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為何要下詔,將自己的姑母太平公主賜死在家中

2020-12-25 騰訊網

玄宗李隆基是唐朝的第六位皇帝(不包括「武周」皇帝武則天),是歷史上公認的有為君主,由他開創的「開元盛世」把唐朝推向了興盛的巔峰。這樣一位開明的君王,怎麼對自己的親姑母及家人大開殺戒呢?對於這個問題,在影視劇和文學作品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描寫,但大都沒有以主要題材反映給觀眾。

圖1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762年)

在講述李隆基誅殺親姑母事件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唐朝初期複雜的宗族關係,以及李隆基與太平公主聯手搗毀韋氏集團亂權的故事。

武則天在做「武周」皇帝時,她和高宗李治的兩個兒子(均被武則天廢為王)和一個女兒還健在,這就是唐中宗李顯;唐睿宗李旦和太平公主。李隆基是李旦的兒子,太平公主就是他的親姑母。在武則天的這三個孩子中,惟有太平公主機警聰穎,幹練果斷,權欲極強,其性格很像母親,武則天退位時,曾一度想把她立為太子,但迫於宗法和朝臣諫阻的壓力,傳位之事沒有實現。

聖歷二年(699年),武則天病重時把李顯立為太子,退位後還政歸唐,把朝權交給李顯,使唐中宗復位。李顯性情懦弱,優柔寡斷,由他的皇后韋氏和女兒安樂公主協助處理政務,這樣朝政大權就逐漸落到了她們的手中。韋後與安樂公主也不是一般人物,極有能力和手段。她們玩弄權術,結黨營私,架空中宗,把持朝政,首先貶驅「神龍政變」(誅殺二張,逼武則天還政歸唐)的功臣張柬芝等人;繼而殺害太子李重俊(李顯第三子);又安排韋後的哥哥韋溫掌握大權,並安插親信進入朝廷中樞。710年她們終於毒殺中宗,準備謀權篡位,效仿武則天做第二個女皇。

圖2 武則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

這時的李隆基已長大成人,並以皇孫的身份被封為臨淄王。他很有心計,韜光養晦,由於平時的培養,已有了一定的勢力。太平公主與李隆基對韋氏集團謀逆亂政的行為非常憤恨,眼看李家的江山就要易主,不能坐視不管,於同年6月姑侄聯手發動「唐隆政變」,誅殺韋後和安樂公主及其親信,一舉戡平亂權集團。平叛後,太平公主又威逼太子李重茂(李顯第四子)禪位於相王李旦,唐睿宗登基。李旦上位後,冊封李隆基為皇太子。

太平公主是武則天與李治最小的女兒,深受父母的寵愛。她從小就聰明任性,放蕩不羈,長大後棄文弄武,喜好權勢,16歲先嫁於姑表哥薛紹,後改嫁武攸暨。太平公主因參與「神龍政變」誅殺「二張」(武則天的男寵)有功,封為「鎮國太平公主」,平定韋氏集團後,又被賜於「萬戶」,其權勢達到了頂峰。

李旦做皇帝後,太平公主依仗擁立睿宗有功,經常幹涉朝政,把持任免大權,她拉幫結派,任人唯親,提拔了不少官員,對於她的要求,李旦都要同意。太平公主還大量受賄,生活方面大講排場,居家富麗堂皇,猶如皇宮,出門耀武揚威,儼然像個「二皇帝」。

圖3 《薛剛反唐連環畫》人物圖,中間為李旦

然而,最讓太平公主感到憂心的是,認為李隆基太過聰明,又年富力強,不受擺布,有礙她的參政。於是處處阻撓和排擠李隆基,並派人監視他的行動,利用流言蜚語挑撥太子與皇帝之間的關係。甚至向外散布:李隆基不是李旦親生的,立為皇嗣不合宗法,鼓動大臣們同意更換太子。由於以宋璟為首重臣的反對和抵制,太平公主的陰謀沒有得逞。

起初,對於朝政大事,睿宗總是先找太平公主商量,而後再找太子李隆基,近來李旦越來越傾向於太子,因此太平公主心中不平,與李隆基的矛盾日益加劇。而後,太平公主又逼迫李旦更換太子,李旦見姑侄不和,十分不安,恐怕再出現政局混亂局面,於景雲三年(712年),不顧太平公主的反對,把皇位讓給了太子,改元「先天」,李隆基成為唐玄宗,自己退為太上皇。此時太平公主與李隆基的矛盾更加尖銳,幾乎到了劍拔弩張的程度。

