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有反應裝甲應對炮彈,那現代海軍戰艦拿什麼抵擋魚雷?

2020-12-22 丹書戰史

魚雷從問世的時候起,就是海軍戰艦的頭號殺手之一,到今天也是如此。不過魚雷的作戰環境畢竟與陸地不同,它不像穿甲彈一樣依靠貫穿殺傷目標,打擊效果能夠被反應裝甲削弱,哪怕是近距離引爆戰鬥部,魚雷巨大的裝藥量也足夠戰艦喝一壺的,因此反魚雷系統是戰艦防禦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裝載魚雷

主動防禦系統

二戰過後,打擊水面艦艇的魚雷,其主要發射平臺已經不再是攻擊機,而是行蹤詭異的潛艇,而機載魚雷更多的是用於反潛艇作戰,配合機載聲納設備、聲吶浮標等完成攻擊。

消除魚雷威脅的最好辦法,就是在它引爆之前消滅它,或者讓它偏離目標,在別的地方引爆,這就是魚雷主動防禦系統的作戰思路。

艦載魚雷發射器

對於水面艦艇而言,布置主動防禦系統比潛艇更容易一些,這套系統大致上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誘導,一部分是摧毀。誘導系統主要是針對魚雷的攻擊模式,早期魚雷採用無制導模式,戰艦隻要躲開它基本就沒有問題了,而現代魚雷採用智能模式,可以主動分析目標展開追蹤。

誘導系統作戰就是通過發射誘餌彈、氣幕彈、幹擾彈等,製造假的聲納目標,或者幹擾魚雷的主動搜索,從而讓魚雷偏離真正的目標。這種作戰模式和飛機拋灑誘餌彈思路相同,也被稱為軟殺傷。誘導系統對有線制導的魚雷威脅有限,一般針對那些具備自主尋的能力的魚雷。

拖曳式誘餌彈

另一個部分是摧毀來襲魚雷,它和坦克主動防禦系統一樣分成兩步走,首先是發現魚雷,計算它的軌跡,然後是摧毀。發現魚雷主要依靠聲納探測,當測算出魚雷軌跡後,通過發射帶有定深功能的火箭彈、炮彈等,在敵方魚雷前進的道路上適時的引爆,從而達到摧毀的目的。

當然也有更複雜一些的,發射「反魚雷魚雷」,即把來襲魚雷當成目標,用另一枚專業的魚雷去反擊它,讓它們倆「同歸於盡」。這種方式比較昂貴,一條先進魚雷的造價以百萬計,比發射戰斧還貴,水面戰艦還是更傾向於便宜一些的火箭彈之類的。

火箭發射器

對於潛艇來說,它在水下沒法發射火箭彈,因此裝備「反魚雷魚雷」就很重要了,這是潛艇重要的自衛手段。

被動防禦

再強的主動防禦系統,也不能保證百分百成功,總會有漏網之「魚」,因此戰艦在設計的時候,各種獨立的水密隔艙仍然是重中之重,它們共同組成一套被動的防禦系統,必要時犧牲小我保全大我,降低全軍覆滅的風險。

魚雷攻擊

潛艇在這方面有著天然的劣勢,畢竟水下巨大的壓力,哪怕是一個小小的裂縫都可能給潛艇造成滅頂之災,一般來說雙層殼體的潛艇抗打擊能力更強一些,畢竟有一層外層非耐壓殼可以削弱傷害。

結語

現代反魚雷系統興起於上世紀70年代,與早期的防雷網不同,整套系統的運作更加高效,成功率也更高。自從美軍率先裝備第一代S-SAWS反魚雷系統,之後英、法等國相繼開發了自己的系統,獲得世界海軍的認可。

