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點擊「科學網」↑關注我們!
剛在單位旁邊一家日本料理店吃午飯,旁邊兩位客人眼睛不住地看過來,弄得我有點局促不安,便跟她們笑著點點頭,其中一位中年女子用國語很認真地說:看著你好面熟!
我問她來夏威夷有多久了,她說超過30年了,我跟她們說我來了不到3年,言下之意我們可能沒有交集。吃完飯走的時候大家互道再見,那位女士站起來又加了一句:真的好面熟,我們一定在哪裡見過!
真是奇怪。或許她們看到我胸前掛著醫學院的牌牌,覺得裡面工作的人就應該是這一副書呆子的樣子;也許她見過一個跟我長得有點像的人,譬如最近兩個電視劇《羋月傳》或者《女醫明妃傳》裡,據說有個大家都說長得跟我年輕時很像的(叫黃軒的)演員,反正我十分肯定以前沒有見過她們!
不知為什麼,我們有時見到一個完全陌生的人或一個場景,會覺得依稀仿佛好像以前在哪見過。這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在西語裡叫Déjà Vu,調查顯示大約三分之二的成年人都曾經有過"似曾相識"的經歷。對於這種現象有過很多解釋,什麼多維空間、時光倒流、特異功能等等。醫學上的一種解釋是,這是記憶系統運轉過程中產生的一點小故障。我們大腦就是一臺高級電腦,看到新信息就直接拉到桌面緩存區,過後這個文件夾會自動歸檔進入某個硬碟文件,當存儲發生了錯誤,大腦即時的信息存到歷史文件中去後,你看著眼前的場景,腦海裡的歷史記憶也同時浮現,讓你覺得有點怪怪的,好像以前見過。
有意思的是我們的記憶其實是碎片化的,那些過去生活的點點滴滴、酸甜苦辣,都儲存於不同的腦細胞內,腦細胞之間通過化學反應相聯繫,如果要喚醒一部分記憶,就要調動一大批腦細胞。這一「模塊化」機制讓我們有時會覺得使勁兒想一件事可它總也出不來,出現一個提示(這個信號能夠連接一片記憶時)就能牽出全部記憶,譬如你會對一個看著眼熟的人說:「你不就是那個西門吹靴嗎?咱們原來在一個學校上學啊!」這一相認不要緊,你和他在N多年前一起上學的往事包括他那兩隻破靴子和欠你的三頓飯錢都一下子清晰地浮現在你的腦海。
我不是神經學家,對記憶問題沒有系統的研究,但我比較贊同一種理論,那就是記憶的作用不一定是為了記住過去,它還會幫助我們面向未來。人們有時以為自己有預見未來的能力,其實這個能力是基於我們能夠將過去零散的記憶重新組合,在大腦中產生出對將要發生事情的一種提示或洞見。而隨著我們的年資增高,我們對將要發生的事物的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也與日俱增。
這學期我一不留心被拉進了大學四個教授招聘委員會(Search Committee),搞得忙忙碌碌的,有一個招聘的還是院長的行政崗位。各委員會流程都差不多,先按招聘條件對申請者進行初審,然後篩出7-8名候選人網上Skype面試,面試時間為每人15分鐘,然後篩選出入圍 (short-listed) 候選人來大學面試。
幾場招聘都進展得很順利,但回過頭來重新審視裡面的每一個環節,有一點讓我暗自稱奇的是,這幾個委員會裡的成員在每一步做選擇時意見都比較趨同,尤其是跟申請人只有15分鐘的視頻對話裡,大家得到的結論大同小異,就好像我們在最初討論決定招聘條件後,每個人心裡對我們想要招聘的人的資格、水平、甚至是外貌、形象、談吐有了一份彼此都很相似的模板,以致於在視頻中一見到真人,就像日本電影《追捕》中的橫路敬二見到杜秋一樣,口中蹦出三個字——「就是他」!
其中有幾個申請人的書面材料很棒,但一見視頻,發覺有點走樣,大家不約而同地給了低分。
幾年前我看過一本Malcolm Gladwell(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寫的書《Blink》(中譯《決斷2秒間》),中心思想是說經過長期的職業訓練,大部分人在某些方面都會形成頗有成效的直覺判斷,這種直覺判斷會在實際工作中反覆使用。譬如選公司高管,實際上在我們的意識中,已經給領導者準備好了一副模板,一旦有人非常適合的話,我們潛意識裡就會似曾相識地把這個人認出來,就是他(或她)了。
格拉德威爾在書中統計,《財富》500強的執行長大都是白人,而且男性執行長中,58%的人身高超出1.83米,三分之一的人身高超過1.88米;而美國全部人口中只有3.9%的人達到一米八八這個身高。這說明了,人們心目中傾向於相信高大魁梧的白人男子能力超群。
比教授和企業高管聘用更為嚴格的是美國總統選舉,在過去很多美國人只憑候選人的外表印象就為其投票,格拉德威爾書中介紹的沃倫-哈丁就是一個例子,他在一幫政客同僚中絕對是氣質爆表,長得輪廓分明,目光炯炯有神,聲音沉著有力,也就是說他有著與生俱來的總統相!最後他憑藉一副十足的領袖型外表入主白宮,結果成為歷屆美國總統中表現最糟糕的一個(沒有之一)!
沃倫-哈丁
所以說,儘管以往眾多的記憶片段能讓我們化繁為簡在看人、看事情上快速做出很多判斷,但這些判斷並不十分靠譜,因為我們並不能總是獲得準確的直覺。原因是每個人的文化背景不同,我們為了做到簡約決策而對關鍵信息的取捨也都不相同。就像美國高校中這種基於「共識」的招聘機制的確很有效,但真要遇上一些特立獨行的極具潛力的候選人,他們的言談舉止就不會在我們腦海裡「似曾相識」了,因而被我們錯過的機率也會很大。
而隨著時代和文化的變遷,美國人心目中的總統模板也在變化,自從第一個黑人總統(歐巴馬)當選以後,美國人民心中的總統形象似乎越來越不可預見。
今年的選臺上除了一批傳統型的如民主黨人希拉蕊-柯林頓(Hillary Clinton),共和黨人馬可-魯比奧(Marco Rubio),泰德·克魯斯(Ted Cruz)這樣的候選人外,居然還衝上來兩個70來歲頭髮散亂脾氣火爆武功路數完全異類的狠角色!一個是被稱為極端型造反派的民主黨人伯尼-桑德斯(Bernie Sanders),還有一個也是今年最大的熱門人物——從來沒當過政客的紐約地產大亨、超級土豪唐納德-川普(Donald Trump)!
跟那些持重、穩健型政客相比,這兩個東邪西毒式的人物大玩旁門左道且招式兇狠見誰滅誰。尤其是川普,除了擁有百億身價外,憑著一張亂跑火車的大嘴和十二分厚實的臉皮,正在快速有效地改變著百姓心目中的總統模板,當然也讓很多臺前臺後的正派武林人士的心臟瀕臨崩潰。
CNN網站曾在頭條直接衝著川普那副嘴臉開罵:看看這張臉!你們誰會投票給他嗎?長成這樣的人怎麼能成為你們的下任總統(Look at that face! Would anyone vote for that? Can you imagine that, the face of our next president)? 但這樣做沒有用,你越是罵他,他越有本事贏得民眾山呼海嘯般的支持,目前這張每天上頭條的厚實的方臉正強勁領跑美國大選,劍指白宮掌門人的寶座!
此文來自科學網賈偉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