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數:2281字
悅讀時長:6分鐘
近年來,榮成市堅持以人才振興推動鄉村振興,著眼發揮人力資源關鍵支撐作用,按照因才施策、重點引進、分類培養的思路,紮實做好鄉村人才引育文章。
為什麼要發揮人才作用?
為什麼要做好鄉村人才引育文章?
快來聽榮成怎麼說~
黨的十九大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這是新時代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戰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鄉村振興靠人才,要把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落實鄉村振興戰略,關鍵在人,核心是人才,人才興則鄉村興,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是推動鄉村振興的基礎。但近年來,鄉村人才外流和缺失十分嚴重,農村呈現出了「空巢化」「老齡化」的趨勢,出現「人才饑荒」,這成為推動鄉村振興工作高質量開展的短板。怎樣把人才吸引來、留下來,培養一批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人才,打造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能力突出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成為鄉村人才振興亟需解決的問題。為此,榮成市以產業發展領軍型人才、社會事業服務型人才、鄉村技能專業化人才為重點和突破口,積極搭建平臺、創新機制、抓實培訓,通過「外引+內培」,把更多方方面面的人才聚集到鄉村振興工作中來,為全面推動鄉村振興工作開花結果提供強大智力支撐。
人才興則鄉村興,
如何做好鄉村人才引育文章?
快來看榮成怎麼做~
以多元平臺增強農村產業發展人才磁力
引領農村產業轉型
找準抓人才促產業的結合點,採取「領軍人才+創新團隊+優質項目」模式,用好農業產業領軍人才。
搭建高層次農業人才對接平臺。舉辦威海海洋產業高層次人才對接洽談會等活動,邀請兩院院士在內的40多名農業專家學者走進榮成,與農業企業進行交流對接,達成產學研合作意向60多個,在科技成果轉化、技術難題公關等方面開展合作。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發與世代海洋合作實施的「基於海藻生物質的高品質飼料添加劑產業化項目」,創新性的利用海帶提取物來製備替代抗生素物質,提高動物飼料的質量和安全性,成功入選泰山產業領軍人才藍色人才專項。
搭建涉農高校對接平臺。主動加強與涉農類高校的交流對接,先後走訪中國農業科學院、南京農業大學等涉海涉農高校院所20餘家,徵集農業前沿研究成果70餘項。浙江海洋大學組織專家團隊來榮進行考察,與鑫發集團籤訂合作協議,共同設立研究中心,開展巖藻多糖提取利用、金槍魚活性物質利用等研究。
搭建農業創業人才發展平臺。加大對農業科技創業人才的支持力度,依託項目化管理,發揮好人才項目牽引作用,積極推薦申報各級人才項目,樹立創新創業「風向標」,既得獎勵榮譽,又得資金支持。2019年以來,在農業產業方面獲評國家「萬人計劃」1人、泰山產業領軍人才3人、省「外專雙百」計劃1人,其中「萬人計劃」專家郝守祝創辦的威海世紀博康海藻有限公司,建立了國內第1家能同時規模生產多種高附加值海帶活性成分的綜合利用生產線,開發出3個海帶提取物保健食品,有力推動了榮成海帶產業發展。
以常態機制拓寬社會事業人才成長空間
提升農村公共服務
建立源頭培養、合理流動的培育機制,調優公共人力資源,激活社會事業「一潭春水」。
對基層專業技術人才進行「高配」。提高基層事業單位編制崗位層級,在全市鎮街設立正高級崗位22個,打破基層幹部發展「天花板」。優化基層專業人才結構,引進58名優秀畢業生,招募「三支一扶」大學生23名,全部分配到鄉村振興緊缺緊需的鎮村一線,並納入後備人才庫,作為村級組織建設帶頭人的後備力量,跟蹤培養。
對教育骨幹人才進行「盤活」。利用「縣管校聘」管理改革的契機,通過前置分流、頂崗交流、支教交流等三種途徑,讓教師隊伍流動起來。選派114名城區教師到鄉村學校任教,16名鄉村教師到城區學校跟崗學習。實施鄉村學校特級教師崗位計劃,從市區學校選拔17名骨幹教師到農村學校任教,參照山東省特級教師待遇標準發放津貼。
對緊缺衛生人才進行「納新」。一方面,同菏澤醫專建立了「1+1+1」校地聯合培養關係,即第一年在校學習,第二年在榮學習,第三年繼續在榮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臨床實踐教學醫院實習,通過聯合培養,在6年內向鄉鎮醫院引入專科臨床醫學生300名。另一方面,面向我市報考了省內醫學院校的高中畢業生,推行了大專醫學生免費定向培養計劃,對畢業後到我市鄉鎮衛生院從事醫療工作的,按每人3萬元標準,發放補貼。目前已籤約山東醫專臨床醫學生50人。
以特色培訓壯大鄉村技能生力軍
激活本土人才創業致富能動性
注重內部挖潛,以農村本地人才為主,通過技能培訓等方式,提高農民致富創富能力,實現共同發展。
開展民俗技能培訓。通過親民化、多樣化的培訓形式,依託巾幗創客圓夢基地,聘請巾幗好產品獲獎選手舉辦特色麵點、傳統美食、手工編織等培訓22期,發動農村閒散婦女、留守婦女等人員積極參與,不斷增加創業技能,先後培訓婦女1000餘人次。同時開設網上學堂,實現24小時網絡培訓,先後開辦糖餅、鮁魚水餃、巧花、油餅、地瓜餅等具有本地民俗特色產品直播46期,培訓婦女4萬多人次。
開展鄉村文化傳承人培訓。施行「百姓點餐」文化培訓,開設了書法、國畫、剪紙、舞蹈、聲樂、京劇、鑼鼓、面花、麵塑等20餘個特色培訓項目,開展送培訓上門87場次。積極弘揚非遺文化傳承,邀請20餘名各級非遺文化傳承人,以非遺進社區、非遺進分館的方式走進鄉村,宣傳非遺文化,共舉辦各類活動300餘場,為鄉村遊、民俗遊等項目培養輸送傳統「手藝人」30名。
開展網絡營銷培訓。面向農產品經營業主、創業婦女和返鄉青年等,邀請5家網絡營銷專業機構,舉辦了直播平臺推廣、大網絡環境下創業新思路等系列主題培訓12期,幫助提升創業技能,拓寬增收思路和渠道。
轉發讓更多人知道
來源:中共榮成市委組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