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說:「再窮不賣看門狗,再富不宰耕地牛」,否則會被看不起!

2021-01-12 老農言

農諺,是農村智慧的總結。生活在農村,經常能聽到老人口念叨各種俗語和老話,大部分時候我們都覺得不以為然,但有時候細細一琢磨,才會發現這些話真是有道理,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幾個農諺,看看你們聽沒聽過!

「腰纏萬貫,帶毛的不算」

說起在農村帶毛的東西,那就是指雞鴨鵝、豬牛羊這些家畜了,而說樣的家畜多不算有錢,是因為在古代,科技還不發達,如果碰上瘟疫、禽流感之類傳染極廣的疾病,就算有再多家畜也會一夜死光,分文都不給主人留下,所以以前人們常說,蓄養的家畜多不能算有錢人。

「再窮不賣看門狗,再富不宰耕地牛」

所謂「子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在中國傳統文化裡,狗是一種很忠誠的動物,而另一說「做牛做馬」,更表示了牛是勤勞的象徵,如果窮了就把狗賣掉,有錢了就把牛給殺了,這樣的人農村人都是看不起的,大家都覺得他背信棄義。

「水缸出汗蛤蟆叫,功夫不到大雨到」

這句話就是以前農村老人的天氣預報,水缸並不是現在很多人家裡都有的塑料水桶,而是以前農村基本每家每戶都會有的瓷水缸,是說如果家裡的瓷水缸外面開始出現水滴,或者屋外的青蛙開始叫喚個不停,這說明很快就要下雨了,並且水滴越多,青蛙叫得越響,就說明雨越大。

