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探索太空 通訊技術帶寬需增十倍以上

2020-12-19 騰訊網

如果人類想在太陽系內旅遊,需要更好的通訊技術。在我們期待月球和火星之旅的時候,現有的星際通訊技術遠遠滿足不了這樣的需求。

目前在太空中的各個探測器,通過無線電信號通訊,依靠大型無線電天線網絡的支持。太空船的接收器相對比較弱,因此需要向它發射很強的無線電信號。而太空船發出的無線電信號也較弱,所以需要一個大型、敏感的射電接收器接收回復的信號。

對於地球軌道之外的太空船,現在是通過深空網絡(DSN)進行聯繫,這是一組專門為這個用途定製的射電望遠鏡。

目前唯一一個在太空中有人類活動的項目是國際空間站(ISS)。由於它距離地面只有大約四百公裡,來回發送無線電信號相對都比較容易。隨著人類足跡向深空的擴展,我們需要一個比DSN強大很多的系統,而且通訊帶寬必須是現有技術的幾個數量級。

上個世紀阿波羅號項目,美國宇航局(NASA)開發了「統一S波段」(USB,不是我們熟悉的USB)進行通訊。早期的低軌道任務對於聲音、遠距離測量、追蹤數據不同的任務使用不同的無線電頻道分擔。

當時的射電望遠鏡不夠強大傳輸來自月球的視頻信號。當時最大、最敏感的帕克斯(Parkes)射電望遠鏡,只能向人們傳來模糊、低解析度的登月畫面。

不久的將來,當人們再次登月甚至登陸火星的時候,當然需要看到高清晰度的現場畫面。而目前,就連最高級的無線電網絡都辦不到。

近期一份新研究另闢蹊徑,考慮使用可見光作為傳播信息的載體。

可見光波長比無線電波短,可以承載更多的數據,但同時光波具有易散、保真傳輸的距離不及無線電波等缺點。

為此,研究人員提議附加一道參考信號,一起通過一個非線性光學纖維,產生第三道閒置信號波。最後把三道光波信號放大後發送出去。因為閒置波的內容取決於其它兩道波的信號,所以它可用於重構原始信號。

