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遇30年前少年宮一起跳舞的夥伴|三明治

2021-02-07 三明治

上一期專欄,我寫到去年年底在微信「重遇」三十年前的舞蹈小夥伴。今年,本打算一定要回廣州一趟,跳出虛擬空間和他們面對面話當年。沒想到疫情蔓延,計劃泡湯之餘,新加坡邊境至今關閉,我是哪裡都去不成了。但病毒一點也沒有打消我的好奇,失聯三十年間,這些小夥伴的人生軌跡如何?


我與他們曾經如此親密,天天一起泡練功房。深夜從電視臺演出完回家,巴士上頭挨著頭打瞌睡。外地演出時還同吃同住,想想同窗六年小學同學,除去春遊秋遊,還從未像我和舞蹈小夥伴這般靠近。


我選擇了語音通話,電話接通時還是有點緊張。他們的名字我都認識,可隔了那麼多年,嘴上念起來多少感到生熟。我們相識於幼時,成年後重遇,仿佛重新認識一個人。他們在那端說話,我趴在電腦文字上,上一點一點還原丟失的時光。他們的聲線和記憶中一樣,說話方式也沒怎麼變,甚至還把當年未有勇氣說明的表白,一吐為快。


可是聊著聊著,我發現我們的對話不僅只是敘舊,裡面藏著另一個更有意義的主題。


五位小夥伴中,兩位至今從事與舞蹈有關事業,其中一位還回到了我們當年的海珠區少年宮(以下簡稱少年宮)任教。其餘幾位就算職業與舞蹈無關,他們的舞蹈生涯也足夠長,從孩時一直延伸到成年。所有人都強調「舞蹈已成為身體一部分」,小時候的舞蹈訓練,對後來人生有著意想不到的影響。


我曾經採訪過新加坡舞團的首席芭蕾舞演員,她說當年一起從專業芭蕾舞院校畢業的同學,現在大都轉行,很多人離開就不再回頭。而我的這些小夥伴們,儘管身材條件比不上專業出身的舞者,但從敘述中,我感覺到了他們對舞蹈的執著,熱誠,甚至想方設法地延續與舞蹈相處的時光。


寫下這些文字時,我一直想起尼採的名言:「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 我雖離開舞蹈卻又從未真正斷絕,一些習舞的習慣至今保留。每次在泰拳館做準備運動時,我總不自覺開始壓腳背。我也儘量每天練瑜伽,希望保持身體柔韌度。我最想念的還是舞臺,懷念站在臺中央時,享受萬眾矚目的感覺。


聽丹丹說,前幾年少年宮60年宮慶,她和幾位小夥伴代表上一輩「演員班」上臺,演出二十多年前跳過的東南亞舞,」俏女孩「。我聽後羨慕極了,丹丹說:


「那你快回來呀!廣州很多舞臺,肯定有機會!」


我盼望重返舞臺的願望早日實現,那天到來之前,我先呈上以下五個故事。這是五個和舞蹈有關的故事,也是五位舞者寫給舞蹈的情書。

要是我不說,新朋友很少知道,三十年前的我曾是童星——因舞蹈出名的童星。和那些拼命出名的人不一樣,我的星運來得十分自然,就像老天爺親自交到我手上一般順利。


我小時候長得圓圓肉肉的,」小肥妹「一枚。幼兒園老師見我可愛,很喜歡把我放在隊形前排。一次,海珠區少年宮(的舞蹈主任來給我所在的幼兒園編舞,他一眼看中我,並讓我媽媽帶我去少年宮學跳舞。學了沒多久,我就以主角身份,參演了一支題為」勿偏食「的舞蹈作品,並在省舞蹈大賽中獲得了一等獎。


但把我推到」童星「高度的,全因一年級跳的獨舞:金色的孔雀舞。我帶著這支舞蹈代表學校參加比賽獲得了一等獎。從此,」小孔雀「成了我的招牌,屢次代表少年宮出賽,均獲得金獎。無論家長還是老師,只要提到孔雀舞,就一定想起我——丹丹。


那時候要是有網絡,我絕對有資格成為「網紅」,不僅受邀至各種場合演出,還頻繁出現在報紙媒體上。當時最受歡迎的雜誌,例如」少男少女「,」南方少兒報「,都出現過我的專訪。我還時常收到來自全國各地「粉絲」來信,表達對我的喜愛。我的孔雀舞劇照,至今掛在後來的初中走廊上。


小朋友心態大約如此,越受到表揚就越有自信。也許當初只是被動選為主角,對舞蹈一無所知,但看著家裡越來越多的獎盃獎狀,而自己每次演出都站在C位擔任主角,我開始相信自己在舞蹈方面是具備天賦的,並發自內心去熱愛舞蹈。