「再甜的甘蔗不如糖,再親的嫂子不如娘」

這句話就是字面意思,主要表達的是父母對子女的愛是沒有什麼東西或人能替代的,語句雖然樸實簡單,但一讀就讓人想起了父母的愛,有一種溫馨的感覺在心頭。

好啦,今天小編在這裡分享的農諺,有沒有喚起你有關家鄉的一些回憶呢?如果有,不妨分享給我們大家聽聽吧!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再窮不賣看家狗,再富不宰耕地牛,啥意思?
    農村還有一句話,再窮不賣看家狗,再富不忘結髮妻,這些俗語都是提醒人們,不能因為生活富裕好轉了,就忘了給自己帶來家庭財富的動物,休掉自己同甘共苦的結髮妻子。一、再窮不賣看家狗。農村有一句話,叫做兒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不管再貧窮的家庭,養了一條看家護院的狗,他都會忠心耿耿的為你守護好家庭的財產。
  • 農村老話「再窮不賣看家狗,再富不宰耕地牛」是什麼意思?
    農村有各種各樣的老化,雖然看起來都很通俗易懂,但是背後卻是還有更深層次的意思,放在當今社會,也不為過時,當然,我們能夠理解的也不多,被遺忘了的倒是大多數、如今還有多少人能夠想起來呢?就比如下面這句「再窮不賣看家狗,再富不宰耕地牛」。又是什麼意思呢?
  • 再窮不賣看家狗,再富不宰耕地牛!農村四句俗語,道出做人的道理
    再窮不賣看家狗在農村,狗被看做看家護院的好幫手,家裡沒養狗就覺得沒有安全感。而且農村的狗大多比較忠誠,哪怕自己的主人再窮,別人怎麼給它好吃的,它也絕不會背棄主人。所以在老家,一般只會賣那種狗崽崽,陪伴家人的老狗一般是不會賣掉的,因為農村人覺得看家狗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因為沒法看家就賣掉是忘恩負義的做法。
  • 農村俗語:「再窮不賣看家狗,再富不宰耕地牛」到底是什麼意思?
    而今天筆者想跟大家一起來聊一聊農村俗語:「再窮不賣看家狗,再富不宰耕地牛」。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這句話又有一些什麼暗示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下。 首先,我們先從字面的意思來看,再窮不賣看家狗,這句話光從字面上來看就非常的簡單。它是告訴人們,無論你多麼的窮困,也不要賣掉看家的狗;而後一句,再富不宰耕地牛也是同理,無論多麼富裕,都不要宰殺耕地的牛。可是,為什麼呢?
  • 再窮不賣看家狗,再富不殺耕地牛,再貴不離結髮妻
    再窮不賣看家狗,再富不殺耕地牛,再貴不離結髮妻  故事一:再窮不賣看家狗,再富不殺耕地牛,如果不信邪,
  • 農村俗語「窮不賣看家狗,富不殺耕地牛」到底啥意思?有啥道理?
    也正是因為這股力量讓我們國家屹立在世界東方幾千年不倒。這些俗語裡面基本覆蓋了生活方方面面。比如下面2句不知道大家小時候,在老家有沒有聽老人家說過。1、臘不撿兔、春不撿雞其實這句話的意思也是寓意著人們在一些特定地季節,有些食物吃了會危害到人們的健康。比如「臘不撿兔」這句話裡面的「臘」是指冬天的臘月。
  • 農村俗語:「再窮不賣看門狗,餓昏別殺下蛋雞」,是什麼意思?
    有句俗語這樣說道:「再窮不賣看門狗,餓昏別殺下蛋雞」。這句俗語很好理解,如同字面意思人再窮不能把自己的看門狗賣掉換錢,再餓也不要殺死家裡下蛋的母雞。那麼看似簡單的語句之外,有什麼道理嗎?下面我就來細細的說一下。前半句「再窮不賣看門狗」和時下不提倡人們吃狗肉的觀點有所類似。
  • 再窮不殺耕地牛!農村養肉牛賣卻是常事,為何牛失去了耕種價值
    農具不發達,牛成為生產主力農村很多老人都會說「再窮不殺耕地牛(一些地方也說是『跪地牛』)」,就是說,這家人再怎麼揭不開鍋,日子再怎麼過不下去也不會狠心殺掉自家耕地的牛。這句話說的不單是對給人類耕地勞作的牛不舍的情感,其實也是突出了牛在以前農村的作用之大。農村最不缺的就是土地,沒有錢可以,但是不能沒有糧食,畢竟錢是不可以直接填飽肚子的。
  • 牛是有靈性的動物,殺牛時總是要蒙面進行
    或許是因為牛的多愁善感,所以牛的眼睛總是想會說話一樣,並且以前農村有一句老話叫做「再窮不賣看門狗,再富不吃耕地牛」可以說在以前耕牛在一個農村家庭的作用非常的大,沒有牛很多農田裡面的活都是幹不了的,主人一般對耕牛的感情都特別的深,一般很少會殺牛。
  • 再窮,不坑朋友;再富,不忘恩人
    再窮,不坑朋友;再富,不忘恩人。再窮,也要有良心,別人的錢,不佔,別人的利,不算。再富,也要有人品,別人的恩,不忘,別人的心,不傷。窮,要窮的有骨氣,不坑蒙拐騙,不出賣朋友,富,要富的有人品,不欺凌弱小,不忘恩負義。
  • 這牛屠夫都表示宰不動宰不動....
    因為在人類蓄養的家畜家禽中,牛算是非常大的。不過,像下面這隻這樣壯、這樣大的牛,還真的不多見....這隻來自澳洲的大奶牛名叫Knickers,是一隻奶牛品種的公牛。單看個人照,大家可能會覺得它相貌平平無奇…
  • 在農村專門殺豬殺牛為何越來越窮了?以前可是十分吃香的職業
    這其中就包括在農村專門靠殺豬殺牛維生的人,現在要麼都已轉業,要麼都是變得越來越窮,這又是為什麼呢?首先,因為一些農村在在殺豬殺牛上一直用的是傳統的手藝,而面對時代的進步,出現了很多的工廠,有著一系列的的產業鏈,流水線的大機器,只需要少量的人工便可以完成大量的工作量。於是這些工廠就實現了低人工,高效率的產業鏈,已作為以後長遠發展,雖然投資高,但是利益也是很可觀。
  • 家風正,再窮也能發家;家風不正,再富也會敗光
    明日午時是一個吉時,你們兄弟三人就去你爺爺的墳上祭拜一下,再將我包好的鎮物埋在東南西北方向上,不出數年就可大富。但是,埋下之後不可說一句喪氣話,直走回家,切記!切記!」次日午時,兄弟三人按照父親的吩咐,來到爺爺的墓地上布置一番。回家路上,突然走來一個乞丐攔路,想討點吃的,卻被老大一腳踢開,並咒罵道:「真倒黴!遇到一個臭要飯的!」回家後,父親問:「路上遇到什麼人了嗎?
  • 農村俗語:「人窮『三不往』,人富『三不想』」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人窮『三不往』,人富『三不想』」。雖然我對這句俗語認真思考了好久,但還是沒有整明白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進行了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一、人窮「三不往」所謂的「人窮」,也就是指的窮困之人。在過去的時候,窮困之人容易遭人看不起,因此,他們會講究「三不來往」。
  • 農村俗語:「窮養兔子,富養蜂」,有什麼道理嗎?
    熱衷於農村俗語的我,農村俗語:「窮養兔子,富養蜂」,有什麼道理嗎?整句話是什麼意思?農村老話說,窮的人就去養兔子,富裕點的人,才去養蜜蜂;或是指窮人養兔子,會越養越窮;富人養蜂蜜,會越來越富有。窮養兔子!在農村,那些溫飽都有問題的窮人,一般會去養兔子來致富。養兔子的成本相對養蜂蜜的成本來說,是比較低的。只需要多買幾隻母兔子,兩隻公的兔子,放在一起養,等母兔子能生寶寶的時候,一隻母兔子可以生5.6隻小兔子。那對窮人而言,就是賺了。
  • 「窮走水則散,富涉淫則衰」,「走水」是啥意思?老祖宗經驗之談
    而俗語「窮走水則散,富涉淫則衰」,則說的是窮人不宜走水路外出謀生,否則就很容易因為人生地不熟而失散;富人如果想要維持富貴,那麼就不應該過於荒淫,實為老祖宗經驗之談。
  • 看到孫儷「窮養」的等等,再看看黃聖依「富養」的安迪,差距很大
    兩種截然不同的撫養方式,培養出來的孩子會怎麼樣呢?在媒體和綜藝等娛樂節目中我們可以看出,等等和安迪都是乖巧懂事的小孩,所以究竟"窮養"和"富養"有什麼區別呢,我們又應該"窮養"自己的小孩好還是"富養"自己的小孩好呢?
  • 老話說:窮不搬家,富不遷墳!古人的經驗,現在還適用嗎?
    我們的祖先都有逐日的勇氣,也有移山填海的毅力,就算是兇猛的洪水也能被平息下來,這就是在我們國人骨子裡會有自強不息的氣魄,只要我們能夠甦醒那就是一飛沖天的魄力。一、信仰。如果人不知道分辨自己前進的道路,無知的前進只會使一生平靜下來,任何人都要有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