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的第六意識和道家的識神是同一個東西嗎?

2021-01-15 巽雷益舍

兩者很像,佛家把第六意識作為修行路上的最大障礙之一,道家把識神作為修真路上的「頭號敵人」。

因為第六意識會把很多修佛的人一直困在與它「狼狽為奸」的六根和六塵當中、或者它自己製造出來的境界當中。

這個現象在很多學佛人的身上都有,明明是被第六意識玩兒的團團轉,還硬是覺得自己已經開悟了。

道家也有這個情況,明明還是在識神的狀態裡自娛自樂,還堅信自己已經結丹了。

其實道家說的結丹不光是命功(身體)的東西,還有「破識神」的東西,識神沒破是不可能結丹的。

前年我在診所就遇到一位這樣的患者:她來找我看胃病,我正準備給她腹部扎針,她急忙捂著肚子跟我說:「高醫生,扎針會不會把結好的丹扎漏哦?」

你看人家這丹結的多安逸,結到肚子裡,還用厚厚脂肪保護起來。

現在還真有不少人覺得結丹就是腹部圓坨坨的充滿氣,這是典型的在砸丹道的招牌了。

真正的結丹一定要先解決「識神佔位」的問題,這個在道門經典「修真圖」上標的很清楚了,上面說「意不動,神自靈;心不動,炁自固」。這裡說的意和心就是指識神,這裡說的「不動」就是要「識神退位」。

這裡需要說明的是,「識神退位」和佛家講的「無想定」不是同一個東西,因為識神一退,元神馬上就來了,元神就到「虛」的境界了。

而佛家的「無想定」和道家「虛」完全不是一個境界,如果非要對照,道家那個「合道」之前的「還虛」境界類似佛家的「空性」。

其實「無想定」在大乘佛教裡面屬於「外道」,它是讓前六識都停下來,是二十四不相應行法之一,但是這不究竟,因為就跟我們睡著了之後不做夢的那個狀態一樣,啥都不想了,也不做夢。

但是這個時候我們又沒死,肯定還是有東西存在,佛法說這個時候第七識和第八識還在,所以維識派的宗師天親菩薩在《百法明門論直解》當中說:「無想定者,外道厭惡想心,作意求滅,功用淳熟,令前六識心及心所一切不行,惟第七識俱生我執,與第八識仍在,不離根身,依此身心分位假立」。

既然佛家的第六意識和道門的識神「退位」之後的境界不一樣,那是不是它們就不是同一個境界了?

其實也不是,因為道家在修真的過程中強調「形神具妙」、「性命雙修」,所以道門在修真過程中識神一退就直接到元神了,而部分佛家的修行者容易掉進還有懼生我執的第七識裡面,所以很難直接跳到真正的「空性」。

但是也有直接「頓超直入,立證菩提」的,這個就類似道門的「識神退,元神出」。所以也可以說佛法當中的第六意識和道門的識神其實就是同一個東西。

(全文完)

