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蹤100多年後,中美合力找他:一個華人勞工,為什麼能創造傳奇

2020-12-20 世界華人周刊

在中國,提起「丁龍」,鮮為人知;在美國漢學界,這個名字卻無人不曉。這個中國人,到底是何許人?

百年來,美國對中國的傲慢與偏見從未停止。

100多年前,有個普通的中國華工,曾努力改變美國人對中國人的歧視。

雖然身為卑微的華人奴僕,但是他身上樸實的中國哲學態度,卻感染著他身邊的美國人。

因為他的努力,使漢學在美國得以開創和發展。

當時他在中美兩國非常有名,卻謎一樣地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

他的名字不應該被遺忘。

他就是丁龍(Dean Lung)。

1

世界漢學界最高的榮譽

2007年,美國著名的哥倫比亞大學發出了一份尋人啟事。

尋找100多年以前一位名叫丁龍的中國人。

為什麼要尋找他?丁龍又是誰?

這要從哥倫比亞大學現任副校長保羅·安德爾和他的妻子米亞說起。

一次,安德爾夫婦來到哥倫比亞大學東亞學院,得知學院「丁龍漢學講座教授」這個頭銜是世界漢學學者的最高榮譽,迄今只有4位教授獲此殊榮。

▲ 保羅·安德爾夫婦

他們原以為這個丁龍是個大人物。

經過打聽,讓他們大吃一驚:這個丁龍僅僅是一位普通的中國勞工。

他當時捐助了12,000美元,使得哥大開設了漢學系,這也是東亞學院的前身。

哥大的漢學系對中國近代的文學影響巨大。

民國時期,就有一萬多中國人到此留學,像胡適、陶行知、徐志摩、馮友蘭、馬寅初、聞一多等人都在此深造。

一個普通的華工推動了中美文化交流的發展,是個奇蹟。

但他的具體身份卻是一個謎。

安德爾夫婦對這個華工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甚至「走火入魔」。

特別是保羅的夫人米亞,從未接觸過歷史鉤沉,為了尋找丁龍,開始成為職業「考古學家」。

這也引起了中國多家媒體的關注,引發了一股尋找丁龍熱。

▲ 2019年6月,紀錄片《尋找丁龍》的專家研討會現場

2005年秋天,米亞開始全力以赴地挖掘整理丁龍的身世。

她不僅在檔案館和圖書館裡大量地閱讀舊報紙,還去丁龍生活過的地方尋找線索。

可是能夠得到證實的丁龍的資料,少得可憐。

直到2006年2月,通過夫妻倆不斷的努力和研究,總算把丁龍的人生經歷大概梳理出來了。

2

從僕人到富翁

丁龍,1857年生於中國廣東,他的童年經歷和家庭情況不為人知。

1875年,年僅18歲的丁龍被「賣豬仔」,來到美國當一名華工。

他一開始在加州建鐵路,後來成為了卡朋蒂埃眾多家僕之一。

賀拉斯·沃爾普·卡朋蒂埃,可是個大人物。

▲ 賀拉斯·沃爾普·卡朋蒂埃

他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

19世紀50年代,加州發現金礦,卡朋蒂埃立刻前往加州,建立了自己的公司,後來創辦加州銀行,成為加州最有影響力的大亨。

他擁有太平洋鐵路公司的大量股票,是幾個鐵路公司的董事會成員。

他建了一座全新的城市,取名奧克蘭,並自任市長。

他還兼任加州電報公司和歐弗蘭電報公司的總裁,建立起第一條從西海岸通到猶他州的電報線路,連接了美國東西岸。

