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我輩豈是蓬蒿人。蓬蒿是何意?詩詞大會題錯了,專家鬧笑話

2020-12-24 李秀筆記

偶爾也會看會兒電視,上一次看詩詞大會還是一年多前。自從多年前於丹等人「黃」了之後,我認為從電視上學的東西終究了了,不如自己認真讀書來得踏踏實實,可靠。

無可否認,詩詞大會立意、包裝都很好,值得稱讚。但有些細節,實在無法推敲,就像紙糊的,一推就倒。

李白,是我們普通人最熟悉和喜愛的唐代詩人,所寫詩句,最大的特點就是帶有濃鬱的浪漫主義色彩。李白,又被我們後人尊稱為「詩仙」,詩仙的意思是李白寫詩已經到達了神仙的境界,而且李白也是位修行之人。

李白的思想,深受道家影響,黃帝、老子、列子、莊子對李白的影響頗深。李白,號青蓮居士,也是有很深緣由的。

說完李白,繼續說名聲響噹噹的詩詞大會。詩詞大會出了這樣一道題,李白說「仰面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對「蓬蒿人」的理解正確的是?

截圖如下:

詩詞大會上說,正確答案是B。

一位胖胖的男專家,是這麼解釋的:

李白用了17年時間,才從一界布衣到面見「唐玄宗」,李白在詩裡用了相當多的典故,最有名的是『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這話說的挺傷人的,就是自己高明嘛!我怎麼能久居人下,久處蓬蒿之地。我不是這樣的人。表達了欣喜若狂的心情。李白是天之驕子,也有俗人氣息。他說,這是李白的性格,也是唐朝人的性格,高興就是高興。

結果是,臺上選手倒是答對了,百人團卻有34人答錯了。

專家的解釋,我聽明白了。專家認為,李白挺俗的,不過是想表明自己將來不會是窮人。所以,標準答案是B,「貧居之人,所居荒野之處皆蓬蒿。」

對於專家的這個解釋,網友評價是「曲解!呵呵了」

那麼,李白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我認為胖專家確實說對了一點,那就是李白的詩裡典故很多。而這「蓬蒿」也是來自一個更加古老的典故,那就是《莊子·逍遙遊》。

李白對莊子的喜愛,是不言而喻,證據確鑿的。比如李白的千古名作《俠客行》,其中膾炙人口的「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就是化用自《莊子·雜篇·說劍》。

臣之劍,十步一人,千裡不留行!——《莊子》

再比如,李白的知名賦作《大鵬賦》,明顯就是在歌頌《莊子·逍遙遊》裡那隻不知其幾千裡的鵬。

相對於展翅飛翔於天際的大鵬,逍遙遊裡還有一隻小麻雀。

我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莊子·逍遙遊》

小麻雀說:我奮力而飛,不過幾丈而已,最多盤旋在蓬蒿之間,已是極限。

由此可見,李白詩中的蓬蒿,是引經據典另有深意,並非貧居之人那麼簡單。李白的意思是,他並不是莊子文中的小麻雀,而是逍遙的大鵬鳥。因為小麻雀說,自己只能飛蓬蒿那麼高。李白顯然不願意做麻雀。套用《史記》裡的一句話,「燕雀焉知鴻鵠之志」。

此外,李白生活在盛唐時代,並且家境富裕。因此如果說李白是一個對於貧富沒什麼概念的富二代,還是比較靠譜的,但若說李白不安於貧窮,那就沒道理了。

安貧樂道,一直是道家的傳統。在詩詞大會裡,專家以今天人們對於貧居的看法來衡量古人,顯然是有失偏頗的。顯然,李白的「蓬蒿」是在談夢想,就一個人的夢想而言,是無價的。夢想這件事用貧富來衡量,哪怕在現代也並不妥當。