相關焦點

  • 意識的奧秘,佛家「三身七識」與道家「三魂七魄」
    本文的「意識」,泛指除物質之處的一切念頭、思想、智慧、靈魂、意志等精神意識!關於意識,佛家有「三身七識」之說,而道又有「三魂七魄」之說。乍看之下,兩者無論於數字劃分或蘊含的意義上,都確實有諸多神奇和巧合之處。可見古人關於非物質的意識領域研究,有獨到、非凡甚至高深莫測之處,非現代科學所能妄及,更非現代科學儀器所能探測得到。
  • 佛家的「無」和道家的「無」究竟有什麼分別?
    許多人都知道,佛教和中國道家都崇尚「無」,推崇「無」,把「無」看成理解世界的一把關鍵鑰匙。那麼,他們兩者究竟有何分別?嚴格來說,佛家是不講本體論的,即不追問宇宙、人生的本源是什麼。佛家指看重因緣和因果,主要通過這兩個角度看待、理解世界。
  • 淺談佛家空色與道家陰陽
    道家有「陰陽」一說,陽實陰虛,陰陽交融,虛虛實實,融會貫通,有大千世界,陽是色,陰是空,這是道家的空與色。佛家說「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 亦復如是」,這是佛教的空與色。所以說,色與空就是道家的陰陽,儒家的物與知。世間萬物,無論我們可見或者是不可見,念想或者不念想,都是自行其道,相生相剋的。
  • 意識的含義
    因此,古醫家認為思維活動包括心、意、志、思、慮、智六個層次,這六個層次現在都可稱之為意念或意識活動。(四)佛教。意識一詞,本來源於佛教。佛教有論意識問題的專著叫《唯識論》,包括《成唯識論》、《唯識二十論》等,認為意和識具有不同含義,「意」指人思量或思考事物,「識」指分辯、區別、明了事物,而意與識都是心的功能,是心境作用的體現。心、意、識三者雖有區別,但又是一體。
  • 道家的「道德論」、佛家的「空無觀」對醫學的影響多大?
    《道心醫學》(簡稱「道醫」)是根據《黃帝內經》和《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經》的經典濃縮匯合成的醫學,「道心」的含意是:道是指道家的「道德論」,心是指佛家的「菩提心」,由菩提心延伸的「空無觀」。「道德論」講的道德不是大家日常說的人行為中的道德,而是宇宙的道德,「道德論」是從虛無到實有的道家學說。道者,生天地萬物,為萬物主宰;德者,得道用道也,遵守道的自然法則。道家的「道德論」一直貫穿著《黃帝內經》,醫學路徑是:從認知生命開始。即從無到有,實有的物體都是從虛無的氣體派生而出。人的生命也是一樣,是天德流動和地氣相拍擊,人的生命才產生。
  • 得意時儒家,失意時道家,絕望時佛家
    人生其實就是由喜劇和悲劇組合而成。何為喜劇?何為悲劇?沒有標準答案。同一件事情,對那些慣用頭腦思想的人來說是喜劇;而對那些慣用感覺的人來說則是悲劇。這也說明,面對同一件事情,為什麼有人笑,為什麼有人哭。凡能理性、客觀看待世界,他的心中就有精神家園;凡憑感覺、激情、主觀看待世界,他的心中就只有一片荒蕪。
  • 你真的知道「陰神」與「陽神」的區別嗎?捂緊自己的錢包,可千萬別被邪師給騙了!
    但是你們要特別注意,思維意識不是腦產生的,不過活著的人,思維意識憑藉腦的電路起作用,因此腦的狀況對思維意識有影響。譬如離魂症,有些聰明人,我們在座的很多,有時候他考慮一件事,自己想得都忘記了自己,忽然覺得,呦!這一下才迴轉來,已經小部分在遊魂了,是那個意識脫離出去在想。這種道理在唯識學叫做「獨頭意識」,它是單獨的,那個意識好像是脫離了腦神經,但是沒有完全脫離。
  • 以佛家悟得靜觀天下,以儒家學得正氣凜然,以道家養成大氣磅礴
    雖然筆者對於這些大家學派的著作讀之甚少,但筆者卻非常喜歡研究關於書本之外的東西。畢竟那些東西出本上沒有的,悟起來也比較有意思,雖然筆者悟性不高。既然筆者已經把話題延展的這麼開了,那接下來我們就來聊一聊關於「三大家」到底在追求什麼?首先我們來聊聊佛家。筆者感覺佛的定義就是在於「悟」,而如果想要悟得世間真理,那就必須以「靜」為之。
  • 我所講的五行,和佛家的五戒,道家的五元,儒家的五常是一樣的.——王鳳儀善人《嘉言錄》
    點擊此↑圖片↑上面的小字體【天易風水
  • 道家不講因果與來世,因果與來世來自佛家,道家只道承負和今世
    佛家的說法就是你今天遇到的事情其實都是由你自己的行為造成的,不管是前生還是後世。而緣分是因果之間的紐帶。你種下的種子是因,上天的雨水灌溉是緣,自然的生根發芽是果。好比如一則佛教故事從前有個書生,和未婚妻約好在某年某月的某一日結婚。到那一天,未婚妻卻嫁了別人。書生受此打擊,一病不起。
  • 佛家無是非,儒家分是非,道家和是非!克己復禮不等同於滅人慾!
