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演義》裡頭,典韋是一個形象鮮明的角色,雖然活躍的戲份不多,但個性沉穩持重;《三國志》形容他有志節任俠。
加上人生的最後一幕,那堪比JUMP漫畫的壯烈犧牲場景,使典韋人氣一直居高不下,甚至還超越某幾位五子良將。
這麼受歡迎的英雄人物,二次創作時當然要好好加戲一下,譬如在漫畫《火鳳燎原》中,就讓典韋的初次登場,先上演即刻救援保住許褚性命。
後來,更越過張飛燎原火的防線,闖進徐州牧陶謙大本營,完成刺殺主將的任務。那史實上是這樣的嗎?
01典韋真的當過刺客?翻開三國志,你會發現典韋的列傳文字不算多,卻有超過80%的內容,都在描述他是如何的武勇過人,顯然陳壽很懂讀者想看的是什麼。
書裡面提到,典韋是陳留人,身形高壯魁梧,而且力大無窮,不過沒有留下字號,我推測可能是平民出身,或者因為有案在身,乾脆隱姓埋名,那他涉及什麼的是案件?是一件殺人案。
相傳,典韋家鄉附近有個人名叫李永,以前當過富春縣長,但不確定是因為魚肉鄉裡或者私人仇怨,這個老縣長得罪很多人,包括典韋也看他不順眼,暗地裡計劃欲除之而後快。
李永知道自己做人失敗,所以花大錢請了很多保安,家裡外面三步一崗五步一哨。典韋觀察地形,發覺無論是翻牆、鑽洞潛入這座警備森嚴的房屋,是有困難的,既然如此,何不走正門?
那天李永人在家中坐,聽到電鈴響對講機傳來:你好,我是外賣小哥,您訂的餐點到了。李永不疑有他,按下開門按鈕,從外頭傳來砰砰砰的震地聲,放在茶几上的水杯,泛起陣陣波紋。
一名彪形大漢提著便當,刷的掀開帘子,闖進客廳,不正是典韋嗎?典韋把用來掩飾身份的飯菜往旁邊一丟,從懷裡掏出一把匕首,來個白刀子進紅刀子出,了結李永的性命。
他慢條斯理走出大門,先到屋外停車的地方,車廂裡拿出平常慣用的雙鐵戟,這才準備離開。然而,李家豪宅靠近市中心,路人看到一個身上沾滿血跡,手拿兵器的壯漢在逛大街,紛紛四散走避。
而李永的家丁也發現主人遇難,數百人緊跟著典韋不放,但偏偏沒人敢上前阻擋他,就這樣跟了四五裡路。典韋遇到來接應的夥伴,一起聯手解決了追兵。
他這種仿佛古時候刺客列傳般的行徑,就在江湖上傳開了。
02濮陽一戰成名
刺客和戰將有什麼不一樣?我覺得最大的差別是,刺客的攻擊可說是以個人為最小單位的作戰行為。
如果說戰略是俯瞰世界的宏觀,戰術是局部戰場的微觀,那刺客的暗殺行動,這就仿佛是一種顯微鏡底下的戰術,你的一舉一動,甚至呼吸的氣息吹起樹葉,都會影響任務成敗。
李永案件只是一個開始,典韋一殺成名後,他在陳留太守張邈手底下找到工作,雖然沒有出戰的記載,但留下用單手立起樂門旗的怪力記錄。
因為張邈早年和曹操曾經並肩作戰,用現在觀念理解,他們兩間公司人資系統是互通的,曹操的堂弟夏侯惇就發現,這個能單手立旗的怪人不簡單,將他調來曹軍帳下拜為司馬。
他參加的第1場重要戰役,就是大家耳熟能詳,曹操被呂布偷襲大本營後,想要絕地反擊的濮陽之戰。
陳壽在《三國志武帝紀》裡面描寫這場戰爭,是以曹操最後被呂布的騎兵隊衝散,狼狽撤退收場。不過,對趙典韋傳一起看就很有意思,萬一沒有典韋,是不是曹老闆就會在濮陽城外,被投手呂奉先,早安午安晚安三振出局了呢?
