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再窮不賣看家狗,再富不宰耕地牛,啥意思?

2021-01-12 以文溫暖三農

農村的這句俗語,都是和農村群眾有非常關係的兩樣動物,在以前農村的生活和生產,離不開狗看家,用耕牛耕地。農村還有一句話,再窮不賣看家狗,再富不忘結髮妻,這些俗語都是提醒人們,不能因為生活富裕好轉了,就忘了給自己帶來家庭財富的動物,休掉自己同甘共苦的結髮妻子。

一、再窮不賣看家狗。

農村有一句話,叫做兒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不管再貧窮的家庭,養了一條看家護院的狗,他都會忠心耿耿的為你守護好家庭的財產。

在以前我小的時候,家裡養了一條狗,就是農村說的田園犬,對家庭非常的忠誠,我的爺爺特別喜歡他,也經常照顧給他好的肉和骨頭啃,後來在我爺爺去世的時候,那條狗怎麼也找不到了,過了兩三天以後,又到爺爺的墳上去上墳的時候,看到那條狗已經死在了墳的旁邊,這就是狗對人類的忠誠,看得在場的人當場就流下眼淚。

所以農村的這句俗話,就是提醒人們不管家庭十分的貧窮,都不能賣掉給自己看家的狗,因為狗是對人類最忠誠的,狗也不管自己的家庭是貧是富,都會忠心耿耿的跟著你,所以人如果懂得狗這份感恩的心情,不管生活十分的艱難,都不會把自己看家的狗賣掉,如果賣掉自己看家的狗,也會被農村的其他鄰居看不起。

二、再富不宰耕地牛。

這句話更容易理解,就是在古時候的社會,沒有農業機械,種地都是靠耕牛進行,如果沒有耕牛種地就非常的困難,不能種上糧食,家裡的生活就會困難。

耕牛給自己的家庭創造了財富。我們村裡的一個叔叔,他家養了一條耕牛,從小牛的時候就養起,一直養到為自己耕種了10多年的田地,直到這條牛老了,不能耕地了,他還是捨不得把它賣了或者宰殺,每天還給他餵飼料,叔叔說這條牛跟他有感情了,捨不得賣掉或者宰殺。

所以從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就是人在富裕以後,也不要宰殺掉給自己耕地的牛,是因為這條耕地的牛忠心耿耿,為自己創造了巨大的財富,還有就是不把耕牛賣掉,如果自己家庭貧窮了,還可以再用耕牛給自己耕地。

