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洲要聞丨我走了,但誠品書店會永遠活著——誠品書店創始人吳清友先生辭世

2021-03-04 五洲世紀集團

誠品書店不是商學院的好案例


經過誠品賠錢的15年,我至少看到了自己對生命態度的誠懇。

在病痛之中,我的內心非常迷離。就在這個因緣中,《弘一大師傳》【虎嗅註:作者陳慧劍(1925-2001),最初由臺灣三民書局、東大出版先後出版,大陸商務印書館國際出版公司有新版】和史懷哲(Albert Schweitzer)先生的《文明的哲學》(虎嗅註:誠品書店2012年版)給了我最重要的影響。

《弘一大師傳》文字太美了,是弘一大師對生命的了斷。他三十多歲時,在文學、音樂、戲劇、教育等方面都很有成就,卻選擇了佛教中最嚴厲的律宗,以追求生命的完成。史懷哲先生對基督教很有研究,還研究巴赫,是一個非常好的管風琴演奏家。一天早上,他讀到一份報導講剛果有很多黑奴病痛無人照顧,就立志此生都要奉獻給黑奴,花了五六年時間去學醫,然後跟太太去了非洲。這本書讓我大受感動。

史懷哲和弘一大師,一位在西方,一位在東方,在三十多歲的壯年就決定此生要度己度人,這種生命的壯闊實在是非我們所能及。我的學問不好,但從小就喜歡思考。史懷哲講到,大自然是上帝最偉大的創作,人類最偉大的創作盡在書本當中。這開啟了我對書店經營的一種興趣。

柏拉圖曾經說過,販售和分享知識其實是要比販售和分享食品更嚴謹、更需要小心的事情。之前我根本沒有任何對書店的認識。雖然相較於弘一大師,經營誠品書店也不過是做一個心靈生活的逃兵,但我開始思考人生的價值到底在哪裡。我提出了人文、藝術、創意和生活為理念的誠品之旅,也就是愛、善、美的不斷精進,使自己不斷地活下去。誠品除了書店,還有一個誠品畫廊,是講美的;「誠品藝術空間」則希望通過各類藝術活動,通過展覽、表演或對話,把美展現出來。

因為病痛,我對書店無法做五年、十年長遠的計劃,而是要考慮每個當下安定心靈的可能。我本以為準備一點小本錢可以賠5-8年,沒想到一直賠了15年。誠品書店不是商學院的好案例,卻是我對生命的一種創作和探索。

誠品賠錢的15年,是我一生中最豐富的時間,因為這讓我第二次看到了自己。第一次看到自己,是當我擁有的金錢超過生活所需之後,覺得錢不是那麼重要。經過誠品賠錢的15年,我至少看到了自己對生命態度的誠懇,即便是執迷不悟,不知變通。其實,我不是一個笨人,但我不想做太容易的事情,而是要做自己認為是有興趣、有意義,或者做一些從來沒有人用這種方式做的事情。

「困而知之」,我有切身的體會。誠品曾經走投無路,我安慰自己說,「人生在事業之上,心念在能力之上;所有這些困惑,都為你在人生上的遭遇讓你對生命有新的發現。」我所有的領悟都是在困境當中得到的。我在香港、臺灣經歷了三次心臟手術。陷入困厄之時會問為什麼是我?其實,為什麼不是你?只問「為什麼是我?」會很委屈,心不甘、情不願,心靈是負面的;想「為什麼不是我?」就會豁然開朗多了。沒有人有資格說貧困不該歸我、苦難不該歸我、病痛不該歸我。生命當中沒有那種理所當然的回報。你要做什麼,你自己可以決定;你要得到什麼?對不起,上天做主。這可能不太合乎商學院的邏輯,但可能是人的心靈最需要的養分。

