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公主死後,李隆基將她的兒女大多處死,為何獨留下薛崇簡?

2020-12-25 李時針的時針

事出反常必有因,李隆基之所以不殺害薛崇簡,還不是因為薛崇簡早早的選擇與李隆基站在一隊了。

大唐以武立國,李世民的成功告訴他的後代們,不管是太子還是天子,自己有實力均可以取而代之。因此李世民的兒子們有樣學樣,李承乾,李泰都對皇位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最終李世民選擇了性格懦弱的李治擔當大唐第三人掌舵者。

李世民選擇李治,長孫無忌扶持李治,皆由於其性格文弱,便於掌控。凡事有利就有弊,李治恰恰又喜歡上了武媚娘,這個在歷史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女人。武則天也用自己的成功告訴了後代們,皇帝不僅僅是男人們的專利,女人有本事,也可以當皇帝。

這在古代封建社會,無疑中給天下的女子都打上了一陣強心劑,凡是掌握了勢力的女人,無不幻想著,能夠成為第二個武則天。太平公主作為武則天的女兒,精明能幹,對於皇帝之位,自然也是心生幾分羨慕。這皇位,母親坐的,我太平卻為何坐不得?

太平公主的二三事

太平公主是武則天的次女,是李顯與李旦的親妹妹,對於家裡的這個小女兒,武則天與哥哥們自然對他千般愛護。在太平公主16歲的時候,武則天將她嫁給了薛紹,他是高宗李治的親外甥,在當時也算是親上加親的一樁婚姻。

武則天權勢越做越大,李唐宗室在她的眼裡也不過如此,更何況是李治的外甥了。或許在武則天心中,只有武家人才最優秀,能配得上自己這寶貝小女兒。於是,武則天便在薛紹哥哥的謀反案中,硬是賞給了薛紹一頓板子,最後將薛紹餓死在大獄內。太平公主也因此守了寡。

薛崇簡在薛紹死的時候,還沒有滿月。最無情還是帝王家,孩子才滿月,作為丈母娘的武則天便將女婿處死,這讓太平公主很傷心。也為之後太平公主混亂的個人生活埋下了伏筆,這件事成為了太平公主內心永久的傷痛。

武則天就像天下許多的老母親一樣,告訴自己的孩子,明兒媽給你找個更好的,在武則天的眼中,武家的男人才是最優秀的,於是便將太平公主嫁給了堂侄子武攸暨。太平公主好似在默默的發洩自己心中的不滿,她一改往日賢良淑德的品性,個人生活愈發的糜亂。

或許是出於對武家人的厭惡,太平公主果斷的還是選擇了與李唐宗室站在了同一條戰線上,在公元705年,她參與了神龍政變,擁立了李顯為皇帝,皇權再次回到了李唐之手。

與大侄子李隆基強強聯手,剷除韋氏集團

太平公主擁立李顯有功,又是他的親妹妹。李顯當時做皇帝時候歲數已經很大了,在他的眼中,或許肆意的玩耍,將這麼多年沒來及享受的時光補回來才更重要一些。於是,他將權力分給了太平公主,分給了韋氏。

韋皇后作為武則天的兒媳婦,自問手段不輸武則天,而李顯又恰恰是一個庸碌之人,韋氏取而代之的心思越來越強。李顯之所以成為這樣的性格,與武則天的強勢有很大的關係,他落魄之時韋氏陪伴在他的身邊,對於韋氏產生了極大的依賴。即便是朝堂之上,也讓韋氏陪伴在左右。

人一旦有了權力,有了野心,便會使其喪失本性。公元710年,韋皇后毒死了李顯,立了李重茂為帝。少主即位,太后監國,這個劇本在封建王朝上演過無數次。韋皇后一旦變為韋太后,那對於李唐宗室來說,無疑就是一場噩夢。

李隆基與太平公主處境相同,一旦韋氏奪得天下,他們必是首當其衝。共同的目標將太平公主與李隆基連在了一起,要想日子過得舒服,必然就要扳倒韋皇后。那誰才是合適的人選,無疑是李旦,畢竟他也是做過皇帝的人。

既然要舉大事,那麼必然要謀劃,既然要謀劃,就要挑選心腹之人傳話。雙方陣營各出一人。太平公主排除薛崇簡,李旦陣營排除李隆基,一起商議謀劃大事。李隆基與薛崇簡年紀相仿,在共同謀劃大事的過程中,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最後,李重茂被拉下了皇位,韋後與安樂公主等人被斬殺,李旦坐上了皇位。李隆基與太平公主無疑是最大的受益者。如果事情來到這裡便戛然而止,或許歷史上將留下一段佳話。

