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不講因果與來世,因果與來世來自佛家,道家只道承負和今世

2021-01-08 道士的聊齋

因果,是佛法基本定律,主張今生的善惡業,可以引生未來世的善惡果報反作用到自身,佛門中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六度波羅蜜的修行皆是基於深信因果,但又不同於宿命論。

《涅槃經·遺教品一》:「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三世因果,循環不失。」(這句話和道教的太上感應篇的一句話大意相同,但細思就知兩者妙微之差!)

因果即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佛教認為任何事物都可能成為因,也可能成為果,沒有絕對的因,也沒有絕對的果。

佛教以因果緣分為世界的發動機,帶動一切事物的運作。

因果最簡單的解釋就是造成這事件的原因和導致造成的後果。佛家的說法就是你今天遇到的事情其實都是由你自己的行為造成的,不管是前生還是後世。

而緣分是因果之間的紐帶。

你種下的種子是因,上天的雨水灌溉是緣,自然的生根發芽是果。

好比如一則佛教故事

從前有個書生,和未婚妻約好在某年某月的某一日結婚。到那一天,未婚妻卻嫁了別人。書生受此打擊,一病不起。

這時,一遊方僧人路過,從懷裡摸出一面鏡子給書生看。書生看到茫茫大海,一名遇害的女子一絲不掛的躺在海灘上。路過一人,看一眼,搖搖頭,走了。又路過一人,看一眼,給女子蓋上了自己的外套,走了。再過一人,過去,挖個坑,小心翼翼地把屍體埋了......

對於此,書生大為不解,於是僧人解釋,那女屍便是你未婚妻的前世。你是第二個路過的人,曾給過她一件衣服。她今生和你相戀,只為還你一段情。但是她最終要去報答一生一世的人,是那個把她埋葬了的人,那人就是她現在的丈夫。

雖然我也認同因果與緣分,但對於這個故事我不認同,反而覺得這是一種荒誕,這種觀念,實在是太荒繆了。

而來世之說,也是寄託於因果之上,佛教輪迴的說法,人死後會重新投生,因稱轉生之世為「來世」。

而你前世所造成的因會報到你的來世!

種什麼因,結什麼果;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而來世在佛教中也是一種修行觀念,

我個人是那麼覺得的,佛教的來世是一種善惡之論以及覺悟之說。

鼓勵今生善,來生福。今生惡,來生報。

這是鼓勵人們有顆善良與好心。(當然是什麼聖母婊和假慈悲以及孽緣,必須毀滅!)

至於覺悟之說,便是今生未悟,來生再悟,終有一天會「覺悟」。

這是給佛教修行者一個追求,追求即動力,動力即生命存在的意義。

而道教不講因果與來世,是講究承負和今生。

《道德經》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承負者,前輩後輩相承負也,即「前人種樹,後人乘涼;前人惹禍,後人遭殃;前輩行善,今人得福;今人行惡,後輩受禍」。

好比沙漠植樹造林,雖我輩未成享受到森林,但後輩卻能享受到。

也好比古時大臣,禍到,必家族牽連。

這說法也於華夏孝道相同,父愛子,子愛父。父欲傷子,子何來愛父?

道教的承負論和佛教的因果論有些相同,但也不相同!

道教曰:天道有循環,善惡有承負

《太平經》云:「三統共生,長養凡物名為財,財共生欲,欲共生邪,邪共生淫,淫共生猾,猾共生害,而不止則亂敗,敗而不止,不可復理,因究還反其本,故名承負」。

意即天地人三統共生,長養財物,欲多則生淫邪,以至不可復理,直到財物窮盡才知還返回虛無之源本。

借用一句話「等到了失去之後,才後悔莫及!」

世上無後悔藥,所以做出任何決定前,上下左右都思考一下,考慮事物所要承擔的責任和自身的能力以及外物給予的能力。

一步不足,先算三步。三步皆錯,唯已不夠!

不是每一個人都是側測算無疑,知其錯,要學會改變!

《太平經》又云:「承者為前,負者為後。承者,乃謂先人本承天心而行,小小過失,不自知,用日積久,相聚為多,今後生人,反無辜蒙其過謫,連傳被其災。負者,乃先人負於後生者也」。

今人承擔先人善惡所帶來之後果為之承;今人善惡後果對後世之影響為之負。

道教又言:天道有賞威,報應如影隨。

《太平經》云:「善者自興,惡者自病,吉兇之事,皆出於身」。

吉兇禍福和生死都是隨人行善惡行為來報應的。

所有的事物皆是自己造成的,包括無意和有意!自己修養自身德行便是對自己最好的修行。德行不夠,猶如取妻不取賢。

《老子想爾注》云:「道設生以賞善,設死以威惡。行善,道隨之;行惡,害隨之也」。

這便是道教的天道循環承負報應!