總結

農村的這些俗話俗語,都是提醒人們要懂得感恩,在自己富裕的時候,不要忘了自己貧窮的時候是怎麼走過來的,不要忘了自己結髮的妻子子,賣了和宰殺了自己忠實的夥伴狗和耕牛,是因為狗和耕牛都曾經陪伴過自己,為自己創造了財富。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再窮不賣看家狗,再富不宰耕地牛」到底是什麼意思?
    農村文化,淵源流長,其中在我國農村有很多的俗語,一直以來都廣泛流傳。而今天筆者想跟大家一起來聊一聊農村俗語:「再窮不賣看家狗,再富不宰耕地牛」。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這句話又有一些什麼暗示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下。
  • 農村老話「再窮不賣看家狗,再富不宰耕地牛」是什麼意思?
    農村有各種各樣的老化,雖然看起來都很通俗易懂,但是背後卻是還有更深層次的意思,放在當今社會,也不為過時,當然,我們能夠理解的也不多,被遺忘了的倒是大多數、如今還有多少人能夠想起來呢?就比如下面這句「再窮不賣看家狗,再富不宰耕地牛」。又是什麼意思呢?
  • 再窮不賣看家狗,再富不宰耕地牛!農村四句俗語,道出做人的道理
    以前在農村老家,老人們常說一句話:當時覺得就是句很土的俗語,現在來看,真的是道出了做人的底線!再窮不賣看家狗在農村,狗被看做看家護院的好幫手,家裡沒養狗就覺得沒有安全感。而且農村的狗大多比較忠誠,哪怕自己的主人再窮,別人怎麼給它好吃的,它也絕不會背棄主人。
  • 農村俗語「窮不賣看家狗,富不殺耕地牛」到底啥意思?有啥道理?
    而且這些通俗易懂,簡簡單單地幾個字,每字眼卻又蘊含著很多的哲學和道理的俗語。在農村流傳,給農民朋友提供了很好的參考價值。而且在現實生活中,很多農村年齡稍大些的老人,他們在日常生活跟人交流的時候,一言不合就開始飆農村俗語,讓眾人啞口無聲。也正是因為這股力量讓我們國家屹立在世界東方幾千年不倒。這些俗語裡面基本覆蓋了生活方方面面。比如下面2句不知道大家小時候,在老家有沒有聽老人家說過。
  • 老話說:「再窮不賣看門狗,再富不宰耕地牛」,否則會被看不起!
    農諺,是農村智慧的總結。生活在農村,經常能聽到老人口念叨各種俗語和老話,大部分時候我們都覺得不以為然,但有時候細細一琢磨,才會發現這些話真是有道理,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幾個農諺,看看你們聽沒聽過!「腰纏萬貫,帶毛的不算」說起在農村帶毛的東西,那就是指雞鴨鵝、豬牛羊這些家畜了,而說樣的家畜多不算有錢,是因為在古代,科技還不發達,如果碰上瘟疫、禽流感之類傳染極廣的疾病,就算有再多家畜也會一夜死光,分文都不給主人留下,所以以前人們常說,蓄養的家畜多不能算有錢人。
  • 再窮不賣看家狗,再富不殺耕地牛,再貴不離結髮妻
    再窮不賣看家狗,再富不殺耕地牛,再貴不離結髮妻  故事一:再窮不賣看家狗,再富不殺耕地牛,如果不信邪,
  • 農村俗語:「再窮不賣看門狗,餓昏別殺下蛋雞」,是什麼意思?
    農村有著多種多樣的俗語,這些俗語包羅萬象,涉及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俗語是老農總結出來的經驗教訓,所以語言通俗易懂,但是其背後隱藏的道理卻很深刻。小時候聽到老農說的俗語不是很明白,長大以後仔細體會才發現這些俗語都是老祖宗留下的寶藏啊!
  • 農村俗語:「乾淨冬、必將是髒年」,什麼是「髒年」?有何講究
    一、乾淨冬,必將是髒年  什麼是「髒年」?有些人可能有聽過這句話,也知道它想表達什麼意思,但是大部分人最多只知道一層的意思,其實這句話暗含這兩層意思。  第一個寓意,也就是大家比較熟悉的,如果這個冬天沒有下雪,整個地面都很乾淨,那麼來年會有很多病蟲,這樣就會嚴重影響莊稼的收成,所以這裡的髒指的是蟲害。
  • 俗語:「豬來窮,狗來富,貓來頭上頂白布」,啥意思....
    民間俗語多是在人們日常的生活和勞作當中的閒雜之談。民間有「貓衰犬旺」的說法,人們對於不請自來的狗特別喜歡,會好吃好喝地供著,而貓來了則會立即攆走。比如俗語「豬來窮、狗來富、貓來頭上頂白布」,還有「狗來富,貓來窮」、「狗來進財,貓來帶孝」、「豬來窮,狗來富,貓來家中頂白布」等說法。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寧要窮後富、不要富後窮」到底啥意思?又有啥道理?
    導語:農村俗語「寧要窮後富、不要富後窮」到底啥意思?又有啥道理?在農村民間流傳著各種各樣的農村俗語,而這些俗語也廣為人知。這些俗語都是我們的先人通過自己親身經驗總結而來。這些俗語經過幾百年甚至幾千年,還能流傳到現代。其實原因正是太過貼近我們日常生活所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問題。
  • 再窮不殺耕地牛!農村養肉牛賣卻是常事,為何牛失去了耕種價值
    農具不發達,牛成為生產主力農村很多老人都會說「再窮不殺耕地牛(一些地方也說是『跪地牛』)」,就是說,這家人再怎麼揭不開鍋,日子再怎麼過不下去也不會狠心殺掉自家耕地的牛。這句話說的不單是對給人類耕地勞作的牛不舍的情感,其實也是突出了牛在以前農村的作用之大。農村最不缺的就是土地,沒有錢可以,但是不能沒有糧食,畢竟錢是不可以直接填飽肚子的。