相關焦點

  • 20170724 吳清友先生走了,但誠品書店永遠活著
    文編:鞏呂       誠品書店創始人、董事長吳清友,6月18日晚間在誠品的辦公室突發心臟病,急送北醫仍不幸病逝,享年68歲。吳清友雖逝,他留下的誠品書店,卻可為中國文化業的一段佳話。誠品書店創立28年,虧損15年,如今誠品書店不但實現盈利,還成為一處文化旅遊地標,那麼吳清友先生和誠品是如何做到的?一、走近誠品誠品書店1989年由吳清友先生在臺北仁愛路圓環創辦第一家開始,本著人文、藝術、創意、生活的初衷,發展為今日以文化創意為核心的複合式經營模式。
  • 吳清友——我走了,但誠品書店會永遠活著
    也正因此,誠品成了全體華人的心靈慰藉所,吳清友先生的辭世成了全體華人的痛。事實上,除了吳先生先生,再也沒有任何一個商人,值得我們如此謙卑地去緬懷。近日,風雨如晦,許多美好的的靈魂都遠去了。誠品創辦人吳清友先生因心臟舊疾,安詳辭世,享壽67歲。
  • 吳清友 : 我走了,但誠品書店會永遠活著
    2017年7月18日晚9時31分,臺灣誠品書店公共事務處協理曾喜松證實,誠品創辦人吳清友先生因心臟舊疾,安詳辭世,享壽68歲。 誠品公司表示,公司遵循代理人作業,各項業務均由專業經理人負責,對公司營運無影響;將召開臨時董事會推舉董事長,俟董事會召開後再行公告。
  • 吳清友:我走了,但誠品書店會永遠活著
    7月18日晚,又一個美好的靈魂遠去,誠品書店創始人吳清友因心臟疾病離世。正因為這顆殘破的心,讓他開始思考「假如還能重見陽關,什麼是生命最重要的選擇」,於是才有了讀書人的天堂——誠品書店。今天分享的是一篇吳先生的演講,在這篇演講中,他用誠品賠錢15年的經歷,講述對生命態度的誠懇;用誠品25年的發展歷程,講述他心中生命的價值。這個謙卑、溫暖的他,留給我們的,不止是一個書店.文 | 吳清友1950年代,我出生在臺灣西南沿海,小時候是家裡表現最差的小孩,但我得到非常多的愛,尤其是我的父親,他給了我這一輩子最偉大的養分。
  • 病逝的誠品書店創始人吳清友,留下了一個怎樣的誠品?
    ——吳清友昨晚18日,誠品書店創辦人吳清友因心臟病發作在臺北辭世,享年66歲。消息一出,立刻引起了社會尤其是文化圈的熱切關注,尤其是吳老病逝於辦公室,最後一刻仍在寫字的細節更是讓人動容不已。按照原計劃,他應該在20日出席首本品牌專書「誠品時光」的新書發表會。
  • 創始人吳清友已逝,誠品書店的理想可還在?
    7月18日,誠品書店創始人吳清友的傳記《誠品的時光》由臺灣天下文化正式出版發行,吳清友先生卻在當天晚間因心臟病在臺北病逝,享年67歲,在文化圈引發無盡哀思。 吳清友曾說:「沒有商業,誠品是活不下去的;沒有文化,誠品是不想活的。」
  • 他走了,但誠品書店會永遠活著
    昨天天晚上9時31分,臺灣誠品書店公共事務處協理曾喜松證實,誠品創辦人吳清友先生因心臟舊疾,安詳辭世,享壽68歲。 原本,第二天他將會發布自傳新書《誠品時光》,很多文藝界人士都翹首以待,沒想到卻等來了他的死訊。
  • 趙孝萱:深厚而永恆的典範力量——悼念誠品書店吳清友先生
    吳清友先生曾說,他因誠品充實了生命,過程中,有浪漫、有現實、有美好、也有苦澀、有天真、但也帶來覺知的驚喜。對於愛誠品的人來說,誠品帶給我們的遠遠不止這些。今天分享元培學堂創始人趙孝萱老師悼念吳清友先生的文章,文中記錄了她與「心靈居所」誠品間的點滴美好,有潤物無聲的人情之美,有強大的精神力量…「願你一路安好。
  • 《誠品一萬天》,吳清友最後留給書店人的火光
    臺灣誠品書店從創立之初,吳清友便秉承著「人文、藝術、創意、生活」的理念,同創始人的品性一樣,誠品書店執著於身份認同,但不停留於對口號和標語的迷戀。「誠品書店不是商學院的好案例,卻是我對生命的一種創作和探索。」這不僅是誠品和吳清友的精神追求,也是單向空間和所有書店人一直致力於開拓的境界,單向空間的創始人許知遠曾在近期的一場採訪中表示「對於我們所有開書店的人來說,誠品都是我們最初非常重要的榜樣。
  • 誠品書店創始人吳清友 那個有大愛的利己者,走了
    在這裡,我必須說,我高度懷疑《一代宗師》編劇的這句話,是借鑑了吳清友的靈感。因為吳先生對自己生命的價值,就有類似的三段論:利己,利他,利眾生。在誠品書店的經營理念上,吳清友希望能夠把生命的價值融入在事業的理念中:「誠品是一個不一樣的開始,它是從理念形成之後,再去尋找營運模式,所以才會產生有書店,有畫廊,有講堂,有藝文空間,我希望能夠兼顧到所謂愛、善、美之後才會形成一個人文藝術跟創意,希望能夠融入在我們的生活中,展現一種文化。」
  • 吳清友的誠品生活:從文藝書店到地產商場的跨界
