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位手繪電影海報師傅:這些歷史風味以後可能真的看不到了...

2021-02-09 英國那些事兒

顏振發今年66歲,

過去的48年,他一直在畫畫。

他畫的是電影海報,

《你的名字》

《奇異博士》

《羅根》

《少年pi的奇幻漂流》

《海角七號》

《復仇者聯盟》

如今在臺灣看到的電影手繪海報基本上都是他畫的,

因為,他現在已經是臺灣最後一名手繪電影海報師傅。

他畫了48年的電影海報,為它付出了一切,

為了畫海報,他至今都沒有結婚,畫到一隻眼幾乎失明,但他依然決定繼續。

他對電影海報有感情,

但電影海報的發展卻是無情的,

隨著數字印刷和電腦化海報的興起,顏師傅的這個行業正在走向消亡。

1970年代功夫電影全盛期,臺灣有700多家電影院,幾乎每個電影院都會僱一個自己的畫手。

但是現在,全美戲院已經是臺灣最後一家仍然保留著手繪海報傳統的電影院。

顏師傅一輩子都沒見過一個電影明星,但幾乎所有電影明星都曾出現在他的畫布裡。

過去48年,

每天早上,顏師傅都會手裡拿著一張圖片,提著5桶顏料慢悠悠的穿過人行道走向全美戲院。

接下來的8個小時,

他會在簡陋的室外工作室專心繪畫,

時而跪在地上,時而蹲在一張塑料凳上,

他先用竹尺子和粉筆打格子,

然後勾勒出臉型和五官,

最後再用刷子刷上顏料。

為了打造更逼真的效果,光亮和陰影處,他總是刷了一層又一層。

5罐顏料,他可以混合出幾千種顏色。

「所有東西都有一個精華,海報的精華是光和暗的搭配,人物的眼睛和角度,這樣畫出來才會有生命力。」

跟海報搭配的,總是這種充滿復古風的文字。

一張全新的海報,在他的刷子下,一點點有了生命力。

結束後,

他會爬上腳手架,把這20平方米的手繪海報掛到電影院的正面。

不管是悶熱的夏天,還是寒冷的冬天,

這樣的生活從未間斷。

他至今已經畫過無數部電影,

有幾張他手繪的海報也曾引起過轟動,

比如奇異博士這張,得到了《奇異博士》導演Scott Derrickson的轉發。

甚至連好萊塢海報大師Drew Struzan都對他的手藝表示驚嘆。

但並沒有多少人認識他,

很多路人不相信這些是他的作品…

他也不像其他畫家,可以在畫板角落籤下自己的名字。

這些海報是他的心血,但不可能出現他的名字。

而且因為全美戲院預算有限,只能供的起這麼多塊畫布。

所以每次辛辛苦苦畫完的作品,過段時間就會被全部蓋掉,用來畫新的海報。

留給他的,只有最後海報掛在電影院入口的照片。

顏師傅總是獨自畫畫。

一幅畫通常需要2-3天才能完成。

如果他喜歡電影的數字列印海報,他就會根據比例把它擴成巨幅海報。

如果他不喜歡上面的設計,他會一個人去看一下電影,然後畫出自己的風格。

可以說顏師傅為了電影海報付出了自己的一生…

他從小就對電影感興趣,9歲開始研究報紙上的電影廣告,13歲時,他花在電影院的時間比在學校的時間還要多。

有時候,他一天會看7部電影,然後回家把印象最深的場景畫出來。

18歲時,他告訴父母自己想成為電影手繪學徒後,被他們拿著掃帚追著打。

