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中國臺灣超高人氣文創品牌誠品書店終於進入日本,在東京日本橋開出首店,打開了生活與閱讀的文化之旅。
誠品書店,英文名Eslite。創始人吳清友和他的誠品書店,詮釋著「精英」的含義。
中國臺灣流行個說法:「如果說世界最高的101大樓是臺北的地理地標,那麼,誠品書店就是臺北的文化地標。」可見誠品在中國臺灣的地位。
1989年創立的誠品書店,如今已走過30年的發展歷程。通過多年的「人、空間、活動」塑造了自己獨特的「場所精神性」,分店也陸續落成,在中國臺灣、香港、蘇州隨處可見它的身影,有的分店甚至已被當地列為觀光地點之一。
縱觀誠品書店經營史,不同於傳統書店的地方還有許多:
- 1991年,在書店內設置藝文空間與專業畫廊場館,成為書店複合經營的裡程碑;
- 1996年,在書店內設置獨立展演空間,長期舉辦演講、座談、表演與展覽等延伸閱讀活動。每年這種活動多達4500多場,範疇遍及文學、戲劇、環保、舞蹈與美術,讓書店成為動靜結合的完整文化場域,也成為體驗式行銷的精髓;
- 1999年,創實體書店經營先河,在敦南店首次使用24小時不打烊營業模式,在深夜時間反而吸引了很多遊客和晚歸族,賦予了書店別樣的人文關懷,體現出書店獨樹一幟的運營風格。
從傳統意義上來說,誠品書店的確是一家實體書店,但相比其他書店,它的存在,又更像一個具有象徵意義的文化符號。每一家分店都會根據當地的地理人文等要素設計出相得益彰的門店風格,不論是外觀陳設還是商品門類,無處不體現著它的誠意。
作為複合型書店的鼻祖,誠品生活圍繞著「人文、藝術、創意、生活 」這一價值觀,發展成生活方式類的文化休閒場所。並由此延伸出許多自營品牌:誠品兒童書店、誠品風格文具館、誠品精品文具館、誠品音樂館、誠品音樂黑膠館、COOKING STUDIO 、誠品知味、living project、eslite x PEGACASA、誠品設計等。
尤其在經濟和實體產業日益高速發展的當下,人們的消費觀念得到重塑升級,多元化與追求個性的消費需求亟待滿足。
推薦閱讀:日本蔦屋與臺灣誠品,其實是一種生活方式新零售
進東京,誠品選擇了日本橋街區。與所在的購物中心COREDO室町Terrace同步開業,作為「日本橋再生計劃」的重要環節之一。
「誠品生活日本橋店」作為「COREDO室町TERASU」的主力商戶,佔據了整個2F樓層,佔地面積870坪(約2875平米),連同另外30家店鋪一起進駐了「日本橋室町三井大廈」的B1至2F。
這家店是由中國臺灣建築師姚仁喜呈現的「古今交錯、新舊融合」概念負責空間設計,融合江戶時代特色與當代日本工藝精神,詮釋出誠品獨有的文化調性。
以「生活與讀書的文化世界」為理念,誠品生活日本橋店將呈現「日式 × 臺式」的生活美學,主要分成四大區域:書籍區、誠品expo選貨店&工作坊、餐飲&食品販售區以及文具雜貨區。彰顯誠品核心閱讀精神的同時,串接閱讀、品茗、料理實演、工藝手作等多元豐富的文化體驗。
它還首次採用品牌授權的方式,由總部位於橫濱的日本百年書店有鄰堂負責具體運營,店內提供的書籍以日語為主,附加少量英文、中文書籍。
這裡匯聚了近百個品牌,包括50多個臺灣原生品牌及設計好物:P.Seven的茶香水、臺灣百年工藝品牌林三益、LSY刷具品牌、DAQICONCPT大器創意、織品品牌布物設計BUWU、護膚品「Daylily」等,13家店鋪中有5家是首次進入日本市場。
此外,還有精選的日本職人品牌,例如來自大阪手染布品牌NIJIYURA、山梨縣的首飾老鋪L&Co.、手工雜貨品牌Creema STORE等。
一提到誠品,必然會讓人聯想到整體風格相似的日本最大連鎖書店——蔦屋書店。這兩個品牌都是以生活方式為重心,知名度不相上下,誠品日本橋店的選址正好也緊挨著蔦屋書店。
而且同樣被譽為亞洲最美書店的它們,「正面競爭」也不是第一次了。
2020年,蔦屋書店將進入中國市場,在杭州開出首店。
2017年,誠品書店在中國內地開出第一家門店,位於蘇州工業園區。蔦屋書店也開到了蘇州與之「pk」。
2017年1月,蔦屋書店在臺北開出臺灣地區首店,地點選在臺北信義區「統一時代百貨」,而這家店也正好位於誠品信義旗艦店的對面。
蔦屋最初是針對中老年人早起的習慣,所以早晨7店開門營業,但是附近年輕人,包括推著嬰兒車的媽媽,牽著寵物的潮流男女也會來到這裡,書店就開始為他們提供了個性化的服務。如今蔦屋書店在日本有10多家門店,全日本有50%以上的人是T -CARD的會員。
關於蔦屋書店成功運營背後的戰略邏輯,今日不再詳談。
推薦閱讀:蔦屋書店創始人:實體店是最好的廣告 | 創變觀察
但是我們始終認為,任何商業都應該高瞻遠矚,不滿足現狀,把觀察的視角拉遠拉長。無論是蔦屋還是誠品,都不只是書店本身,而是共同指向了生活形態(life style),一種生活方式和消費主義(MUJI也正式因此而流行)。
由此,我們認為它們有三個共同特徵:1.顧客為基底,通過定義用戶的生活方式,得以定義品牌自身,或有逼格,或有態度,或有意猶未盡的表達;2.以業態組合和商品組合為主角的消費符號共生,精選、優選、嚴選出商品化的消費符號連接顧客,為顧客提供一站式生活解決方案;3.以生活場景為基礎來架設體驗,如設計、感知、服務,營造了共同想像力和親善感。三者即所謂的「人、貨、場」。
好讀書,讀好書,相由心生。堅持讀書不僅能夠給人帶來知識上的積累,也是心靈上的洗禮與精神上的陪伴。美好的時光和空間總是讓人產生愉悅和幸福感,由此流露出最好的精神狀態。
由於網際網路的發展,人們對閱讀的方式選擇多樣,電子書閱讀等對實體書店產生衝擊,這不是實體書店的復興,是綜合性空間進行了物種取代。而蔦屋和誠品書店作為販賣生活方式的行業領潮者,包括現在國內興起的西西弗、言幾又、鍾書閣等品牌也沿著綜合性空間道路發展,在這場轉型浪潮中,究竟誰能笑到最後?假想下,如果臺灣誠品可以複製日本蔦屋,對於我們又會有什麼啟示?
種種困惑,您將在「松崔私塾」第三模塊中得到解答!
2019年11月19日—24日,創變島再度啟航日本,全體學員將在正見品牌顧問、創變島創始人崔洪波老師的全程陪伴下探秘日本兩大經典本地商圈:高島屋和自由之丘,學習日本生活方式品牌的零售精髓。(探店之行包括誠品書店東京旗艦店等諸多品牌實體店·擬)「松崔私塾」2019創新之旅將協同無印良品締造者,最高顧問松井忠三先生、日本零售業諸多商業領袖、行業研究者及頂級專業導師、頂級投資人等共同為中國零售者賦能賦新!
原文閱讀:新零售夢醒時分,什麼才是穿越周期的根本力量?
熱文推薦▼點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