錢多,自然脾氣也大。

一天,他喝醉了酒,便打罵懲罰所有的僕人,還揚言將他們統統趕走。

第二天醒來,才發現早就心有不滿的僕人們幾乎全都走了。

卡朋蒂埃一生未婚,偌大的房子中只剩下自己,孤家寡人,心情悽涼。

沒想到的是,丁龍留了下來。

卡朋蒂埃問他為什麼能夠忍著不走,丁龍說,自己記得孔夫子說的,受人之託,忠人之事;人要忠心,要珍視自己的榮譽。

卡朋蒂埃被丁龍的善良真誠所感動,也開始了解東方的中國文化。

二人的關係也從主僕變成了朋友,丁龍還做了卡朋蒂埃的管家。

到了1900年,他已經是卡朋蒂埃的一個合作夥伴(companion)了。

他的樸實,也成就了他的財富之路。

▲ 1901年10月13日的《紐約論壇報》介紹丁龍,圖片來源:陳家基

3

捐助

為了感謝丁龍多年的服侍和幫助,一天,卡朋蒂埃問他,想得到什麼回報。

丁龍說,希望在美國最好大學之一的哥倫比亞大學建立漢學系,讓美國人能夠更多了解中國文化。

於是,1901年6月,卡朋蒂埃向哥倫比亞大學校長塞斯·洛捐贈了10萬美元。

並寫了一封信:「50多年來,我是從喝威士忌和抽菸草的帳單裡一點一點省出錢來的。這筆錢隨信附上。我以誠悅之心獻給您籌建一座中國語言、文學、宗教和法律的系,並願您以『丁龍漢學講座教授』為之命名。這個捐贈是無條件的,唯一的條件是不必提及我的名字。但是我要保持今後追加贈款的權利。」

丁龍也捐獻了自己的積蓄,並在紙條上寫道:「先生,我在此寄上12000美元的支票,作為貴校漢學研究的資助——丁龍,一個中國人。」

卡朋蒂埃多次給哥大校長塞斯·洛寫信,高度讚揚丁龍的人格。

「丁龍的身份沒有任何問題。他不是一個神話,而是真人真事。而且我可以這樣說,在我有幸遇到的出身寒微但卻生性高貴的紳士中,真有那種天性善良、從不傷害別人的人。」「……這是一個罕有的,表裡一致、中庸有度、慮事周全、勇敢且仁慈的人;謹謹慎慎,克勤克儉。在天性和後天教育上,他是孔夫子的信徒;在信仰上,他是一個佛教徒。」

丁龍,讓一個美國大亨真正了解中國人,也開始對中國文化感興趣。

當時,正值美國社會的排華時期,以一個中國僕人名字命名大學的一個文化項目,是不可思議的。

這讓塞斯·洛非常猶豫。

於是,卡朋蒂埃又給他去信,指出美國社會對華人的偏見:

「我不是中國人,也不是中國人的子孫;也不是殘酷和落後的中國的辯護者。其統治者的罪惡使得它在行進途中蹣跚踉蹌、步履艱難。但是對我們而言,是應該去更多了解住在東亞及其周邊島嶼上大約7億人的時候了。在我們模糊的概念中,他們似乎只是抽食鴉片、留著豬尾巴一樣的辮子的野蠻的族群,或崇拜魔鬼的未開化的人。」

此事在當時的美國社會造成了巨大的影響,甚至都傳回了中國。

當時慈禧太后聽說以後,立刻捐贈了包括《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在內的5000餘冊圖書,李鴻章和清政府駐美使臣伍廷芳等人都有捐贈。

▲ 慈禧捐獻的《欽定古今圖書集成》,也成為哥倫比亞大學東亞學院的鎮院之寶

在各方的努力下,終於,西方文化近代史上第一個以中國捐款人命名的文化項目誕生了。

哥倫比亞大學漢學系也因此成為美國最早,也是最著名的漢學系。

此後,卡朋蒂埃不僅不斷地給漢學系追加經費,還捐助了加利福尼亞州的加州大學,用於中華文化和思想的研究。

一個美國大亨為什麼能如此幫助自己曾經的僕人,並推行中國文化?