所以老子有云:「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太上感應篇》云:「禍福無門,唯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災禍和幸福不是註定的,他們都是人自己招來的。善和惡的報跟影子一樣永遠在跟隨著,隨著你的決定來成就善惡!

至於道教的今生,便是你自身德行的修行和對「道」的感悟。

道家講究修今生,更希望今生就能夠修煉得道成仙,而不是寄託去來世。

因為道家的世界觀和科學觀有點相同,上篇文章也寫過,道教家認為「萬物皆一氣」,而科學也講到:宇宙由量子組成。

道家認為人死後,歸於道,除非悟道方可成就長生

而科學認為人死後,意識會消散,身體會被消解為「物質」回歸自然,而組成人體的量子不會消失但會重組。

道教承繼道家,故認為,一個人的生命是由「氣」組成的,一個人的「氣」分散了,會通過天地的生命通道,與其他分散的「氣」重新組合,成為新的團聚體,即是一個新的生命體。

大概意思就是說來世的你已經不是自己完整的生命了,等於是一個新生命,所以等於來世是靠不住,因為你不是你自己了。

道教有些學派繼承道家「大同」思想,認同宇宙生物都是一體的,不光是生命與宇宙是一體的,而且所有的生命,都是一體的。

《莊子》裡面的「化蝶」,是人與蝴蝶的共化!

道經《化書》:裡面說不同物種成份可以互化,有生命的與無生命的也可以互化。人的生命喪失之後,即魂魄分散之後,不一定會變成另外一個人的生命成分,也許轉化成為其他動物魂魄的成分,也許轉化成為土木金石的魂魄成份,所以有的土木金石也通人性。

道教有些學派認為這個生命體仍然有你的種子成分,它不會自行完全消失,但是他已經不是你,只是融合了你的一小部分「氣」。

所以道教有些學派認為每個人生下之後,都不是單傳的唯一生命,人類的生命是一個組合的延續體。

這句話是不是很符合科學,這和現代科學觀再一次接上!

因為道教注重今生和承負,所以道教常勸人說:「諸惡莫做,眾善奉行,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是不是看得很亂,我自己也是那麼覺得的,反正大概就是上述那麼一個意思。(個人的理解和說法,切莫當真)

