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綺貞障礙和馬世芳強迫症

2021-02-22 看理想
錄完這期節目,陳綺貞在她的網站寫了一篇心得,謝謝她的讚美。

 

這不是我第一次訪問綺貞,卻是第一次談這麼多、這麼深。認識這麼多年,這次感覺彼此終於比較熟一點了。

 

2016年,陳綺貞一口氣出了兩大本書:和鍾成虎合作的歷年作品吉他譜《吉他手的小動作》和歌詞集《瞬:陳綺貞歌詞筆記》,並且辦了一場規模盛大的回顧展,算是為自己四十歲的人生做一個階段性的總結。這次綺貞來上節目,就是為了這兩本書。既然沒有需要宣傳的新專輯,這期節目順理成章變成了她的音樂人生總回顧。

 

自從1998年《讓我想一想》出版,中文歌壇從此樹立起一道「陳綺貞障礙」:每一個抱著吉他自彈自唱自己寫歌的女生,都會被拿來和她比較──不管願不願意,她變成了衡量中文世界女性創作歌手的benchmark。

 

在她之前,臺灣當然有過許多能寫能唱的才女,遠的有民歌時代以降的洪小喬邰肇玫鄭華娟王新蓮黃韻玲,近一點的有雷光夏陳珊妮黃小楨,各有各的風格和姿態。唯獨陳綺貞,憑一人之力便成就了一門類型。流風所及,影響至大至巨:當初有人稱之為urban folk,有人稱之為folk rock,現在,那個標籤再簡便不過:「小清新」。

我想綺貞是很不甘願被目為「小清新教母」的。在她之後成千上百抱著吉他哼哼唧唧唱歌如貓吼的「小清新」女生,或許真有許多人以她為榜樣,卻往往誤以為「粗糙即自然,做作即清新」,結果思想語言技術旋律通通乏善可陳。這些年,類似的作品四處蔓延,災情可觀。

當然,這筆帳若要算在綺貞頭上,是不公平的,畢竟她也算是「苦主」:她擁有這些年臺灣樂壇難得一見極容易辨識的歌喉,無論什麼樂風,只要張嘴唱兩個字你就知道是陳綺貞。那印象太強烈,或許遮掩了她無與倫比的作曲才華,和唱片製作不斷突進的野心。

 

是的,我以為除了那副融化千萬顆青春之心的嗓子,陳綺貞最厲害的才能,是作曲。她有極好的旋律直覺,也極願意耐心打磨一首結構漂亮的歌。還有一件特別重要的事:綺貞一直在讀書,讀得比絕大多數同行都多。她寫歌抒情敘事,文字並不生僻,人人都能共鳴,語言卻總是新鮮。

我也在想:陳綺貞自己怎麼面對「陳綺貞障礙」呢?當年那些所向披靡的青春,到了四十歲的現在,會不會反而時時回過頭來找自己的麻煩?尤其她仍要在每一場演唱會陪著萬千樂迷重溫那段愈來愈遙遠的歲月。

 

綺貞說:她直到最近,才真正能夠享受自己的演唱會。這陣子她背著一把吉他巡演,沒有樂團伴奏助陣,象是回到剛出道的時候,若是幾年前,她恐怕會極度缺乏安全感,惟恐一不小心搞砸了整件事。這一次,她反而特別輕鬆,特別開心。

 

她說:前幾年她曾經墮入黑暗的低潮,一首歌也寫不出來,每天關在家裡,與所有人斷絕社交關係。現在回想應該是憂鬱症,只是沒有病識感。後來她逼自己就算寫不出歌,每天也要坐在計算機前無論如何寫點什麼。就這樣一點一滴,寫成了2014年出版的散文輯《不在他方》。聽她說那段歷程,很象是寫作治療,說也奇妙,當她寫完那本書,歌也就寫得出來了,簡直象是完成了「排毒活血」的療程。

 