「他們說你會餓死的。」

「他們說對了。」

但他當時沒聽父母的,還是去跟了一個當時臺灣很厲害的海報大師做學徒。

剛開始的兩年很艱難,

他每月的工資折合美元大概就6元左右。

白天吃最便宜的食物,晚上就睡在電影院。

大師沒有教他,只是讓他看自己怎麼畫。

顏師傅細心的觀察著大師握筆的手法,顏料的組合,並且不斷練習。

在技藝熟練後,

大師有時候訂單太多,就會扔幾個給顏師傅畫。

在1970年代,顏師傅每個月都會畫100-200幅電影海報。

然而1983年,在顏師傅跟著大師畫了13年,畫了幾千張電影海報之後,

有一天,一個電影院的經理突然告訴他,

過去十幾年,大師一直宣稱顏師傅的海報是他自己畫的。

顏師傅感覺自己這麼多年一直被利用了,

但好在這些電影院經理們在得知這個消息後,紛紛開始直接請他去畫。

老式電影院,正如手繪海報,曾經有過輝煌的時期,

但隨著DVD的興起,網上視頻的普及,連鎖電影院的擴張,它們的生存空間已經越來越小。

全美戲院是僅剩不多的其中一家。

從1950年創建以來,它一直沒怎麼變過,

至今,他家的電影票還是售票員手工蓋章出售的,

戲院裡面,一張告示禮貌的請男性取下頭上的帽子,

戲院外面,戲院經理的兄弟開著老舊的卡車,用高音喇叭穿街走巷宣傳著最新的電影。

在戲院大堂,掛著的是電影院曾經的常客,有當地的英雄,還有大名鼎鼎的李安導演。

「李安還是學生的時候,就是在這裡愛上電影的。

他總說,手繪海報是吸引觀眾的一個重要因素。」

在手繪海報這條路上,可以看到顏師傅一生的縮影。

經歷過父母的反對,老師的欺騙,困苦的生活後,等待他的不僅是這個行業的沒落,還有他視力的退化。

因為長期畫畫,幾年前,醫生發現他的視網膜受損嚴重,

儘管最後醫生救回了他的左眼,但他的右眼現在幾乎已經失明了。

現在他畫海報的進度可能會慢一些,

但他表示:

「我會畫到看不見為止。」

ref

http://www.bbc.com/travel/gallery/20181107-the-last-film-poster-painter-of-taiwan?ocid=twtvl

--

非常叛逆的鹹魚:大多數手藝人都會被機器取代,也許是一種進步,也許是一種丟失

YingWU小瑩:影院為了節省畫布、每次都要把以前的畫覆蓋掉,這也太可惜了啊!!

好久沒吃麵包:我也覺得可以賣啊,像漫威的這些海報肯定會有粉絲願意出高價買的啊,這可是全世界唯一一張;其他的好電影應該也會有人願意買的

北鬥七星銀之河:其實我覺得可以拿來賣啊,賣的錢肯定可以足夠買新的畫布。覆蓋消失感覺好可惜

Kamibabee:其實舊產業被淘汰是趨勢 希望老師傅平平安安

阡陌zu:我爸爸小時候夢想就是在建築上畫海報……到他長大這行已經消失了

炮炮_啾爾伽美什在線啾啾啾:科技以效率和質量淘汰大面積淘汰人力是必然的,但是這麼好的繪畫技術竟然快沒有立足之地了…

信哲太太南希:幾年過去了,看來師傅還是沒收到可心的徒弟。2015年去玩拍的。

---


-防走失指南-

微信又改版啦,

好多小夥伴說找不到事兒君了

怎麼辦呢?

