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原這麼大,為何只有光州固始縣移民到福建的人最多

2021-02-07 愛我固始

歡迎點擊上方愛我固始關注我們

想要第一時間獲得固始民生資訊,關注我們就夠了

信息爆料、信息發布,請添加文末小編微信哦


自西漢武帝時期徵服閩越,將福建地區正式納入華夏版圖以來,從中國各地陸續遷徙而來的移民花了上千年的時間才讓這裡徹底融入漢家文明,原來的土著居民被慢慢融化,到兩宋時福建已經成為了南方文教最為昌盛的地區之一,科甲之盛,不遜色於兩浙、江淮。華夏人民自古以來就看重鄉土籍貫,念鄉憶祖、追根朔源,是傳統家族體系得以傳承的主要原因,而福建漢人家族既然以歷代移民為主,那麼他們對祖先故土的追憶可謂深入骨髓,而他們念茲在茲的祖籍之地卻大多數都和河南光州的固始縣聯繫起來,這真的符合史實嗎?

雖然漢朝時的福建已經直轄於朝廷,但此時只有幾個核心州縣有官吏治理,朝廷的政令根本難以到達廣闊的鄉間林野。直到西晉末年,中原大亂、衣冠南渡,此時才有了大規模漢人移民來到福建的記錄,不過當時這裡的自然條件遠比江南惡劣,開發困難,真正的士族很少踏足這麼偏遠莽荒的地方,落後的面貌沒有得到多大改善。直到隋唐大一統帝國建立之後,中原王朝的勢力才真正深入這裡,並且隨著唐朝時的幾次大規模移民,徹底改變了福建遠遠落後於南方各地的狀態。

唐高宗福建土地作亂,朝廷急調光州固始鎮將陳政率領所部兵將遠赴閩地平亂,隨其入閩的不僅有軍人,還有他們的眷屬、以及部分願意遠行尋找機會的民眾,後來他們聚居於閩南,朝廷在那裡設立了漳州,這應該是福建和固始結緣的開始。今天有很多福建乃至廣東、臺灣和海外華裔聲稱自己的先祖、就是那時隨陳政父子來到福建、並擴散到海外各地的。不過此次軍民來閩的實際人數不過數千人,很多聲稱是他們後裔的不過是附會而已。

另一次更著名的大規模中原移民來閩,是在晚唐時,由王潮、王審邽、王審知三兄弟統領的。這批移民人數更多,包括了很多中原大姓,他們出發的地方也是在光州固始縣,今天絕大多數福建人都將自己的先祖追溯到這次移民行動來閩的家族中。這次來閩的家族確實有很多都傳承到了今天,其族譜中有清晰的記錄。不過其中附會的同樣不少,因為王氏兄弟入閩後,依靠這些移民漸漸奪取了整個福建,建立五代時的閩國,他們對自己的基本盤固始過來的老鄉多有優待,所以很多更早或更晚來閩的中原移民都聲稱自己來自固始。

其實自晚唐到今天又是一千多年時間過去了,很多家族早已經無法弄清自己最早的源流,在大多數福建移民家族都聲稱自己從光州固始而來的情況下,在制定族譜時由於從眾心理而也將祖先之地定在了那裡。這就好像山西洪洞那棵天下聞名的大槐樹一樣,南方很多地區的移民記憶裡都將它和自己的故鄉聯繫起來,其實不過是一種精神寄託,大多數大字不識的移民在幾代過後根本記不清自己真正的祖籍所在。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固始縣位於豫皖之間,水陸交通便利,很多中原移民都在這裡集結分散,這也是福建移民將這裡視為故鄉的重要原因。