這期節目,我們也聊到她在景美女中怎樣以樂隊小號手的身分跑去吉他社混,從此和吉他結緣。聊到她怎樣寫下生平第一首歌,回顧她從素人歌手到唱片歌手,經歷世紀末臺灣唱片工業最後的榮景,怎樣學習做一個專業創作人,學習做唱片的手藝,怎樣輾轉創業當獨立音樂人,怎樣一張一張唱片艱難萬端地一次次推翻歸零重來,怎樣找到在舞臺上一場一場不斷唱下去的能量,怎樣面對過往的自己樹立的巨大陰影.。

 

綺貞知無不言、坦誠敞亮,成全了這期堪稱重量級的訪談。謝謝她。

 

(也謝謝她借我那本很厚的《Songwriters On Songwriting》,我會好好拜讀的。)

摘自馬世芳博客 (需翻牆)

http://blog.roodo.com/honeypie

 

 我的馬世芳強迫症

文|陳綺貞

綺貞在cheerego.com網站寫的小記

 

馬世芳的文字

從我還是大學生時(他也還是大學生)

就開始滋養我(那時有一本臺大學生為流行音樂編的刊物)

而他的每一本書都寫的太好了

寫音樂 寫悸動 寫下他深度的聆聽和思考

除此之外

我也愛看他寫他的成長

寫他對廣播的迷戀

若沒有心理準備在睡前隨意翻開

就會一路痴讀到深夜

 

那天一去電臺

我就跟他說

我患有「馬世芳強迫症」

這些年凡聽到跟Bob Dylan有關的小道消息

都會想到他

不僅因為在我眼中馬世芳是介紹Dylan最精彩好看的作家

他同時也是臺灣Dylan歌迷心中的百科

當有細瑣的發現

自然覺得有義務向他報告

 

他在節目中也提到了「陳綺貞障礙」

在與自己相處這麼多年以後

還沒有人這麼清楚指出過 我身而為我

所要面對最大的挑戰

這天

透過馬世芳的訪問

音樂 文字 人生

全都立體而鮮活

言談之間

讓我對未來將要創作出版的音樂

又燃起新的沸點

 