看下圖,教你三秒最快找到事兒君~

…………………………

事兒君有品,

專為大家準備英國的各種值得推薦的好產品~

英國直郵,包郵包稅~

相關焦點

  • 臺灣最後一位手繪電影海報師傅,能否在退休前找到傳人?
    諸如此類的還有很多,手繪電影海報師傅也在其中。臺灣最後一位手繪電影海報師傅顏振發,今年快70歲了。人生七十古來稀,顏師傅卻還在為了自己的夢想而堅持。現在你在臺灣能看到的手繪電影海報,幾乎都是出自這位顏師傅之手。他從幼年時就對這個職業感興趣,青年時代不顧父母反對跟著一個海報大師做學徒,跌跌撞撞在這一行站穩了腳跟。回頭一看,這個職業卻快被淘汰了。
  • 最後的手繪電影海報人,48年堅守、畫瞎一隻眼……
    如果你到臺灣旅遊路過這裡,你或許不會對他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你或許為因為它獨特的海報,多看它一眼,但可能也就僅此而已。顏振發從小就喜歡畫畫,小時候他看著報紙上的一些電影廣告海報就特別喜歡,雖然是黑白的,他有樣學樣的臨摹。沒有啟蒙老師,他就這樣開始畫。有一次親戚看他畫的惟妙惟肖,覺得這小夥子還不錯啊,就把他介紹給當時的電影看板大師陳峰永當學徒。
  • 最後一位手繪電影海報大師,右眼失明,一生未娶!
    全美戲院,臺灣最後一家仍在堅持使用手繪電影海報的老字號劇院。大名鼎鼎的李安導演就是在這裡愛上電影的,他總說:「手繪海報是吸引觀眾的一個重要元素。」顏振發,臺灣最後一位手繪電影海報師傅。已經步入花甲之年的他,9歲就喜歡研究報紙上的電影廣告,18歲入行成為電影手繪學徒。如今,是他和手繪電影海報共同走過的第48個年頭。
  • 最後一位手繪海報大師:我會畫到看不見為止
    電影海報大家一定非常熟悉,但手繪的電影海報你了解過嗎?
  • 手繪電影海報師:我不願做最後一個
    全美戲院,臺灣最後一家仍在使用手繪電影海報的老字號劇院。「手繪海報是吸引觀眾的一個重要元素。」顏振發,臺灣最後一位手繪電影海報師傅。然後爬上腳手架,將手繪海報懸掛在戲院上,讓這幅20平方米的海報呈現於人前,這也是他的工作。幾十年如一日,他都是這麼過來的。作品不斷地在產生,也不斷地在消失1970年,是電影海報手繪行業發展的全盛時期。那時臺灣共700多家電影院,基本上每家都必備一個專屬的畫手。從事電影海報手繪師傅這個職業還是很吃香的。
  • 最後一位電影海報繪畫師,他的畫曾孕育李安的電影夢
    全美戲院是臺灣現在唯一一家仍持續使用手繪電影看板的電影院,而顏振發是全球碩果僅存的手繪師傅之一。但許多地方的手繪熟手工資仍低於告示牌大小的印刷品費用,因此幾十年來,電影院持續使用手繪電影海報裝點門面。在1990年代前,非洲迦納的藝術家則在麵粉袋上畫電影海報。直至1990年代末,手繪電影海報才逐漸退出歷史舞臺。
  • 快消失的手藝,臺灣大伯的手繪電影海報,徵服了國際導演
    不過,臺灣有一家特別的電影院,它掛在大院門口的海報,一定讓你感到別樣的驚喜。◎全美戲院是高中時代的李安最樂意來的地方小時候去影院看電影,看到畫工們手繪的電影海報總覺得有種別樣的親切感,不同於今天工業化生產的噴繪作品,手繪的電影海報更多地帶有一份溫情,師傅們的匠心與感情都融匯在每一筆細膩的描繪之中,帶給我們一種類似於家的溫暖。
  • 電影海報手繪情
    上個世紀,電影廣告都是通過電影院門口的海報進行宣傳的。那時候,大多數電影海報是由手工繪製的,在廖炯模、郭順智、董培盛等老一輩影院美工的畫筆下,大到馬路上的巨幅電影海報,小到電影院裡的排片表,都留下了他們手繪的溫情。作為電影的宣傳手段,手繪海報在電影誕生之初便出現了。
  • 上海最後一代影院美工師:遺憾手繪電影海報沒能留下
    原標題:上海最後一代影院美工師:遺憾手繪電影海報沒能留下  說起電影海報,當下電影院裡外都是清一色的數碼噴繪海報,不少觀眾見慣不怪;但在上個世紀,手繪電影海報卻是一座城市的文化風景,很多觀眾喜歡上一部電影,可能就是從一張手繪海報開始。
