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宇先森、陳順
作者:衝鋒記者群
一年一度的記者節
又來了
部隊裡
也有一大批記者
在大家眼中
他們似乎工作很輕鬆
而且顏值都很高
可沒親身經歷過
你根本不會知道
當記者有多麼絕望
有時只是為了報導一則新聞
或者拍攝幾張自己滿意的照片
我們都要用生命去「拼」
當了這麼久的部隊記者
很多照片拍攝過程中
還有著一些無法言喻的
奇葩動作
啊哈哈哈哈哈哈哈
大家這麼拼
拍了這麼多照片
有沒有那麼一張照片
驚天地、泣鬼神
令你印象非常深刻
這輩子都忘不掉
當然有
《跨越》
劉志勇
▼
照片《跨越》用手機拍攝於2014年10月31日,即便是換了手機,卻依然好好保存著。或許這不是抓拍地最好的一張,但自己覺得定格的瞬間很有意義。那天戰友們第一次上心理行為意志訓練課,面對離地8米高的斷橋,要求穿過又窄又長且有1.8米寬的斷橋缺口,很多戰友站在上面久久不敢越步,但最終都戰勝了內心的恐懼,跳過去了。現在每當翻看起這張照片,不禁令人感慨,人生就像這道斷橋缺口一樣,很多時候需要自己勇敢的跨越出去,才知道自己到底行不行!
《累了》
楊益民
▼
圖片《累了》拍攝於2018年8月9日的戈壁灘。西風烈,大漠飛沙塵滿天。月封寒,江山北望,劍氣如霜。狼煙風沙將進酒,寶馬踏破玉闌幹。涯無垠,邊聲連角,箭裂長空。經過連續數天的高強度火箭炮實彈射擊訓練,經過一路顛簸,回到休息點發現迎接自己的卻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沙塵暴,沙塵暴剛過換完衣服又要去修復被大風吹翻了的帳篷,真累了,累了……
《我是不會哭的》
陳嘉耀
▼
照片《我是不會哭的》拍攝於2016年9月3日上午。又是一年老兵退伍季,沒想到,這一次居然輪到了自己。班長焦佳琪為老兵蔡進軍卸銜時,告訴他:「我的兵可不能哭哭啼啼的哦!」蔡進軍苦笑著,眼眶卻紅了。
《最美背影》
徐劍雲
▼
照片《最美的背影》拍攝於2018年1月4日。白雪皚皚一點橙,一月寒冬,大雪突降,皖蘇交通告急。人民子弟兵聞令而動,不顧刺骨寒風清掃道路積雪,為人民群眾的安全出行保駕護航。這個背影,令人感動而溫暖。
《扛起幸福》
王家亮
▼
照片《扛起幸福》用手機拍攝於2016年中旬。當時安慶大地普降暴雨,連日的降水使得多條河流水位暴漲。危機時刻,駐皖某部立即出發,前往災區救援。圖中為該部某連戰士王家亮在望江災區幸福河河畔構築堤壩,該同志頂著炎炎烈日,肩扛沙袋行走在堤壩上,汗水溼透全身。他說,幸福河是要帶給老百姓幸福的,一定要保住它,即使用盡力氣也要把堤壩加固好。
《升旗》
桂雨濤
▼
照片《升旗》是我剛剛邁入新聞報導員這個行列時,第一次拿起相機拍的照片。剛接到這個任務時一直擔心拍不好,這麼嚴肅莊重的儀式不知道該如何下手,但看到照片後自豪便湧上心頭。對於身為軍人的我來說,不僅完成了任務,而且還記錄了這麼一個令人驕傲的時刻。我是軍人,我為祖國自豪!
