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隨著曬青毛茶概念的普及,以及雲南白茶的逐漸興起,雲南紅茶也比其它地方的紅茶,多了一種乾燥方式:日光乾燥。對於曬紅是否不需要最後的機器烘乾就可以作為商品上市的事情,我沒有去找人考證過。但是曬紅的概念,看起來基本獲得了市場的認同。
今天要記一下的曬紅,是這樣的:
曬紅幹茶
曬紅湯色
不同器具曬紅湯色對比,基本寫實
曬紅的香氣滋味應該照例描述一下,但是今天稍微有點困難,因為自己知道,這茶品質是好的(包裝寫「古樹曬紅」,可忽略,茶是早春時節收到的新茶,為春茶原料),可是,這次喝起來美好的感覺有限。
香氣上,入口木香明顯,回味果香(水悶味)長,滋味甘醇爽滑,微酸,但咽下後有些卡在喉管不上不下的感受,好似一口無形的食物堵在了脖頸處的食道裡。關於日曬的風味,有些不太確實,不過木屑感很強,這點和日曬工藝的雲南白茶倒是很像。特地和同飲此茶的人交流感受,回復並沒有咽不下的感受,所以很可能是自己的身體關係,影響了這次喝茶的感受。
再照例,記一下喝日曬紅茶的前因。
今天想著,趁2020年還沒過完,先把今年的雲南綠茶(雀舌)喝完,結果因為包裝長得一樣,隨手取出,拿的是雲南曬紅。泡茶的人說,這是雀舌啊,大概自己心不在焉沒有發覺,等茶泡好了才開始回想,剛才那是疑問句吧。
天氣猛然轉涼,中午已自覺地換了毛衣穿,紅茶的感覺比綠茶溫暖,這個錯誤,有了點歪打正著的意思,倒不算將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