由於太平公主多年的經營,在朝中建立了很大勢力,朝臣中一半以上是她的人,多次指使親信欲致李隆基於死地,甚至採用宮女下毒的方法,但都沒有得逞。

圖4 唐玄宗李隆基手書《鶺鴒頌》孤本(局部)

李隆基感覺到了自己姑母的險惡用心,因礙著父親李旦的面子,他遲遲下不了決心整治太平公主,使得她更加肆無忌憚,為所欲為,不把李隆基放在眼裡。

太平公主的作為引起了朝臣們的不滿和憤恨,李隆基身邊的大臣勸道:及早動手,以防被動,穩定朝政才是對太上皇的最好報答。此時李隆基才下了決心,要徹底剷除以姑母為首的朝廷毒瘤。

朝中,經太平公主提拔的人很多,到處都有耳目,為防不測,李隆基決定採用「分割圍殲,的方法進行「除瘤」。首先把太平公主集團的首惡官員騙至宮中,逐個逮捕或斬殺,然後包圍公主府邸,太平公主聞訊出逃。集團的其他成員受到驚嚇,有的投案,有的在家自盡,李隆基下令斬戮其屍體,並對逆臣的家屬捉拿嚴審,不得赦免。

幾天後,太平公主打聽到風聲已過,才敢出來。李隆基不遵太上皇李旦赦免姑母的建議,下旨把太平公主賜死在家中,她的兒子及其黨羽數十人,也全部被處死,受牽連者無數,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先天政變」。

圖5 開元期間農業生產用的 曲轅犁、筒車、翻車

圖6 開元通寶

李隆基賜死姑母后,又下令查抄其家產,並沒收充公,查沒的財產,應有盡有,堆積如山,可謂富可敵國,足見太平公主生前的權勢之大,腐敗之極。

太平公主叛亂集團的覆滅,宣告唐朝多年的政局混亂結束,李隆基的政權得以穩定,在他的努力下,開創了「開元之治」,使唐朝進入最強盛的時期。

李隆基與太平公主的這場廝殺,是封建社會宮廷內部的政治鬥爭,是統治者之間的權利之爭。在某種意義上說,雖然這樣的爭鬥對當時的社會發展和進步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同時也給唐朝和百姓帶來了不小的災難。