研究稱,在實驗階段這種技術達到了每秒10Gb的傳輸速率,是目前太空通訊技術帶寬的十倍以上。

相關焦點

  • 太空通訊仍處於「撥號時代」 雷射才是解決之道
    當前人類太空通訊仍處於「撥號時代」由於全球首顆人造衛星發射於61年前,太空飛船依賴無線電波與地球進行通訊。但是無線電波存在局限性,電波非常擁擠,更糟糕的是,無線電信號隨距離增大而遞減。面對日益增多的太空信號量,以及太陽系內多顆人造衛星和探測器交叉信號傳輸,美國宇航局和其他太空機構正在研究如何支撐和加快太空通訊。一些多層面公共工程項目正在建設中,便於空間通訊進入太空時代。
  • 人類探索太空的十大理由
    倒數開始人類已經到過了月球,機器人也已經去了火星,我們為什麼在不停探索?請看太空探索相關圖片。伊戈爾 切卡林/格蒂圖片早在1969年人類登陸月球之際,就有人預測,到21世紀初期,太空旅行會成為人類的日常,屆時我們可以去參觀太陽系的行星,還有可能參加星際大冒險。可惜,這一設想尚未實現。事實上,已經有人提出質疑:我們還有必要去太空旅行嗎?登月還不滿足嗎?
  • 【好書推薦】一本人類宇宙探索的百科全書 《DK太空之旅》
    裡面有科普,有歷史,有新聞,有藝術;有衛星實拍,有卡通手繪,有珍貴照片;講裝備,講技術,講人員,講生活;回望過去,正視現在,暢想未來。Part.1 書裡講了什麼?1娓娓道來的太空探索編年史仰望星空,人類便已經開始了對於太空的想像。而一路走來,每一次科技的突破背後是無數太空人和幕後英雄的卓越努力。
  • 人類太空探索總是需要馬斯克這樣的人,沒有他也會有別人
    太空探索公司SpaceX有個星際飛船(Starship)計劃,其需要就是通過建造太空飛船和重型火箭,從而建立一個重複使用太空運輸系統,實現廉價的星際旅行。前幾天SpaceX測試星艦的星飛船SN8,經過近6時45分左右的飛行,未能實現平穩著陸,爆炸了。
  • 通訊阻抗變換變壓器技術創新研究
    現有的通訊阻抗變換變壓器,包括有骨架,骨架大致呈「幾」字型,左右對稱的結構,骨架的中間部分用於纏繞線圈,左右兩側的最底部是腳柱,腳柱外延有引腳, 腳柱與骨架的中部具有直角形拐角。現有的這種通訊阻抗變換變壓器,由於引腳與線圈是電連接的,引腳通過腳柱到線圈的爬電距離較短,不符合安全規定。(一)項目主要內容及關鍵技術:通訊阻抗變換變壓器,包括骨架,骨架的左右兩側分別具有腳柱,骨架的中部為線 圈架,腳柱外延有引腳,腳柱的頂端向外延伸有擋塊。
  • 「索尼太空娛樂項目」有多厲害?人類在探索太空上永無止境!
    事實上,人類對宇宙的探索永無止直徑,太空計劃不僅僅是為了有一天讓人類離開地球,而是為了讓我們更好地了解人類自己,了解這個藍色星球人類的共同家園。此前,SSEP是由索尼、東京大學和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共同打造的太空娛樂項目。
  • 中興通訊在5G領域中的技術和業務布局闡述
    近日,中興通訊首席技術官王喜瑜從三個層面,闡述了5G的美好前景,以及中興通訊的技術和業務布局。 中興通訊首席技術官王喜瑜 核心晶片是規模商用關鍵 作為最新一代無線技術,5G每比特功耗相對於4G有數量級的降低。
  • 庫布裡克執導電影《2001太空漫遊》影評:人類啟蒙之宇宙探索之路
    下面讓我來介紹一部被譽為「現代科幻電影鼻祖」的老電影《2001太空漫遊》,該片於1968年上映,年代比較久遠了,但看過這部電影的人都知道,影片中各種帶有預見性的場景在接下來的30年時間裡逐步成為現實,並對今後太空探索技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本片由著名導演斯坦利·庫布裡克執導,改編自亞瑟·克拉克的科幻小說,獲得當年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實至名歸。
  • 中興通訊發布《5G消息技術白皮書》
    近日,中興通訊發布《5G消息技術白皮書》,全面闡述中興通訊5G消息解決方案,旨在打造5G殺手級業務,使得5G更快、更好地服務於大眾和千行百業。 消息業務是運營商最基礎的業務和入口。
  • 太空既然沒有氧氣,那麼我們如何與太空中的太空人 溝通的呢?
    這是1957年由蘇聯發射的人類首顆人造衛星「史普尼克」發出的聲音在2018年,SpaceX把艾倫馬斯克的特斯拉Roadster跑車發射進了環日軌道「史普尼克」衛星在進入軌道數月後即隕落地球,而特斯拉跑車則變成了一塊失控的太空碎片。目前在軌運行且仍和我們保持通訊的人造衛星共有1700多顆,但我們究竟是如何與它們通訊的呢?
  • 科幻電影中的科學-《太空旅客》,休眠是人類太空旅行的關鍵技術
