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記苦難歷史 珍惜幸福生活,電影《1942》觀感

2020-08-28 莊裡事剛剛說

珍惜幸福生活

電影《1942》觀感

天寒地凍、風雪交加,一群衣衫襤褸的人從河南向陝西方向移動。說是移動因為速度非常慢,因為在這些人群中充滿著無助和無力。無助是沒有政府、沒有組織、沒有親人關心幫助他們,無力是因為飢餓導致沒有力氣。

這是電影《1942》中標誌性畫面,也是出現最多的鏡頭。《一九四二》是由華誼兄弟公司和重慶電影集團聯合出品的一部劇情片。該片改編自劉震雲的小說《溫故一九四二》,由馮小剛執導,張國立、陳道明、李雪健、張涵予等主演。

該片以1942年河南大旱,千百萬民眾離鄉背井、外出逃荒的歷史事件為背景,分兩條線索展開敘述:一條是逃荒路上的民眾,主要以老東家範殿元和佃戶瞎鹿兩個家庭為核心;另一條是國民黨政府,他們的冷漠和腐敗、他們對人民的蔑視推動和加深了這場災難。

這個逃荒的人群中既有老人又有小孩,既有男人又有女人,既有曾經的地主又有曾經的佃農。不論以前是什麼,但到了逃荒的路上,都是一樣的。

人群中充滿的飢餓。

為了吃一頓飯,女人捨棄了廉恥、男人丟掉了尊嚴,甚至放棄了骨肉親情賣兒賣女。飢餓的時候什麼都可以當做食物,沒有小米就吃樹皮,殺掉為自己耕地拉車的毛驢,殺掉與日益相伴精神寄託的貓,甚至要吃人.......。

人群中充滿了死亡。

少東家死了、老母親死了、兒媳婦死了,拴住死了、傻鹿死了......據說死了三百萬。這些人大部分是餓死的,但也有死在冰凍的原野,摔死在奔馳的火車下、擠死在擁擠的人群中,死在了敵人扎著饅頭的血刃的刺刀下.......。

除了這些可憐的逃荒人群,電影還展現了蔣介石政府的奢侈、致人民於水火的無能。當然也有一些貪官,在這個時候還在發國難財、發戰爭財;有侵華日軍的殘忍,有開明人士(李培基、張坊)的家國情懷.......。

看這部電影心情是悲痛的,我們這些馬上步入老年生活的人,出生在上個世紀70年代,雖然年少時生活比較艱苦,但基本上沒有挨過餓,更沒有見過餓死人的景象。我們的兒女更是非常的幸福,從小不愁吃、不愁穿,吃好的、穿名牌,更是沒有對苦難的一丁點認識。

本人不想也沒有水平對電影的藝術手法進行點評,還是談一點感受,那就是幸福。相比當時逃荒的人們,無疑我們是幸福的。但生活在幸福生活的人民,為什麼還感到痛苦、還有很多抱怨.......。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沒有對比不知真正的苦難,身在福中不知福的心理是肯定的。

我們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正確對待生活、社會上的一些不良現象,這都是發展過程中的曲折,要相信我們的黨我們的政府是有能力解決這些問題的,但請給他們一些時間、一些寬容。

造成河南大逃荒的原因是天災,但主要是人禍。天災不可避免,但人禍可以也必須糾正。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也發生了地震、疫情,洪災、旱災更是或大或小、或輕或重每年發生。但在黨和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國一盤棋、全民共出力,尤其是有堅強的經濟基礎做後盾,能夠救災減災,將損失降到最低,能夠保證災區人民的正常生活。

戰爭更使災情雪上加霜,侵略者的屠刀砍向手無寸鐵饑寒交迫的災民,國民黨軍隊為了抗戰還要籌措軍糧,和人民搶糧食。我們一定要珍惜現在和平的時光,尤其是現在國際環境比較複雜,反華勢力更是處處製造爭端。我們是不懼怕戰爭的,但一定要相信黨和國家的判斷、相信黨和國家處理國際事務的能力,不要意氣用事、不要單憑一時的心血來潮想問題,要與黨和國家保持高度一致,堅決與黨和國家站在一起,做到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

《1942》電影看完了,心情長久不能平靜。既為逝去的同胞悲傷流淚,願他們安息,願他們在另一個世界沒有飢餓、沒有悲傷、沒有懼怕。更在思考我們現在應該怎麼辦?珍惜、努力、奮鬥是我們應有也必須有的選擇。