相關焦點

  • 李隆基賜死太平公主全家,卻唯獨留下了她的次子,其中有何隱情?
    尤其是在皇室中,無論王子,公主,甚至妃子,他們都對王位抱有很大的野心。其中最著名的是太平公主,但最後她失敗了。 去世後,李隆基處決了她的七個孩子,而留下唯一兒子薛崇簡。 為什麼? 這揭示了唐玄宗的秘密。
  • 太平公主,愛上了侄子李隆基,史上最荒淫的公主
    太平公主與李隆基的亂倫關係實際上是《大明宮詞》的情節,在歷史上並非如此。太平公主是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小女兒,她是史上最不正經的公主,太平公主竟愛上了自己的侄子李隆基,她的婚姻、男伴侶都是野史關注的焦點,相比她的權謀而言,野史筆記的作者更喜歡她的情史。今天要說的一件野史趣聞,主人公就是她和她的侄子——後來的唐玄宗李隆基。
  • 太平公主死後,李隆基將她的兒女大多處死,為何獨留下她的兒子薛
    武則天去世後,多股力量火山爆發般噴湧而出,諸多女性又對皇位趨之若鶩,韋皇后、安樂公主、太平公主等人都想成為下一個武則天。然而,大浪淘沙,滄海橫流,通過「神龍」、「唐隆」等一系列大大小小的政變,最終登上皇位的是睿宗李旦。而沒多久,李旦又將皇位拱手於兒子李隆基。太平公主死後,李隆基將她的兒女大多處死,為何獨留下她的兒子薛崇簡?
  • 太平公主與李隆基曾一起合作過,為何李隆基一上臺就要幹掉她?
    公元710年,李隆基與太平公主在長安聯合發動了政變,誅殺了韋氏集團的領袖韋皇后以及安樂公主等人,使得李旦復闢為唐睿宗,李隆基被立為太子,太平公主的勢力也更為強大。這一次事件也被稱為「唐隆政變」。
  • 李隆基殺了太平公主,為什麼要留下他兒子?網友:太壞了!
    歷史上的武則天可以說是一個心狠手辣的女人,為了上位,她曾把自己的長女掐死並嫁禍給了王皇后。但武則天也有特別疼愛自己的小女兒——太平公主。只不過太平公主最後也沒能像武則天一樣成為女帝,反而還被李治的孫子李隆基給殺了,但令人奇怪的是在太平公主被殺害後,七個兒女都被處死了,為什麼唯獨留下了太平公主的兒子薛崇簡呢?
  • 為何李隆基當上皇帝第一件事,就是幹掉自己的姑媽太平公主?
    那為何這麼說呢,這是因為武則天的稱帝為自己的女兒樹立了一個「壞榜樣」,以至於武則天的孫子李隆基繼位之後,武則天最寵愛的女兒一直想學習自己的母親,成為第二個女皇帝。這就導致了李隆基和姑姑太平公主之間,有了不可調和的矛盾。
  • 太平公主死後,李隆基將她的兒女大多處死,為何獨留下她的兒子?
    她曾勸她的母親也應該用男寵,並把自己中意的推薦給了自己的母親。何為自己中意,不是單單只中意相貌身份,她是經過自己檢驗,認為確實壯偉。她還對母親細細講訴中意的男寵的滋味,詳細描述了床底之歡:味道就像是南海的鮮荔枝,入口光滑,身體非常柔軟,讓人快樂地失了魂。說得武則天心神蕩漾,迫不及待就嘗試了女兒所描述的荔枝滋味。太平公主一生中共經歷了兩段婚姻。
  • 權利之爭下的姑侄:太平公主事敗被賜死,為何留下薛崇簡一命?
    在與自己的姑姑聯手誅殺「韋後集團」時(薛崇簡參與其中,並立下大功),就顯示出精明強幹,但也因此被太平公主所忌憚。太平公主為了保住自己的權勢地位,決定將李隆基拉下太子之位,為此,她到處散播謠言,說「太子並非皇帝的嫡長子,因此不應當被立為太子。」除此以外,她還在李隆基身邊安插耳目,收集證據,並派人監視李隆基的住所。太平公主此舉,把李隆基嚇得終日惶惶,睡不能眠。
  • 太平公主死後,李隆基將她的兒女大多處死,為何獨留下她的兒子薛崇簡?
    在太平公主和李隆基沒有產生矛盾前,太平對李隆基也很疼愛的,讓兩個孩子經常在一塊玩耍。薛崇簡在唐隆政變中,和表哥李隆基一起殺了韋後、安樂公主、上官婉兒及其黨羽,韋氏集團被連根拔除徹底剿滅,薛崇簡協助李隆基,將李重茂拉下皇位,讓李隆基的父親相王李旦順利稱帝,是為唐睿宗。薛崇簡在這場政治鬥爭中立下很大功勞。
  • 李隆基將太平公主的兒女大多處死,為何獨留她的兒子薛崇簡
    ▲太平公主劇照  當年太平公主非常疼愛李隆基。李隆基的父親李旦,之所以能夠登基為帝,離不開太平公主的鼎力支持。所以,在李旦一朝太平公主權勢滔天,官員的任免升遷,國家大事的決斷,都要經太平公主之手。
  • 太平公主死後,李隆基處死她的兒女,為何單獨留下薛崇簡?
