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情晚報》為您收集最有意思,最具價值的軍情新聞
作為一支軍隊戰鬥力和精氣神的體現,軍禮(military salute)可謂是一國軍隊展現精神風貌的門面。軍禮一詞早在中國古代便有了,但那個時候的軍禮和現代軍隊的軍禮還不是一回事。
中國古代皇帝要御駕親徵時,必須先制定一套出徵的祭告典禮,包括親徵、遣將、禡祭、受降、奏凱獻俘、論功行賞、閱武、大射、救日伐鼓。總之在古代打仗是一件十分講究和繁瑣的事情。
而現代軍隊的軍禮則十分簡單,但是起源卻比較狗血。
軍禮起源第一說:軍禮最早可以追溯到中世紀時期的法蘭西,騎士們將面罩上翻露臉作為一種友好的表示和致意。
▲中世紀騎士
軍禮起源第二說:英國在打敗了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後,為凱旋歸來的將士舉行了一次規模相當壯觀的祝捷大會。在大會上由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一世親自為有功將士頒發獎品。當時為了維護女王的尊嚴,特規定將士領獎時要用手遮蔽眼部,不得對女王平視,這種動作後來就演變成了今天各國軍隊的軍禮。
軍禮起源第三說:在美國獨立戰爭期間,曾有英軍士兵對美軍脫帽致意,這被認為是現代軍禮的一種起源。但隨著士兵頭頂裝備的逐漸複雜化,維持著脫帽致意的傳統顯然不現實。於是在後來,奧地利實行了舉手禮,逐漸廣為傳播,並形成了多樣化的軍禮體系。
▲如同這樣的脫帽致意
目前各國軍禮基本大同小異,主要分為舉手禮、注目禮和舉槍禮儀。在敬舉手禮時,基本都是右手抬起,放於額頭部位。
當然,各國的動作基本差不多,但裡面的細節卻千差萬別。我們經常看到印度軍人在敬禮時,手心是朝外的,而解放軍敬禮時,手下朝下。這裡面其實有很多故事。
▲中國士兵敬禮手心朝下
微微外張
印度軍禮師從英國陸軍,敬禮時,手心朝外表示手中沒有武器,大家放心的意思。但英國海軍敬軍禮時,手心是朝下的。據傳說,這是因為海軍士兵經常操船,弄得滿手油汙,因此出於禮貌,英國海軍士兵敬禮時手心朝下,以遮蔽油汙。而中國解放軍的軍禮則集歐美軍禮之長,探索出一套帥氣剛硬的套路。
▲印度軍人敬禮手心朝外
有意思的,有些國家卻把軍禮改出了花。泰國皇家陸軍最近兩年一直在推行新式軍禮,這套軍禮由泰國國王瑪哈·哇集拉隆功設計,這位國王稱傳統軍禮不夠「優雅」(elegant)....於是他就親自動手重新設計了泰國軍禮,看起來當國王還真輕鬆。
▲泰國國王瑪哈·哇集拉隆功
在該套軍禮中,敬禮同主流軍事國家並無太大區別,皆為有一定角度的抬手禮。在立正後挺胸,並頭部迅速向左邊進行45°的甩動。英語直譯口令為「raise you chest and shake your head」,意思是搖頭挺胸這或許是為了方便隊伍看齊,但對於剛入伍的小夥子來說,這麼一點時間真的夠嗎?
▲尿完抖一抖
更搞笑的是,改進後的正步看著是挺有正形。但是開始踏正步時,還要先跑幾步小碎步,十分滑稽。
▲快樂小碎步
然後...後面就成這樣了...,完全可以用「蹦躂」來形容,不由得讓人擔心這妹子(漢子)會不會摔倒..
▲一步到位的事情,非要跑半圈
不過,泰國的軍禮和印度與巴基斯坦對著幹的升降旗儀式還是弱了點。
▲印巴升降旗儀式
自從1947年印巴分治以來,兩國每天日落時分都會在巴基斯坦瓦格赫口岸舉行閉關降旗儀式。雙方為了較量,拼命加高己方的國旗高度,並且在升降旗儀式中做出誇張和挑釁對方的動作。
不過,目前該儀式已經成為雙方的旅遊項目了,並沒有濃濃的火藥味。
點擊下方小程序即可購買軍武優選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