皇權PK,李隆基笑到了最後

前文說道,李旦登基為帝,受益者為李隆基與太平公主,對於李隆基來說,是榮得太子之位,但對於太平公主來說,那便是實打實的權力。李旦做皇帝期間,太平公主是佔據絕對的優勢的。朝堂之上,多是她的心腹,畢竟,歷經三朝的太平公主如果沒點人脈,又如何能夠確保自己的生命安全。

李隆基作為少壯派,他在得到太子之位後,眼看太平公主權勢越來越大,他內心的恐懼自然也與日俱增。一旦太平公主成為了第二個武則天,那皇位必然回不到李唐之手,傻瓜才不將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

自此二人開始鬥個不停,李旦經歷了這麼多事,對於皇位之爭,見得多了,也看得煩了。他還想過幾年的安生日子,於是便順水推舟地將皇位禪讓了給了李隆基,自己當上了太上皇,悠然自得。太平公主處境變得很尷尬,少壯派對於權勢的欲望,顯然要超過李旦,她為了求得生存,就必須往前走。

薛崇簡,在歷史記載上,他經常反對母親太平公主,而擁立李隆基,為此經常被太平公主打得他心開肉綻。之所以這麼做,其實我並不認為,薛崇簡因為與李隆基關係好,亦或者是他覺得李隆基才是正統,我認為這是太平公主規避風險的一步棋。

「不要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平常人都懂得這個道理,太平公主又何嘗不知。皇權爭奪,成功的一方自然風光無限,失敗的一方便意味著滅頂之災。薛崇簡與李隆基交情深厚,太平公主便有意讓他親近李隆基,一旦自己失敗,她還能有一個兒子活下來。

從之後李隆基對薛崇簡的態度來看,便知道,李隆基根本就不親近他,之所以沒有殺他,是在道義上過不去,安撫天下而已。

在太平公主失敗之後,李隆基賜姓李,薛崇簡改名為李崇簡,看似風光無限。但縱觀薛崇簡的一生,李隆基並未對其優待。他因坐事被貶官溪州,後經歷了喪妻之痛。仕途方面,他也並不順利,十餘年嘗遍了人間冷暖,絲毫未受到李隆基的扶持。

後記

從薛崇簡的後半生來看,李隆基就僅僅是沒有殺他而已。李隆基誅殺太平公主一家,薛崇簡畢竟是他的表親,給姑姑太平公主留一個兒子,李隆基自然也不會趕盡殺絕,以塞住天下悠悠之口。但他畢竟殺了薛崇簡一家,在仕途上,一旦讓薛崇簡掌握了權力,未免會招致禍患。因而他將薛崇簡外派,遠離京城,在仕途上,任其自生自滅。

李隆基將其吸收進宗室,也不過是為了拉攏太平公主的餘黨而已,薛崇簡便是留給他們的幻想,也是為了安撫他們。畢竟,太平公主黨羽眾多,李隆基必然不能夠全部趕盡殺絕,留薛崇簡一命,也是緩和矛盾的一種方式而已。