也許是因為他看到了丁龍的人格魅力,更體會到了這人格背後,中國文化的深邃。

▲ 哥大東亞系一角,懸掛著丁龍的巨幅照片

丁龍沒有讀過多少書,也不懂得太多的大道理。

他僅僅以卑微之身,微薄之力,消除美國對中國的偏見。

他與今天某些國人給美國名校巨額捐款不同。

金錢,有時買不來尊重。

靈魂的高貴,來自於樸實和無私。

4

丁龍的真實身份

1901年,卡朋蒂埃和丁龍從中國回來,兩人共住一個高級包間。旁邊的乘客提出抗議,要求這個中國僕人去下等艙。

卡朋蒂埃告訴大家,他是這個中國人的秘書,而這位中國人則是一位有名的哲學家。

此後,船上的人以便以崇敬的眼光看待丁龍。

在卡朋蒂埃眼裡,丁龍不就是一個讓他知道中國文化和中國國民性格的「樸實哲學家」麼?

▲ 哥倫比亞檔案館中丁龍的資料

1906年,丁龍買船票回到中國,本來是可以出名的,他卻保持了沉默。

他湮滅在人群之中。

住在哪裡,又幹了什麼,再也沒有任何消息了。

直到今年,在央視的幫助下,經南非華人學者陳家基的努力堅持,終於找到了「丁龍」。

丁龍,廣州臺山人。

真名馬萬昌,他去美國時,改名馬進隆。

「進隆」與「丁龍」在臺山話中差不多,所以被誤傳為丁龍。

他從美國回到家鄉的村裡,蓋房買地,日子過得不錯。

直到抗戰爆發,他的投資和家產遭到巨大損失,從此家境衰落。

▲ 卡朋蒂埃寫給「丁龍」的信,由馬萬昌的後人提供

解放後,他成為貧民,像中國大多數老百姓,過完了平凡的一生。

周圍沒人知道,世界漢學的最高榮譽,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哥倫比亞大學副校長保羅曾這樣評價他:「他僅是美國眾多的第一代華人移民中的一個,他捐出的是錢,但更重要的是他貢獻出了他的視野和理想。」