    公元713年,太平公主密謀亂政失敗,逃到深山寺廟中躲藏三天,回到家中被唐玄宗李隆基賜死,太平公主的子嗣以及黨羽被全部處死,但是太平公主次子薛崇簡免於死刑,仍然官居原職,這是為什麼呢?事情要從薛崇簡的母親太平公主說起。從小機靈有謀略太平公主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女兒,唐中宗李顯和唐睿宗李旦是太平公主的親哥哥。
  • 太平公主與李隆基的那些事兒
    至於她的真實姓名,史書上歷來沒有記載李某某,一直叫「太平公主」。這好比微信群裡,都是暱稱,要問真實姓名還須費一番功夫,但是目前來說,太平公主的真實姓名我們還問不到(即使陳寅恪先生再世)。太平公主就像母親武則天一樣內心有想法有謀略,所以在公元710年6月20日幫助自己的內侄李隆基發動兵變,推翻了韋氏皇朝,恢復了李唐,並讓自己的哥哥李旦再次(李旦被迫辭職過一回)當上了皇帝。自此之後,她在朝廷的威望與日俱增,實際上太平公主的勢力最強,蓋過了皇帝李旦。
  • 唐朝的這位公主不簡單,把李隆基三番五次往死裡逼
    (圖)電視劇《太平公主秘史》劇照▼點擊下方音頻主播陳卓為你講古▼景龍四年(公元710年)六月,李顯被老婆和女兒毒死
  • 李隆基坐上皇位後,為何要殺掉幫助過自己的太平公主
    同時韋後也漸漸顯露出自己的野心,此時的政治走向再明顯不過了,韋後、太平公主、安樂公主,這三個女人簡直就霸佔了大唐的政權舞臺。如果不想做皇帝,她為何要與李隆基為敵,要李旦廢了他,另外選一個人做太子呢?總之,太平公主的一生還是有些擰巴,如果要保持自己的地位權利,繼續與李隆基聯手就好了,為何非要給自己樹立一個敵人,最後還把自己送上了不歸路。
  • 李隆基處死了太平公主的所有子嗣,只留下了薛崇簡,原因是何?
    一提到歷代的公主,不得不提的是唐朝的太平公主了,在中國歷史上,太平公主的名氣屬實不小。她是唐高宗和武則天最小的女兒,也是唐中宗和唐睿宗的妹妹,從小到大也頗得自己父皇和母后的寵愛。要知道這和親在古代那可是重中之重的大事,也是各代朝廷為了保一方和平的有效法寶,而唐高宗為了不讓自己的女兒吃苦,居然能夠將此等國家大事放下,這也不難看出唐高宗和武則天對太平公主的寵愛。
  • 太平公主死後,李隆基將她的兒女大多處死,卻留下她的兒子薛崇簡
    在權力面前,太平公主戰勝了很多勁敵,可最後卻敗給了侄子李隆基,在和李隆基的姑侄鬥法中,太平公主最終失敗走向滅亡,可是有一個現象比較有趣,那就是太平公主最後被處決的時候,自己的兒女大多都被牽連了,只有薛崇簡得以保全,這究竟是為何呢?
  • 太平公主死後,李隆基幾乎滅其滿門,為何幼子薛崇簡能倖免於難?
    可是,太平公主終究沒能夠成為第二個武則天,曾經權傾朝野的她,最終輸給了自己的侄兒太子李隆基。太平公主奪權失敗後,李隆基處死了她所有的兒女以絕後患,唯獨留下了她兒子薛崇簡,這又是為何呢?當時,薛崇簡便追隨自己的表兄李隆基參與了「唐隆政變」,起兵討伐韋皇后一黨。在這場政變結束後,相王李旦又在妹妹太平公主的密謀幫助下,成功登上皇位,成為了唐睿宗。從舉兵討逆到新皇登基,太平公主與薛崇簡母子二人可謂是功高至偉。可是自此以後,被封為鎮國太平公主的野心更加膨脹。
  • 李隆基為何一定要殺死太平公主?只因她知道這一皇室秘密
    這是韋後和太平公主的座右銘,兩人為了當皇帝而奮鬥。武則天為了當皇帝,先後廢掉了自己的兩個兒子,然後才上位。晚年,她又將江山交到了李氏的手中,她的兒子李顯再一次的當皇帝。只是李顯性格懦弱,軍政大事盡由韋後一人處理,這就更急滋生了她稱帝的決心。 為了儘快的當上皇帝,韋後和安樂公主便聯手把李顯殺了。皇帝死了,肯定要有人繼承皇位,韋後決定上位。
  • 李隆基殺了太平公主眾人,為何唯獨放過了她的兒子?
    中宗朝,韋後和安樂公主亂政,太平公主派出了自己的兒子薛崇簡與劉幽求一起參與了李隆基等誅殺韋後的行動,清除了韋氏黨羽,並親手將李重茂拉下皇位,擁立相王李旦復位。同時立李隆基為太子,太平公主的權勢到達了頂峰,和李旦父子一起把持朝廷,李旦很多事情都是需要跟太平公主商量,要她同意才施行,甚至官員大到宰相她也能一手遮天。得到了權勢的太平公主嘗到了甜果,甚至有了成為新一輪權勢的武后的欲望。
  • 李隆基與楊玉環的愛情是斷翅的比翼鳥(一)
    如果從武姓人中選出繼承人,武則天肯定會從侄兒一輩的人中挑選,但將來侄兒繼承帝位做了皇帝,一定會將他的父祖配享太廟,享受作為皇帝先輩的供奉,令人噴飯的是武則天以姑母的身份是不能配享太廟的,自己辛辛苦苦創下的大周基業,死後卻不能得到應有的待遇,這是武則天絕對不能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