《噴火》
童歌
▼
照片《噴火》拍攝於人生第一次實噴的時刻。壓不住的噴火槍,巨大的後坐力,熾熱的點火藥,還有倍受摧殘的老腰,永遠難忘人生的第一次實噴。
《夕陽下的戰跡》
林雪玲
▼
照片《夕陽下的戰跡》拍攝於2017年8月。這是我們移防到新單位拍的第一張照片,單位與海僅一牆之隔,這是一片充滿硝煙的戰場,每年都有數場演習在這裡打響。餘暉下戰車碾壓過的痕跡,在夕陽的襯託下顯得格外唯美。
《雪兵》
徐大志
▼
照片《雪兵》拍攝於2018年9月29日,訓練地域天氣變換莫測,九月居然飛起了雪花,,天氣瞬息萬變。當時這位哨兵根本沒有料到9月飄雪,突然的降雪,讓他成為了一名雪兵,但戰士依舊巋然不動堅守崗位。
《大漠朝陽》
尚中正
▼
照片《大漠朝陽》拍攝於2018年10月。朱日和實彈行動的某天早上,部隊在向遠方機動,太陽剛剛升起,一時興起,拍下了這張照片,很美。
《炸了》
王屹迪
▼
照片《炸了》拍攝於2018年10月20日上午,某次沿海搶灘登陸,破障突擊隊實施破障作業。那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離地感受到來自戰場轟鳴。爆炸瞬間,心頭一緊,趴在地上的我好似被人狠揪了一把;隨著爆炸飛來的海沙、貝殼猶如暴雨般砸向全身。儘管極力克制,手中相機依然是不受控制地震跳,總是抓不到想要的畫面。在一次又一次地抵近其後,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
《破手》
劉佩鑫
▼
照片《破手》是我參加預提指揮士官集訓時拍攝的。當時正在組織中期考核,擔任新聞報導員的我,一邊參加考核一邊拍攝照片。在器械卷身上考核現場,戰友們的手掌在反覆甩槓過程中,虎口的老繭粘著肉直接被撕開,仍然咬牙繼續堅持,直到最後沒有力氣抓緊單槓。當過兵的人都知道,在預提指揮士官集訓隊沒有軍銜的區別,能力素質就是第一位,每次看到這張照片,都會讓我想起那段刻骨銘心的歲月。
《拼了》
韓海建
▼
照片《拼了》拍攝於2018年10月31日。當天,第72集團軍某新兵旅中期考核如期進行。「準備,開始!」隨著一聲令下,新兵黃易在戰術基礎課目考核中,發力衝刺,忘記了在沙土地上的蹭破劃傷,他一路趕超其他選手,在最後關頭咬緊牙關,展示出軍人的血性虎氣,讓在場考官刮目相看。大家紛紛豎起大拇指:這個新兵,真的很拼!
《記錄美好》
唐愷鍵
▼
照片《記錄美好》拍攝於2017年12月11日。那天是新兵下連前的最後一個二十公裡徒步行軍,也是我作為「軍營記者」的第一次單獨執行拍攝任務。為了記錄此次徒步行軍中新兵們的點點滴滴,我放棄了跟車拍攝,選擇與新兵們一起徒步前進。在休息點調整時,新兵們合影留念,我也用快門記錄下了此次行軍。
《勇士歸來》
陳軍
▼
照片《勇士歸來》拍攝於2017年7月瀕海駐訓期間。照片拍得很菜,甚至說連入門水平都算不上,但我卻忘不了。一個風湧浪急的午後,旅裡取消原遊泳訓練計劃,組織「海上蛙王」PK賽,連隊一名第12年的老士官何霜劍主動請纓,當時他體重190斤,代表連隊前去參賽。比賽的結果沒人去在意,「勇士」歸來全連列隊,夾道鼓掌歡迎,搏擊完海浪,儘管身心疲憊,老班長依舊如沐春風,笑著歸來,這是他軍旅生涯的最後一次海訓!來不及對焦、來不及調相機參數,咔一下,畫面就定格成功了。
《我弟,50環》
茅海東
▼
照片《我弟,50環》拍攝於某次新兵實彈射擊訓練場。王代文、王代瑤是一對雙胞胎,在新兵第一次實彈射擊中,一場兄弟之間的對決悄悄拉開序幕。最終弟弟打了50環,哥哥打了48環。看著弟弟胸戴大紅花,哥哥看起來像比自己打了50環還要高興!
《拼搏》
趙本珣
▼
照片《拼搏》拍攝於某次新兵三公裡考核中。小胖子王湧為了連隊的榮譽拼到了最後一刻。3公裡的距離不長不短,卻仿佛用盡了他所有的力氣。衝過終點的那一刻他倒下了,嘴裡還一直問著:「班副,我跑了多久,兄弟們都到終點了嗎?」
《忘我》
張俊昊
▼
照片《忘我》是在我做報導員一個月後拍的。當時瀕海訓練剛剛結束,連隊當即轉場進入連戰術訓練。那天已是下午,天高雲闊,太陽正慢慢落下,我拿著相機在一望無際的訓練場找素材,就在轉頭的瞬間我發現了這個「寶藏」,隨即按下快門,頗有些《士兵突擊》裡宣傳幹事畫下站崗的許三多的味道。雖然沒有感人或熱血的故事,但我依舊對它印象最深刻,原因在於這名戰士進入了忘我的境界,再美的風景都吸引不了他的注意力,旁若無人地專心據著筒,此時他已和餘暉融為一體,散發光芒。這其中不正是我們大部分人所缺失的「認真」與「堅毅」嗎?
《女班長》
樊俊鵬
▼
照片《女班長》拍攝於某次女兵射擊訓練中。清晨,一抹陽光灑在訓練場,不僅點綴了鋼槍,更照亮了夢想。三年前,張雪慧毅然放棄大學生活,逐夢軍營。現已走上班長崗位的她看著眼前的新兵們,仿佛看到當年的自己,她們的青春和夢想在軍營被點亮。
《側顏》
許如楓
▼
照片《側顏》拍攝於黃昏時分。夕陽西下,晚霞照亮軍人的側臉,凸顯的稜角敘述軍人的歲月滄桑。目光似箭,肅清一切來犯之敵人。周圍環境萬籟俱寂,軍人用平凡的行動去詮釋不平凡的定義:什麼是軍人!
