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宋詞中,若要問最能激發詩人的詩興、最能調動詩人的情緒的情景莫過於幾種:送別、秋夜月、寒梅、冬雪。
其中雪景因為其特殊的景象以及高潔的氣質令古詩詞作家們心嚮往之,一旦下雪,他們便詩興大發,他們便有感而發讚美這自然美景,於是乎成就了很多經典詩詞。無論是近代還是古代,讚美雪的詩詞是重要的一類詩詞,其中湧現出了無數的名言佳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李白);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
最愛東山晴後雪,軟紅光裡湧銀山(楊萬裡);
爐煙消盡寒燈晦,童子開門雪滿松(李商隱)
這些詩句讀來讓人心馳神往,陶醉萬千。
上一期小編就曾經為大家介紹過韓愈的一首詠雪詩:韓愈的這首經典詠雪詩,僅28字就描繪了雪景的靈動灑脫,令人陶醉
今天小編要為大家介紹的就是一首雪景之中隨性而作的名篇,這首詩就是宋之問的《苑中遇雪應制》:
紫禁仙輿詰旦來,青旂遙倚望春臺。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開。
初看以為這首詩是在早晨時,宋之問起床後發現外面竟飄揚著雪花而有感而發的,其實如果了解「應制」詩的話,就知道,這時一首皇帝令眾大臣在雪景之中規定時間創作的即興之作,考驗的就是大臣的文學水平。宋之問的一些詩詞的確有些不入流,但是這首詩卻一改舊印象,給了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先簡單介紹一下作者,對於宋之問,歷史上對他的評價有褒有貶,唐初著名詩人,名氣略小於初唐四傑的那四位,但是查閱有限的史料可以發現,宋之問的人品不太好,曾經為了霸佔外孫子的作品而不惜一切代價,最後還鬧出了人命。但是這些都沒有阻擋宋之問在詩詞方面的造詣。他寫詩很有一套,如《題大庾嶺北驛》、《度大庾嶺》、《渡漢江》等,都不是泛泛之作。尤其是《渡漢江》裡面婦孺皆知、讀來淚目的名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倒不是說一個人有才華就可以不用在乎他的人品,就可以為所欲為,我們要說的是不論你有多大的能耐與才華,如果不學會自律、不主動的克制自己、嚴格要求自己的話,即便才華再橫溢,也終將會害人害己。因此,才華與人品是相輔相成的,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面對一切的時候都需要心懷感恩與善良,一定要有正確的價值觀。
紫禁仙輿詰旦來,青旂遙倚望春臺。
前兩句的意思是:清晨天氣很好,空氣清新,朝陽噴薄而出。正在此時,看到皇帝坐著輦車來到皇宮,青旗在望春臺邊迎風飄揚。
這兩句的歌頌意味十足,就那麼巧朝陽升起時皇帝的輦車也來了,這無異於將皇帝比喻成了跟太陽一樣的人物。而大臣們呢就像望春臺邊上的旗子一般,等候著皇帝的到來。
望春臺為最後兩句做好了背景鋪墊,使得在轉化主題時不顯得那麼突兀。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開。
說實話,我們還真不知道早上下過雪,直到看見那一棵棵樹上還有細細的雪花。剛醒來時迷迷糊糊中曾天真地以為那皚皚白色是昨晚盛開的林花鋪滿了大地呢!
這兩句寫得既生動用自然,一股驚喜之感不言而喻。也正是因為這種驚喜之感的存在,使得嚴肅乏味的應制詩有了靈動之美。「昨夜開」堪稱本詩的點睛之筆,將靜態的雪景描繪得動態、唯美,就像在一張鋪開的宣紙上只是從那寥寥數筆就勾勒出了一幅動人的山水畫。
縱觀全詩,宋之問幾乎就是用簡單的描寫手法、輕描淡寫的筆觸寫出了這首韻味十足的詠雪詩,儘管只有那麼短短的四句,一共28字,但是寫得很有趣,也很是唯美,讀來讓人會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