因此,詩詞大會裡面的這道題顯然是沒有正確答案的,也就是說題目出錯了,專家被網友笑話純屬正常。

當然,專家也可以後期解釋說,自己本來也是有講完整的《逍遙遊》的,可惜在節目中被裁掉了。而貧居之人,就是不得志之人....諸如此類。

對此,大家怎麼看呢?歡迎評論。

相關焦點

  • 「我輩豈是蓬蒿人」中「蓬蒿人」是什麼人?詩詞大會上34人都答錯
    而談及詩詞,則一定有「詩仙」李白的登場。李白這位詩人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是浪漫主義詩人,一生創作了很多膾炙人口的詩詞。有著《望廬山瀑布》、《將進酒》等諸多天下人熟知的作品。而正是這位詩仙的一句「我輩豈是蓬蒿人」卻難倒了詩詞大會的34人。
  • 李白「我輩豈是蓬蒿人」中「蓬蒿人」是什麼人?詩詞大會34人答錯
    因為與詩聖相比,李白一直是一個更自我的人,而不是一個杜甫、範仲淹式的完人。為了證明這一點,咱們就來說一說詩詞大會上的一道題,題如下:李白說「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對「蓬蒿人」的理解正確的是?大家請看下圖:答案選B個。這道題臺上的選手是答對了的,但百人團卻有34人答錯了。
  • 「我輩豈是蓬蒿人」中「蓬蒿人」什麼意思?詩詞大會34人答錯
    很多人都表示這部片子拍得很好,不過也有一些人對這部紀錄片的名字產生了爭議,把杜甫稱為中國最偉大的詩人,那麼把「詩仙」李白置於何地呢?難道是瞧不起李太白?其實這些都是一些趣談,BBC之所以選擇以杜甫為主人公都是有道理的,因為從內容可以明顯感受到杜甫的家國情懷和普世善良,而相比之下,李白則是一個顯得比較自我的人。
  • 這句「我輩豈是蓬蒿人」中的「蓬蒿人」是誰?為何這麼多人答錯?
    這首詩的名字叫做《南陵別兒童入京》,在李白這麼多年寫詩的時光中,可謂是他最得意洋洋的一首了,尤其是這首詩的最後一句「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簡直是把李白得到終於轉機的人生描寫的淋漓盡致。因為與詩聖相比,李白一直是一個更自我的人,而不是一個杜甫、範仲淹式的完人。為了證明這一點,咱們就來說一說詩詞大會上的一道題,這道題就是與我們上面所說的那首詩有關。這句「我輩豈是蓬蒿人」中的「蓬蒿人」是誰?為何這麼多人答錯?
  • 李白詩「我輩豈是蓬蒿人」中,蓬蒿人是貶義詞嗎?
    前幾天回答了這樣一個問題:李白詩句「我輩豈是蓬蒿人」中的「蓬蒿人」是什麼人?是貶義嗎?李白詩句「我輩豈是蓬蒿人?」中的「蓬蒿人」指的是什麼人?是貶義詞嗎?表達了他怎樣的情感?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李白的大意是:我不是一個甘於平庸的普通人。如果說「蓬蒿人」有貶義,也可以理解,似乎有一點這個意思。不過,蓬蒿人也有隱士的意思。一、蓬蒿蓬蒿二字,表示蓬草和蒿草,泛指草叢。
  • 「我輩豈是蓬蒿人」中「蓬蒿人」什麼意思?
    很多人都表示這部片子拍得很好,不過也有一些人對這部紀錄片的名字產生了爭議,把杜甫稱為中國最偉大的詩人,那麼把「詩仙」李白置於何地呢?難道是瞧不起李太白?其實這些都是一些趣談,BBC之所以選擇以杜甫為主人公都是有道理的,因為從內容可以明顯感受到杜甫的家國情懷和普世善良,而相比之下,李白則是一個顯得比較自我的人。
  • 網紅教授點評李白「我輩豈是蓬蒿人」:一看這德行就知道當不了官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這首詩是李白40多歲時寫的,當時身在南陵的他接到了朝廷的詔書,等了這麼多年,他終於等到了皇帝的召見。此時的李白,心裡自然是美得很。一:詩詞大會上康震對它的點評被質疑詩詞大會曾考過這首詩,題目是問詩句「我輩豈是蓬蒿人」中的「蓬蒿人」是什麼人?共有3個選項: A. 俗語罵人的話 B. 貧居之人,所居荒野之處多蓬蒿 C.攀龍附鳳的人。這道題共有34人答錯了,正確答案應該是B。
  •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蓬蒿人是什麼人?很多人都弄錯了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公元742年,42歲的李白終於接到了唐玄宗的詔書,認為自己實現理想抱負的時機到了,欣喜若狂,寫下這首詩,辭別兩個孩子,從南陵前往長安。這首詩膾炙人口,猶其最後兩句「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詩人得意的神態、躊躇滿志的形象如在眼前,成為古往今來學子自我勉勵時的首選詩句。
  • 李白被老婆嫌棄後,寫下一首詩,流傳至今難倒了中國詩詞大會34人
    李白我們都很熟悉,甚至不少人都能說出李白的經典名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但是流傳至今的古詩詞大家意思都明白嗎?不見得如此,曾經在中國詩詞大會上就出現了一道題難倒了34人,本來是李白被老婆嫌棄寫的詩,沒想到流傳至今。
  •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細說李白最「狂」的詩句