牢記歷史,面向未來,我們要努力工作、艱苦奮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應有的貢獻。


相關焦點

  • 馮小剛的《1942》是一部難得的好作品
    《1942》講述的是歷史上1942年河南大饑荒的事件。《1942》這樣的電影剛好是給百姓的警醒,讓他們居安思危。所以,馮小剛的這部電影在選材上就是很成功的。透過電影看到了歷史真相進電影院看過《1942》的人都不會忘記其中的畫面。不僅有看到逃荒者悲慘經歷時的震撼,還有看到部分真相時的悲哀。
  • 如何評價電影《1942》?
    不得不承認,1942並不是一部十分優秀的電影,但是無論電影怎樣,感謝馮小剛導演拍了這麼一部電影給我們這群才過了幾年好日子就不知天厚地厚的中國人看,最起碼他嘗試了去講述歷史,1942還是拍的有點早了,那幾年中國正是輿論最崇洋媚外的時期。但是我認為它最起碼值得我們尊重,值得我們去看一看的電影。從古至今,中國承受最多苦難的又生生不息的就是那些農民們。
  • 《八佰》火爆:你感動於家國情懷,我珍惜當下的幸福生活
    自影院復工以來,國產電影《八佰》截至9月1日,收穫了超過20億元票房,破2020年度全球單地區總票房紀錄!,也讓多數觀眾不由自主流下了感動的淚水,在被戰士們的愛國情懷和民族大義感染時,紛紛感嘆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
  • 電影:《1942》
    苦難中的人性碰撞
  • 《1942》:馮小剛只還原了歷史的一部分
    在繼上次看完《唐山大地震》,對馮小剛導演的電影頗有興趣,最近又溫習了一部馮導戰爭題材的電影《1942》,這是我看過馮小剛電影以來最優秀的一部,甚至超過《集結號》,但這部電影卻沒有獲太多的獎項,或許是因為電影過於寫實,又或許因為電影鏡頭一些片段不過審做了剪輯,而這恰恰是影片的精彩之處,這只是一種猜測,不乏這部電影的優秀之處。
  • 牢記歷史 感恩生活:《動物園長的夫人》今舉行重慶首映禮
    牢記歷史 感恩生活:《動物園長的夫人》今舉行重慶首映禮 2017年11月23日 21:20  來源: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
  • 馮小剛的《1942》本是一部神作,卻因一個失誤,票房折戟沉沙
    對於我們,他最好的電影仍是《不見不散》、《沒完沒了》、《甲方乙方》..以至於人們都忘了還有《一聲嘆息》《集結號》《1942》等嚴肅深刻電影的存在,而這些作品都是嚴肅反思,具有現實意義的「正片」,但是在市場表現上真的是不盡如人意。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來聊聊馮小剛的《1942》。
  • 1942的細節:電影之外 歷史之內
    ——瑞典文學院授予莫言諾貝爾文學獎的頒獎詞,2012年12月1990年,錢鋼籌備《中國減災報》改版期間,試圖建立一個中國災害歷史資料庫,編《二十世紀重災百錄》。他邀請當時在《農民日報》工作的劉震雲寫1942年河南大旱,邀請當時還在部隊搞專業創作的莫言寫1927年山東蝗災。
  • 影評|賈光華 銘記歷史,珍惜當下——電影《大陳島誓言》觀感
    電影開篇就以恢弘的畫面、史詩般的記述方式和灰色的特有敘述色彩,闡明了建設大陳島的歷史背景、緣由以及建設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獨特的方式,先期就給了觀眾強烈的視覺震撼和觀感。把當時島上的艱難狀況、隊員的思想曲折波動及至發展到最後共同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精神風貌得到了原滋原味般的展現和陳述,從而引起生活在當下優渥生活條件下的國人們深深地思考和強烈的精神共鳴!
  • 顛倒人物黑白卻又部分反映歷史真實的影片《1942》
    這不,《1942》也是一部爛片,即使該影片獲得香港金像獎最佳兩岸華語電影獎等獎,也掩蓋不了她的爛。總之,《1942》是一部顛倒人物黑白的爛片,讓我們來看看電影的劇情和史實的出入。先講電影的劇情。故事以1942年的河南大饑荒為背景,所以片名叫做1942,故事涉及的人物主要分為四類,分為中國平民、國民政府、日本侵略者、歐美人,構成四個故事線。平民方面,是以財主老東家和佃戶瞎鹿兩家庭的逃荒故事為主,主要體現亂世和饑荒的螻蟻般的普通人民的苦難。
