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里的美麗傳說》被許多影迷列入人生必看的電影清單,在豆瓣它超過了99%的情色片排名第一,但如果僅僅把它當情色片看,就真的是太可惜了。這部電影其實具有令人動容的深層主題,那麼今天雲皓影業就來詳細解讀一下這部電影吧!
《西西里的美麗傳說》義大利片名為《瑪蓮娜》,也有人稱它為《真愛伴我行》,是朱塞佩.託納多雷的作品,上映於2000年,和影片《天堂電影院》、《海上鋼琴師》並稱為「時空三部曲」,也是該系列的最後一部。曾被提名第51屆柏林金熊獎,第58屆美國金球獎最佳影片,以及第73屆奧斯卡最佳攝影與最佳配樂等多項大獎。
在這部影片之前,託納多雷的上一部作品是他首部英文片《海上鋼琴師》,影片上映後的評價趨於兩極化,也沒有在當年的奧斯卡或者任何一場國際A類電影節上獲得獎項與提名。在這之後託納多雷回到了家鄉,美麗的西西里島,兩耳不聞窗外事,僅33天就寫完了《瑪蓮娜 》的劇本,可以說是一次靈感的迸發。
後來在拍攝過程中,他翻閱了近兩千張試鏡相片,確定男主角人選。走遍義大利大大小小近60個城市,隨身攜帶數百張西西里島的老照片。甚至為了避開義大利的冬天,帶著全組人員輾轉到了北非的摩洛哥繼續拍攝,只為還原一個無比貼近現實卻又存在於幻想中的,西西里小鎮的全貌。
單憑上面這些資料,我們可以感受到朱塞佩.託納多雷對這部影片寄予的熱情。在豆瓣評分上,李安導演的《色,戒》,以及羅曼.波蘭斯基的《苦月亮》都在它之後,足以見得它是一部深受觀眾喜愛的好片。
首先《西西里的美麗傳說》在拍攝技巧方面,就如同以往託納多雷的鏡頭一樣,豐富和寫實。不僅在悲喜情緒中的切換遊刃有餘,對西西里島的風情的表現更是很到位。但除了這些慣常的特點外,託納多雷在這部電影裡用了幾個特別的技巧。
其中第一就是大量「偷窺」視角鏡頭的使用,比如瑪蓮娜拿著相片跳舞時、被律師侵犯時、還有她接待軍官時畫面都有遮擋的前景,有時是望遠鏡的圓,有時是模仿雷納多眼瞼的形狀。這種經過「裁剪」的鏡頭,讓觀眾也成為一個「偷窺者」,從而更好地代入主人公的情緒。
並且在表現情色場面時,因為觀眾通過鏡頭體會到了部分「偷窺者」緊張的情緒。從而讓情色場面更加香豔、刺激。同時,由於「偷窺行為」本身帶有一種對生活很強的介入感,所以當瑪蓮娜被強姦時,觀眾體會到的就不再是情色,而是因為這種生活的「介入感」引起的對她遭遇深深的同情。
此外,影片的主觀鏡頭中,除了雷納多的「偷窺」鏡頭,還有大量其他人物的主觀視角。很多時候,它們的鏡頭序列都是:先拍「觀察者」的表情,再拍「被觀察者」的行為。這些主觀視角的鏡頭並非是中性的敘事,而是暗示了瑪蓮娜身邊人的主觀評價,從而非常好地契合了影片中大家都對瑪蓮娜指指點點的故事內容。
只是,即使牙醫妻子、妓女吉娜這樣的配角都有主觀鏡頭,但影片中卻自始至終都沒有出現過瑪蓮娜的主觀鏡頭。她是被跟蹤、偷窺、觀察的對象,但電影並不從她的視角表現她觀察的人。從這個角度來說,劇中的「瑪蓮娜」和一般故事裡受到壓力、具有動機、努力改變自己的「典型主角」並不一樣。她更像一個大家共同關注的形象、一個象徵,是被「去角色化」的、理想化的、距離化的、神化的一個角色。
