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昆明還露著春天的氣息,道路兩旁的藍花楹開的分外嬌豔。立夏第二天,我們迎來了道禾雲南讀書會第二會第二回活動的開啟。聽曲全立導演講述他的生命故事,通過別人的故事,反觀自己的人生,總能找到共鳴之處。讓我們重溫曲全立導演的生命故事。
出生與成長過程
從出生老天就開的第一個玩笑。曲導演父親是一名船長,在出海過程中突發疾病(後被診斷是肌肉萎縮症),當時卻被家族懷疑中邪,母親恰在此時發現有了身孕,因此家族的人認為是肚子裡的孩子帶給家族不祥。所以,在出生過程中遭受難產時,奶奶決定保大人,出生後險遭遺棄,幸好醫生的勸阻才得以倖存。2歲時父親離世,從小不知道怎麼去寫「我的父親」和「我的夢想」這樣的作文題目,小時候的夢想就是「我有一個爸爸,我有一個媽媽,我有一個健康幸福的家庭。」
人生的第一張「遺照」
年輕的曲導演曾拍過許多知名影片,以他才華與努力儼然是業界裡明日之星。但在他 35 歲那年,一顆拳頭大般的腦瘤完全改變了他人生。
2002年,35歲,上海拍片回臺灣發現耳朵嚴重耳鳴,站立不穩,左耳失聽。在醫院住院一個禮拜沒有好轉,後被確診腦部有5*9cm大的腫瘤,長滿小腦,壓迫腦幹,包住6條神經,兩度被宣判只剩6個月生命。
想著父親走的時候,沒有留下一張合影,非常遺憾,因此特別請朋友為全家拍了合影-人生的第一張遺像,並寫了遺書。當時想的就是如何讓家人在自己離開後更好地生活下去。
福報
曲導曾為星雲大師製作三部影片,其中一部是S3D 紀錄影像片《 3D 一 筆字》,另外兩部為感人動畫作品《佛陀的一生》、《貧女的一生》。當得知曲全立導演身患重病時,星雲大師介紹了一位從美國學成歸來外科醫生為其實施手術。居然匪夷所思地把他從鬼門關拉了回來。不過,左耳失聰、眼力弱視並且有顏面神經受損等狀況,他成了半聾瞎曲導演。
手術後將近10年的時間,曲導都處於自閉狀態。星雲大師開導他說:既然這些病狀一輩子都不能離開你,你就要學著跟著它走,要習慣「與病為伍」。
用自己的力量成就華人3D
經過這場命運之神所開的玩笑,「與病為伍 」的曲全立漸振作起來,將生命力轉化成撼動人心的影像創作。執導、拍攝多部劇情片之後,影像工作者的他對3D攝影產生興趣, 甚至一頭栽了進去。在當時,3D實拍技術在世界上也是相當冷門的技術,在經過難以想像挫折與克服,研發出屬於華人自己的3D實拍技術。更甚至,他「玩」出了自己的成就。
2013年,曲導演以《3D Taiwan!》站上世界舞臺,同臺的還有李安導演《少年Pi》。他們在美國洛杉磯皆獲得有「3D奧斯卡」之稱的國際3D大獎,讓許多人都訝異華人竟然能拍出如此純熟的3D影像,曲導演是臺灣的第一人。後來回到臺灣的土地上,曲全立導演拿到了「金鐘獎」,對於近幾年頻以3D 影片在海外獲獎的他來說,「臺灣」對於他更是有非凡的意義。
不忘初衷 傳遞美力
即使在人稱羨的獲獎背後,他始終不忘那兩個字「初衷」。
獲獎不是為了別人的肯定,而是要用自己的作品去徵服所有人。
美力臺灣, 3D 影像藝術者的初衷。
這股初衷, 也就是推著曲導演走到今天的動力。他始終記得自己是一位「重生」的人,他曾戲稱現在的自己是活過「第二條生命」,也因如此,他更期盼將小愛化為大愛,回饋到這塊土地。
「美麗」,是一種力量,所以我們稱作美力臺灣。而在這樣的過程中,美力臺灣3D電影車不只是跋山涉水、冒著大霧,在陡峭的山坡中行駛。更是用3D影像去開啟偏鄉孩童的觀察力、啟發他們的創造力、提升孩子們為未來競爭力,用愛串連這個社會,從3D車的「行動」,和他人產生「互動」,最後,期待「感動」,真、善美就會應運而生。
愛的力量,讓曲全立走遍臺灣,愛的力量,同樣讓他走出臺灣,來到大陸。「美力中國」 經過大夥的努力與參與,也正默默地由我們每一位參與者,因相信而偉大,因相信而隨時隨地的感染周遭的人的激情,夢想將伴著3D巡演車及你我的堅持的信念, 將慢慢地在這片土地上形成另一股感染的力量,美力中國,將你我的心牽在一起,永不放棄堅定的走下去。專注於以科技創新結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作,讓世界看到華人匠人。
共讀書目:《璀璨薪火》與《寫意大地》
