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之問的詠雪詩,28個字將雪寫得如此唯美,讀來有身臨其境之感!

2020-12-23 張赫赫的小宇宙

唐詩宋詞中,若要問最能激發詩人的詩興、最能調動詩人的情緒的情景莫過於幾種:送別、秋夜月、寒梅、冬雪。

其中雪景因為其特殊的景象以及高潔的氣質令古詩詞作家們心嚮往之,一旦下雪,他們便詩興大發,他們便有感而發讚美這自然美景,於是乎成就了很多經典詩詞。無論是近代還是古代,讚美雪的詩詞是重要的一類詩詞,其中湧現出了無數的名言佳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李白);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

最愛東山晴後雪,軟紅光裡湧銀山(楊萬裡);

爐煙消盡寒燈晦,童子開門雪滿松(李商隱)

這些詩句讀來讓人心馳神往,陶醉萬千。

上一期小編就曾經為大家介紹過韓愈的一首詠雪詩:韓愈的這首經典詠雪詩,僅28字就描繪了雪景的靈動灑脫,令人陶醉

今天小編要為大家介紹的就是一首雪景之中隨性而作的名篇,這首詩就是宋之問的《苑中遇雪應制》:

紫禁仙輿詰旦來,青旂遙倚望春臺。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開。

初看以為這首詩是在早晨時,宋之問起床後發現外面竟飄揚著雪花而有感而發的,其實如果了解「應制」詩的話,就知道,這時一首皇帝令眾大臣在雪景之中規定時間創作的即興之作,考驗的就是大臣的文學水平。宋之問的一些詩詞的確有些不入流,但是這首詩卻一改舊印象,給了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先簡單介紹一下作者,對於宋之問,歷史上對他的評價有褒有貶,唐初著名詩人,名氣略小於初唐四傑的那四位,但是查閱有限的史料可以發現,宋之問的人品不太好,曾經為了霸佔外孫子的作品而不惜一切代價,最後還鬧出了人命。但是這些都沒有阻擋宋之問在詩詞方面的造詣。他寫詩很有一套,如《題大庾嶺北驛》、《度大庾嶺》、《渡漢江》等,都不是泛泛之作。尤其是《渡漢江》裡面婦孺皆知、讀來淚目的名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倒不是說一個人有才華就可以不用在乎他的人品,就可以為所欲為,我們要說的是不論你有多大的能耐與才華,如果不學會自律、不主動的克制自己、嚴格要求自己的話,即便才華再橫溢,也終將會害人害己。因此,才華與人品是相輔相成的,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面對一切的時候都需要心懷感恩與善良,一定要有正確的價值觀。

紫禁仙輿詰旦來,青旂遙倚望春臺。

前兩句的意思是:清晨天氣很好,空氣清新,朝陽噴薄而出。正在此時,看到皇帝坐著輦車來到皇宮,青旗在望春臺邊迎風飄揚。

這兩句的歌頌意味十足,就那麼巧朝陽升起時皇帝的輦車也來了,這無異於將皇帝比喻成了跟太陽一樣的人物。而大臣們呢就像望春臺邊上的旗子一般,等候著皇帝的到來。

望春臺為最後兩句做好了背景鋪墊,使得在轉化主題時不顯得那麼突兀。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開。

說實話,我們還真不知道早上下過雪,直到看見那一棵棵樹上還有細細的雪花。剛醒來時迷迷糊糊中曾天真地以為那皚皚白色是昨晚盛開的林花鋪滿了大地呢!

這兩句寫得既生動用自然,一股驚喜之感不言而喻。也正是因為這種驚喜之感的存在,使得嚴肅乏味的應制詩有了靈動之美。「昨夜開」堪稱本詩的點睛之筆,將靜態的雪景描繪得動態、唯美,就像在一張鋪開的宣紙上只是從那寥寥數筆就勾勒出了一幅動人的山水畫。

縱觀全詩,宋之問幾乎就是用簡單的描寫手法、輕描淡寫的筆觸寫出了這首韻味十足的詠雪詩,儘管只有那麼短短的四句,一共28字,但是寫得很有趣,也很是唯美,讀來讓人會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