    一說到詩詞,你肯定一下就能想到"詩仙"李白。詩詞,是我國歷史文化寶庫的珍寶之一,是指以古體詩、近體詩和格律詩為代表的漢族傳統詩歌,是一種可以闡述感情的表達工具。不同的詩詞所表達的意思也不相同。今天就讓咱們一起走進李白老師的詩歌裡去,來探究探究關於"李白式狂妄"的詩句。
  • 北京蓬蒿人劇場
    「戲劇是自由的」這是蓬蒿劇場進門便映入眼帘的幾個字,它便是蓬蒿的靈魂宗旨。「蓬蒿」取自詩人李白的詩句:「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蓬蒿人就是普通人,而對應蓬蒿的主旨,所表達的意義就是讓戲劇更自由親近每一個普通人,讓每個人都享受藝術的薰陶。
  • 一曲《蓬蒿人》唱哭導師陳粒,這個自貢娃兒唱歌太好聽!
    其中散人組合中的李鴻一和自貢娃兒朱芸霄,在節目中該組合憑藉一曲《蓬蒿人》吸了大波粉絲。(悄悄勒說,小編也是他勒粉絲) 圖片:曉峰音樂公社(可滑動查看網友評論)散人組合個性十足,以詩仙李白的經典為靈感,以音樂之路的感受為主題,用一首《蓬蒿人》唱得導師陳粒掩面拭淚。
  •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豪情如李白,也有失意時
    都說:人逢喜事精神爽。果然,懷揣高興的事情,連走路都是輕快的。天寶元年,已經42歲的李白終於得到了唐玄宗召他入京的詔書。四旬已過,本以為自己的人生就這樣了,突如其來的驚喜讓李白猝不及防。李白一路小跑回家,激動地寫下了《南陵別兒童入京》: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雞酌白酒,兒女嬉笑牽人衣。
  •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謫仙李白的才情與狂傲
    月光還是少年的月光九州一色還是李白的霜大唐少了李白,便少了一分氣吞八方的豪氣,長安的瑰麗繁華, 也失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不羈。沒有李白,或許我們無法想像千年前的國人境界是如此高遠,文化是這樣充滿激情。但我們一定能感受到來自千年前詩的歌唱。
  • 我輩豈是蓬蒿人,年輕人就應逆流而上,逐夢千裡
    可你知道嗎,愛情人的一生美好的回憶,你應該多一點自信,沒必要犧牲愛情,向現實的種種妥協。你可知現在的你早已面目全非,漸漸失去了往日的笑容。現在的有些年輕人,不願跳出生活的舒適圈,卻甘願加入「啃老一族」。不知這是他的悲哀,還是時代的悲哀。年輕人明明可以自己在外拼搏闖蕩,卻在家混吃等死。也許,不知不覺間你早已失去了曾經的銳氣了吧。
  • 「溫暖·高貴·藝術地活著 ——蓬蒿十年戲劇藝術·生命美學大展」開幕沙龍
    作為中國大陸第一家民間投資並獲得社會公演資格的劇場,蓬蒿劇場除了常規的演出之外,起著遠比想像中巨大的作用——有人稱蓬蒿劇場是「胡同裡的戲劇前沿陣地」。2008 年 8 月,蓬蒿劇場成立於北京東棉花胡同35號;迄今上演劇目200餘部,演出場次逾1500場,平均每年演出300場左右,觀眾人數逾13,500人。
  • 到底什麼是「我輩」?
    我輩這兩個字裡,寫著對世界的主場感和建設性。我輩中人,躬身入局,置身其中。而「我輩」將成為2020年我輩中人的接頭暗號。而當我聽到「我輩」這個詞的時候,腦海裡揮之不去的是一句歌詞:「像我這樣優秀的人」。這是歌曲《像我這樣的人》裡的一句歌詞。因為我輩這個詞在古漢語中是很常用的詞,在古詩詞中經常出現。
  • 任我行:我輩豈是蓬蒿人 一遇風雲便化龍
    但是,就天地孤影任我行已經夠了,誰聽到這個名字都得感嘆一句:這人是長這麼大被打了多少次?但據小編估計,想欺負任我行這種梟雄怕是沒有那麼簡單,在他當上魔教教主後,人們更是都不敢隨意提及他的名字,一般都用「那個人」來稱呼,其威懾力可見一斑。任我行年輕時的事跡,在書中提及甚少,但是從隻言片語中我們可以推測得到,他靠自己高深的武學在高手如雲的魔教中能做到教主之位,難能可貴。
  • 詩詞大會考「江州司馬青衫溼」中江州司馬是誰?居然會有15人答錯
    每一期詩詞大會播出後,很多觀眾都會發出這樣的感嘆:這些選手好歹也是挑選過的,為何經常會答錯一些挺小兒科的題目。其實作為一位一線教師,筆者倒是認為這種現象很容易理解。一方面,現場答題受到了時間的限制;一方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盲區,這就是為何很多知名的專家學者,也會有寫錯簡單漢字的時候。
  • 「蓬蒿屯」別解
    君又無乃將軍後,於今環堵蓬蒿屯。 第二段,看似回憶,附帶誇讚和思念。  第三段,看似目的,或曰規勸。  最後一句,「不如著書黃葉村」,應該與第一段的「於今環堵蓬蒿屯」相呼應。 生吞活剝「不如著書黃葉村」之後,還想繼續生吞活剝「於今環堵蓬蒿屯」。 「環堵」和「屯」,哪個是名詞,哪個是動詞? 馮其庸 李希凡主編《紅樓夢大辭典》(文化藝術出版社 2010年)認為,「環堵」是名詞,「屯」是動詞。筆者不懂。 敦誠詩的第一段,是寫人還是寫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