告訴你們

廣播金鐘獎真不是蓋的

敬請期待

相關焦點

  • 進食障礙與強迫症常見共病「臨床研究」
    大約15%的進食障礙患者目前也患有強迫症(OCD),並且有18%的進食障礙患者將在其一生中的某個時間被診斷強迫症(終身共病)。Affective Disorders雜誌上發表了一項相關薈萃分析。
  • 我快被強迫症逼死了-怎樣才能克服強迫症?
    我快被強迫症逼死了-怎樣才能克服強迫症?   眾所周知,強迫症是一種非常痛苦的疾病,病人對其強迫想法成年累月地進行著艱苦的自查搏鬥,他們力圖克制卻無法擺脫,對自己反覆出現的、明知不對的行為覺得不能控制,常誤認為或怕別人認為是精神病,內心痛苦到了極限。由於強迫症病人的自相搏鬥並不能解決問題,反而使強迫症狀越演越烈,病人的信心不斷降低。所以,強迫症病人常會問醫生:強迫症是精神病嗎?
  • 雙相障礙共病強迫症的藥物治療:證據回顧
    醫脈通導讀 本項研究可能是首項專門探討成人雙相障礙共病強迫症(BD-OCD)藥物治療的系統綜述。 雙相障礙(BD)共病強迫症(OCD)的現象很常見:一項meta分析顯示,BD患者一生中共病OCD(BD-OCD)的比例為10.7%。近年來有學者對共病的概念提出了挑戰,認為共病並不意味著兩者一定均為獨立的診斷實體;但本文沿用了共病的傳統定義,即BD與OCD同時存在並各自滿足診斷標準。 BD-OCD的治療頗具挑戰性。
  • 強迫行為≠強迫症,專家教你區別兩者
    所謂強迫症,就是「一個人自相搏鬥」。廣義的強迫障礙主要表現為:強迫回憶或者思考某些沒有意義的事情;強迫懷疑自己是不是得了什麼重病;害怕自己的眼神餘光會看某些東西;因為擔心怕髒而不停的洗手或者衣物;控制不住的書臺階或者電線桿;所有東西都要放整齊;睡覺總擔心房子會塌;擔心自己會傷害別人,或者控制不住地收集沒用的物品,甚至是垃圾。
  • 不要沒事說自己強迫症,真正的強迫症越想擺脫越痛苦
    常見的強迫症可以分為兩種:強迫思維和強迫行為。強迫思維可以分為這幾種:攻擊型強迫症(aggressive obsessions):自己害怕會傷害他人,特別苦惱和痛苦。正常強迫和病理性強迫的區別上述我介紹的幾類強迫思維和強迫行為可能很多朋友都有,這裡有人就會提出疑問,是不是自己患上了強迫症?其實正常擔心和強迫症的區別就在於【頻率】和【痛苦程度】。
  • 【疾病科普】總被拿來調侃的「強迫症」,別不當一回事兒!
    事實上,強迫症是一組以強迫症狀(主要包括強迫觀念和強迫行為)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神經症。 在臨床上強迫症並不少見,據調查統計國內的強迫症大約有500-1000萬,患病率約為5‰~10‰。80%的強迫症在25歲以前發病,男性比女性多。
  • 南京首開「強迫症」門診,來的都是「90後」
    據了解,接診當天,因小時候患有抽動症、長大後伴發強迫症的患者,除了王小明外,還有另外兩位,一位17歲、一位16歲,且都已經休學。27歲的劉同強迫症症狀較為嚴重,在就診的過程中,會不停地回頭看,就診結束後反覆檢查,在診間繞了好幾趟才關門離開。據劉同自己介紹,他患有強迫症多年,因為不想吃藥,雖然接受過十多次心理治療,但效果不好。
  • 科學家找到「不知變通」的強迫症神經元
    雷慧萌介紹,作為全球第四大神經精神障礙,人們對強迫症的發病機制知之甚少,也沒有專門針對強迫症的藥物,現在唯一治療強迫症的藥,還是治療抑鬱症的藥,只不過碰巧發現這種藥有一定效果而已。雷慧萌說:「臨床意義上的強迫症患者,表現非常嚴重,每天的時間都用在強迫性的思維和反覆刻板行為,沒有辦法自拔,沒有辦法工作。但是人為什麼會得強迫症,人們知道的非常少,何談去治療。
  • 你了解強迫症嗎?拿什麼拯救你,我的強迫症!
    強迫症的世界你不懂收拾房間時一定要把東西按順序擺放、做事有自己特定的規律和邏輯.........很多人以為,這就是強迫症,你們真是"Too yong to simple"到底什麼才是強迫症?《你了解強迫症嗎?
  • 強迫症是精神病嗎
    強迫症的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心理治療和物理治療,其中,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是最主要的治療方式。心理治療中的認知行為治療也是強迫症的一線治療方案,對改善強迫症帶來的影響有很好的療效。 具體的治療方法因人而異,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症狀及嚴重程度,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並需要定期觀察隨訪。 強迫症屬於一種慢性病,而且容易反覆發作,所以同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一樣,需要長期堅持治療。
  • 聊聊兒童讀寫障礙症