▲ 哥倫比亞大學的「丁龍基金」

他不應被歷史忘掉。

美國人也不應該忘記他。

因為他會提醒世人:自大是因為無知,偏見來自傲慢。

世界華人周刊專欄作者:朗博

相關焦點

  • 這個華人勞工,我們尋找了他100年,皆因他讓美國人愛上了中國
    然而在歷史上有位華人勞工卻在歐美成了聖人,後來他離奇失蹤,我們找了他將近100多年。 在那個時代,1萬2千美元就相當於今天的幾千萬美元之多,而丁龍這樣一個華工哪裡拿出來的那麼多錢來捐贈呢?這就要從他的傳奇經歷來詳細講了。
  • 他是卑微的華人勞工,卻被美國人崇拜,不凡傳奇驚動了慈禧太后
    故事要從清朝末年的海外華工開始說起,在那個年代,中國被迫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東南沿海部分勞工走上了海外做工的旅程,在當時,海外是一個全新的天地聽說那裡遍地是黃金,出走的勞工稱其為「金山」,希望自己的出走能夠給家族帶來財富。
  • 這個中國人突然神秘消失,世界找了他100年,他到底是何方神聖?
    早在晚清年間就有這樣的一個平凡不能再平凡的人物,他就做了一件轟動世界的事情,而事後卻突然消失了,世界找尋了他100多年,他的去向任然是個謎。他是誰?他又做了什麼轟動事跡能讓世界尋找他?在當時流落到去南洋討生活的一群華人中,有一個人也被「賣豬仔」到了美國,他沒有像那些千千萬萬的華人勞工那樣終老在美國,而是做了一件轟轟烈烈的事情,搖身一變成了歐美人民心目中的「聖人」,而在他後來突然消失後,世界尋找他近百年,他又是做了什麼成為歐美人心中的「聖人」?
  • 大溪地華人勞工後代:擁有島上唯一的關公廟,卻散佚了自己的姓氏
    ;思鄉之情使然,建立起南太平洋唯一一座關公廟;一百年多年後,華人人口已經佔當地人數的1/10,掌握著當地經濟命脈;而如今,講著法語的年輕一代,是否還能在煙霧繚繞的關公廟前,窺見自己的前世今生?恰逢西方世界陸續廢除奴隸制,使得西方國家對熱帶種植業,與礦產業的人手需求極其緊缺;在內因,外因共同作用下,1865年,普魯士帆船"布魯姆號"運載了三百三十名中國勞工抵達大溪地。這些華人,大多數是原籍廣東的客家人。前往大溪地島上為大溪地農業公司種植棉花、咖啡與甘蔗,成為中國契約勞工在大溪地的濫觴。
  • 傳奇女傑陳香梅:當過8位美國總統顧問,推動中美建交
    傳奇女傑陳香梅,廣東南海人,一位充滿傳奇色彩的當代女中豪傑。
  • 剝削中國勞工,後續來了!華人女老闆露面回應:我沒做錯!打黑工的在編故事!
    此事曝光後,立刻引發了多方關注。「我們在談的是三名勞工在你開的旅館被完全剝削,談的是他們可能借了高利貸、動用孩子上大學的存款,向你購買一個本身就違法的工作機會。」三名勞工中,有一位是單親媽媽,她也接受了媒體採訪。
  • 鐵達尼號上的6名中國人,被污衊了100多年
    然而卻很少有人知道,真實的鐵達尼號上,有一段隱藏了100多年的大秘密,而這個秘密,與六名倖存的中國人有關。一百多年後的今天,有一位英國小夥子拍攝了一部名為《The Six》(六人)的紀錄片,揭露了這段罪惡的往事——
  • 鐵達尼號上的6名中國人,被污衊了100多年!
    然而卻很少有人知道,真實的鐵達尼號上,有一段隱藏了100多年的大秘密,而這個秘密,與六名倖存的中國人有關。一百多年後的今天,有一位英國小夥子拍攝了一部名為《The Six》的紀錄片,揭露了這段罪惡的往事——
  • 美國傳奇家族中走出的知名電影製片人:JoJo Garden對話威廉·蒙代爾,中美友誼創造傳奇
    每一次的對話都是一個創造的過程。JoJo與蒙代爾一家的緣分是從她在哥倫比亞大學讀書時開始的,那時候,歐元之父羅伯特·蒙代爾先生是JoJo的導師。他覺得JoJo非常有靈氣,經常邀請JoJo一同出席各種國際會議,與世界政要名人交流、學習。
  • 從鴉片窩到妓院,中國城被黑100多年,還是成為英國人的心肝兒
    唐人街,或許會是一個很好的解釋。很多人可能會覺得奇怪,為什麼圈哥在這裡用了一個「新」字?想當然,有新的就會有舊的,而倫敦正好曾經就有一個舊唐人街!而這100多年來中國城的變遷,簡直就是從被黑到實力圈粉的一段傳奇啊!
  • 在美國的華人勞工,比黑奴還慘卻無人知曉