給大家分析一下,當時戰況曹操帶兵夜襲濮陽城西的呂布據點,從深夜打到白天,終於攻下敵寨。哪知道呂布隨即帶著援軍趕來,雙方又從白天打到下午。
要知道,曹軍這時候士兵已經是加班超過12小時,眼看戰線拉長,對自己越來越不利,曹操連忙徵求自願爆肝敢死隊,想要打出破口逃生。
典韋毫不遲疑站著出來,在他後面陸續又有數10名勇敢的士兵響應。典韋要大家都穿上可以抵擋弓箭的重型鎧甲,然後捨棄盾牌,一手持長矛,一手拿短戟,直接往西面突圍。
典韋迎敵的做法是站上槍林彈雨的前線,引誘敵兵靠近,吩咐身旁的護衛,觀察敵軍必須接近到5步以內,才暴起殺敵。
這在過去,我會以為是典韋想要提高把短戟丟出去的命中率,但最近發現另一個細節,那就是敵人有大量弓箭手。
兩軍要到接戰的時候,箭雨才會停,否則弓箭不長眼,也會射到自己人。而典韋命令部隊,在接戰瞬間全力反擊,可以大幅減少自軍折損,破敵的機率自然就更高了,任務成敗與否,決定在一個呼吸之間,這就是典韋的暗殺之道。
那一天黃昏,曹操人已經平安騎在馬上,脫離了戰場。
03宛城血戰濮陽一戰過後,曹操完全信賴典韋,將他提拔為都尉,加派親兵數百人,負責自己中軍大戰周邊的安全維護。
而典韋用他的熱情,回應了這份期待,不止上班時間在曹操身邊站哨警戒,連休息的時候,都把床鋪搬到曹操營帳隔壁。
他很少回去自己的軍官宿舍睡覺,有需要上戰場作戰時,也是勇猛突進,先登陷陣不落人後。大家都習慣了典韋的存在,仿佛只要有他,曹軍軍營就是一個天塌下來也不怕的避風港。
就在這時候,無情的暴風卻席捲了這座港灣。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曹操兵臨宛城,城主名叫張繡,史書上寫道,張繡先是投降曹操,但不到一個月又反悔,奇襲城內的曹軍。
關於張繡為何反悔,有很多說法,有人認為它最初投降就不是真心,只是為了降低曹操警戒;也有人認為,是賈詡暗中操盤。
但我知道,大家最喜歡的版本,大概還是那個熱愛寡婦人妻的曹操,見到傳說中的大美人張繡的嬸嬸,整個心癢難耐,準備對人家未亡人動手,導致張繡翻臉的故事吧。
然而,無論你選了哪種劇情選項,對於主角典韋來說,最後都註定走向一個無法扭轉的悲傷結局。張繡偷襲的那一晚,軍營外傳來敵軍人馬雜沓的吵鬧聲,典韋一如往常的冷靜,就像他當年刺殺李永後,獨自走出房屋大門,默默取出隨身鐵戟,腦海中翻來覆去各種計劃。
部下就問他:大人,這次要何時攻擊?典韋卻沉默了。隨著吶喊聲越來越近,他才從牙縫中擠出一句話:殺吧,不準比我先倒下!典韋命令士兵在軍營後方開出一條小路,讓曹操騎快馬先撤。
他自己率幾名勇士,堵住軍營大門。鐵騎揮動之處,敵軍的長矛猶如稻草般斷折,身旁倒下的屍體越來越高堆,堆到了小腿,堆到了膝蓋。
有兩名敵兵,見他渾身是血,一左一右包抄上來,想要趁機撿尾刀收頭,不料被典韋雙手一挾,胸前一撞,兩人立刻魂歸西天。
接著轉到宛城東邊的舞陰,曹操在此地與主力部隊會合,他望向西方營地隱約傳來的火光,不停的向左右打聽:有沒有看見典韋的親衛隊逃出來?可惜始終沒有消息,當朝陽再次升起時,曹操卻感受不到光,因為探子回報,典韋與他的長子曹昂,都戰死在宛城。
傳聞典韋死前奮力殺敵數人,睜大雙眼怒罵敵軍,傷口崩裂,不治而亡,斷氣良久後,才有敵人敢上前檢查他的屍體,並且取下他的頭顱觀看。
曹操聽到消息,那當然是當場崩潰痛哭。我個人認為,三國時代孫曹劉三家君主中,哭點和笑點最低的,大概都是曹操了,畢竟他體內有感性的文學家基因。
由於典韋效力曹氏企業的時間,可以說是這間公司的草創初期,那種同甘共苦患難的記憶特別深刻,加上曹操對典韋意外身亡是有一點內疚的,後來他不止親自主持喪禮,更安排典韋歸葬故鄉。
甚至在日後,只要有經過典韋墓地附近,就會吩咐下人準備酒肉祭祀。你仔細想想,這種順道經過,那去上香拜一下好了的心情,其實是一種對待家人的態度。
而史書記載,典韋身後有留下一個兒子,叫做典滿,想必曹操有對他特別照顧,甚至到了曹家二代曹丕主政時,還受封為關內侯。
註:本文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於網絡,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後臺留言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並同時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