    《太空旅客》是由美國哥倫比亞電影公司出品的科幻愛情片,上映於2017年,由於本片過於強調愛情,探討人類的孤獨,對本該加分的宇宙和太空飛船等表述的過於平淡,使得影片表現平平。《太空旅客》劇照這部影片的故事發生在一艘飛往人類殖民星球的飛船上,由於距離過於遙遠,以0.5倍光速前進的飛船也需要120年才能到達目的地,而男主的休眠倉出現故障,提前90年從休眠中醒了過來,過了一年多的孤獨生活後,男主破壞了女主的休眠倉
  • 研究揭示太空探索對人體的影響:太空人將需太空治療
    她繼續說:「這些研究,無疑為某些問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比如『我們對長時間太空飛行可能帶給人體的影響了解有多少?』以及『未來我們需要研究和關注的問題是什麼?』等等。」貝利還補充說,隨著人類開始探索月球乃至更深遠的太空,這些問題正變得越來越重要。
  • 第4170回:行星採礦太空淘金,深入探索太空基石
    ,深入探索太空基石《採風追影文化傳播》公益科普教育文章,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繫作者(微信Jumboheritagelist 或 Huang_Jumbo)2200年人類或許實現了大規模的小行星採礦,整個太陽系變成了人類的後花園。
  • 鼎通科技IPO:技術建立產品優勢 通訊連接器組件推動業績高增
    據wind數據統計,2017年至2019年,公司營業收入由1.37億元增長至2.31億元,淨利潤由3013.21萬元增長至5393.81萬元,複合增速分別達到29.96%和33.79%, 公司發展正處於高增軌道,同期業績增速明顯高於所屬wind電子元件行業平均水平。
  • 不同的物聯網通訊技術具有什麼特點
    物聯網是未來十年最具有市場前景的領域,相關的無線通訊技術也逐步出現。 在實現物聯網的通訊技術裡面,藍牙、zigbee、Wi-Fi、GPRS、NFC等是應用最為廣泛的無線技術。除了這些,還有很多無線技術,它們在各自適合的場景裡默默耕耘,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本文筆者將通過常見的十大無線通訊技術優劣及應用場景,帶大家認識真正的物聯網通訊技術。
  • 3D列印技術,改變太空製造業的同時,也改變著人類的未來
    在當今現實世界中,太空任務所需的一切——從工具到食物和藥品——都必須在地球上製造完成後,然後運輸到軌道上。這些高昂的花費也限制了我們對太陽系的探索。然而這一切都將改變。一些公司早已在太空中用3D列印技術代替了工具。接下來我們能看到繞軌道運行的工廠製造產品在地球上銷售,又或是建造足球場大小的衛星自動化機器人。
  • 太空的「犧牲品」:50年前被人類送上太空的猴子,結局怎麼樣了?
    大約在二十世紀中葉人類才真正的開始太空探索,人類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是前蘇聯的斯普特尼克一號,在1957年10月4日成功發射,在太空繞地球1400多圈,持續了將近三個月,最後入大氣層直接墜毀。因此美國開始了載人登月計劃,在1969年7月21號阿波羅11號成功著陸38萬公裡之外的月球,阿姆斯特丹在月球上留下了人類文明的第一個腳印,「這是我的一小步,卻是人類文明的一大步。」
  • 探索太空究竟帶來了什麼?真的是「亂花錢」嗎?
    但NASA開發冷凍乾燥技術的目的是使「阿波羅」任務中的水果更易攜帶,該技術能夠以20%的質量保持98%的營養,怕的就是太空人營養跟不上。、滑雪靴什麼的,統統都來自太空科技。為滿足這些要求,科學家研發了相關系統,這些系統為我們研發新材料和新技術提供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機會,允許我們發明出更出色的技術系統和製造工藝,延長科學儀器的壽命,發現此前未知的自然定律。
  • 開搶:讀了這本DK探索太空的孩子,人生會更加努力
    裡面有科普,有歷史,有新聞,有藝術;有衛星實拍,有卡通手繪,有珍貴照片;講裝備,講技術,講人員,講生活;回望過去,正視現在,暢想未來。介紹分兩部分:書裡講什麼?能給孩子帶來什麼?這是一本人類整個太空探索的編年史書,講述從遠古開始,一直到我們現在人類全部的太空探索歷程。
  • DK用太空探索給孩子講述奮鬥意義:唯有努力,才能創造奇蹟
    第一章時間跨度從幾千年前起,到完成人類首次登月的」阿波羅11號「返回至地球。在這一章裡能看到的,比如:人類對太空的探索起源於從幾千年前的遠古時代,即便當時沒有工具,知識匱乏,但是人類就是從什麼都沒有的仰望星空開始了。對太空探索進程產生巨大影響的和推動力的因素: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蘇開始了太空競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