    「賣豬仔」是廣東的一個俗語,大意就是被人欺騙,事實與預想的不一樣。最近美國民族問題鬧得很兇,前有亞裔老人被青少年槍殺,後有美國黑人因警察疏忽窒息死亡。「賣豬仔」的俗語源自19世紀美國的淘金熱,在美國西部大開發時期,因為金礦的發現,讓美國人紛紛組建採礦公司,而隨著西部的開發和淘金熱潮的牽引,而勞工的緊缺是美國面臨的重大問題,於是資本家們便將目光投向了當時人口眾多的中國。
  • 華人的好萊塢百年旋渦
    而於1860年籤署的《北京條約》更是在法律層面賦予了外國資本家在華「招聘」華人勞工出境工作的權力。該條約生效後,再無顧慮的人口販子將一批又一批懷揣「史前美國夢」的華人勞工送至美國。也許是過於勤勞和低調,華人勞工成了當時美國社會最不受歡迎的群體。
  • 「我不是華人,我是滿洲人!」一大批美國華人拼命與中國劃清界限
    他們為什麼不願意和中國有任何關係? 與中國「割袍斷義」,就能讓他們完全融入美國社會嗎? 要想搞清楚美國華人中的「切割派」,就必須搞清楚一個問題: 他們切割的對象是誰?
  • 奧斯卡終身成就獎,活著的華人傳奇,為什麼外國人只認成龍?
    幸運的是,多年的苦熬之後機會終於來了,1978年,袁和平準備拍攝《蛇形刁手》,缺少演員,就從其他公司找了同門師弟成龍來演,成龍把握機會,在動作設計上花了很多心思,借用一些小道具來展現功夫,電影上映之後憑藉著詼諧、雜耍般的打鬥風格,竟然獲得了不錯的票房,而這部電影也成了他真正意義上的成名作。
  • 代購也能成富豪?當過衛兵、擺過地攤,不懂英文的他放棄一切移民澳洲,26年後居然成了華人首富!
    那年,吳進昌才36歲,自己的事業也是如日中天,但為了能給家人一個更好的環境,極具冒險精神的吳進昌毅然決定拋下自己在臺灣辛苦打拼出來的一切,帶著家人移民澳洲,重新開始。那時候,吳進昌打發時間的主要辦法就是陪太太陳素珍打球散步、養花種草,加之他也不知道自己在澳洲能幹點什麼,所以只能這樣繼續做著無業游民。直到發生在他兒子身上的一件事,改變了他的想法。
  • 華人勞工被賣美國,遇見願為其傾家蕩產的老闆,其名字後響徹美國
    一個來自中國的文盲,一個被販賣至美國的華人「豬仔」,卻被美國知名學府哥倫比亞大學以他的名字來命名。著名的哥倫比亞大學中文系,這是全美設立的首個專講中國文化的講座,而這個中文系的誕生離不開這兩位主人公,心繫祖國的美國華工丁龍以及願意為他傾家蕩產的美國老闆卡本蒂埃。
  • 海外華僑華人強烈批評美國升級中美經貿摩擦
    美國挑起並升級的中美經貿摩擦持續發酵,不僅破壞雙邊正常經貿關係,也嚴重破壞了全球貿易規則。  身在世界多國的華僑華人親眼見證了中國發展創造的紅利,親身感受了中國對待合作夥伴的真誠開放。多位華僑華人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美國的貿易霸凌行為不得人心,中國的「朋友圈」會越來越大。
  • 1912年鐵達尼號沉沒,6位倖存的中國人,拆穿西方100多年的謊言
    這艘由鋼筋打造的龐然巨物,無疑是當年人類工業文明最傑出的產物,其也創造了空前絕後的巨大遊輪記錄。 而不為人知的是,這艘巨輪上其實還有8個中國人,他們是英國唐納森輪船公司僱來的華人勞工,自然他們被安排在了三等艙。
  • 百年被英國掩蓋的人:14萬中國勞工遭受了怎樣非人待遇?丨軍武電影
    他常年在中國經商,能講一口流利的中文。它受到英國政府的委託在山東地區徵集勞工,準備運往英國支援前線作戰。  蘇雲儀(1898~1980),是一名普通的中國勞工,一戰結束後選擇留在英國。他的孫女凱倫在英國切爾滕納姆長大。雖然祖父去世時她只有8歲,但是他依然記得他的音容笑貌,和傳奇經歷。
  • 吳亦凡新單曲登上Billboard Hot100 再創華人新紀錄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外媒6月4日報導,加拿大華裔男歌手吳亦凡於5月18日發布最新單曲《Like That》,該單曲隨即登頂美國ITunes總榜,隨後登上美國《公告牌百強單曲榜》(Billboard Hot100),排名第73位,創造了華人在該榜單的最高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