相關焦點

  • 個人觀點:道教講的「承負」論,可能比「因果」更全面一些
    力行善反則惡者,是承負先人之過,流災前後積來害此人也。其行惡反-善者,是先人深有積畜大功,來流及此人也」。從中可以看出善惡之報的一部分是由前人的行為決定的。而與佛教「因果報應」相比,道教的「承負」報應世界觀是「本人或子孫實實在在的現實人生」!至於那些所謂的上輩子,下輩子,乃至於十世百世千世,似乎有些虛談,因為沒人會知道自己下輩子是誰,或者上輩子是誰,而自己子孫後代確是真真實實存在的。
  • 從因果和承負來看為什麼學佛人也要修道
    真的和後人子孫有很大的關係嗎?首先,禮多人不怪,以下只代表我個人的理解,不作聖解,大家看看即可。在談這個話題之前,我們要捋一捋兩個觀點:因果和承負這兩個說法,因果源於佛家,而承負源於道家,意思有相似之處,但又有不同的地方。在佛經中講「閻浮眾生,莫輕小惡,以為無罪,死後有報,纖毫受之。父子至親,歧路各別,縱然相逢,無肯代受」。
  • 佛家的「無」和道家的「無」究竟有什麼分別?
    許多人都知道,佛教和中國道家都崇尚「無」,推崇「無」,把「無」看成理解世界的一把關鍵鑰匙。那麼,他們兩者究竟有何分別?嚴格來說,佛家是不講本體論的,即不追問宇宙、人生的本源是什麼。佛家指看重因緣和因果,主要通過這兩個角度看待、理解世界。
  • 佛說:前世的因,種下了今生的果;今世的因,又種下了來世的果
    佛說:萬物皆有因果,沒有因,哪來的果。今生的得與失,都是前世修來的果。如果你今生遇上了一個對你死纏爛打的人,就是你前世欠下的債。前世有緣相愛,無緣夫妻;今世有緣夫妻,無緣相愛;其實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夫妻,並非是因為相愛讓彼此成為了夫妻,很多人都是因為有緣才成了結髮夫妻。緣深緣淺,冥冥之中自有安排。
  • 因果故事,為什麼殺羊能升天?
    佛法講因果,善因善果,惡因惡果,自因自果。那麼很多人會提出疑問!為什麼有的惡人過的很好?為什麼有的善人過得很苦?這是不明白因果通三世的道理!三世就是前世,今世,來世。前世,不僅僅是前一世,而是過去的生生世世,十世,百世,千世,萬世等!來世是無窮無盡的未來。所以你看到作惡的人升官發財,那是因為他過去世行善得的善報享福。那麼行善的人受苦是因過去世作惡感召來的惡報受苦。這是前世因今世果。但今世作惡的人來世必定會受惡報受苦!今世行善的人來世必有善報享福!這是今世因,來世果。
  • 我所講的五行,和佛家的五戒,道家的五元,儒家的五常是一樣的.——王鳳儀善人《嘉言錄》
    點擊此↑圖片↑上面的小字體【天易風水】快速關注!以下節選:《王鳳儀嘉言錄》當當網、京東商城、新華書店有售!第九節 五行性  ○我所講的五行,是以木、火、土、金、水五個字代表來說的,和佛家的五戒,道家的五元,儒家的五常是一樣的。  ○我所說的五行,和佛家的五戒是一樣的。
  • 道教中的「承負」是什麼意思?帶你走進道教
    我們知道,佛家人在《佛經》中講究因果報應,認為人一生的作為都是有因果鏈的,一個人不會無緣無故的走上人生巔峰,也不會瞬間跌入低谷。之所以我們會看到一些突發事件,但那都是有因果的。因果報應不僅佛教是佛教倡導的,它的起源在道教,道家在因果的理論上更進了一步,提出了「承負」的概念,把因果的對象從個人擴大到了家族,或是更大的集團。在本篇文章中,小編就來講講道教的「承負」吧!道教「承負」的闡述最早見於《太平經》,這本書籍是漢朝時期由多位學者把先秦陰陽五行家、神仙家、道家、墨家及儒家之學說匯聚在一起所著成的,道教把這部書籍奉為經典。
  • 萬事萬物皆有因果,萬法皆空,唯因果不空
    「一支從來世射出的毒箭」指的是倉央嘉措被命定為第六世達賴喇嘛的事實,而他今生的想法是:「我不是普度眾生的佛,我來尋我今生的情」。一位活佛,尚不能改變因果,跟何況俗人。佛曰:「萬法皆空,唯因果不空」,萬物緣起緣滅,在無盡的因果中循環,萬事萬物皆有因果,因果是萬物的客觀規律,人不能改變,甚至佛也無能為力,也要遵守因果的規律。
  • 為什麼道家的佔卜、解厄、法事、道場要收錢?
    師父是出家人,他們其實沒有什麼花銷,甚至可以說生活非常質樸,吃飽穿暖可以維持生活就行了,他們的追求是布道度人,因此你們的善款,師父都拿回去修廟了!這些年,我們玄鑰背後涉及的道場和道觀,不僅僅是一兩家,有很多,因為根據不同法事的需要,我們會拿到全國各地不同的道觀去做,力求效果最好,因此最後回向給的,是道觀、是神仙們。
  • 以佛家悟得靜觀天下,以儒家學得正氣凜然,以道家養成大氣磅礴
    相信在我國的文化歷史上,佛、儒、道都有著自己的光輝歷史,經典傳承。雖然筆者對於這些大家學派的著作讀之甚少,但筆者卻非常喜歡研究關於書本之外的東西。畢竟那些東西出本上沒有的,悟起來也比較有意思,雖然筆者悟性不高。
  • 因果報應:時間因果和空間因果,雷鋒的英年早逝是什麼因果
    雷鋒來到這個世界上,僅僅只活了18歲就因公殉職了,雷鋒一生做好事無數,也可以說是行善無數,但是為什麼就沒有善報,反而遭到的卻是惡報呢?這就是筆者要和讀者朋友們一起來抽絲剝繭的話題。在雷鋒的那個年代,我可以這樣肯定的說:由於時代大環境的因素,好人好事絕對要比當今社會略勝一籌,這是受大環境的影響。
  • 儒、釋、道三家文化七大區別 儒風大家
