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我輩豈是蓬蒿人」中的「蓬蒿人」是誰?為何這麼多人答錯?

2020-12-22 貓叔談史

關於李白,他的一生其實算得上是十分坎坷了,導致他一直在吐槽自己懷才不遇,不過這樣的日子雖然過了很久,李白還是迎來了自己人生的轉機。

公元742年,唐玄宗聽聞李白名氣,下詔讓其入京。

此時的李白在幹嘛呢?

他正住在山東曲阜,每天過著喝酒作詩的日子,雖說瀟灑,但也恨自己為何如此優秀卻遇不到好的機會,他蟄伏多年,內心多有不平,如今終於揚眉吐氣。

於是李白得意洋洋的寫出了:

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雞酌白酒,兒女嬉笑牽人衣。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爭光輝。遊說萬乘苦不早,著鞭跨馬涉遠道。會稽愚婦輕買臣,餘亦辭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這首詩的名字叫做《南陵別兒童入京》,在李白這麼多年寫詩的時光中,可謂是他最得意洋洋的一首了,尤其是這首詩的最後一句「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簡直是把李白得到終於轉機的人生描寫的淋漓盡致。

關於我們古代的詩人,前段時間英國BBC曾經做過這麼一個紀錄片,名字叫做《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不過很多人在看到這個名字的時候就開始疑惑了,最偉大的詩人?那李白呢?

許許多多的網友表示疑惑,為啥BBC非得拍杜甫,不拍咱們的李白?那麼當看過這部紀錄片之後,我發現他們所欣賞的,是杜甫的家國情懷,單從這一點說,杜甫的偉大確實沒什麼可質疑的。

因為與詩聖相比,李白一直是一個更自我的人,而不是一個杜甫、範仲淹式的完人。為了證明這一點,咱們就來說一說詩詞大會上的一道題,這道題就是與我們上面所說的那首詩有關。

這句「我輩豈是蓬蒿人」中的「蓬蒿人」是誰?為何這麼多人答錯?

題目是這個樣子的:李白說「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對「蓬蒿人」的理解正確的是?具體還給出了三個選項,選項的內容是這樣的:

這道題的答案是B

雖說當時在場上的那位選手答對了,但是在百人團中,卻足足有34個人答錯,不過確實,這個詞的確很容易被人誤解真正的意思。

在我們的理解中,古人經常以高品格自我要求,李白更是如此,既然李白並不想成為「蓬蒿人」,那麼大家很容易就聯想到那些不是善類的人,所以也很容易將注意力放到A和C這兩個選項中。

這句「我輩豈是蓬蒿人」中的「蓬蒿人」是誰?為何這麼多人答錯?

當時在詩詞大會中,「蓬蒿人」的答案公布後,康震老師就開始解釋。

康震老師說,李白是一個很有豪情的人,但是在提到詩詞的人生境界時,康震老師同樣皺起了眉頭,因為在李白的這首詩中,確實沒有體現出一個古代傳統文人該 有的性格。

李白雖然是時代驕子,但他畢竟也是一個鮮活的人類,並不是真的超脫了的神仙,所以難免會有一些俗人之氣,他不像陶淵明那樣「不為五鬥米折腰」,更不會像杜甫那樣寫出「三吏三別」

但也就是這樣一個時常會有些「世俗之氣」的人,卻在我國的詩詞界有著如此高的地位,或許原因是:李白足夠真實!

李白雖然不符合人們心中那些與世無爭的、淡泊名利的詩人,但他種種的表現都能夠表明,他就是一個想要出人頭地,想要被別人看得起的人,正是他灑脫向上的性格,才造就了如此獨一無二的李白!

其實不光是英國對我國的詩詞、詩人方面越來越感興趣,我們也開始越來越注重古代詩詞文化的發展了,就像現在多了許多關於詩詞的綜藝節目,而伴隨著中國詩詞大會的大火,全國上下都重新掀起了古詩學習的熱潮。

為什麼要學古詩?要不要帶孩子學習古詩?

這成為了我們許多現代人最大的疑惑。

可能很多人好奇,讀詩到底有什麼用呢?為什麼一定要讓孩子讀詩?