而導演之所以運用這種非常規的處理,和影片的主題與寓意有很大的關係。主人公雷納多,他是故事的敘述者,也是一個旁觀者,他對瑪蓮娜的感情一開始源自欲望,比如初見瑪蓮娜時,會拿她意淫。雷納多會經常想像瑪蓮娜的裸體,只是在這時,他沒有勇氣找她搭話,也沒有勇氣在她受到不公平對待的時候做些什麼。
而到後來,雷納多對瑪蓮娜的感情逐漸上升為「愛」,比如他的夢漸漸減少了淫穢的成分,而是希望得到她的感情。就好像他幻想與瑪蓮娜接吻,而同時他也終於有了勇氣寫信幫助瑪蓮娜的丈夫,並在最後給瑪蓮娜祝福。
從欲望到愛情,從膽小到勇敢,兩種變化在雷納多的身上同時發生,正如現實生活中,愛總能給人帶來勇氣。這樣的成長在雷納多的身上真實而又感人。
說到主題,影片的表層主題是在說輿論的盲目性和視線聚焦的問題。正如一開始被孩子們玩弄的螞蟻,太陽光聚焦在它身上使它痛苦地掙扎,最後死去。而瑪蓮娜本是一位專一的女人,她的美人盡皆知。眾人的視線聚焦在他身上,甚至造謠中傷她,使他備受煎熬,真的成為了人們口中的妓女。
然而這部電影可能還有另一個主題,我們來具體看一下。
首先第一點是故事的傳奇性,西西里島有2.57萬平方公裡,而這個小鎮上人也不少。小鎮上這麼多人,每一個都認識瑪蓮娜,還都覺得她很美。這本身就像是一個「都市傳說」。此外,傳奇的是鎮上人除了雷納多之外,行動都出奇地一致。比如當她丈夫去世後,除了男主角,竟沒有一個人對她表示同情,反倒越來越輕視。
我們還可以注意到這些點,首先在瑪蓮娜丈夫的喪禮時,畫面中的她打扮成聖母的樣子被人們擁戴著。在大多數人的觀念中,看到聖母就會想到天主教,而世界天主教的中心——梵蒂岡,就在義大利羅馬城,義大利人也大多是天主教的教徒。
其次,瑪蓮娜做了妓女後,開始接待德國人。這不禁讓人想到義大利在二戰時,成為德國跟班的歷史。後來美軍進城,瑪蓮娜不再是德國妓女,但她被當成罪人,拖到街上,在眾目睽睽之下被女人們「處決」,被撕去衣服。二戰時盟軍進入義大利,隨後義大利投降退出軸心國,但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它仍然被大家當成二戰元兇。瑪蓮娜的丈夫回來後,她有了依靠,並重新被大家承認。而義大利最後變成了共和國,並重新回歸到國際社會裡。
另外,在整部影片中,瑪蓮娜似乎沒有什麼自己的選擇權,她被其他男人們佔有、擺弄、甚至成為利益交換的工具。這不禁讓人想起義大利當時軟弱的軍備和搖擺的立場。把這幾個關鍵詞放在一起,聖母以及天主教,做妓女接待德國人,二戰後被認作罪人,最後恢復身份,在命運的面前無力抗爭……導演似乎有意識地把瑪蓮娜和義大利這片土地聯繫在了一起。甚至電影海報都和義大利地圖相似。
同時,覬覦瑪蓮娜「這片土地」的男人也不少,影片中並未出現鎮子以外的場景,可以認為小鎮就是世界,而鎮上這些男人,或許是可以籠統地表示二戰時覬覦義大利這片土地的各種勢力、國家、政體、甚至黨派。而他們之中,沒有幾個真的愛這片土地。所以,瑪蓮娜除了丈夫以外,沒有真正可以依靠的人。而主角雷納多則更像是導演自己,他對瑪蓮娜的愛是真切的。
藉助雷納多對瑪蓮娜的愛,託納多雷也表達了自己對義大利這片美麗、而又苦難的土地深沉的愛。這樣想的話,雷納多最後對瑪蓮娜的深情一瞥,就顯得格外感人,了解了這層意思以後,其實大家就能理解為何這部影片可以擁有現在的評分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