  • 加納的手繪電影海報有多野?
    同樣,在1980年代到2000年代初的加納,一張手繪電影海報往往決定了某部電影在當地的票房能否熱賣。 於是委託藝術家手繪客制的電影海報成了影院老闆吸引觀眾、提高上座率的慣用技倆。
  • 視角歐美手繪電影海報的百年變遷史
    1895年12月28日,巴黎的一間咖啡廳裡一輛黑白的列車開向35位觀眾,在咖啡廳外貼著一張名為《盧米埃電影》的手繪海報,手繪電影海報的百年歷史就這樣伴隨著進站火車的蒸汽開上了歷史的舞臺
  • 手繪電影海報帶你一秒穿越回80年代!
    手繪電影海報帶你一秒穿越回80年代!在上世紀80年代,幾乎所有電影院都有專職美工,主要負責手繪電影海報、展廳布置以及排片信息公告等事情。每當新片上映前,所有美工師都會同時創作,把電影中最精彩的橋段展現在海報中,而且即便放的是同一部電影,手繪的海報都完全不同。因此,不管手繪海報的大小,都需要精巧的構思和精湛的繪畫功底,可以說每一張都是匠心之作。
  • 阮大勇被稱為 「香港電影海報之父」,用手繪打動了一個時代
    說起電影節人們可能更多的關注影帝影后到底花落誰家在前幾天的第36屆香港金像獎獲獎名單中名單的最後一項
  • 電影海報設計技法!手繪
    在電影海報的造型規律中誇張是必不可少的。誇張是 在概括簡化的基礎上進行的,有整體誇張和局部誇張。整體誇張就是抓住形象的整體感覺和主要特徵進行誇張,為了使裝飾形象更加強烈、鮮明; 局部誇張是選擇物象的某一部分進行誇張,例如: 在人物電影海報中,可以誇張其五官、神態或者配飾等。③添加法。在原有的形象上添加圖釋打破原型的單調空蕩;通 過聯想,添加與原圖內容相關的形象。
  • 「香港電影海報教父」阮大勇手繪海報展今日開展!
    「香港電影海報教父」阮大勇手繪海報展主題 阮大勇手繪電影海報展 時間
  • 中國大伯手繪電影海報,徵服了好萊塢導演!
    我們知道,現在的電影海報,一般都是數碼輸出的。但是在臺灣,有個大伯叫顏振發,他的職業卻是「手繪電影海報」這些臺南的全美戲院外面懸掛的電影海報,都是顏振發的純手繪作品還有這些以及這些!是不是很眼熟呢?
  • 【記憶】曾經貼在影院門口的手繪電影海報,你還記得嗎?
    那時候,大多數電影海報是由手工繪製的,在老一輩影院美工的畫筆下,大到馬路上的巨幅電影海報,小到電影院裡的排片表,都留下了手繪的溫情。作為電影的宣傳手段,手繪海報在電影誕生之初便出現了。發明電影放映機的盧米埃爾兄弟,他們導演了一部帶有故事情節的電影《自食其果》。為宣傳這部電影,兄弟倆設計了一款電影海報。
  • 復古文藝範 這家臺灣電影院海報竟然全靠手繪
    小時候去影院看電影,看到畫工們手繪的電影海報總覺得有種別樣的親切感,不同於今天工業化生產的噴繪作品,手繪的電影海報更多地帶有一份溫情,師傅們的匠心與感情都融匯在每一筆細膩的描繪之中,帶給我們一種類似於家的溫暖。
  • 這組手繪海報太任性,但必須說很贊!真的想把電影找來看了!
    她本著玩樂精神繪製的海報,風格也是很肆意豪放:▼《超大碼的我》手繪海報▼《超大碼的我》電影海報跟電影海報比起來,確實恥度還挺大的,看得人有點臉紅。但Faye Moorhouse可不是個喜歡博眼球的人,她更在意手繪海報能彌補電影海報的不足:▼《苦湖》手繪海報
  • 手繪電影看板,70/80後的集體回憶!電影院外牆的獨特景觀
    現在掛在電影院外牆的大型廣告看板全都是數位列印,但臺南有一家老戲院,如今仍然堅持由師傅手工繪製每一期上演的電影海報。這個即將失傳的絕學吸引了多家國外媒體前來報導,紅到國外的手繪師顏振發,也獲得國外網友盛讚!用油漆也可以繪製精緻寫實的人物肖像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