    這本書歷時兩年半的創作,紀錄了他的人生經歷和誠品的發展歷程。然而就在2天前,這位誠品書店的創始人因心臟病發作在臺北不幸辭世。 吳清友 你可能不認識吳清友,但常去臺灣旅行的朋友一定知道他的誠品書店。 誠品書店,1989年在臺北創立,至今已在臺灣、香港及大陸開了49家。
  • 致敬誠品書店創始人吳清友先生:曾15年虧損,如今年營收超40億人民幣,成為亞洲最大書店?
    誠品書店創始人、董事長吳清友,6月18日晚間在誠品的辦公室突發心臟病,急送北醫仍不幸病逝,享年68歲。吳清友雖逝,他留下的誠品書店,卻可為中國文化業的一段佳話。誠品書店創立28年,虧損15年,如今誠品書店不但實現盈利,還成為一處文化旅遊地標,那麼吳清友先生和誠品是如何做到的?
  • 誠品書店這麼火的原因是?
    「你不在家,就在誠品。你不在誠品,就在往誠品的路上」。如今到臺灣的遊客,一定會去誠品書店,感受臺北的文藝氛圍。臺灣流行個說法:「如果說世界最高的101大樓是臺北的地理地標,那麼,誠品書店就是臺北的文化地標。」可見誠品在臺灣的地位啦!2004年,誠品敦南店獲《時代》雜誌亞洲版評選為「亞洲最佳書店」,並且在 2015 年被 CNN 評選為「全球最酷書店」全球入選的 17 間書店之一。
  • 紀念誠品書店創始人吳清友先生:生命在事業之上,心念在能力之上,事業和工作都是你生命的道場
    - 吳清友 誠品書店的創始人吳清友先生走了,他的自傳《誠品時光》即將發布。而誠品24小時書店將永遠是臺北和很多其他的城市最溫暖的一道風景。由於愛閱讀的機緣,以代理歐美廚具起家的吳清友決定跨界經營書店。1989年3月,吳清友創辦的誠品書店,初期專賣藝術與建築類書籍,採取有別於同業的經營模式,雖然知道獲利不易,「卻是在做一件自己喜歡的事情」。1995年臺北敦南店遷到現址時舉辦了一場盛大的「今日不打烊」搬遷派對,讀者到凌晨4點仍不肯散去。這給經營團隊新的靈感:何不辦一家不打烊書店?
  • 斯人離去 誠品永在:臺灣誠品書店創始人吳清友因病猝逝
    作者:青梅 來源網絡臺灣媒體最新消息,誠品書店創始人、董事長吳清友,7月18日晚間在誠品位於松德路204
  • 吳清友:我與誠品書店的25年
    這開啟了我對書店經營的一種興趣。 柏拉圖曾經說過,販售和分享知識其實是要比販售和分享食品更嚴謹、更需要小心的事情。之前我根本沒有任何對書店認識。雖然相較於弘一大師,經營誠品書店也不過是一個心靈生活的逃兵,但我開始思考人生的價值到底在哪裡。我提出了人文、藝術、創意和生活為理念的誠品之旅,也就是愛、善、美的不斷精進,使自己不斷地活下去。
  • 誠品書店吳清友:連虧15年,在工作中辭世,他是最被文人敬仰的商人
    」誠品書店創始人吳清友生前曾說:「人,生不由你,死不由你,但生死之間總得做點什麼。」7月18日晚,他在臺北辦公室因心臟病突然昏厥,在送醫過程中去世,享年67歲。如果換作別人,吹牛還來不及呢,怎麼會不安。吳清友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陷入這種情緒,但這種情緒卻遲遲難以消散。就在這個時候,他的先天性心臟病第一次發作。從鬼門關走過一遭後,吳清友覺得自己突然看清了一些東西。走下手術臺,他拉著家人的手說,「我從誠建嘗到賺錢的滋味,但我吃一樣、穿一樣,生活沒有改變,有錢不會讓我比較快樂。
  • 連賠十五年的誠品書店失去了創始人,卻留下關於零售業的思考
    7月18日晚上,誠品書店創始人,68歲的吳清友先生走了。留下他尚未出版的自傳體新書《誠品時光》,以及四十六家矗立在世界各地的誠品書店。吳清友去世後,誠品員工的送別辭。1988年,39歲的吳清友遭遇了第一次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發作,這件事讓他開始思考人生意義,「決定從事人文、藝術專業書店的經營,不是一份衝動,也不敢以推廣人文、藝術為使命自居,而是生命歷程中用心而切身的體驗後,油然而生的一項決定。」隔年完成首次開胸手術後,他就在臺北仁愛路圓環邊開起了第一家誠品書店,也是一家人文藝術專業書店。
  • 誠品書店創始人吳清友:生命價值在於利己、利他、利眾生
    32年來,誠品從一家小書店發展成為臺灣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地標之一。誠品書店曾被《時代》雜誌評選為「亞洲最佳書店」,被CNN評為「全球最酷書店」。吳清友多次提到黑塞的一句話:大自然是上天最偉大的創作,而人類最偉大的創作,盡在書本當中。吳清友說這是他創辦誠品的最重要的源泉。
  • 除了「誠品書店」,我們還會記得您——吳清友.
    昨日晚9時31分,誠品書店公告:書店創辦人吳清友病逝於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