古詩,是我們傳統文化中最重要的一環,它不僅是語文考試中的「多拿一分」,更是一種對美的體會與享受。

國家科技部研究中心也曾做過一個「古文誦讀」試點活動,最後的評估報告指出:94.2%的家長和100%的老師認為背誦古詩文對提高孩子的語言文字能力有好處。

而且在近幾年裡,中小學的語文教材也在逐漸的改革,將教材中古詩所佔的篇幅進行了大幅的提高,更不用說高中的教材了,必備的古詩篇目從14篇一下暴增到72篇

從這些數據中,難道還看不出古詩對孩子的重要性嗎?

不過說到這裡,肯定又有家長頭疼了,孩子平時讀書都讀不進去,更何況是學習古詩呢?

確實,這是令很多家長都頭疼的問題,我也是其中的一員,我為了讓孩子喜歡上古詩費了很多的力氣,發現走什麼捷徑都不如讓孩子真正的對古詩感興趣有效果,畢竟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既然是要激起孩子的興趣,就可以從孩子們都很喜歡的遊戲方面入手,把古詩變為有趣的遊戲,孩子自然也就不會牴觸了。

我就從《中國詩詞大會》中學到了一個非常有趣的方法——飛花令,它是以競技的模式,在規定的時間內說出含有關鍵詞的詩句,觀賞性非常的強,趣味性也非常的高。

我們可以隨便想出一個關鍵詞,然後跟孩子一起進行一個小比賽,再加入一點小小的獎勵,相信孩子一定會非常感興趣的。

用這種遊戲的方式讓孩子了解古詩、愛上古詩,簡直不要太簡單,這本《飛花令》中就有許多我們可以跟孩子一起玩耍的古詩關鍵詞和相關的古詩句。

以非常浪漫美好的春、夏、秋、冬、風、花、雪、月為主題,將經典的詩句進行注釋和解讀,讓孩子更容易體會古詩中的意境。

以一年362天為準,為我們提供了一部吟誦詩詞的全新讀本,讓我們能夠領略古典名家的文辭之美,詩情畫意的度過每一天。

書中還配有跟古詩詞相得益彰的古風水墨畫,讓喜歡圖畫的孩子們更加的有興趣,在詩情畫意的氛圍中輕輕鬆鬆的學習古詩。

全書分為3冊,裝幀精美,配色簡潔精緻,不管是放在家中給孩子學習還是送給親近的朋友,都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

3冊的價格只要79塊錢算下來1冊的價格不過才20多塊錢,也就是我們的一杯奶茶或者是一包煙錢。

用如此美麗的價格就能讓孩子愛上古詩,成為一個「腹有詩書氣自華」 的人,何樂而不為呢?