  • 電影《1942》劇情簡介及幕後製作
    該片以1942年河南大旱,千百萬民眾離鄉背井、外出逃荒的歷史事件為背景,分兩條線索展開敘述:一條是逃荒路上的民眾,主要以老東家範殿元和佃戶瞎鹿兩個家庭為核心;另一條是國民黨政府,他們的冷漠和腐敗、他們對人民的蔑視推動和加深了這場災難。2013年,該片獲得了第3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兩岸華語電影、第3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天壇獎最佳影片等獎項。
  • 讓歷史不再沉默!首部慰安婦題材電影《二十二》上映, 獲多方力挺!
    影片記錄下22位老人平凡的生活,安靜的畫面後面是無法抹去的記憶,以及那一段必須被正視的苦難歷史。 其實早在2012年,導演郭柯就拍攝了一部名為《三十二》的短片,三十二是那一年全國「慰安婦」倖存者的人數,這些老人都年逾古稀。
  • 馮小剛斥巨資打造《1942》,反應最醜陋人性,為何卻票房平平?
    馮小剛的《1942》在2012年春節檔上映,它擺脫了以往的馮氏喜劇風格,是一部極具歷史感的災難電影。它講述了1942年河南發生的一次大型饑荒災難,在災難下,人性、生活、以及社會環境所發生的巨大變化。不僅多次被審查,還被兩次禁拍,因其反映的是人性的醜陋,電影票房也並不理想,觀眾的反映也更是好評和惡評兩個極端。這部電影來自於90年代初劉震雲寫的《溫故1942》同名小說,每一個時代都有它的陣痛,只有將歷史重新翻看才能將過去的經歷銘記,以史為鑑。
  • 從《1942》票房慘澹說起,淺析中國人對於悲劇的刻意迴避
    電影《1942》劇照01電影《1942》是一部講述天災人禍的悲情片。高投資、名導演、大陣容,這部合眾人之力打造的反映「人相食」悲劇的電影,是馮小剛的情懷之作,他希望帶給中國人乃至中華民族對於歷史、對於苦難的深思,重拾直面苦難的勇氣。電影上映以後,結果卻差強人意。
  • 格桑花電影|| 《1942》
    該片以1942年河南大旱,千百萬民眾離鄉背井、外出逃荒的歷史事件為背景,分兩條線索展開敘述:一條是逃荒路上的民眾,主要以老東家範殿元和佃戶瞎鹿兩個家庭為核心;另一條是國民黨政府,他們的冷漠和腐敗、他們對人民的蔑視推動和加深了這場災難。
  • 《1942》:老東家走投無路,沒想到救他的卻是個小女孩
    馮小剛拍過很多電影,幾乎都賺的盆滿缽滿,但卻有一部大製作電影卻虧了錢,那就是《1942》。不過馮小剛說,《1942》實現了他的電影夢想,哪怕之後再也不拍電影了也不會有遺憾了。電影是以1942年河南大旱,千百萬民眾離鄉背井、外出逃荒的歷史事件為背景,講述老百姓在災難面前的無助和苦難。
  • 《記憶的力量之抗美援朝》:幸福的生活來之不易,唯有珍惜!
    幸福的生活來之不易!70年前,十月的中國大地,經濟建設尚未完成,沒有飛機,沒有軍艦,然而陌生的異國他鄉,我們的志願軍戰士仍義無反顧地奔赴前線。先輩們身上所體現的革命精神,對於面對生活挑戰,今天內心浮躁且多不安的我們來說,又有怎樣的教益呢?一場發生在他國的戰爭,我們的參戰決定,原來經歷過如此多的困境。
  • 因《芳華》,住進海口馮小剛電影公社1942街,瞬間回到近百年前
    在某網站預定酒店時,發現在馮小剛電影公社裡面有幾家不錯的酒店,都在1942街,離芳華拍攝現場幾十米。經過對比,又看了網評,預定了觀瀾湖華誼.馮小剛電影公社1942街花築.芳華小築精品酒店的憶青春小院雙床房。
  • 《1942》冷知識:投資2.1億,重建街道,馮小剛最虧的電影
    馮小剛說,《1942》實現了他的電影夢想,哪怕之後再也不拍電影了也不會有遺憾了。他拍了大半輩子的喜劇,在《集結號》與《唐山大地震》兩部現實主義題材都取得成功後,就想將作為導演的人文關懷投注到《1942》裡。
  • 從電影《1942》回顧當年的那些事兒
    當年電影《l942》在各地熱映,用大片的鏡頭去展現1942那段饑荒歷史。但是該劇是以文學小說為基準,離1942那段真實歷史還有相當遠距離,甚至很荒唐,且不少歷史塵霧被遮蔽,所下的歷史結論更像是宿醉未醒寫下的迷糊之筆,膚淺、草率之極。所以我寫下這段文字對真實的l942做一個註解。一、關於河南的自然災害河南在當時歷來就是自然災害頻繁光顧的地方,頻繁到什麼程度呢?有過統計河南省在1850-1949年的100年間,共發生11重大旱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