《鬥浪》
楊江華
▼
照片《鬥浪》拍攝於某次部隊海訓。赤壁蛙泳、武裝泅渡、夜間拉遊、登陸戰鬥…… 烈日雖灼傷了後背,海水雖苦澀了咽喉,但這群勇士絲毫不畏懼這份海訓場特有的毒辣和苦澀,相反的是,他們在適應這種感覺,甚至在享受這種感覺。他們深知,戰場上的敵人比太陽更毒辣,戰場上的殘酷比海水更讓人苦澀,只有練強了素質與技能,才能戰風鬥浪擊潰敵人。
《都別攔我》
王鑫坤
▼
照片《都別攔我》拍攝於某次新兵考核。第72集團軍某新兵旅組織了一次歷時3天14科目的連貫考核。該圖為新兵6營23連新兵楊競雄在戰術考核通過鐵絲網起身向前衝的畫面,這種衝刺的拼勁,仿佛在說:都別攔我,第一是我的!
《比拼》
羅鑫
▼
照片《比拼》拍攝於某次新兵訓練間隙。隨著新兵訓練進入中期強化階段,第72集團軍某新兵旅練兵場一片火熱。迎接著朝陽,該旅新兵6營23連新兵桑雙寶、張帥在休息間隙自主加壓,舉起水泥路邊重達30斤的鑄鐵篦子開始了屬於他們兩人的小比賽。
《鬥蚊》
陸毅
▼
照片《鬥蚊》拍攝於2018年7月。我第一次單獨下邊防拍攝新聞,走進了每立方米蚊蟲1700餘只,小咬3500餘只,素有「蚊蟲王國」之稱的北灣邊防連。抵達連隊時,天色已黑,雖然眼前看不到蚊蟲,但是光聽著耳邊轟炸式的「翁翁」聲就足夠讓人毛骨悚然,從車裡走到連隊大廳,僅僅幾步路程,我就被蚊蟲叮咬了十幾個大紅包。
後來拍攝的幾天,更是備受蚊蟲折磨。為了讓讀者觀眾更直觀的感受到連隊官兵在蚊蟲肆虐下生活守防的艱苦條件,我與官兵一同深入蚊蟲最多,被稱為「蚊子窩」的中哈39號界標拍攝,由於沒有做好防蚊措施,剛進樹林我就被蚊蟲叮咬得又疼又癢,心情瞬間煩躁不已,不停拿手拍打衣服,恨不得跳進外面的河裡躲避蚊蟲。晚上洗澡時,我才發現自己全身起滿了紅包,渾身上下沒有一處完整的皮膚,有的已經被撓出了血,一碰就疼,難受得連覺都睡不著,一閉眼眼前就是漫天飛舞的蚊蟲,過了大半個月才漸漸恢復。
《擦汗》
史亞翔
▼
照片《擦汗》是在2017年6月份蘭溪抗洪搶險時意外拍到的。當時蘭溪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危在旦夕,第72集團年某旅火速增援抗洪搶險,抗洪搶險中官兵奮力築堤壩,人民送水送熱食不停歇,譜寫了一曲軍民雨水一家親的讚歌。而在此時發生這樣的一幕令戰士彭龍洋感動不已,一位60多歲的大娘看到戰士們臉上沾滿了泥沙,拿起白毛巾為他擦臉上的石灰水。
《衝鋒》
徐勝
▼
照片《衝鋒》拍攝於2018年10月12日。當時正組織實戰搜索演練,某偵察兵在坑道實戰搜索中,面對未知的敵情,用手雷進行「探路」,在爆炸的瞬間,砂石四處飛射,他選擇在手雷爆炸過後的瞬間,果斷出擊。記者將鏡頭靠近偵察兵和手雷爆炸的位置,在手雷爆炸的瞬間砂石飛濺的場景拍下,偵察兵在飛濺的砂石中衝向敵人,表現出軍人的血性與膽識。這張照片如同動起來了一般,讓人身臨其境。
《全家福》
賴坤
▼
照片《全家福》的主角是我們營的退伍老兵,這是他們在卸完軍銜之後,我們旅裡組織拍合照,我在旁邊角落拍下的一張照片。每次一翻出這張照片,我總是會想起與他們在一起的點點滴滴,確實很熱血,讓人很難忘。說實話,我很期待我們再次相聚那一天,而這張照片,我會一直存留著。
看完了
是不是意猶未盡
下面到你們評選的時間了
哪一張圖震撼到你了
哪一張圖感動到你了
請投出你們神聖的一票
我們將在一周後
評選出最佳作品top3
把這三幅作品背後
不為人知的故事深挖出來
並曝光作者本人帥(美)照
同時頒發衝鋒網紅記者證
同時下一步衝鋒號計劃製作一批
獨一無二的神秘禮品
將作為獎品送給各位
宇先森似乎已經預感到
網紅記者
即將誕生
機不可失
失不再來
趕緊行動起來吧
最後祝各位記者們
節日快樂
衝鋒號工作室原創
轉載請註明來源
刊期:1383期
編輯:宇先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