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胖箴言:
人最美的時刻,
就是專注一件事並做到極致。
▼
最近,一份外媒數據顯示:
中國將在明年超過美國,
成為全球第一大電影市場。
電影消費早已經成為現代人生活的一部分,
丘胖身邊就有很多朋友,
幾乎每周都要光臨一次電影院,
電影市場的火爆
使得電影行業的競爭也越發激烈,
一張好看的電影海報成了吸引觀眾的最好名片。
如今海報設計師也成為炙手可熱的職業,
但你一定不知道,幾十年前,
還有一種職業,叫做電影海報繪畫師。
在臺灣,就有這樣一位老人,
從事這個職業40餘年,
他的名字叫做——顏振發。
臺灣最古老的電影院全美劇院門口,
每天都懸掛著幾張巨型海報,
這些海報一般都是當日上映的最新電影。
遠處看上去,海報的質感絲毫不差數字列印版,
在斑駁的劇院牆壁的映襯下,
反而增添幾許懷舊和復古的色彩。
這些巨型海報都是顏師傅畫的。
全美戲院是臺灣現在唯一一家仍持續使用手繪電影看板的電影院,
而顏振發是全球碩果僅存的手繪師傅之一。
40年來,顏師傅從未放下手中的畫筆,
用幾桶顏料構築一個多彩的電影世界,
跨越一個世紀,繪製幾千張海報,
他不僅僅是在畫海報,
更見證著世界電影的興衰與變遷。
只要有電影,就有電影海報,
電影海報的傳統由來已久,
而最開始的形態就是手工繪製。
1910年代,全球掀起默劇熱,
各大影院都會聘用藝術家繪製電影海報,
以攫取路人的目光,從而將他們吸引進影院。
「卡薩布蘭卡」海報,1942
到了1940年代,
好萊塢電影公司開始將印刷海報輸往全球。
但許多地方的手繪熟手工資仍低於告示牌大小的印刷品費用,
因此幾十年來,電影院持續使用手繪電影海報裝點門面。
1959 Raimo Raimela 「七武士」芬蘭海報
雖然是幾十年前的作品,現在看依然不過時。
印度寶萊塢也在上個世紀聘請300位藝術家,
為播放公主和大君系列電影的戲院添色。
在1990年代前,
非洲迦納的藝術家則在麵粉袋上畫電影海報。
直至1990年代末,
手繪電影海報才逐漸退出歷史舞臺。
非洲手繪海報「小鬼當家」
而顏振發趕上了電影的黃金時代。
1970年代,
18歲的顏振發突然迷上了電影藝術,
勵志成為一名電影繪畫師,
放下豪言:「一定要把它學成,永不放棄」。
但這個夢想在父親眼裡卻是不務正業,
父親勃然大怒,把他的書包扔出去,
在父親眼裡,畫電影海報是一個不賺錢的職業,
沒有前途可言。
確實,顏振發剛開始學畫頭兩年,
一個月只有200臺幣,
只能靠喝湯和白飯填肚子,
沒有錢租房子,就睡在戲院。
生活艱難而拮据。但他並不覺得苦。
兩年學成之後,
顏振發終於開啟海報繪畫生涯。
日復一日,情況開始好轉,
技藝也越發精湛。
臺灣電影業最鼎盛的時期,
顏振發每個月以驚人的速度產出100到200張手繪電影海報,
而平時繪畫一張海報一般需要兩三天的時間。
快速、準確,如果不是出於真正的熱愛,
很難達到如此驚人的質量和速度。
那時的顏振發,
一個月能賺4萬臺幣。
那幾年,是他最得意的時光。
作為一名劇院的電影海報繪畫師,
顏振發沒有自己的畫室,
平時工作的地方就是劇院門口的方寸之地,
條件非常簡陋,
他每天對著巨型畫布作畫,
一站就是8個小時,
身後是喧鬧的街道,人來人往,
沒有多少人會停留下來欣賞。
電影海報是由六塊
90cm*90cm的正方形拼合起來的,
一般在繪圖之前,
