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大家推薦了英國紀錄片《北鼻異想世界》,該紀錄片拍攝於2018年,在一個英國兒科專家的帶領下,由世界頂級兒童發展專家組成的團隊,在各自領域的經驗基礎上,經過一系列的幼兒實驗,對生命最初兩年進行了最深遠和最全面的研究,以此來揭示孩子在2歲之前發生的巨大變化,觀察孩子是如何習得後來的生存技能,如何長大,提出了關於嬰兒大腦發展的新觀點。
敲重點:紀錄片中很多觀點與100多年前蒙臺梭利理論不謀而合。
- What shapes a child's personality -
【實驗目的】:了解孩子的基本氣質和環境的影響
【幼兒年齡】:5個月左右
【實驗過程】:分別給5個月大的不同嬰兒一些陌生的物品展示,分別是魔術盒,面具,會動的機器小狗。這些嬰兒的反應和心理學家在成年人身上發現的3種基本氣質類型一致:激動、謹慎、平靜。
【實驗結論】:這些小就顯示出基本氣質,表明這來自於遺傳,這是孩子個性的起點。孩子的氣質是他們對周圍環境和事物的反應,而周圍環境對嬰兒的反應,反過來又影響他們的性格形成。如果孩子是謹慎型,我們在給他介紹新事物就會比較謹慎和緩慢,這個互動過程影響他們個性的形成。
【蒙氏理論】:環境對於幼兒的重要性,所以成人重要的職責之一就是為幼兒準備「完備的環境」,以幫助不同需求的幼兒完成其內在建構。
-The rate at which babies accumulate vocabulary -
【實驗目的】:父母的語言輸出量對孩子的語言發展的影響
【幼兒年齡】:21個月
【實驗過程】:追蹤家長日常與孩子溝通的語言輸出量,第一天媽媽說了2500個單詞,孩子會說出大概500左右,第二天研究人員要求媽媽有意識地增加詞彙量,於是媽媽增加到了2570,孩子說出了750個單詞,雖然媽媽只增加了5%,但是孩子增加了30%的輸出量,更重要的是,媽媽增加了38%的對話方式,孩子對"對話形式"的溝通更敏感。
【實驗結論】:在嬰兒期聽到許多詞彙和對話的嬰兒,更容易在之後獲得更多的詞彙量,並在學校的表現得更好。嬰兒早期接觸的語言量非常關鍵。
【蒙氏理論】:孩子的語言發展在孩子出生後就開始了,1.5歲之前與孩子更多的語言輸入,孩子在2-3歲的語言爆發期詞彙量會成倍的增長。
- When did prejudice come into being -
【實驗目的】:嬰兒是否像成人一樣選擇與自己更接近或更相似的人
【幼兒年齡】:2歲以下
【實驗過程】:實驗選擇了非常具有爭議的不同膚色的兩個人(無歧視,只是肉眼能夠識別明顯不同,便於孩子分辨),對玩具進行分配。與孩子們膚色不同的亞裔面孔是表現的是有原則的公平分配者,而與孩子膚色一樣的工作人員扮演的是不公平分配者,孩子見證整個分配過程,然後去選擇跟誰一起玩積木。
【實驗結論】:熟悉的面孔會影響孩子成人後的立場,態度,和選擇。孩子的經歷會導致特定的社會偏好,唯一解決的途徑是進行多樣性的接觸,來影響和指導孩子的社會偏好。
【蒙氏理論】:蒙氏環境中的鼓勵混齡,更鼓勵混文化的班級,不同年齡,國籍地區,家庭文化背景的孩子組成的班級,更有利於孩子尊重社會的多樣性。
【實驗目的】:嬰兒對於家庭分工的看法
【幼兒年齡】:24個月左右
【實驗過程】:首先給孩子一男一女兩個玩偶,問孩子誰是媽媽,知道拿媽媽玩偶。然後拿出吸塵器玩具,問孩子你希望媽媽來做還是爸爸來做?然後呈現車,寶寶玩偶,或者誰來開車,誰來照顧寶寶,誰陪寶寶戶外玩耍。
【實驗結論】:很難看出孩子會完全選擇某一種角色做某一特定工作,可以看出家庭環境對嬰兒看法影響有多早。相比於20年前,這些孩子對於家庭中家務的分配變得更加公平了。這反映他們成長的家庭,和他們在書上,電視上,以及更廣闊的世界中看到的情況。
【蒙氏理論】:孩子在0-6歲具有吸收性心智,0-3歲時無意識吸收,周圍環境中的一切,包括社交方式,角色分配。什麼樣的孩子,可以反映他生活在一個什麼樣的家庭。
- When babies form relationships with others -
【實驗目的】:嬰兒從一開始是如何與他人建立聯繫的?
【幼兒年齡】:出生一周的新生兒
【實驗過程】:給出生一周的新生兒戴上大腦掃描儀讀取孩子的大腦活動,然後給孩子看兩種動圖,一種是旋轉的機械玩具,一個是說話的人臉。當嬰兒在觀察圖片時,大腦的哪個區域最為活躍。
【實驗結論】:當嬰兒觀察機械玩具的時候,流入大腦的血液沒有太大的變化,也就是沒太大反應。當孩子看到人臉的時候大量氧氣湧入大腦。可以看到大腦中的顳上後區,也就是人類對外界事物做出反應的區域,與世界互動,處理複雜的事物,比如理解別人的情感,發現別人說謊,或者接受別人的善意的區域。儘管孩子才一周,控制與外界互動的大腦區域開始運作。他的大腦已經建立起了日後社交生活所需的聯繫與框架。
【蒙氏理論】:新生兒對人類的聲音特別感興趣,似乎全神貫注的在聽熱門人類的聲音,而不是對突然出現的其他車水馬龍的噪音做出反應。一開始不會去學動物的叫聲,也不會對周遭的聲音感興趣,只對人類的聲音全神貫注。
今天先分享這麼多,之後會繼續給大家分享「最初印象對信任的影響」、「為什麼父母這麼害怕孩子哭?」、「孩子的自我意識什麼時候出現的?」、「孩子能否識別危險?」、「孩子發脾氣時他的身體變化是什麼?」、「從爬到走,孩子看世界的角度有什麼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