相關焦點

  • 太平公主死後,李隆基將她的兒女大多處死,為何獨留下她的兒子薛
    武則天去世後,多股力量火山爆發般噴湧而出,諸多女性又對皇位趨之若鶩,韋皇后、安樂公主、太平公主等人都想成為下一個武則天。然而,大浪淘沙,滄海橫流,通過「神龍」、「唐隆」等一系列大大小小的政變,最終登上皇位的是睿宗李旦。而沒多久,李旦又將皇位拱手於兒子李隆基。太平公主死後,李隆基將她的兒女大多處死,為何獨留下她的兒子薛崇簡?
  • 太平公主死後,李隆基將她的兒女大多處死,為何獨留下她的兒子薛崇簡?
    這位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公主一生經歷兩次婚姻,共有4子4女,她死時,只有次子薛崇簡活了下來,其餘子嗣及其黨羽數十人全部被處死,崔湜、岑羲、蕭至忠、竇懷貞四位宰相被殺,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先天政變」。在這場政變中薛崇簡不僅保住了性命,還官復原職。「太平公主逃入山寺,三日乃出,賜死於家,公主諸子及黨與死者數十人。
  • 太平公主死後,李隆基將她的兒女大多處死,卻留下她的兒子薛崇簡
    在權力面前,太平公主戰勝了很多勁敵,可最後卻敗給了侄子李隆基,在和李隆基的姑侄鬥法中,太平公主最終失敗走向滅亡,可是有一個現象比較有趣,那就是太平公主最後被處決的時候,自己的兒女大多都被牽連了,只有薛崇簡得以保全,這究竟是為何呢?
  • 太平公主死後,李隆基將她的兒女大多處死,為何獨留下她的兒子?
    太平公主她該死嗎?當然該死!她的八個子女也該死嗎?依她親侄子唐玄宗的邏輯,被殺的都該死,赦免的就不該死。這個太平公主唯一倖存下來的兒子,就是題主說的薛崇簡。一,先說說太平公主。太平公主是我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其知名度之高,應該排上中國古代公主前五。
  • 太平公主死後,李隆基處死她的兒女,為何單獨留下薛崇簡?
    公元713年,太平公主密謀亂政失敗,逃到深山寺廟中躲藏三天,回到家中被唐玄宗李隆基賜死,太平公主的子嗣以及黨羽被全部處死,但是太平公主次子薛崇簡免於死刑,仍然官居原職,這是為什麼呢?事情要從薛崇簡的母親太平公主說起。從小機靈有謀略太平公主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女兒,唐中宗李顯和唐睿宗李旦是太平公主的親哥哥。
  • 太平公主自盡後,大多兒女被李隆基處死,為何只留下他
    太平公主就是其中一例,在她死後,大多兒女都被李隆基處死,但是只留下了薛崇簡這一個兒子。原因是薛紹被牽扯到謀反事件當中,但事實上薛紹並未參與謀反,就此武則天認為太平公主是嫁錯郎,一氣之下將薛紹打入大牢,薛紹最終在牢中餓死。武則天為了安慰自己的女兒,便將她的封戶破例加到一千二百戶。
  • 李隆基將太平公主的兒女大多處死,為何獨留她的兒子薛崇簡
    ▲太平公主劇照  當年太平公主非常疼愛李隆基。李隆基的父親李旦,之所以能夠登基為帝,離不開太平公主的鼎力支持。  公元713年,李隆基發動先天政變,直接賜死了太平公主,同時將其黨羽一網打盡,她的子女也都被幹掉,除了薛崇簡。  「公主事敗,兒女俱受牽連,惟崇簡倖免,復官爵,賜姓李,視同宗親。」
  • 太平公主死後,李隆基幾乎滅其滿門,為何幼子薛崇簡能倖免於難?
    可是,太平公主終究沒能夠成為第二個武則天,曾經權傾朝野的她,最終輸給了自己的侄兒太子李隆基。太平公主奪權失敗後,李隆基處死了她所有的兒女以絕後患,唯獨留下了她兒子薛崇簡,這又是為何呢?當時,薛崇簡便追隨自己的表兄李隆基參與了「唐隆政變」,起兵討伐韋皇后一黨。在這場政變結束後,相王李旦又在妹妹太平公主的密謀幫助下,成功登上皇位,成為了唐睿宗。從舉兵討逆到新皇登基,太平公主與薛崇簡母子二人可謂是功高至偉。可是自此以後,被封為鎮國太平公主的野心更加膨脹。
  • 李隆基處死了太平公主的所有子嗣,只留下了薛崇簡,原因是何?
    一提到歷代的公主,不得不提的是唐朝的太平公主了,在中國歷史上,太平公主的名氣屬實不小。她是唐高宗和武則天最小的女兒,也是唐中宗和唐睿宗的妹妹,從小到大也頗得自己父皇和母后的寵愛。但儘管集齊萬千寵愛,太平公主的第一段婚姻還是以失敗告終,她的第一任丈夫薛紹的哥哥薛顗參與了推翻武則天統治的謀反,由此薛家受到了牽連,武則天堅持要讓太平公主與薛紹終止這一段婚姻,最終才導致這段婚姻的遺憾。
  • 太平公主死後,為什麼只有兒子薛崇簡活下來了?
    由於太平公主的權勢甚至超過了皇帝李旦,所以對她趨炎附勢的人數不勝數。 太平公主的兒子武崇行、武崇敏、薛崇簡三人都受封為王。太平公主的田產園林遍布於長安城郊外各地,她家在收買或製造各種珍寶器物時,足跡遠至嶺表及巴蜀地區,為她運送這類物品的人不絕於路。太平公主在日常衣食住行的各個方面,也處處模仿宮廷的排場。