相關焦點

  • 鄭板橋最經典的一首詠雪詩,只有短短28個字,美得猶如一幅山水畫
    那麼鄭板橋就是其中翹楚,他的詩清新脫俗,寫得很有韻味,一些看似很普通的作品,但是寫得同樣充滿了詩情畫意。筆者今天要與大家分享鄭板橋一首很有趣的詩《山中雪後》,這也是一首很典型的詠雪詩,整首詩儘管並沒有什麼高超的表現手法,只是那麼信手拈來,但是同樣寫得很唯美,每一句都是經典。
  • 宋之問很美的一首詠雪詩,偶然下起了雪,才突然發現處處有詩意
    唐詩裡面很多的作品,那都是信手拈來的隨性之作,不過雖然看似漫不經心,可是寫得又是充滿了詩意很是唯美,所以我們讀那些作品的時候最是能夠感受到詩歌不一樣的美。唐詩裡面關於詠詩的名篇比比皆是,一些作品更是達到了婦孺皆知的地步,不過筆者今天要與大家分享宋之問的《苑中遇雪應制》,這首詩也是隨性之作。
  • 楊萬裡兩首絕美的詠雪詩,雖然有一些冷門,但是美得令人心醉
    唐詩裡面比較著名的詠雪名篇有韓愈的《春雪》;劉長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白居易的《夜雪》等等,那都是詠雪裡的絕美之作;不過筆者今天要向大家推薦兩首詩比較冷門的詠雪詩,那使得是南宋著名詩人楊萬裡的《雪後晚晴四山皆青惟東山全白賦最愛東山晴後雪二絕句》,這首詩儘管很冷門,但是同樣寫得很美,寫出了不一樣的雪景,美得猶如一幅絕美的山水畫卷。
  • 韓愈的這首經典詠雪詩,僅28字就描繪了雪景的靈動灑脫,令人陶醉
    一句話將北方的雪景描繪得大氣磅礴,我們讀後不由地沉醉於那種豪放的風格、宏大的氣勢、深遠的意境、廣闊的胸懷之中。提到雪,這是大自然中最為美麗的景象之一,以其純淨白潔的特點,贏得了歷朝歷代眾多詩人詞人的讚美。
  • 白居易一首寫月華如水的唐詩,田園景色之美,有身臨其境之感
    所以我們讀白居易的《賣炭翁》,《觀刈麥》等等這些經典作品,很容易讓我們感知到其中的赤子之心。而且其中幾乎滿是口語化的表達形式,讀起來更是經典,也更便於流傳。今天我們所談到的這首唐詩,是白居易非常經典的一首田園題材的唐詩。28個字寫秋夜月華如水,第一句當中的七個字更是有兩種疊字,讀起來很有趣味。霜草蒼蒼蟲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絕。獨出門前望野田,月明蕎麥花如雪。
  •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宋之問《渡漢江》
    大家好,我是瑩瑩,今天要來跟大家聊聊宋之問的《渡漢江》,本文由作者瑩瑩獨家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渡漢江》(唐)宋之問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宋之問是唐朝著名詩人,他的詩作大多是應制之作,歌功頌德,傾心媚附。
  • 蒙曼:宋之問《渡漢江》
    你想這句話,既是點昆明池,又把唐中宗比成了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唐中宗得多高興呀,所以你看宋之問一結尾,既點到了時間、地點又恭維了皇帝,還寫的氣象高華,怎麼可能不得第一呢?那我為什麼要講這麼多關於宋之問的故事?其實就是想說,這是一個典型的才子型官員,根基不深,政治敏感度也不強,但是在一個崇尚文學的時代,偏偏就走上了政治道路。
  • 殺侄奪詩的宋之問——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原來是這意思
    宋之問,約公元656年出生,712年卒,字延清,虢州弘農(故址在今河南靈寶縣西南三十裡)人,一說汾州(今山西汾陽縣附近)人。其父宋令文因富文採、善工書、有膂力而稱為「三絕」。他的三個兒子因學有所長而各繼承「一絕」:宋之問文章好,宋之悌力氣大,宋之遜精草隸。唐高宗上元二年,宋之問考中進士踏上了仕途。
  • 宋之問的一首送別詩,寫盡了不舍之情,開篇一句卻平淡無奇
    臨別贈詩盼歸期由於宋之問臥病在床對於外面是的事是一點消息也沒有,從而為全詩奠定了悽涼和悽清的基調。然後又接著寫由於自己臥病在床,聽到的第一個消息就是自己的好友杜審言要遠去吉州,心中不免會有極大的傷感之情,也將全詩的氣氛描寫進一步推進。
  • 周敦頤一首很唯美的詩,僅開篇短短的七個字,便是美得如詩如畫
    其實除了散文之外,周敦頤還寫過很多的優秀的詩歌,以這首《題晚春》來說,那就是一首精品之作,全詩儘管只有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八個字,可是每一句都如詩如畫,美得令人驚豔。  《題春晚》  宋代:周敦頤  花落柴門掩夕暉,昏鴉數點傍林飛。  吟餘小立闌幹外,遙見樵漁一路歸。
  • 一首杜甫都仿不來的詩,有水平有千古名句,家長卻不願它入選課本
