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是中華傳統文化裡面不能割捨的一部分。時至今日,歷史中的許多經典古詩詞已經是當代學生們必須背誦、必須掌握的內容了。這是因為人們希望學生能夠從這些經典古詩詞中學習到詩句中蘊含的人生哲理以及偉人的思想,從而能夠引導學生們積極地生活和學習。
而談及詩詞,則一定有「詩仙」李白的登場。李白這位詩人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是浪漫主義詩人,一生創作了很多膾炙人口的詩詞。有著《望廬山瀑布》、《將進酒》等諸多天下人熟知的作品。而正是這位詩仙的一句「我輩豈是蓬蒿人」卻難倒了詩詞大會的34人。
「我輩豈是蓬蒿人」
「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雞酌白酒,兒女嬉笑牽人衣。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爭光輝。遊說萬乘苦不早,著鞭跨馬涉遠道。會稽愚婦輕買臣,餘亦辭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這首《南陵別兒童入京》所描繪的正是李白接到唐玄宗的入京詔書後自己興高採烈的樣子,又通過這首詩述說了自己受賞識的得意心情。在古代的很多時候,文人們唯一的訴求就是做官報效祖國,李白當然也不例外。
在李白年少時他就有著非常遠大的抱負,他立志要輔佐君王,幫助國家越變越好。懷抱著這樣的念頭,從李白24歲開始,他就離開家鄉為自己的理想而奮鬥了。可是李白雖有一腔熱血,卻始終沒有受到帝王的賞識,直到42歲之前都一直沒有機會實現理想,鬱郁不得志。
而到了李白42歲那年,他終於收到了自己夢寐以求的詔書,唐玄宗召他入京了。而李白一看這份詔書,欣喜若狂,作為胸懷大志的男人,看到自己的夢想即將實現,那份激動的心情自然完全抑制不住,於是揮毫潑墨作詩一首,也就有了那句聞名遐邇的「我輩豈是蓬蒿人」了。
李白的全詩都在描寫自己的內心情感,還化用了典故,將自己比作那晚年得志的朱買臣,又說自己恨不得早點入京,能夠早一步施展自己的才華,那份得意急切的樣子躍然紙上。而全詩最高潮的部分,也因之前的鋪墊順利展現出李白當時心滿意足,即將一飛沖天的豪情壯志。
詩詞大會34人答錯
《中國詩詞大會》是一檔文化類演播室益智競賽節目,這是一個為了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而應運而生的節目。在這個節目裡,會有評委,選手等人通過比賽的形式,幫助人們重溫經典詩詞,感受詩詞魅力。
而就有這麼一期考到了李白那一句「我輩豈是蓬蒿人」。這句詩詞極為經典,因而詩詞大會將其作為了考題。當時詩詞大會出了一道單選題,提及對「蓬蒿人」這個詞的理解。在當時,節目組一共準備了三個選項,分別是A選項:俗語罵人的話,B選項:貧居之人,所居荒野之處多蓬蒿,和C選項:攀龍附鳳的人。正確答案則是B選項,另外兩個選項則都是錯誤的。
在那時,雖然臺上的選手成功選出了正確選項,答對了這道題,然而臺下的百人團中,卻有整整34個人答錯了,選擇了其他答案,而這34個人又大多選擇了第三個答案。
這是為什麼呢?其實這並不難理解,在當今社會,得以流傳下來的詩詞眾多,而在這些詩詞當中有這麼一類詩詞,是人們從小接觸到大的。那就是述說自己不得志,諷刺官場上那些陰險小人的詩詞。這些詩詞多被劃入學校的語文課本中,可以說是人們最熟悉的一類詩詞了。
將這些詩詞教給學生的本意是希望學生們能夠透過這些品行高潔、出淤泥而不染卻不得志的詩人們創作的詩詞中,領悟到做人應當像他們那樣,做一個保持本心,善良透徹的人。然而在詩詞大會的現場,這一用心良苦就成為了造成34個人錯誤的來源了。
眾所周知,李白是一位仕途不得志的詩人,而人們也都知道,李白品格高尚,是個能夠寫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不畏強權的人。因而,這34個人誤解了李白的這句詩詞,誤以為這個「蓬蒿人」指的是官場上其他的人,這才選擇了其他的選項。
「俗人」李白
在公布了正確答案後,節目中的康震老師對「蓬蒿人」以及李白都發表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在這期間,他對李白有一個評價:「不免也有一些俗人的氣息。」
李白的詩是壯闊而又兼具浪漫情懷的,但也不可否認,李白確實存在著俗人之氣, 李白不像陶淵明那樣灑脫地放懷田園山水之間,他對名利的追求不免讓李白沾染了這樣「俗人的氣息」。可是,毫無疑問,李白確實是站在唐詩之巔。
雖然李白是詩仙,但是李白的性格並不完美,他的思想就像常人一樣,希望自己能夠得到賞識,出人頭地。可有一點,那就是李白他足夠真實,他非常的坦誠直率,這正是李白獨一無二的魅力所在。
李白他不會遮遮掩掩,想要成就一番事業卻不受賞識的時候他會直接作詩抒發自己鬱悶的情感,而在自己被傳喚入京的時候也沒有絲毫遮掩,直接寫明自己的得意與興奮。而這份開闊、率直的性格,也就造就了李白自己的魅力。
事實上人們可以從古詩詞汲取發展的智慧,古詩詞陶冶了中國人的情操,從古詩詞當中,人們可以看到古人們的胸襟和豪情。這裡面所蘊含的智慧正是後人們所求的。
在現實生活裡,其實也有不少「懷才不遇」的人,而有的人可能會因為這而消沉,消極地對待世界,結果終生都鬱悶失落。這種時候詩詞就能幫助人們面對這樣的境況,從而屢敗屢戰,讓人有勇氣認真做好自己應該完成的每一份工作。
實際上李白的詩詞就有著這樣的作用,李白為人心胸曠達,所作下的詩詞多蘊含著大氣,他固然有世俗的一面,但又有著清高傲岸的一面,他的自由灑脫,他的理想抱負,無論是在過去還是在現在,都對人們有著深刻的影響。這樣真實偉大的,才讓眾人喜愛,讓眾人受益。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圖片或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作者聯繫,如反映情況屬實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責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