當然,從小頂著」童星「光環,我也經歷過」輕飄飄「時刻,尤其青春期13,14歲時,迫不及待與同學吹噓自己見過哪些明星,得過什麼獎項。幸好身邊一直有師長前輩叮囑,我才懂得腳踏實地,尤其我爸爸,一開始就不贊同我走藝術路線。他和我立下規矩,學習成績只要跌出全班前五名,馬上停止舞蹈訓練。所以我從小分得很清,舞蹈只是愛好,學習才是我應該做的事情。


和其他同學相比,我童年時的生活軌跡已經超出單純用功讀書的弧度,所以我經常在校園裡成為焦點,其中包括好奇,崇拜,也存在不友好聲音。記得初升高時,我因免試直升而招來某些同學質疑,認為老師只偏愛我的舞蹈特長。後來老師公開亮出我初三一整年成績,每次考試都在全級前20名,完全夠資格。這件事也讓我很早意識到,做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舞蹈給我帶來了許多榮耀,同時,我也在小時候的演出經歷裡學到很多東西,例如合理安排時間,待人接物等。在我生命最黯淡時刻,舞蹈竟然給了我力量。高三那年,爸爸突然離世。我媽媽整個人都垮了,我夜夜失眠。幸好那時我還在為參加舞蹈比賽而準備,於是每晚臨睡前,我強迫自己複習舞蹈動作,一遍一遍,腦海裡回放。我像抱著毛絨娃娃一樣攬著舞蹈,最終熬過去了。


舞蹈一直陪伴我到了工作。我大學畢業後一直就職於一間國企,每逢單位有活動,也是我作為舞蹈骨幹帶領演出。後來活動少了,我也相繼生了兩個女兒,當年的舞蹈童星標籤逐漸黯淡。偶爾提起,個別老廣州人還記得我的孔雀舞。但更多時候,新朋友總先上下打量我現在稍稍圓渾的身材,然後尷尬一笑:啊,還真看不出來!



我已習慣了這樣的低調,心態平和。我也沒送兩個女兒去學舞蹈,畢竟天天壓腿很辛苦的,哪裡捨得讓她們「受罪」。再說舞蹈也要看天賦和興趣,由她們自己選擇吧。兩個月前,我又回到練功房,跟著相熟老師練舞。現在身體遠不如以前了,每次練完都需要三天時間來恢復。我想給女兒們樹立榜樣,讓她們知道媽媽的堅持。


我還經常回去少年宮看小朋友演出。每到帷幕降落,眼淚都禁不住落下。我無法解釋淚水成分,或許舞蹈本身,就是一種感動。

我從未真正離開過少年宮。30年前,我是學生。30年後,我成了老師。


和其他舞蹈同學相比,我經過一些曲折才加入海珠區少年宮。最初,我在另一間少年宮學舞蹈。一次,海珠區少年宮的老師過來編舞。她覺得我長得很可愛,黑色麻花辮,烏黑大圓眼睛,中國娃娃一樣,急切希望我轉去海少宮。聽我爸爸說,為了「爭奪」我,兩邊老師連番給他呼機留言。最後,我選擇了少年宮,正式成為「小海燕」成員。


因為是插班生,我加入時其他同學已經在排「勿偏食」這支舞蹈。我記得趴在窗戶前看她們排練時羨慕極了,心裡暗暗督促自己加緊練基本功,好趕上她們。其實我的身體條件偏硬,可我性格也很倔,迎難而上。那時候我家住老房子,大門外裝了廣州特色的趟櫳門,即外形如大木框,中間橫架15根圓木。我每天在圓木上壓腿,從平地而起第六根開始,最後腿能放在第九根圓木上。



那個年代學舞蹈,很流行穿黑色尼龍練功褲。一次,親戚送了一條給我,尺寸大了。我媽媽在褲頭縫了兩條吊帶,乾脆改成連身褲。我穿著這條連身褲給其他同學示範下腰,踢腿,神氣極了!