    莊子提出「天人合一」,後世儒家把它借去用,卻用成了「存天理,滅人慾」,孔子和莊子知道後都得笑。 道家的文學還有個名詞叫作「浮生」,「浮生若夢,為歡幾何」這個「浮生」的觀念與名詞是由道家來的。而儒家的觀念中有一個「命」,所謂「死生有命,富貴在天」的那個「命」,其實指的是宇宙之間那個客觀的主宰。
  • 道家絕密:先天一炁
    把人的精神分成兩種心理活動的話,先天一炁的元神和後天識神,前者是根據自然本性自內向外的本能之神,老子講的玄德「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說的就是元神,無妄無私的思維活動就是出自本性元神,而為了榮譽而做善事,為了名利去顯示才能,有妄有私的思維活動就是出於識神,識神是由外物引起的欲望,是由外向內運動的,這種運動足以滅身。
  • 佛教:十二因緣、第八意識
    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佛教中的十二因緣、第八意識:02十二因緣《法華經》說:無明緣行:明指前世無始以來的煩惱痴暗。緣指生,行指所造的業、前世因為愚痴昏暗,所以造業。行緣識:識是初起妄念,想要託母胎。識緣名色:名色指初託胎後,六根成形即神識與物質的混合體。
  • 道家有「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說法,佛家怎麼看?
    道家有「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傳說:講的是淮南子劉安練得一爐仙丹,他自己吃後升仙,剩下的仙丹被家中的雞和狗吃掉,也跟著他一起羽化成仙。這個成語日漸淪為貶義,用以形容一些得勢自利,結黨營私的官場敗類。儒道兩家以情義為先,那對於斬斷了世俗恩情的佛家,又是怎麼看的呢?先來看《六度集經》中一則本緣故事:如是聞,久遠無量劫前,閻浮提州有一老梵志,也就是修行人,修者已經120歲。他為了修行,不娶妻子,不瀉元陽,不貪世間榮華,一個人跑進深山老林。以茅草為廬,蓬蒿為席,靠著山泉野果活命。
  • 神,仙,魔,鬼,妖,怪,聖,賢——究竟都是什麼來頭?
    這一篇我們就來介紹一下這三教的基本概念——比如儒家的聖賢,道家的神仙和妖魔鬼怪,在佛家看來到底是什麼意思,三教之間又有什麼區別和聯繫,然後各位有緣人再遇到這些名稱就不會搞混了。                      1.聖人這個概念在三教中都有,指的是對本教貢獻極大的人,基本是最高標準。
  • 佛教:神,仙,魔,鬼,妖,怪,聖,賢——究竟都是什麼來頭?
    這一篇我們就來介紹一下這三教的基本概念——比如儒家的聖賢,道家的神仙和妖魔鬼怪,在佛家看來到底是什麼意思,三教之間又有什麼區別和聯繫,然後各位師兄再遇到這些名稱就不會搞混淆了。比如儒家的聖人自然就是孔夫子,也被稱為至聖或者大聖,亞聖是孟子和荀子;道家的聖人當然是老子,再低一個級別是莊子和首代張天師張道陵。而佛家的聖人當然是創始人喬達摩悉達多,也就是釋迦摩尼佛的化身,但是從教義上來講佛家的聖人就比較多了,有著「三賢十聖」之說。
  • 道家絕密:先天一炁(生命再造之天機)
    把人的精神分成兩種心理活動的話,先天一炁的元神和後天識神,前者是根據自然本性自內向外的本能之神,老子講的玄德「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說的就是元神,無妄無私的思維活動就是出自本性元神,而為了榮譽而做善事,為了名利去顯示才能,有妄有私的思維活動就是出於識神,識神是由外物引起的欲望,是由外向內運動的,這種運動足以滅身。
  • 我命在我,不在天:道家的修行文化,其實很現實
    眾所周知,道教是以神仙信仰為基礎的,若是離開了神仙,那麼整個道教的大廈,將立刻傾覆,於是,我們馬上就能想到,道家的修行,一定就是那種虛無縹緲的「神仙修行」,可是,事實真的如此嗎?我們說道家的「修行文化」其實很現實,或許你會產生疑問,那麼,我們不妨來對比一下佛家和西方的基督,等比對完之後,大概你也就明白了。
  • 道家的「坐忘」是一種什麼境界?怎樣才能做到坐忘!
    、坐忘的現實意義人在社會中,肯定會遇到一些問題和困難,面對問題和困難,有些人就能夠承載和化解,但有些人就很難化解,就會形成一些負面的東西壓在自己的心頭,時間一長就會對身體健康造成損害,還會讓一些人因此蒙閉智慧而做出錯誤的判斷和決定,導致一些不必要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