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公主她該死嗎?當然該死!她的八個子女也該死嗎?依她親侄子唐玄宗的邏輯,被殺的都該死,赦免的就不該死。
這個太平公主唯一倖存下來的兒子,就是題主說的薛崇簡。
一,先說說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是我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其知名度之高,應該排上中國古代公主前五。首先她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皇武則天的女兒,其次是因為她幾乎真的成了「武則天第二」。
作為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小女兒,唐中宗和唐睿宗的胞妹,其實,太平公主一生很不太平,她的血管裡流動著的是她那極不安分的母親的血液,從小,她驕橫放縱,長大後變得兇狠毒辣,野心勃勃地覬覦著那高高在上的皇位,夢想像她母親那樣登上御座,君臨天下。
在私生活上,她也是離奇地放縱。
太平在嫁給第二任丈夫後,不滿丈夫的醜陋,便四處尋獵美男。她曾勸她的母親也應該用男寵,並把自己中意的推薦給了自己的母親。何為自己中意,不是單單只中意相貌身份,她是經過自己檢驗,認為確實壯偉。她還對母親細細講訴中意的男寵的滋味,詳細描述了床底之歡:味道就像是南海的鮮荔枝,入口光滑,身體非常柔軟,讓人快樂地失了魂。說得武則天心神蕩漾,迫不及待就嘗試了女兒所描述的荔枝滋味。
太平公主一生中共經歷了兩段婚姻。第一任丈夫薛紹的母親是太平公主的親姑母城陽公主。薛紹與太平公主是表兄妹。婚後,太平公主與薛紹婚後共育有二子二女。
她的第二任丈夫武攸暨是武則天的堂侄,也算是太平公主的堂表兄。太平公主與武攸暨也生下了二子二女。
唐中宗李顯竟然被韋皇后與安樂公主聯手給毒死後,太平公主與兄長李旦的兒子李隆基合謀起兵,立即誅殺了韋皇后、安樂公主等人。事後,李旦被太平公主擁立登基為帝,是為唐睿宗。
這段時期,姑侄倆是一個戰壕裡的親密戰友。
此後,太平公主的封邑增加到萬戶之多,三個兒子都被封為王,顯赫一時。不過,野心勃勃的太平公主並不滿足於此,她在朝中積極培植黨羽,圖謀不軌。當時,朝內七位宰相有五位是太平公主的心腹。除了姚崇、宋璟等人外,多數朝臣都依附於太平公主。這個時候,太平公主權傾朝野,便有了效仿母親之心。
延和元年,怯弱的唐睿宗因不願捲入太子李隆基與太平公主的政治鬥爭中,主動讓位給李隆基,這就是唐玄宗。唐玄宗認為姑母太平公主想要效仿祖母武則天稱帝的行徑,因此與親信郭元振、王毛仲、高力士先發制人,控制了宮內的左、右羽林將軍,將勾結太平公主的朝臣誅殺殆盡,一時長安血流成河。
昔日的盟友,轉眼間成了玄宗親政的絆腳石。
二,太平公主諸子皆殺,為何單單留下薛祟簡呢?
事實上確實如此。據史書記載:
公主事敗,兒女俱受牽連,惟崇簡倖免,復官爵,賜姓李,視同宗親。」
這段話中的「崇簡」,指的就是太平公主與第一任丈夫薛紹所生的次子薛崇簡,他也是太平公主一脈中唯一的倖存者。可以看出,崇儉不但未被殺,還復爵賜姓,與太平公主的其他子女下場迥異。
留下崇簡,首先是因為他一直以來支持的都是李隆基,屬於李隆基的親信。
薛崇簡和李隆基自幼感情深厚,在李隆基做皇太子之前,勢力還沒有威脅到太平公主時,太平公主對李隆基也是相當疼愛的,所以表兄弟之間相處也十分融洽。
其次,在殺死皇太后韋香兒與安樂公主、上官婉兒的唐隆政變時,薛崇簡配合李隆基發動兵變,立下不少功勞。
玄宗即位後,太平公主結黨亂政時,薛崇簡對她的做法很不以為然,經常勸阻她不要跟李隆基作對,為此太平公主多次用鞭子抽打他。也可能是薛崇簡深深了解李隆基的能力和手腕,知道自己母親是鬥不過李隆基的,一旦失敗,覆巢之下不會有完卵,所以他也是為自己留條後路。
三,薛崇簡的結局。
儘管薛崇簡未遭清洗,還被賜了李姓,倖存的薛崇簡也不可能再進入玄宗皇帝的權力中心。因為李隆基要做到防患於未然,不能讓自己的皇位有任何的威脅,也不會允許任何潛在的對手執掌中樞——畢竟他處死了薛崇簡的母親及兄弟姐妹。
所以傳說中李崇簡至太平公主事敗後,賜姓復爵,似乎受到唐玄宗榮養,實則不然。
據其墓誌《大唐故袁州別駕薛府君墓志銘並序》中顯示,在公主事敗後,李崇簡隨即被送出長安,出為蒲州(今山西永濟)別駕,對於崇儉這樣身份的人來說,出任偏遠地方的別駕一職,其實跟貶謫、甚至流放沒什麼區別。
謫居期間,其妻方城縣主武氏(梁王武三思女)於開元十二年(724年)病逝於溪州;妻亡後不久,起復為袁州別駕,心情鬱悶。開元十二年(724年)母親被殺11年後,病逝於袁州官舍。
結語。
自古以來,無情最是帝王家。比如劉宋王朝的「前見子殺父,後見弟殺兄」,更何況玄宗曾祖父李世民也是殺兄即位。在至高無上的皇權面前,一切血緣之間的親情都要為之讓路。
所以,每個繁華盛世的背後,都有華幕掩飾下的血腥。
秦皇漢武也好,唐宗宋祖也罷,他們所生長的時代,註定了皇權對眾多覬覦者有著的巨大誘惑,一旦登上皇位,仁慈便可拋諸腦後——也許,他們別無選擇。
至於玄宗殺姑留表弟,在數不清的皇室血腥事件中,我認為倒是情有可原,畢竟太平公主一生為女、為妻、為母、為姑都不那麼光彩!
感謝您的閱讀,文中不足之處,還望大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