  • 俗語說:豬來窮,狗來富,貓來頭上頂白布,古人對動物上門的講究
    俗語說:豬來窮,狗來富,貓來頭上頂白布,古人對動物上門的講究在古代,人們生產力低下,很多家庭最值錢的東西可能就是一頭豬一頭牛。所以人們就很看重這些家禽家畜,隨之也就有了很多關於家禽家畜的俗語,比如:嫁雞隨雞嫁狗隨狗,今天說的這個俗語也是和家禽家畜相關的,是豬來窮,狗來富,貓來頭上頂白布。這句俗語為什麼會這麼說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首先來看「豬來窮」,豬來窮的意思就是如果有豬來自己家裡,那麼自己就會變得貧窮,很多小夥伴不禁會有疑惑,豬來到家裡那豈不是白賺一頭豬,那為什麼會變得貧窮呢?
  • 古人傳下來的老話「豬來窮,狗來富」是啥意思?很多人理解錯了
    古人傳下來的老話「豬來窮,狗來富」是啥意思?很多人理解錯了 文/農夫也瘋狂馬上就要過年了,距離新年也就幾天的時間了。很碰巧的是2018年就是狗年,而緊隨其後的就是豬年了。有些人可能就聯想到了「豬來窮,狗來富」這句俗語了,那它說的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豬來窮,狗來富,貓兒來了頂白布」,有道理嗎?
    相信生活在農村的人都知道農村的俗語,而且很多人都會隨口來上幾句,俗語都是以前農村人根據自己的經驗閱歷總結出來的,言簡意賅,具有深遠的意義。比如老人言:「豬來窮,狗來富,貓兒來了頂白布」;「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田」;「四寸多,五寸少,七寸八寸很難找」;「做官的兒子不如討飯的丈夫,孝順的女兒趕不上半路的夫妻」;「家有三件寶,瘦田醜妻破棉襖「等等。今天主要來聊聊這句俗語:「豬來窮,狗來福,貓兒來了頂白布。」
  • 農村俗語:「人窮『三不往』,人富『三不想』」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人窮『三不往』,人富『三不想』」。雖然我對這句俗語認真思考了好久,但還是沒有整明白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進行了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一、人窮「三不往」所謂的「人窮」,也就是指的窮困之人。在過去的時候,窮困之人容易遭人看不起,因此,他們會講究「三不來往」。
  • 農村俗語「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說的什麼意思?
    而農村,也在歷史的長河中海納百川,在農村,世代居住著善良淳樸的農民,在漫長的歲月中,在日積月累下的耕耘勞作下,總結出很多富有實踐和科學的經驗,在一輩一輩農民口中流傳下來,這就是農村文化的瑰寶,我們傳統的農俗。然而,近年來隨著「城市圈」不斷的擴大,農村進城人員逐步的增多,那些農村的俗語也漸漸被人遺忘!
  • 農村俗語「窮不走水,富不涉淫」,「走水」指的什麼?這句話啥意思
    俗話說「窮不走水,富不涉淫」,其中走水指的什麼?整句話的意思又是什麼呢?從古時候流傳下來的俗語千千萬,有的俗語放到現在來看,僅從字面意思就能明白它要表達的想法,一目了然。俗語其中的詞語意思卻與現在發生了變化,我們需要辯證地看,在解讀俗語時,更是加上了自己的個人觀點。比如這句俗語中的「走水」是什麼意思呢?走水在古代,最主要的意思其實就是失火。因為失火在古代是不好的事情,為了避諱,就把失火改成了走水。如果有某戶人家失火了,人們都是說「誰家走水了,趕緊去幫忙。」
  • 【俗語】為什麼老人們常說:「豬來窮,狗來富,貓來頭上頂白布」?
    比如俗語「豬來窮、狗來富、貓來頭上頂白布」,還有「狗來富,貓來窮」、「狗來進財,貓來帶孝」、「豬來窮,狗來富,貓來家中頂白布」等說法。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如果是其他的比如:驢、騾子等家禽還能幫助主人家幹農活,所以在早些時候的農村多把村中懶人比喻成和豬一樣好吃懶做。如果有豬跑來家中,又不捨得趕走,但是如果要餵養的話可能會把家裡吃窮!這也是「豬來窮」的意思了!不過如今時過境遷,養豬都是工廠化,不會有豬跑出來。
  • 為什麼老人們常說:「豬來窮,狗來富,貓來頭上頂白布」
    民間有「貓衰犬旺」的說法,人們對於不請自來的狗特別喜歡,會好吃好喝地供著,而貓來了則會立即攆走。比如俗語「豬來窮、狗來富、貓來頭上頂白布」,還有「狗來富,貓來窮」、「狗來進財,貓來帶孝」、「豬來窮來,狗來富來,貓來孝來」等說法。到底是什麼意思呢?「豬來窮」「豬」是一種可食用的家畜,豬的特點是好吃懶做、吃吃睡睡。
  • 農村老農說:「雞不三年,犬不六載」,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有不少俗語,就是關於這些養殖牲畜的,像是「雞三狗四」,「雞不六載,狗無八年」,「貓來窮,狗來富」等等很多,今天就挑兩個來說一說。在你家農村有沒有流行著一句「雞不三年,犬不六載」?這裡說的三和六,都是壽命。動物的壽命和人類比起來,比較短壽。拿它們六七年的壽命來講,放在人的身上,大體相當於我們六七十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