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諺,是農村智慧的總結。生活在農村,經常能聽到老人口念叨各種俗語和老話,大部分時候我們都覺得不以為然,但有時候細細一琢磨,才會發現這些話真是有道理,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幾個農諺,看看你們聽沒聽過!
「腰纏萬貫,帶毛的不算」
說起在農村帶毛的東西,那就是指雞鴨鵝、豬牛羊這些家畜了,而說樣的家畜多不算有錢,是因為在古代,科技還不發達,如果碰上瘟疫、禽流感之類傳染極廣的疾病,就算有再多家畜也會一夜死光,分文都不給主人留下,所以以前人們常說,蓄養的家畜多不能算有錢人。
「再窮不賣看門狗,再富不宰耕地牛」
所謂「子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在中國傳統文化裡,狗是一種很忠誠的動物,而另一說「做牛做馬」,更表示了牛是勤勞的象徵,如果窮了就把狗賣掉,有錢了就把牛給殺了,這樣的人農村人都是看不起的,大家都覺得他背信棄義。
「水缸出汗蛤蟆叫,功夫不到大雨到」
這句話就是以前農村老人的天氣預報,水缸並不是現在很多人家裡都有的塑料水桶,而是以前農村基本每家每戶都會有的瓷水缸,是說如果家裡的瓷水缸外面開始出現水滴,或者屋外的青蛙開始叫喚個不停,這說明很快就要下雨了,並且水滴越多,青蛙叫得越響,就說明雨越大。
「再甜的甘蔗不如糖,再親的嫂子不如娘」
這句話就是字面意思,主要表達的是父母對子女的愛是沒有什麼東西或人能替代的,語句雖然樸實簡單,但一讀就讓人想起了父母的愛,有一種溫馨的感覺在心頭。
好啦,今天小編在這裡分享的農諺,有沒有喚起你有關家鄉的一些回憶呢?如果有,不妨分享給我們大家聽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