相關焦點

  • 秦朝建立後,中原漢語的變化與福建方言,促進了各地的文化交流
    北方南遷的中原人來到東南地區後,繼續使用以洛陽語言為基礎的共同語,即所謂「北音」為日常的交流工具。於是,中原漢語開始大規模南傳,並逐漸對南方語言產生了影響。現代的福建方言即是在西晉末年至唐末五代時期中原漢人南遷的背景下形成的。這500餘年間,北方漢人大規模的南遷主要有三次,閩地是他們遷徙的主要目的地之一。
  • 信陽固始的中原僑鄉:這裡是唐人的故鄉,臺灣人的先祖
    到公元26年,光武帝劉秀封功臣李通為固始侯,時至今日固始稱謂仍然未變。在由晉唐時期到明清時期這一段漫長的歲月裡,地處江淮間豫院結合部的河南省固始縣,作為歷代中原河洛人南遷的肇始地和集散地,由於在河南移民史上的重要位置和深遠影響,而成為「獨樹一幟」的中原僑鄉。
  • 福建人和臺灣人的祖先居然都是河南人?來看看這個博物館就懂了
    如果不是來到位於河南省固始縣的「根親博物館」,我們都不知道原來福建人和臺灣人的祖先竟然都是河南人。所以,固始這個人口最多的河南大縣甚至還被稱為「閩臺祖地」,由此便可見一斑。河南省位於我國的中原地區,是中華文明最重要的發祥地之一,在古代很長一段時間,河南都是人口最集中、經濟最發達的地區,現在其他許多地區的居民都是由河南遷移過去的,所以才會有越來越多人前來河南尋根問祖。
  • 河南也有一處,是福建人和臺灣人的祖地
    說起尋根祭祖之地,人們總會想到山西洪洞大槐樹,因為在明朝洪武年間,朱元璋為鞏固周邊地區統治,就從人口稠密的山西,抽調了一部分人分散到了人口較少的周邊地區,讓他們開荒墾田,發展當地經濟。由於大部分移民,都是從洪洞大槐樹下出發的,所以後來移民者的後代,總會回到大槐樹下尋根,後來就形成了定期尋根祭祖的習俗。除了洪洞大槐樹之外,在河南其實也有一個祭祖聖地,那就是河南固始縣,從這裡走出去的人,後來大多定居在福建和臺灣,所以固始又被稱作「閩臺祖地」。別看近代固始縣是一個人口稠密的貧困縣,直到最近才摘掉貧困的帽子。
  • 河南固始縣朱氏源流概述
    後因怕當朝訐臣報復並波及到兒孫和家 族,便率其兒子朱光順(長子)、次子朱光迪(為靈州別駕)等兒、孫們,分批各帶其家族向南遷移至光州固始。初居於淮河朱皋裡,為了行善濟民他們還在此地還 修建了寺廟祭拜天地神靈,保其一方民眾的安寧(此地被後人稱之為朱皋大寺)。因時局及環境的發展,數年後他們族群大部分又逐漸遷往中部(縣城)及南山黃嶺 (現平陽山)一帶居住,人稱「朱家寨」。朱敬則被固始朱氏尊稱為始祖。
  • 潢川縣變成了光州市,光州與信陽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
    在我國古代歷史上,西周時期的分封制度,到了秦朝已經演變成了郡縣制度。漢朝建立以後,進一步完善了郡縣制度。當時,光州地區隸屬於汝南郡,汝南郡是漢朝人口最多的兩個大郡之一。在東漢末期,袁術依靠汝南郡,能夠與群雄對抗。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州正在逐步取代郡。就是在這一時期,光州出現了,並且延續到了20世紀初期。到了隋唐時期,州縣制度已經基本建立。
  • 他們是中原人嗎?你的祖先是客家人嗎?
    說到「客家人」,大家也許都聽過這個詞,作為漢族八大民系中唯一只不以地域命名的民系,由於方言和習俗都相當特立獨行,有時甚至會被誤認為是少數民族,那麼客家人究竟是怎麼回事兒?又是從哪來的名字?為啥這麼奇怪?
  • 媒體人走近華陽大佛山風景區 固始縣大金山茶場「驚呆啦」!
    (固始消息):河南省固始縣大金山茶場,4月24日,中國法學會《人民法治》雜誌社專題部副主任王志傑及《信陽晚報》老年記者朱久澤一行來到此地採風,此時此刻,他們被眼前一望無際風景「驚呆啦」!大金山茶場位於 信陽東部,固始縣東南部,這裡南依大別山,北臨淮河水,這裡又是當年固始縣蘇維埃紅色革命集散地,如今是旅遊風景區。這裡山水環抱,綠水長流,群山疊彩,春華秋實,熠熠生輝,令人留戀忘返。大金山茶場總經理彭宗保向媒體朋友介紹,這裡風景區最高峰為華陽大佛山,其主峰也是固始縣第一高峰,海拔1026米。
  • 河南省第一人口大縣,被安徽省三面包圍,你知道是哪嗎
    河南省從前被稱為中原,是鄭州省的省會,簡稱「豫」,河南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發祥地,歷史上有20多個王朝的都城,或者遷都河南,中國的八大古都河南有四個古都,也就是說,十三朝古都洛陽、八朝古都開封、七朝古都安陽、夏商古都鄭州,共有85個縣,其中,對於直轄縣的固始縣來說,是河南省的十大歷史文化強縣之一
  • 國醫大師張磊教授傳承工作室在固始縣中醫院揭牌
    >責任編輯:李新賀  10月30日上午9點30分,張磊國醫大師傳承工作室揭牌暨拜師收徒儀式在在固始縣中醫院舉行。來自固始縣的汪理明、吳孔成等7位同志正式拜國醫大師張磊為師。  張磊教授為河南固始人,系第三屆國醫大師,原任河南省衛生廳副廳長,現為河南中醫學會會長、河南中藥學會會長,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教授、主任醫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 【快看】外地人黑福建人的7宗罪,福建人這樣回應……
    福建人普遍存在的發音差異:1、不會翹舌,如:吃(chi)說成ci;2、沒鼻音,「n」說成「l」,如:牛(niu)說成(liu)3、「f」念成「h」,如:發(fa)說成(hua)類似這些現在聽起來好像很搞笑的發音問題,其實是正宗古代漢人的發音,古代各個時期大部分福建人從北方中原遷徙而來,因此保留了大量的古漢語發音方式
  • 趣談 「胡建稜」講的福建話真是唐朝普通話?
    「我來自一個H開頭的省份。」「湖北?」「不是。」「湖南?」「不是。」「海南?」「也不是。」「那是哪兒?」「是福(Hu)建啦!」  這個流傳已久的網絡笑話被搬上了羊年春晚。由於演員實際上是河北人,模仿的福建腔普通話並不真像福建人說話。小品隨後還因為涉嫌歧視南方人引起了不滿。
  • 這個福建女人,「稱霸」中國沿海
    無論是廣東、浙江,還是北到天津、東北,都能看到媽祖的身影。作為福建本土信仰的媽祖,是怎麼將「業務」擴展到全國呢?答案是移民。中國人移民海外,福建人是鼻祖。一部古代福建史,就是一部移民史。福建遠離中原,地處東南邊緣。東邊對著茫茫大海,三面環山,內境還是山。福建的地貌大約只有一成不是山地丘陵,難怪福建能產這麼多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