點擊下方的商品圖片即可購買哦↓↓↓↓

相關焦點

  • 「我輩豈是蓬蒿人」中「蓬蒿人」是什麼人?詩詞大會上34人都答錯
    而正是這位詩仙的一句「我輩豈是蓬蒿人」卻難倒了詩詞大會的34人。「我輩豈是蓬蒿人」「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雞酌白酒,兒女嬉笑牽人衣。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爭光輝。遊說萬乘苦不早,著鞭跨馬涉遠道。會稽愚婦輕買臣,餘亦辭家西入秦。
  • 李白「我輩豈是蓬蒿人」中「蓬蒿人」是什麼人?詩詞大會34人答錯
    為了證明這一點,咱們就來說一說詩詞大會上的一道題,題如下:李白說「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對「蓬蒿人」的理解正確的是?大家請看下圖:答案選B個。這道題臺上的選手是答對了的,但百人團卻有34人答錯了。
  • 李白詩「我輩豈是蓬蒿人」中,蓬蒿人是貶義詞嗎?
    前幾天回答了這樣一個問題:李白詩句「我輩豈是蓬蒿人」中的「蓬蒿人」是什麼人?是貶義嗎?李白詩句「我輩豈是蓬蒿人?」中的「蓬蒿人」指的是什麼人?是貶義詞嗎?表達了他怎樣的情感?有人說,李白的這句詩「有看不起貧窮人的意思」,你怎麼看?前言這句詩出自李白的《南陵別兒童入京》: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雞酌白酒,兒女嬉笑牽人衣。
  • 「我輩豈是蓬蒿人」中「蓬蒿人」什麼意思?詩詞大會34人答錯
    或許有很多人不以為然,認為李白也有很多憂國憂民的作品,那麼我們不妨來看看李白是如何「自戀」的。比如李白的詩作《南陵別兒童入京》中有一句尤為經典,「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詩詞大會也曾把這一句當作了題目,而問題則是「蓬蒿人」的正確理解是什麼?
  • 「我輩豈是蓬蒿人」中「蓬蒿人」什麼意思?
    或許有很多人不以為然,認為李白也有很多憂國憂民的作品,那麼我們不妨來看看李白是如何「自戀」的。比如李白的詩作《南陵別兒童入京》中有一句尤為經典,「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詩詞大會也曾把這一句當作了題目,而問題則是「蓬蒿人」的正確理解是什麼?
  • 李白:我輩豈是蓬蒿人。蓬蒿是何意?詩詞大會題錯了,專家鬧笑話
    李白,又被我們後人尊稱為「詩仙」,詩仙的意思是李白寫詩已經到達了神仙的境界,而且李白也是位修行之人。 李白的思想,深受道家影響,黃帝、老子、列子、莊子對李白的影響頗深。李白,號青蓮居士,也是有很深緣由的。說完李白,繼續說名聲響噹噹的詩詞大會。詩詞大會出了這樣一道題,李白說「仰面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 網紅教授點評李白「我輩豈是蓬蒿人」:一看這德行就知道當不了官
    呼童烹雞酌白酒,兒女嬉笑牽人衣。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爭光輝。遊說萬乘苦不早,著鞭跨馬涉遠道。會稽愚婦輕買臣,餘亦辭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這首詩是李白40多歲時寫的,當時身在南陵的他接到了朝廷的詔書,等了這麼多年,他終於等到了皇帝的召見。此時的李白,心裡自然是美得很。一:詩詞大會上康震對它的點評被質疑詩詞大會曾考過這首詩,題目是問詩句「我輩豈是蓬蒿人」中的「蓬蒿人」是什麼人?
  •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蓬蒿人是什麼人?很多人都弄錯了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公元742年,42歲的李白終於接到了唐玄宗的詔書,認為自己實現理想抱負的時機到了,欣喜若狂,寫下這首詩,辭別兩個孩子,從南陵前往長安。這首詩膾炙人口,猶其最後兩句「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詩人得意的神態、躊躇滿志的形象如在眼前,成為古往今來學子自我勉勵時的首選詩句。
  • 北京蓬蒿人劇場
    如果是和烏鎮戲劇節相比的話,但在創始人王翔老師的眼裡這卻是中國最大的戲劇節。 「戲劇是自由的」這是蓬蒿劇場進門便映入眼帘的幾個字,它便是蓬蒿的靈魂宗旨。「蓬蒿」取自詩人李白的詩句:「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蓬蒿人就是普通人,而對應蓬蒿的主旨,所表達的意義就是讓戲劇更自由親近每一個普通人,讓每個人都享受藝術的薰陶。
  • 我輩豈是蓬蒿人,年輕人就應逆流而上,逐夢千裡
    可你知道嗎,愛情人的一生美好的回憶,你應該多一點自信,沒必要犧牲愛情,向現實的種種妥協。你可知現在的你早已面目全非,漸漸失去了往日的笑容。現在的有些年輕人,不願跳出生活的舒適圈,卻甘願加入「啃老一族」。不知這是他的悲哀,還是時代的悲哀。年輕人明明可以自己在外拼搏闖蕩,卻在家混吃等死。也許,不知不覺間你早已失去了曾經的銳氣了吧。
  • 詩詞大會考「江州司馬青衫溼」中江州司馬是誰?居然會有15人答錯