海蜘蛛式反魚雷魚雷

可以預見的是,在現有技術水平下,魚雷依然是海軍作戰體系中不可缺少的攻擊力量,世界有能力獨立研發生產魚雷的國家本身就很少了,具備獨立研發反魚雷系統的國家同樣不多。

魚雷作為潛艇、反潛飛機的主要攻擊武器之一,在智能技術的加持下仍然會長時間存在,軍艦本身也會受到魚雷的威脅,海軍部隊裡魚雷和反魚雷的鬥爭仍將繼續。

相關焦點

  • 現代戰艦不用飛彈能不能打的過「依阿華」級戰列艦?
    依阿華的炮彈打在現在驅逐艦上就是迫擊炮打西瓜。 現代穿甲彈的威力,會隨著距離增加極速衰減。沒有飛彈發動機增速,什麼穿甲彈能在三十公裡外對這個鋼鐵怪物造成實質傷害?
  • 為何魚雷的威力要大於反艦飛彈?水不可壓縮,魚雷也更重
    1941年11月13日,德國海軍u-81號u艇向英國皇家海軍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發射4枚魚雷,一枚魚雷命中,魚雷在皇家方舟號的右舷開了一個大口子,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當場沉沒。
  • 戰列艦裝甲400毫米厚,現代軍艦隻有20毫米,如何保證不被擊沉?
    現代軍艦不像二戰大型戰列艦那樣有著厚重的裝甲,二戰時期的戰列艦裝甲平均都400多毫米厚,而現代軍艦的艦體真的可以用薄皮大餡形容,一般只有20毫米,30毫米都已經算是厚的了,有些不重要的地方甚至更薄,這麼薄的裝甲如何防護戰艦不被擊沉呢?
  • 關於戰列艦防雷設計,義大利海軍有更靠譜的設計?普列賽防雷系統
    雖然普列賽防雷系統的設計最早在1917年就已經提出,但是由於義大利海軍糟糕的情況,義大利海軍直到1940年才得以實踐,而且這種設計並沒有得到其他海軍國家的認可,其他海軍國家都是採用防雷突出部的設計來應對愈來愈厲害的魚雷。
  • 19世紀80年代,歐洲戰艦鋼結構裝甲防彈大測試
    根據這次測試的結果,義大利海軍決定給「杜伊裡奧」級安裝鋼裝甲,儘管反覆炮轟之後,那座鋼裝甲靶上的鋼板都變形脫落了,但是炮彈打在鋼板上也變形破碎了,一枚也沒有擊穿鋼板的木製背襯,而所有熟鐵裝甲靶整個被擊穿了。而單塊厚熟鐵板的防彈效果要優於夾心式設計。英國凱莫爾和法國馬雷爾廠生產的熟鐵裝甲板,性能差別不大,馬雷爾廠的硬度似乎高一些,更容易讓彈頭擊中它的時候變形破碎,但它自身也更脆、更容易開裂。
  • 第一艘旋轉炮塔遠洋鐵甲艦,炮彈重達320公斤
    【話說軍世】在19世紀下半葉,得益於工業技術的迅速提升,海軍戰艦的能力不斷提升,尤其是1959年,覆有堅硬裝甲的法國海軍鐵甲艦光榮號起航,讓戰艦的發展出了巨大變化,也開啟了主力戰艦發展「日新月異」的時代,尤其是旋轉炮塔的出現,讓火炮戰艦具有了更強大的戰鬥力。
  • 數據最強戰列艦:大和號沉沒時,核心裝甲是否被擊穿
    大和號採用了比較極端的重點防護理念,上端水線處的主裝甲帶厚達410毫米,並有135毫米的硬化層,還有20度的傾角,在所有戰列艦中,其舷側裝甲傾角都是最大的,而主炮塔的正面裝甲更是達到了驚人的650毫米,在軍事史,這也是建造過的最厚的鐵質裝甲。
  • 日俄海戰沙俄有多慘?萬裡遠徵,司令官被俘,21艘戰艦被擊沉
    1904年2月8日,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的魚雷艇偷襲了旅順的沙俄海軍太平洋艦隊,日俄戰爭正式爆發。而在這一場戰爭中,日本海軍擊潰了沙俄太平洋艦隊、太平洋第二艦隊,尤其是在對馬海戰之中完勝沙俄海軍,使得日本海軍成為世界海軍中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
  • 戰艦X星戰?腦洞也太大了吧!看《戰艦世界》王者歸來
    人不能沒有夢想,沒有了夢想的人和一條鹹魚又有什麼區別呢?相信每一個軍迷心中都有一個大艦巨炮的夢:成為鋼鐵巨艦的艦長,駕駛著心愛的戰艦出海,在薄霧的夕陽下,搖曳著濃重的黑煙,把鋼鐵炮彈打進敵人的裝甲,成為名留青史的英雄。
  • 99A坦克對手來了,德國130毫米滑膛炮,反應裝甲也擋不住
