個行業的痛點。
首先,奈飛並沒有通過大規模鋪設店面與百事達在正面戰場作戰,而是先瞄準了對百事達不滿的這些顧客。
百事達店面
奈飛採用的方式與百事達完全不同:取消罰金制度,實行現在已經被完全推廣開的會員制,每個月支付20美元便可以得到免費快遞影片的服務。
其次,罰金的本意是為了杜絕影片資源浪費而設立的制度,奈飛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
奈飛實行的是會員清單制,會員可以在奈飛的線上智能影庫中挑選自己喜歡的6部影片組成清單。
當會員看完這些影片後,歸還影片便可以再次挑選自己的清單。
當時百事達一部影片的租賃費用是4美元,而奈飛20美元可以最少觀看6部影片,這筆帳當然所有人都會算。
同時也解決了DVD租賃面對的資源浪費問題,這個解決方式即解決了根本問題,也讓顧客得到了實惠,同時線上租賃的方式也大大節約了成本。
可以說奈飛是一個網際網路顛覆傳統行業的先行者,在2000年奈飛便研發出可以按照會員喜好智能推薦影片的影庫系統。
這樣的技術在中國近五年才慢慢崛起,2006年,奈飛為了完善自己的智能推薦系統, 面對全球舉辦了算法大賽,對於能夠優化自己系統的得獎者,將獲得100萬美元獎金。
這一辦就是3年,全球186個國家超過4萬個團隊參與了算法大賽。最終奈飛的會員有70%以上的影片的挑選都是通過智能推薦完成。
3年300多萬美元,吸納了大批頂尖人才,技術狂歡的優秀公關,用戶體驗的實質提升,奈飛這筆錢花得太划算了。
2007年,奈飛正式推出網絡流媒體的在線觀看業務,當然這個時候影片的觀看不是現在是即時觀影。網絡帶寬還沒有跟上,一部影片至少要下載2個小時才能觀看,從迅雷、電驢時代過來的我們應該深有體會。
所以,這項業務在奈飛開展的不是很順利,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奈飛公司花了大代價研發和優化了自己的帶寬和網絡系統,不僅大幅度提高了下載速度,同時可以兼容電腦、電視、手機等多個終端。
在奈飛2007年的公開演示中,只需要30秒的緩衝,用戶便可以觀看一部高質量的影片。
2年時間,奈飛的訂閱用戶從750萬暴漲至1200萬。
船大難調頭的百事達公司,在奈飛以高新技術的降維打擊下,於2010年轟然倒塌,宣布破產。
奈飛對影片租賃市場的顛覆,是以低成本、高用戶體驗帶來的勝利,是一場站在技術浪潮上的勝利。
它的對手,也不會僅限於百事達這一家。
內容為王
第二次革新從2007年開始,崛起的技術媒體公司不止奈飛一家,以YouTube為代表的流媒體開始逐漸興起和普及。
奈飛並沒興趣和YouTube這樣的公司在他們擅長的技術戰場作戰,就像對百事達一樣,它需要打擊對手的薄弱點。
奈飛將目光再次瞄準傳統行業——影視內容製作,這樣他要同時面對兩個對手,傳統的內容製作方以HBO電視網為代表的有線電視公司和新時代的技術驕子YouTube等流媒體公司。
對於兩個不同行業的對手,奈飛打出的是兩套組合拳,對於HBO,奈飛依然使用的是對付百事達的親民路線。
第一, HBO的訂閱用戶每月付費平均值為130美元以上,其他有線電視的用戶平均飛飛約為90美元。儘管HBO是製作精良的高品質電視網,但這筆開銷依然過於高昂。
奈飛制定的價格為每個月7.99美元(2015年提升為9.99美元),遠遠低於傳統電視業。
第二, 針對傳統電視業的定點定量的「線性電視」觀看方式,奈飛推出電視觀看的創新模式,即隨時隨地隨意觀看的網絡電視,也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網絡電視模式。
HBO等電視網的熱播劇集以季為單位,每周一集,一年播出一季。當然現在的HBO依然是這種模式,基於對用戶粘性和付費的考慮,這種模式有其存在的理由。
但是因為當時大部分用戶,都是在電視上觀看節目,如果有事錯過,或者遲看,便會大大影響觀看體驗。奈飛選擇是多終端的隨時觀看模式,並且可以一次性看完當季內容。
對於流媒體公司,奈飛選擇的是完成自己的產業價值鏈,他並不與這些公司比拼算法和流量,而是從發行渠道商擴展為內容生產商。
奈飛認為自己長期作為影視產業鏈的下遊,利潤低,對影視公司依賴度高,並不能完成他的商業閉環,不足以應付兩個位面的競爭對手。