    3.在其他方面的聰明和警覺常常表現得讓人驚訝。4.方向感很差,仍然左右混淆。5.缺乏自信,自我形象不佳。提醒:以上只是閱讀障礙症的表證,不能作為孩子是否患有讀寫障礙的診斷依據!但是值得注意的一個現象是,有不少名人曾患有閱讀障礙症:史蒂文·史匹柏史匹柏也從小患有閱讀障礙,在閱讀、理解、拼寫和寫作等語言方面有先天缺陷,讀寫水平比同年級的學生差兩級,在學校一直是被同學嘲笑、令老師嘆氣的「差生」,時常受到欺負。這讓他對上學感到討厭和恐懼。
  • 餘光強迫症的解法
    餘光這一類強迫症的解決方法,其實和闖入性思維強迫症的解決方法本質是一樣的。就是明白現實規律,放棄強求(接納)順其自然為所當為。有餘光強迫症的朋友,因為自己總有餘光看到周圍的東西,想要不注意到餘光,但自己越去控制不注意餘光,反而越注意到餘光,導致自己做事都無法專心因此痛苦不堪。想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先要知道「精神交互作用」的規律,就是你越想消除不去注意到餘光,由於你排斥情緒的傾注,就越會加強你去注意到餘光。
  • 「強迫症」英語怎麼說?
    「強迫症」英語怎麼說?學英語單詞「強迫症」時你遇到了什麼問題?一、先「透徹」分析一下:學習英語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OCD)「強迫症」時,你遇到了什麼問題?就連我這個英語專業出身的「牛人」也時常遇到表達英語「強迫症」時常常把英語單詞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OCD)和另外一個英語單詞procrastination/procrastinate混為一談!
  • 強迫症:本我和超我的衝突,森田療法幫你減輕痛苦
    據估計,全球約有近2.3%的人在一生中的某個時刻會被強迫症所困擾,以強迫觀念為主的強迫症佔所有強迫症總數的50%~60%。值得注意的是,有強迫觀念和強迫行為,並不代表患上了強迫症。只有當一個人的強迫觀念或行為非常嚴重,即使明確知道這麼做不對,也無法控制,且嚴重影響正常生活,才可能是真的患上了強迫症。強迫症的強迫觀念和行為有三個明顯的特徵:反覆發生、持續存在、明顯焦慮和痛苦。
  • 樸秀榮患障礙症上熱搜了 到底是怎麼回事?
    樸秀榮患障礙症上熱搜了 到底是怎麼回事?時間:2020-01-10 22:2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樸秀榮患障礙症上熱搜了 到底是怎麼回事?#樸秀榮患軀體化障礙症#Red Velvet成員樸秀榮近日自曝患有軀體化障礙,有點意外,看起來很陽光的pljj,要好好照顧自己,會好的 【#樸秀榮患軀體化障礙症#】近日,Red Velvet成員Joy樸秀榮自曝患有軀體化障礙。 據悉,     原標題:樸秀榮患障礙症上熱搜了 到底是怎麼回事?
  • 馬世芳:2015最難忘的聲音
    2015最難忘的聲音馬世芳|文這一年,聽來聽去最喜歡的專輯,仍然來自幾位熟悉的女歌手:萬芳那張只有五首歌的《一半。萬芳的小劇場》,可能是我這一年反覆聆聽最多遍的唱片,那首和早逝創作女歌手蓓麗隔空合唱的「誰」,是整年最催淚的歌。進入二十一世紀,萬芳出落得益發成熟、細緻、收放自如,創作功力尤其令人驚喜,我等不及要聽她的另外半張專輯了。
  • 你的「騎車強迫症」嚴重嗎?快自測一下吧
    強迫症(OCD)屬於焦慮障礙的一種類型,是以強迫思維和強迫行為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神經精神疾病,其特點為有意識的強迫和反強迫並存,一些毫無意義、甚至違背自己意願的想法或衝動反反覆覆侵入患者的日常生活。
  • 李宇春有強迫症嗎?從媒體報導來看,似乎李宇春粉絲也有強迫症
    只是,在李宇春表達自己的祝福之情的時候,卻有媒體報導稱李宇春強迫症怕是藏不住了!這是怎麼回事呢?李宇春有強迫症嗎?之前怎麼沒聽說過呢?不僅如此,當媒體報導稱李宇春有強迫症的時候,從媒體報導來看,似乎李宇春粉絲也有強迫症!
  • 疫情期間,不斷消毒不停洗手,會不會是強迫症?
    02強迫症,是為了尋找潛在風險?不斷洗手,是我們對強迫症最普遍的印象。但實際上,強迫症還包括很多種讓人無法想像的想法和行為。例如,洗手、消毒、排序,以及在腦海中反覆默誦字詞、祈禱……調查顯示,人群中大約有 2.3% 的人罹患強迫症,大多數人在他們 20 歲之前便會表現出強迫症症狀。其中,大約 70% 的強迫症患者同時具有強迫觀念和強迫行為,20% 的人僅僅有強迫觀念,10% 的人僅僅有強迫行為。
  • 被害妄想症其實就是強迫症!
    如果不及早診斷和及早治療,很容易導致災難。妄想症患者通常具有特殊的人格缺陷,例如極其主觀,敏感,懷疑,自尊心過強,以自我為中心,善於幻想等。這通常與患者的童年受到刺激,缺乏母愛和缺乏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有關。被害妄想症也是強迫症的一種,但這更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先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