《璀璨薪火》圍繞著一個「傳」字,全書共分為五個章節,分別是《傳人》、《傳燈》、《傳神》、《傳家》和《傳心》,把涵蓋金銀銅鐵、筆墨紙硯、衣食住行的近60項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依照中國人的心性和中國傳統文化的所指分門別類。如,將飲食類的非遺技藝,大多歸在《傳家》一章中,一直在外奔走的曲全立導演說,中國人的遠行,迷路是一種常態,但心底裡的那塊糖,一直是甜的,那塊糖的滋味就來自於家。看《璀璨薪火》,讀書中每一項技藝、看手機上的每一則視頻,可以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滋養下的中國人的幸福感、滿足感。本書試圖以中國當代技藝傳承人為媒,觀照中國人日常一天——那些中國當代技藝傳承人一雙手造就的「鬼斧神工」,正來自那看似庸常和重複的每一天,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回到屬於自己的日常一天,大道一以貫之。
如果說《璀璨薪火》正在刻畫的,是人文之力,那麼《寫意大地》試圖詮釋的,則是自然之美。正如書中寫道,「像每一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一天,我們出發了,從黃河流域的一粒穀米到長江中遊的萬畝稻田,寒來暑往,秋收冬藏。中國人素來與天地同為一心,與自然相對之時,滿懷感恩,踐行著勞動的智慧和奉獻的勇氣」。
「人生像是走向遠方,實則向自己內心走來。」回顧51年坎坷的人生,「生命應該全『立』以赴,再艱難的路都要走。
曲導演的座右銘:「做,就對了。」事情做了才會改變,不做永遠不會改變。
Q:您認為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A:快樂地活下去就是人生的意義。
Q:在經歷過這麼多事情後,您還會恐懼死亡嗎?
A:每一天都當作最後一天,我已經做好準備了,我不會恐懼,雖然還有很多病痛,但我會「以病為友」,這也是星雲大師送我的話。
Q:經過十年的封閉,走出來是一霎那的決定,還是慢慢地翻轉?
A:是看到自己的一張照片後霎那間的決定,想要走出來。
Q:對兒童的培養和教育,創造性的開發,您是怎麼看的?
A:我不是學教育的,我的靈感都來自兒童,我反而是從孩子身上學到我應該做什麼事情。我發現孩子更需要孩子陪伴而不是教導,因為教導並不一定是他們需要的,但如果失去陪伴的孩子可能會出現很多問題。我現在美院教書,就試著和學生做朋友,和他們一起創作,把專業課上得很活潑。
Q:我是一名腎癌後期患者,在生病期間,我發現如果自己不改變,其它很難改變。您對我是一個很大的鼓舞。我現在覺得,我的病是很好的禮物,讓我重新審視生命的過程。我想找到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情,請問怎麼去判斷這件事是不是我內心真正想要做的事情呢?
A:很感動你能坦白地與大家分享。(擁抱)如果今天是我最後一天,我會選擇回家。太多的人把自己的目標看得太遠,事實上,有很多值得珍惜的東西就在眼前,而最值得的去做的就在你的周邊。不要想太多,太遠。我身邊至少有4個朋友被醫生宣布不行了,但現在還和我一起喝酒。保持愉快,去享受過程,享受就是分享感受。把能量重新轉回來,走出來,讓更多人參與和了解,你會覺得非常非常慈悲。(擁抱)比如說去做志工,一定會收到很多反饋。
Q:在對您的孩子的教育中,您比較重視國文、音樂、體育、英語,您為什麼會特別注重音樂和體育?
A:音樂是讓人的心靈有不同的響應,我希望孩子心靈、外在都能健康,這是直覺。
Q:怎麼提升審美力?
A:美學是可以練習的,多練習,多模仿,去了解美的概念,包括光、構圖、色彩,怎麼去掌控。
Q:怎麼平衡工作和養生?
A:做好自我管理,調整好習慣。我要求跟我工作的小夥伴周末不要加班,他們就會做好時間管理。
Q:手做中國匠人的記錄,是您在做3D給農村孩子的時候,覺得應該給他們留下點什麼?
A:我是影像工作者,拍電影,出書,做公益,做教育,我把它們Mix在一起,會有不一樣的碰撞。《璀璨薪火》裡包括了科技、電影、出版。十年前,我在想如果明信片可以動起來多好,十年後,我花了七個月做出來了,現在才有了可以動的書。不是只給孩子們看的,希望父母和孩子一起學習。
曲導演的生命故事看似與教育無關,但他做的每一件事又是與教育緊密相關。他做美力中國、3D電影車,打開偏鄉孩子對外的一扇窗,讓他們看到外面更廣闊的世界,意義非凡。他記錄60位匠人的故事,讓更多的人了解生活的日常及眼前就大有可為,而不是巴望著遙不可及的未來。教育即生活,這一切皆是教育。
先生誦良卷 書香散萬家
掃一掃,關注道禾雲南讀書會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