    這首詩,五言四句,二十個字,估計很多人都會恍然大悟:原來是這一首,小時候讀過。估計還有不少朋友能夠背出後兩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一個「怯」字寫得真情出;「不敢問來人」,以反筆寫出苦況,令人為之動容。歷代詩評家都對這首詩讚賞有加,其中有評論家指出「五絕中能言情,與嘉州『馬上相逢無紙筆』同妙,這是將這詩的水平提到了岑參的高度。
  • 宋之問:都說我很「渣」,其實我也很害怕
    山高路遠,見不到洛陽和長安,只能看著南來的飛鳥,還有北開的花枝,淚流不止。雨後初霽,雲霞欲升,如果能重回中原,絕不敢有任何怨恨之言。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從內容和情感上看,兩篇的詩眼,都在「不敢」二字。為什麼「不敢恨長沙」,是擔心言多必失、觸怒天威?又為何「不敢問來人」,是害怕故人相見、恥為戴罪之身?顯然不止如此。孟子曾經說過,「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
  • 歷史上十首最經典的詠雪詩,你都知道嗎?
    人們常說,下雪的中國,美得不像話—— 北京變成了北平,西安變成了長安,蘇州也變成了姑蘇。 於中國人來說,雪不僅是簡單的自然現象,還凝聚著深厚的文化意象。千百年來,無數詩人騷客吟詠著、傳頌著不朽的詠雪詩篇。
  • 晚唐高僧靈澈上人一首充滿禪理的詩,短短的28個字,寫得很深刻!
    整首詩意境唯美,儘管只有短短的28個字,但是寫得很深刻,給人一種大徹大悟之感,讀懂了一定是受益終生。山邊水邊待月明,暫向人間借路行。如今還向山邊去,只有湖水無行路。僧靈澈上人,俗姓湯,字源澄,越州會稽(今天浙江紹興人),從小出家,懂詩文,尤其擅長七絕,而且他還與很多的文人有過交往,還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其中有劉長卿,兩個人也是惺惺相惜,為此劉長卿還寫過一首《送靈澈上人》,正是在送別高僧去湖南時所作,整首詩也是很有趣,寫得也很深刻,細膩的筆觸有一種獨特的美,還有著他對於人生的思考。
  • 宋之問到底是不是大詩人?
    但看古來歌舞地,唯有黃昏鳥雀悲。這首詩叫什麼名字?說不好。因為在《全唐詩》中,這首詩有兩個名字,分別叫《代悲白頭翁》、《有所思》,而且是收錄在不同的兩人名下,《代悲白頭翁》收在劉希夷名下,《有所思》收在宋之問名下。稍微有點不同的是收在宋之問名下的詩將上面詩中的「洛陽女兒惜顏色」一句改成了「幽閨女兒惜顏色」。是不是搞錯了?沒搞錯。
  • 白居易田園唐詩,28字寫秋夜月華如水,第1句7個字有2組疊字
    所以我們讀白居易的《賣炭翁》,《觀刈麥》等等這些經典作品,很容易讓我們感知到其中的赤子之心。而且其中幾乎滿是口語化的表達形式,讀起來更是經典,也更便於流傳。今天我們所談到的這首唐詩,是白居易非常經典的一首田園題材的唐詩。28個字寫秋夜月華如水,第一句當中的七個字更是有兩種疊字,讀起來很有趣味。霜草蒼蒼蟲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絕。
  • 王昌齡很經典的一首詩,全篇28個字鏗鏘有力,讀來盪氣迴腸
    每當讀到「大漠沙似雪,燕山月似鉤」,就會感受到一種悽美和孤寂;再次吟誦起王昌齡的一首經典,也會領略到邊塞詩中的豪情。從軍行唐代 王昌齡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戍邊將士都身經百戰,即使鎧甲磨穿,不打敗進犯之敵也誓不返還。「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前兩句中有三個地名,青海、雪山和玉門關。青海是指位於青海省內的青海湖,唐代大將軍哥舒翰就駐軍於此。雪山即橫亙綿延的祁連山脈,而青海湖與玉門關卻東西相距數千裡。作者先為大家描繪了一幅次第展現的廣闊畫面:湖面上空,長雲瀰漫;湖的北面,雪山橫亙。
  • 李商隱為亡妻寫下的這首悼亡詩,短短28個字,讀來當真是肝腸寸斷
    李商隱的一片深情在他的作品中,要比別的詩人體現得更為深刻,尤其是在他的妻子王氏逝世之後,為此寫過了一系列的悼亡詩,每一首都足以令人驚豔,其中有很多經典的作品,還成為了千古名篇,特別是這首《暮秋獨遊曲江》,通篇描寫得極為深情,也無比的傷感,詩人也正是由於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著妻子,從而寫下了這麼一首令人傷感的詩作
  • 詩詞謎語:笑問客從何處來?近鄉情更怯,賀知章李白宋之問的故事
    謎面上的這一問,是因賀知章回家鄉的緣故,而所問者是小孩,所以謎底為「章回小說」(別解為:賀知章回故士的小孩說道、問道之意)【淺賞名詩】唐代詩人賀知章《回鄉偶書》的全詩為: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