    裝備了新型130毫米滑膛炮的豹2坦克,穿甲深度已經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甚至就連反應裝甲都擋不住,99A坦克真正的對手來了!這門130毫米滑膛炮的誕生針對性非常明確,就是衝著俄羅斯的T-14"阿瑪塔"來的。2015年T-14坦克首次在當年舉行的紅場閱兵式中公開亮相,當時俄羅斯媒體對於這款坦克大加吹噓。
  • 豹2坦克能打多少二戰虎式坦克?有多少打多少
    空軍進入噴氣時代,海軍迎來核動力,都是劃時代和革命性的東西,相比較陸軍的常規武器,進步幅度就要小很多。這是因為在立體化作戰的時代,陸軍在移動速度、反應時間等方面和空軍海軍相比具有天然弱勢。陸軍一家獨大的情況已經成為過去,不管是槍還是炮潛力基本挖掘得差不多了。就算是坦克,現在也幾十年沒有出過新的型號,就是那幾款坦克不斷地改型,本質上換湯不換藥。
  • REMIX粉絲作品-單位設定-海嘯坦克
    75mm高射炮擁有龐大的轉輪式自動裝填系統,它能以十五倍於人工裝填的射速朝目標傾瀉高速炮彈而且一發75mm炮彈的防空效能就抵得了約6發40mm炮彈。然而,海軍省最終以無法用於水下作戰的「海翼」為由拒絕了採購該武器系統。
  • 這艘堪比大和號的超級戰艦,一炮未發就被「自己人」炸了|局器
    光有精神原子彈顯然炸不死敵人,因此義大利軍隊在戰鬥中表現不佳也實屬正常。不過在海軍方面,義大利海軍的裝備水平倒是相當不錯。加上彈道過於平直,維內託級戰列艦對戰艦甲板的穿透能力非常差。而另一個問題則更加嚴重:義大利的工業水平實在太差,炮彈質量嚴重影響了主炮的命中率。
  • 超級戰艦堅不可摧,水雷、魚雷也無法擊沉它,它又因何沉入海底?
    艦艇是當時發明的技術最先進的機器之一,它們擁有大量槍炮和堅不可摧的裝甲,是統治海洋的霸主。戰艦是海上軍隊的中堅力量,作戰艦隊是海戰策略中最基礎的籌碼,如果你的作戰艦隊比對方更大,那麼你就能控制海洋,自己的商船也可安全通行。
  • 意式黑科技 戰艦聯盟手遊維內託號戰艦曝光
    祖龍娛樂旗下首款真實公平海戰手遊戰艦聯盟已於7月13日在全平臺開啟不刪檔首發,作為真實還原歷史的海戰手遊,遊戲中也將深度還原曾經服役過的每一艘名艦,本次將在7月26日與玩家們見面的是義大利皇家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建造的主力戰列艦——維內託號
  • 中國99A坦克勁敵出現!美軍最新改進型M1A2,可擊穿一切裝甲
    電影《紅海行動》燃爆春節賀歲檔,其中有一段令影迷血脈賁張的沙漠坦克追逐大戰:沙漠中,幾輛坦克全速行駛,坦克履帶激起黃沙滾滾。一輛坦克在前面行進,後面被數輛坦克圍追堵截。在被動防護方面,99A不但在車體周圍加裝先進的複合裝甲,而且頂部也披上新型複合裝甲,能全方位抵擋來自敵方坦克、反坦克飛彈以及武裝直升機的火力打擊。在主動防護方面,99A坦克獨門配備了可幹擾敵軍雷射觀瞄系統和雷射制導反坦克飛彈的大功率雷射壓制系統。
  • 風帆的落幕,蒸汽機時代的來臨,鐵甲艦時代的艦炮裝甲與火炮布局
    鐵甲艦的的形象是大艦巨炮蒸汽機裝甲,為什麼這些設計能夠取代了原有的設計模式,鐵甲艦時代的設計模式相比於風帆建立時代的設計模式,又有什麼本質的區別?重甲騎士的先兆——直布羅陀海戰1782年,西班牙人將裝甲安裝在了風帆戰列艦上,但是裝甲設計導致戰艦的排水量直線上升。
  • 身中22發炮彈不沉,德意志不沉戰艦的傳奇,德軍塞德利茨號戰巡
    而造成這兩艘戰艦不同命運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有沒有隊友幫忙這個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而塞德利茨號之所以能存活下來,是因為它背後有整個德國公海艦隊為它撐腰,有隊友為它護航。
  • 當戰列艦擁有84根魚雷發射管!! ! 毛大哥的魚雷狂想曲
    20世紀初,剛剛經歷了日俄戰爭的俄羅斯帝國痛定思痛,決心大力建設海軍,而此時正值軍事技術飛躍的時代,1906年,英國人下水了「全重炮」式的新式戰艦無畏號,引領了20世紀上半葉海軍技術發展的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