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有這麼一段話我奉為圭臬:誰都無法說服他人改變,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守著一扇只能從內開啟的改變之門,不論動之以情或曉之以理,我們都不能提別人開門。
一、「我都是為了你好」的幌子成了父親裹挾我人生的理由
2020年1月21日,剛到家連水都還沒喝上一口的我,就被父親質問:今年又花了多少錢?
「每個月一千多吧,今年大概花了兩萬」。
父親暴跳如雷:你怎麼又用了這麼多錢?啊!包吃包住你一個月還要用這麼多?我和你媽兩個人一個月也只用三百多塊。
我哽咽難言道:我自己掙的自己花都不行嗎?
父親當即大怒:我是為了誰啊,老子不嫖不賭省吃儉用是為了我自己嗎?讓你多留點錢還不是為了你好!
我默默辯解:我需要花錢買書,需要付費學習一些課程,需要投資自己讓自己成長,我也沒有亂花,大部分都存起來了。
「你把存款餘額給我看一下」。
「沒存銀行,放在餘額寶裡,可以給你看餘額寶。」我小心翼翼的回覆著。
父親大怒:「存銀行定期最保險,放餘額寶會被騙的!我都是為了你好,你聽我的!」
我要把錢放餘額寶,父親讓我存銀行,無法達成共識,溝通沒法繼續,我只能選擇回房間結束談話。
從小到大,父親只要說出「我都是為了你好」這句話,我便無法反駁,連辯解都做不到,只能聽之任之,是啊,父親都是為了我好,我還能怎麼辦呢?
二、自己的人生自己做選擇,因為承擔後果的是自己
這次我沒有聽從,回到房間後,我在微信上給父親發了一段話。
爸,我的人生我自己作主吧,讓我自己來可以嗎?
讀書時,您能給我安排好學校,您可以給我付學費,可是最後讀書的是我,您沒法代替我去讀書吧。
工作時,您又安排我應該去從事哪個行業,應該做什麼工作,可是參加工作的是我,您沒法代替我工作對吧。
這幾年,您一直想讓我結婚,可是您除了能給我介紹對象,還能做什麼?結婚的決定權在我手上,您說對嗎?
爸,我人生中的每一件事情,您不可能替我全部安排好,我以後的生活您也不可能替我去過。
我知道您是為了我好,可是我以後的人生,還是得靠我自己,您不是說過,靠山山會塌,靠地地會陷,人只能靠自己嗎?
您可以用您的經歷和學到道理來給我忠告和建議,但是我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您沒法改變我,您覺得存銀行是對的,那您的錢存銀行,不要強迫我也存銀行。我覺得放餘額寶是對的,我沒想改變您讓您把錢放餘額寶吧。
晚餐時父親沒說什麼,或許是覺得我已經大了是該讓我自己作主了吧,也可能是知道說了也改變不了什麼放棄了。
三、疫情期間我發現我根本改變不了父母的想法
過年後,受疫情影響父母輕信各種謠言。
大年初一聽說大蒜和淡鹽水管用,那天我滿嘴都是大蒜的味道,整天喝的都是淡鹽水。
大年初二聽說板藍根預防,我喝了一天的板藍根。
大年初三聽說雙黃連能治癒,讓我出門去買雙黃連,我拒絕了,沒有講道理,只是和父母說:不是說可以治癒嗎?我們又沒有被傳染,喝了也沒用,只要不出門不和別人接觸就行啦。
後來聽聞需要囤糧食,母親要求我出門去買幾百斤大米,雖然我查證了中國不可能發生糧食危機,但是我沒有拒絕,出門買點大米回來能夠讓父母心安,買就買吧。
整個疫情期間,父母認為是對的事情,哪怕我深信不疑這是錯的,我也沒有立馬去糾正父母的觀點,更沒有向父母去灌輸正確的道理。
四、因為我知道,改變父母固有的思維很難
我想到了一個故事,有那麼一群人,他們大半輩子都沒有什麼選擇,被迫吃紅薯,並被告知紅薯是世界上唯一可以吃的東西。
久而久之,他們願意相信也只能相信,紅薯是世界上唯一可以吃的東西,其他的都是歪理邪說。
這是一種心理暗示以及自我保護。
後來他們的孩子忽然告訴他們:不只是紅薯可以吃,蘿蔔、土豆、玉米、鴨肉等等都可以吃,他們就會崩潰,覺得世界塌了。
這種情況下,他們的選擇通常是:
用盡全力去否定這一切,因為一旦接受了「其實除了紅薯之外還有很多東西可以吃」,那他們大半輩子堅信並固守的東西就失去了意義,同時他們也會覺得人生很失敗。
我們的上一代大部分都是這樣的人,他們吃了很多的苦,沒有什麼選擇的機會。
他們的人生是單一的,生活是簡單的,崇尚「鐵飯碗」,認為安全感是最重要的。
我們一旦告訴他們現在這個世界是多元化的,有很多很多甚至非常多的選擇,他們就會覺得不安全,選擇越多越不安全,極端的甚至會覺得自己的人生失去了意義。
所以,我們不要想著用語言去說服他們,而是要用行動去影響。
五、除了能改變自己,我們誰也改變不了
父母想把自己認為正確的價值觀傳輸給我們,而我們不會聽從,不僅不會聽從甚至會反對,想把自己認為正確的道理灌輸給父母,去糾正父母的觀點。
但是僅憑我們幾句話不可能改變父母長達數十年的經歷才錘鍊出來的價值觀,他們不可能聽我們幾句話就改變自己的人生信條,更加不可能承認自己認為對的事情是錯的。
我們能改變誰?我們連父母都改變不了,父母也改變不了我們,只有我們自己能改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