  • 李隆基殺掉了太平公主和她的子女,為何唯獨留下其次子薛崇簡
    李隆基非常憎恨太平公主,不但殺掉了太平公主,而且還把太平公主的子女基本上都殺光了,但是李隆基卻把太平公主的次子薛崇簡留了下來。
  • 太平公主被殺,李隆基為何留下她的兒子?這裡有一不可告人的秘密
    作為武則天的女兒,太平公主的欲望絲毫不亞於母親,她一生經歷六任皇帝,其中不少都是在太平公主的扶持下上位,這種「壯舉」,試問還有誰能做到?不過太平公主的下場並不好,她與李隆基之間的鬥爭最終讓她丟了性命。後來索性給太平公主賜婚,嫁給唐高宗的外甥,婚禮極度豪華,太平公主第一次婚姻時安分守己,幾乎不與外人交往,但是僅僅過了七年,丈夫就因為參與朝堂鬥爭,被武則天下令處死,只留下了太平公主和一個未滿月的孩子。
  • 李隆基殺了太平公主,為什麼要留下他兒子?網友:太壞了!
    只不過太平公主最後也沒能像武則天一樣成為女帝,反而還被李治的孫子李隆基給殺了,但令人奇怪的是在太平公主被殺害後,七個兒女都被處死了,為什麼唯獨留下了太平公主的兒子薛崇簡呢?首先,按照歷史傳統,公主的婚姻一般都是用於跟少數民族和親的,太平公主才只有8歲的時候,周邊部落就來求親了。但武則天特別捨不得這個女兒受苦,不想讓她遠嫁,所以就將她嫁給了一表人才的薛邵。
  • 李隆基賜死太平公主全家,卻唯獨留下了她的次子,其中有何隱情?
    尤其是在皇室中,無論王子,公主,甚至妃子,他們都對王位抱有很大的野心。其中最著名的是太平公主,但最後她失敗了。 去世後,李隆基處決了她的七個孩子,而留下唯一兒子薛崇簡。 為什麼? 這揭示了唐玄宗的秘密。
  • 李隆基殺了太平公主眾人,為何唯獨放過了她的兒子?
    這個時候太平公主正式開始了參與朝局。中宗朝,韋後和安樂公主亂政,太平公主派出了自己的兒子薛崇簡與劉幽求一起參與了李隆基等誅殺韋後的行動,清除了韋氏黨羽,並親手將李重茂拉下皇位,擁立相王李旦復位。同時立李隆基為太子,太平公主的權勢到達了頂峰,和李旦父子一起把持朝廷,李旦很多事情都是需要跟太平公主商量,要她同意才施行,甚至官員大到宰相她也能一手遮天。
  • 權利之爭下的姑侄:太平公主事敗被賜死,為何留下薛崇簡一命?
    太平公主與自己侄子之爭,根本就是一出宮廷狗血劇,而李隆基之所以不殺 薛崇簡 ,不單是薛崇簡的政治站隊和從小與李隆基關係好的原因,背後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整件事的來龍去脈請看下文分解:正史上,太平公主並未留下真實姓名,但根據 《全唐文·代皇太子上食表》 一文認為她的本名是 李令月 。太平的名字,源於她為已故外祖母榮國夫人楊氏祈福時出家為尼的道號。
  • 太平公主丈夫薛紹墓發掘:曾遭破壞,李隆基下的狠手?
    太平公主第二任駙馬便是一個例子。 薛紹死後不到一年,太平公主再嫁武攸暨。延和元年(公元712年),武攸暨去世後原本已經下葬。不料就在他去世的第二年,太平公主被唐玄宗李隆基以謀逆罪賜死。 最終這也牽連到已入土的武攸暨。新舊唐書均記載,武攸暨之墓因太平公主「謀逆」一案而被平毀。
  • 太平公主,愛上了侄子李隆基,史上最荒淫的公主
    太平公主與李隆基的亂倫關係實際上是《大明宮詞》的情節,在歷史上並非如此。太平公主是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小女兒,她是史上最不正經的公主,太平公主竟愛上了自己的侄子李隆基,她的婚姻、男伴侶都是野史關注的焦點,相比她的權謀而言,野史筆記的作者更喜歡她的情史。今天要說的一件野史趣聞,主人公就是她和她的侄子——後來的唐玄宗李隆基。
  • 李隆基為何一定要殺死太平公主?只因她知道這一皇室秘密
    這是韋後和太平公主的座右銘,兩人為了當皇帝而奮鬥。武則天為了當皇帝,先後廢掉了自己的兩個兒子,然後才上位。晚年,她又將江山交到了李氏的手中,她的兒子李顯再一次的當皇帝。只是李顯性格懦弱,軍政大事盡由韋後一人處理,這就更急滋生了她稱帝的決心。 為了儘快的當上皇帝,韋後和安樂公主便聯手把李顯殺了。皇帝死了,肯定要有人繼承皇位,韋後決定上位。
  • 李隆基為什麼一定要姑姑太平公主死?姑姑知道一個不可告人的秘密
    韋後的僭越,終於使太平公主不再沉默,她及時聯繫了自己的侄子李隆基,在某天,突然發動宮變,將以韋氏為首的後黨誅殺殆盡。韋後倒臺後,太平公主完全可以效仿母親繼承大統,況且,此時的太平公主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文武大臣有半數是太平公主的親信,七個宰相中有五個是太平的門生。然而,太平公主卻聰明的選擇了退居幕後,將江山送給唐睿宗李旦,坐在家中把持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