    每一期詩詞大會播出後,很多觀眾都會發出這樣的感嘆:這些選手好歹也是挑選過的,為何經常會答錯一些挺小兒科的題目。其實作為一位一線教師,筆者倒是認為這種現象很容易理解。一方面,現場答題受到了時間的限制;一方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盲區,這就是為何很多知名的專家學者,也會有寫錯簡單漢字的時候。
  • 任我行:我輩豈是蓬蒿人 一遇風雲便化龍
    但是,就天地孤影任我行已經夠了,誰聽到這個名字都得感嘆一句:這人是長這麼大被打了多少次?但據小編估計,想欺負任我行這種梟雄怕是沒有那麼簡單,在他當上魔教教主後,人們更是都不敢隨意提及他的名字,一般都用「那個人」來稱呼,其威懾力可見一斑。任我行年輕時的事跡,在書中提及甚少,但是從隻言片語中我們可以推測得到,他靠自己高深的武學在高手如雲的魔教中能做到教主之位,難能可貴。
  • 一曲《蓬蒿人》唱哭導師陳粒,這個自貢娃兒唱歌太好聽!
    3月9日起,一檔原創音樂人競技成長秀節目《這!就是原創》在優酷播出。
  • 我輩豈是蓬蒿人!NBA歷史第一中鋒?嗜血鯊魚or夢幻舞步or其他?
    ——陶潛人生苦短,職業球員的生涯更加短暫,他們把自己的青春韶華都倒入了NBA這條河流中,鑄就了輝煌耀眼的75年時光長河,在這條長河裡,有上古巨獸喬治麥肯獨步天下,有張伯倫橫行一世,有賈巴爾天勾無敵,有拉塞爾隻手遮天,有喬丹神靈降世,有「壞小子」軍團步步緊逼,有奧拉朱旺夢幻舞步,有馬龍斯託克頓絕技江湖,有黑曼巴科比創造神話,有詹姆斯霸道稱雄,有「死亡五小」引領風騷,更有當世群星閃耀。
  • 「蓬蒿屯」別解
    作為故事背景中非同尋常的「第三地點」——張愛玲著《紅樓夢魘》所稱榮寧兩府主要收入來源地,在《紅樓夢》中都有怎樣的呈現呢?通過文本內外的相應元素的比對,探索《紅樓夢》與「外頭」暨「山坳海沿子」在地理和人文等層面的淵源,可謂筆者的初衷。    敦敏《寄懷曹雪芹 霑》中「蓬蒿屯」之「屯」,曹雪芹《紅樓夢》中「屯裡人」之「屯」,在語義上或應為同一個「屯」,在地域上也可能是同一個「屯」。
  •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細說李白最「狂」的詩句
    "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雞酌白酒,兒女嬉笑牽人衣。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爭光輝。遊說萬乘苦不早,著鞭跨馬涉遠道。會稽愚婦輕買臣,餘亦辭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這首詩是李白42歲的時候寫的一首,那時候李白剛剛得到一個機會,對於當時一直不得志的他來說真的是太大的喜事了,那時候的快樂可想而知。
  • 到底什麼是「我輩」?
    在羅振宇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中,出現一個高頻詞,也是羅胖特別希望觀眾能記住的詞,這個詞就是:「我輩」。「我輩」這個詞在現中用不多,常見的組合可能只有「我輩中人」。我輩這兩個字裡,寫著對世界的主場感和建設性。我輩中人,躬身入局,置身其中。而「我輩」將成為2020年我輩中人的接頭暗號。而當我聽到「我輩」這個詞的時候,腦海裡揮之不去的是一句歌詞:「像我這樣優秀的人」。這是歌曲《像我這樣的人》裡的一句歌詞。因為我輩這個詞在古漢語中是很常用的詞,在古詩詞中經常出現。
  •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謫仙李白的才情與狂傲
    「我們不再知道,黃河之水哪裡來,廬山瀑布有多高,燕山雪花有多大。白帝城,黃鶴樓,洞庭湖的名氣都要略降一格。黃山,天台山,峨眉山的風景也會失色幾許。」「沒有舉杯邀明月,蘇東坡未必會有把酒問青天。沒有請君試問東流水,李後主不會讓一江春水向東流。沒有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金庸的武俠江湖將會天缺一角《俠客行》。」「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 「溫暖·高貴·藝術地活著 ——蓬蒿十年戲劇藝術·生命美學大展」開幕沙龍
    作為中國大陸第一家民間投資並獲得社會公演資格的劇場,蓬蒿劇場除了常規的演出之外,起著遠比想像中巨大的作用——有人稱蓬蒿劇場是「胡同裡的戲劇前沿陣地」。2008 年 8 月,蓬蒿劇場成立於北京東棉花胡同35號;迄今上演劇目200餘部,演出場次逾1500場,平均每年演出300場左右,觀眾人數逾13,500人。
  •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豪情如李白,也有失意時
    都說:人逢喜事精神爽。果然,懷揣高興的事情,連走路都是輕快的。天寶元年,已經42歲的李白終於得到了唐玄宗召他入京的詔書。李白一路小跑回家,激動地寫下了《南陵別兒童入京》: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雞酌白酒,兒女嬉笑牽人衣。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爭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