2012年,奈飛公司進入內容製作行業,拍攝了第一部試水之作,原創電視劇《莉莉海默》。
該片在挪威NRK電視臺播出的時候,創造了挪威有史以來最高的收視紀錄——57%,奈飛試水成功。
2013年,奈飛正式實施原創內容計劃,斥資1億美元,《紙牌屋》出世。
聽到這個消息,很多奈飛的競爭對手樂開了花:1億美元,如果奈飛想要平復這個成本,至少要拉到60萬的新增付費用戶。
奈飛也笑了,《紙牌屋》橫掃了當年的影視劇市場,獲得了15項金球獎和艾美獎提名,新增付費用戶1000萬。
在競爭對手們掉下的下巴還沒有合上的時候,奈飛堅定走上了內容製作的道路,緊接著2014年,投入9000萬美元拍攝電視劇《馬可·波羅》
2015年,奈飛原創新劇爆發式增長,比如過去三年的總和的兩倍還要多。
2017年,奈飛原創內容時長超過1000小時,推出了包括《怪奇物語》、《皇冠》、《光明》等影視作品。
2018年,奈飛推出超過80個自製或版權購買的作品。
與此同時,2015年奈飛開始加速全球擴張的步伐,在古巴、日本。西班牙、葡萄牙等等190個國家開始自己的海外市場擴展。
奈飛為了適應全球化市場,四處斥巨資購買當地的優秀內容作品,其中包括英劇《浴血黑幫》,中國《甄嬛傳》、《白夜追兇》,印度《愛之方寸》等等。
在2018年,奈飛還購買了《流浪地球》的全球流媒體版權,將影片翻譯成28種語言,面向全球播放。
突出重圍
奈飛創造了美國股市的神話,二十年奈飛的股價瘋長230倍,與傳統影視巨頭迪士尼不相上下,分別為:1628億與1802億美元。
快速發展的背後,必然面對著四面為敵,奈飛的幾乎是多領域的「公敵」。之前的兩個對標企業,YouTube專心做用戶自製節目和轉播,於2006年被谷歌以16.5億美元收購。
HBO為了應對奈飛,行動緩慢地在2015年才推出無需訂閱有線電視服務的獨立產品-HBO GO。
流媒體領域乃是奈飛的主戰場,無論如何努力HBO也很難與之匹敵。
雖然以上兩位在自己的領域依然做的很好,之後分別被收購,但是已經不是可以和奈飛相提並論的公司了。
2018年,奈飛雄心勃勃,為了讓自家重金打造的電影《羅馬》衝刺奧斯卡,奈飛破例讓《羅馬》在線下小影院播放再重回自己的線上平臺,卻沒有在各大院線上映。
這個舉動無疑動了各大院線的「蛋糕」,其實在2019年的《愛爾蘭人》走的也是這個路線。
說白了奈飛對於自家的《羅馬》和《愛爾蘭人》,既有著衝擊奧斯卡的雄心,卻也不願意拱手將大部分收益讓給影院。
各大影院紛紛下場抨擊奈飛,號稱要將奈飛封殺,2019年全球第二大電影院線運營商Cineworld的CEO更是出面譴責奈飛,對於《愛爾蘭人》在院線上映的時間過短。
表面看來,奈飛與影院之間是一種利益上的爭執,其實本質上,是奈飛作為一個由製作能力,渠道能力的完整產業鏈的公司,對於影院已經有著巨大話語權。
要不是奧斯卡影片必須在影院上映,我想奈飛根本就不會讓影片進院線。
2019年,亞馬遜、谷歌、蘋果都巨頭紛紛把目光投向流媒體領域,傳統影視巨頭迪士尼也將整合行業資源推出自己的流媒體平臺。
流媒體市場佔有率
各大院線與媒體出版商與奈飛劍拔弩張,一個巨人的走來,產生的餘震必將撼動世界。
奈飛就是這樣一個巨人,一路從矽谷走來,他是一個破局者,帶著顛覆與革新,也帶著對優質內容的執著。
結語
縱觀整個奈飛的發展史,讓我想起的國內的公司,既不是優酷、愛奇藝、騰訊視頻這些流媒體網站,也不是華誼、中影、光線這樣的影視製作公司。
而是一個久違的名字——快播,很多人都說當年的快播如果沒有結束運營,後來這些在線視頻網站還會崛起嗎?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前快播CEO王欣面對媒體採訪說的話:
「因為我的疏忽,公司運作出現的一些漏洞,觸犯了法律。但是我相信,技術是無罪的。」
當初快播的出現,跟奈飛的技術理念是很接近的,快捷、方便的影視播放,巔峰時期快播的用戶高達5億,我絲毫不懷疑,如果快播自身不出現問題,一定會發展壯大。
將來能夠成為奈飛這樣的公司也未可知。
可惜,它並沒有這樣的機會,但是在未來,我相信中國一定會再出現這樣的公司。
提高用戶體驗,堅持優質原創內容,一路走來20年未忘初心,這就是奈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