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命運,有一種說法: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生活中,很多人都是帶著所謂的宿命論活著,認為人的命運由天定,天生沒有好福氣,於是安於當下、自甘墮落,越活越頹廢,如此這般,人生自然越來越苦。人總是羨慕別人天生富貴命好,殊不知「命由己造,福自己求」,任何人的福禍都是自己的因果,是自己感召來的,而不在上天手中。
「預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預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自己前世種什麼因、造什麼業,今生就會有什麼樣的果報。人一出生,這一生的「命」就定了。但是,「命」雖然難以完全改變,人的「運」卻是可以通過後天的行善積德而發生轉變的。人生最好的「風水」不在它處,就在我們的心裡和行為裡。一念善,惡業消;一念慈悲,百福聚來。
「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世上沒有天降的好運,一切好運背後都是人曾經積攢下來的善業。「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行善的人自然諸災遠離,作惡的人自損福德。最厲害的「護身符」不在寺院裡,就是我們自己。自己才是自己最好的加持者,命好的人,身上都有這4大「吉兆」,你佔幾個?
一、心淨不亂,心無掛礙
人生最大的福報不是有多少財產、多麼富貴,而是內心的大自在、大解脫。心亂不安,就是待在極樂世界,也如同地獄火坑;心淨不亂,則處處都是極樂淨土。「一切唯心造」,心態決定人生的苦樂,你的心不好,命就會很苦。一念覺,你就是佛;一念迷,你就是魔。「萬法從心起」,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
佛說:苦非苦、樂非樂,只是一時的執念而已。執於一念,將受困於一念;一念放下,會自在於心間。人生之所以苦,源於心中的妄想,執著心太重,看不開、放不下,苦惱不堪。若自己不放下雜念,自己不回頭,那誰也救不了你。人生活得就是一個心態,你心態不好,福氣就薄了。我們要學習《心經》的智慧: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
二、樂善好施,願意吃虧
一個人越是願意利益他人,越是福報大。佛家講: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人生有因果、命運有輪迴,我們布施他人良善,其實就是為自己積福,利益他人,最終利益的是自己。人在做、天在看,舉頭三尺有神明,因果不會虧待善心人,我們對他人所作的,最終都回到了自己身上,而且是加倍的福報償還。
人要善良,儘可能地廣結善緣,不要怕吃虧,吃虧終有厚報,不定什麼時候給你帶來意外之喜。但是我們不能為了貪圖回報而去行善,應是發自真心、不圖回報;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常做善事心清淨,行善之可嘉,在於自己心安。
三、孝順父母,懂得感恩
「百善孝為先」,孝順的人,有厚報。《大乘本生心地觀經》裡說道:善男子!父母恩者,父有慈恩,母有悲恩。母悲恩者,若我住世於一劫中,說不能盡。父母恩重難報,若人對父母不孝,就是對佛菩薩的極大不恭敬,這樣的人燒多少高香都是枉然。世上最大的善莫過於孝,懂得感恩的人,心地越好,福報越大。
有人說,出家僧人無法贍養父母,是不是不孝?當然不是。出家不但不是不孝,反而是大孝,一來,可以引導父母學習佛法,覺悟人生、離苦得樂;二來,佛門認為「一人出家,九祖生天」 這個利益可謂是無量無邊、殊勝難量。出家需要很大的福報,同時也是世上大孝。
四、心善慈悲,敬畏因果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學佛就是要深信因果,不造惡業、不生迷惑。敬畏因果、嚴持戒律: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以法為依、以戒為師,常懷慈悲心,懺悔消業、斷惡修善,以實際行動踐行菩薩道,自然諸事順遂、六時吉祥。
世人不信因與果,因果何曾饒過誰?行善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日有所增;作惡如魔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希望大眾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法喜充滿、福慧增長,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