    道家講小國寡民,無為而治,一個人要尊重天地自然,不要試圖凌駕在自然界之上,順其自然。佛家講: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是慈悲和包容。一個人無私奉獻,積極行善,來世才有福報可言。道家認為現實的生活沒那麼重要,領悟天地大道才是正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世界萬物都由「道」衍生而出,只有領悟了道,才能天下莫能與之爭,才能更好的順其自然,不違背自然。放在個人修養上,就是淡泊名利,修心靜心。佛家提倡的是輪迴因果,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所以信徒需要為善,多積善果,才能有好報。
  • 修學佛法應建立正確的因果觀
    應從佛陀一生的行持和他留下寶貴的經典入手。佛陀住世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都是講解宇宙人生的真相,簡單點說就是因緣果報的現象。世出世間法沒有例外,說穿了就是因果的轉變.相續.循環。它不是常見,也不是斷見,而應用正見去觀照行持。正見的確實立才能正確的認識自己,認識人生,認識世界。
  • 百家爭鳴十二大家之道家
    道家是對華夏哲學、文學、科技、藝術、音樂、養生、宗教等等影響最深遠的學派。春秋前期道家稱謂道德家,老子集古聖先賢之大智慧,總結了上古道德家思想的精華,形成了道家完整系統的理論,標誌著道家思想已經正式成型。道家思想乃是華夏的科學和技術的根本,有中華文化基石之稱。
  • 如何知道自己的前生今世、三世因果、六道輪迴?
    特布旦堅措上師:讓我們共同發心,願我們每天所做的一切都能夠利益眾生!祈願普天下的一切眾生獲得無上圓滿正等覺的果位!關於投胎轉世這個話題,肯定與宗教有關,與哲學有關。  以佛學為例,佛學常講三世因果、六道輪迴。佛說:「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因此可以通過今世具體表現,推知前世出於何處,來世又去何方。
  • 前世今生因果輪迴
    如果真的有前世,就會想到有沒有來世。前世與今生如果真的還有今生,那麼今生無法報答的恩情等到來世再報 。人世間是如此美好,今生修來的福分是前世的因果。好人必有好報。前世的因果,決定了今生的命運。命是天註定的,生命靈魂是自己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隨時跟著你的肉體隨影而行,出生日期生辰八字,就是生命的靈魂表現。不但註定了你一生的富貴貧賤,還會決定你一生中每一個階段所發生的事情。靈魂出竅生死離別,這是無法阻擋避免的事情。
  • 佛家的第六意識和道家的識神是同一個東西嗎?
    兩者很像,佛家把第六意識作為修行路上的最大障礙之一,道家把識神作為修真路上的「頭號敵人」。因為第六意識會把很多修佛的人一直困在與它「狼狽為奸」的六根和六塵當中、或者它自己製造出來的境界當中。這個現象在很多學佛人的身上都有,明明是被第六意識玩兒的團團轉,還硬是覺得自己已經開悟了。
  • 道家內修述真:傳說中的內功道術與民間巫術的區別
    法術的分類,基本上是分為外源性和內源性兩大類。中國歷史上方術總體上基本可分三大類,即正派法術(道家正法和佛家正法)、江湖旁門,以及民間巫術。這三大類基本囊括了林林總總各家各派的萬法千術。他們被控年齡一般在三十二歲以上;其發功施術一般離不開燒香磕頭;大都不生育,或只生女孩,極少數有男孩;遵守一定範圍的齋戒,例如不食狗肉、牛肉、貓肉等,忌諱婦女衣物蒙頭或某些動物之血,犯忌則不出功或功能消失。 全國各地都存在巫術現象,尤其是邊遠山區和農村。在湖南民間,尤其農村,有不少巫婆神漢,俗稱「娘娘」。東北一帶叫」跳大神「」大仙「。
  • 道家的「道德論」、佛家的「空無觀」對醫學的影響多大?
    《道心醫學》(簡稱「道醫」)是根據《黃帝內經》和《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經》的經典濃縮匯合成的醫學,「道心」的含意是:道是指道家的「道德論」,心是指佛家的「菩提心」,由菩提心延伸的「空無觀」。「道德論」講的道德不是大家日常說的人行為中的道德,而是宇宙的道德,「道德論」是從虛無到實有的道家學說。道者,生天地萬物,為萬物主宰;德者,得道用道也,遵守道的自然法則。道家的「道德論」一直貫穿著《黃帝內經》,醫學路徑是:從認知生命開始。即從無到有,實有的物體都是從虛無的氣體派生而出。人的生命也是一樣,是天德流動和地氣相拍擊,人的生命才產生。
  • 佛家說因果,一個人運氣好不好,看這三件事……
    佛家說因果,一個人運氣好不好,看這三件事……我們來到這個世界,都帶著各自的因果而來,都說人各有命,是因為前世因,鑄成了後世的果,而今生的因又造就了來世的果,如此因果循環往復。一個人的運氣好不好,通過三件事可以找到其中的因果:第一件:抱怨,嗔恨,嫉妒,怨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磁場,擁有正能量磁場的人,你會發現,這個人做任何事,都順風順水,但是有的人卻像一個情緒垃圾場,走到哪裡就好像頭上頂著一塊烏雲。首先,愛抱怨的人,運氣都不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