他會先去列印一張A4紙大小的海報樣板,
然後手工在樣板上畫好格子,
按照比例搬到巨型海報上。
完全靠經驗放大比例。
有時候拿到的樣板海報並不合他心意,
他就會獨自鑽進影院,把電影看一遍,
然後提取其中的元素,
結合自己的風格創作出一幅新的海報。
在他看來,這是「以一種新的方式向它致敬」。
顏師傅說:
「所有東西都有一個精華,
海報的精華是光和暗的搭配,
人物的眼睛和角度,
這樣畫出來才會有生命力。」
所以為了達到逼真的效果,
顏料要一遍遍刷,五桶顏料,
顏師傅可以混成上千種顏色。
很遺憾的是,
因為劇院沒有多餘的錢買畫布,
海報往往在劇院懸掛幾天之後就會被卸下來,
全部覆蓋畫上新的。
作品最後都不會被留下來,
顏振發也從來不具備署名的權利。
幾十年來,無數人經過劇院門口,
多少次觀摩頭頂的繪畫,
卻從來不知道顏振發的名字。
顏師傅也曾為此難過:
「民眾經過時常常看著我,
不敢相信這齣自我手,這讓我難過。」
但他做這些從來不是為名利,
僅僅出於對電影的熱愛。
顏師傅感言:
「我一生畫過數千部電影,
但我的名字從未出現在工作人員名單上,
我也從不在作品上簽名。
不過,在某種程度上,
我覺得我是電影製作的一分子。」
當一個人堅持自己的熱愛幾十年,
簡單的事情也會散發獨特的光芒。
細看顏師傅的海報,
真的可以稱得上是藝術品。
細緻精湛的筆觸,
明暗適宜的光影,
每一張海報都讓人久久移不開目光。
多年以前,
李安還是個年輕學生時,
常常停留在全美劇院門口,
被顏振發的海報深深吸引。
李安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全美是他學生時代最常造訪的地方。
這裡孕育了他的電影夢。
好的藝術創造出無形的價值,
即便是掩藏在一個幾乎被人遺忘的角落,
也無法掩蓋它的光芒。
顏師傅為電影《奇異博士》繪製的海報
吸引了該影片導演Scott Derrickson的注意,
並在推特上發文點讚。
甚至連好萊塢海報大師Drew Struzan
都對他的手藝表示驚嘆。
如今,顏師傅已經67歲了,
他為繪畫奉獻一生,一輩子沒有結婚,
眼睛也因為使用過度導致視網膜破裂,
右眼幾乎失明。
即便如此,
他依然沒有放下手中的畫筆。
丘胖看完顏師傅的故事後,非常感動,
想他這樣一直堅守夢想的人,如今已經不多了。
但最後的匠人卻很難得到應有的尊重。
科學技術日益發達的今天,
電影海報幾乎都是電腦數碼印刷技術,
顏師傅在這個時代面前,
生存日益艱難,
這一項技藝也將面臨絕跡。
他一輩子沒有留下太多東西,
也沒有得到什麼,
他只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匠人,
也許是被他的熱忱和純碎感動,
劇院經理當年沒有緊隨其他劇院的腳步,
轉向新式影院模式,
現在又幫他開辦手工繪板文創研習班。
顏師傅終得以維持生計,
這一項傳統技藝也得以留傳。
縱觀顏振發的一生,
幾十年來,無論生活如何,
境遇如何,他從未放棄初心,
始終懷有一顆赤子之心。
對於他來說,繪畫早已是生命。
「我畫的每一幅電影海報,
都是從白布開始的。
每一天,也都是新的開始。」
他表示:
「我會一直堅持下去,
直到無法作畫為止。」
顏師傅的這份精神值得弘揚,
更值得我們學習。
願我們都能找到自己的熱愛,
並為此燃燒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