不過,少年宮老師和同學肯定都忘了我的神氣,他們對我的印象只概括為一個字:哭!練功練疼了,哭;老師批評了,哭;位置排到後面了,哭。甚至去北京演出,我也還是哭。


1991年,少年宮憑著嶺南特色舞蹈「落雨大」,經過層層篩選,最後得到在中央電視臺元旦晚會上演出的機會。我還記得一下飛機,中央電視臺就派了警車來給我們開路,一直「護送」至演出場地。現場舞臺比想像中小,根本容不下16個人的隊伍,老師必須臨時作出大改動。她刪掉最後一排,把我從主角挪到邊上。所有演員位置幾乎都變了一通,唯獨另一位主角,始終屹立不倒。


那是丹丹。


我不能用「對手」來形容我和丹丹的關係,因為她是我在少年宮認識的第一位朋友。但從一開始,我就把丹丹當做努力追趕的目標,直到我也站上主角位置。我本以為我倆在老師心目中同等重要,畢竟論形象,論舞姿,我與她旗鼓相當,甚至我的基本功還比她好。可為何遇上變動,尤其出現在全國電視屏幕的場合,被挪到一旁的是我而不是她!


我淚眼汪汪地看向丹丹,她為被刷下去的同學感到可惜,完全沒有察覺到我暗湧的情緒。音樂響起,我揚起嘴角走上臺,老師打趣對我說:「哎呀,怎麼流著眼淚還笑得那麼甜!」 他們不懂那天的我,自認為全場最委屈的小朋友,更不知道二十多年後的一天,當時積攢的不忿會在丹丹面前全部釋然。


六年級的時候,我時不時回少年宮幫忙。起初因為舞蹈老師懷孕,我替她示範動作。到了後來,我課餘時間都在少年宮擔任助教。我其實喜歡做老師,可我那時才上高中,不想那麼早確定職業。況且,我一心想考北京舞蹈學院,到外面世界闖闖。


高三那年,因為家庭原因,我最終只能留在廣州,讀了一所大專。同時,我在少年宮已開始帶班,學習了很多編排少兒舞蹈的方法。專升本時,我考上山東青年幹部學員,專業編舞。畢業後回到廣州,兜兜轉轉,最終在2014年正式成為少年宮合同舞蹈老師。


現在小朋友和我們以前不一樣了,他們的目標更明確,更會規劃人生,許多學生來學舞蹈就是希望以後考取專業舞蹈院校,所以他們的舞蹈技巧,功底,都比我們以前更專業。只是他們錯過了廣東電視臺最輝煌時期,商業演出機會甚少,更不用說和和明星同臺共舞。如今要走上舞臺,大多通過各類型舞蹈比賽。


前幾年,我帶學生和舞蹈作品到北京參加舞蹈大賽,沿途風景與舊時記憶重疊。我和學生說:這是中央電視臺,老師小時候和小夥伴們在這兒表演;那是天安門廣場,「小海燕」曾經在這兒照相留影。轉換身份重遊舊地,多少有點物是人非,警車開路的架勢不再出現,我也告別了「愛哭鬼」,成了責任在肩的帶隊老師。


我和丹丹一直保持聯繫,偶爾碰面,卻甚少交流舞蹈。直到我剛從山東畢業回到廣州不久,她邀我編舞。我帶著一支「春江花月夜」去到丹丹單位,第一天教授完畢,丹丹還未完全掌握所有動作。但第二天一來,她不僅消化了前一天的內容,舞蹈裡的情緒她也詮釋到位。我站在編舞老師的角度看丹丹起舞,突然明白她之所以處處為主角,不僅因為努力和專業,同時她也在理解老師的用意,把身體融進舞蹈精髓裡。想到這,兒時殘留下來的不忿,頓時煙消雲散。


我現在帶五個演員班,共一百五名學生左右。每次學期開始,我一定強調以下兩點,其一,不要在我面前裝哭,這招我以前用多了,行不通;其二,我希望他們做一個會思考的舞者,像丹丹一樣。

我走上舞蹈這條路,一定少不了基因的貢獻。


我媽媽年輕時在宣傳隊跳舞,我翻過她以前的照片,也看過她在家起舞。只是我小時候頑皮好動,媽媽帶我去少年宮學書法,不巧遇見舞蹈主任,與媽媽曾在同一宣傳隊。主任看我眼睛大大,皮膚白淨,人見人愛小男孩模樣,立馬讓媽媽送我去跳舞。


那時我大概三年級,同一班學習舞蹈的男生才十個左右,由一位男老師負責。老師是北方漢子,身高一米八幾,舞蹈更講究力氣型,很適合我蹦蹦跳跳性格。我體型屬「細細粒」,個子全班倒數,多虧遺傳了媽媽的基因,我學動作快,節奏感又好,很快當上主角。


但主角並不好當,尤其男生,經常需要託舉大跳,有時候還兼表演武術,為此我受過好幾次「重傷」。一次在馬來西亞演出,我右腳刮到木梯,整塊皮被削掉,老師趕緊抱著我去當地醫院打破傷風針。還有一次在白天鵝酒店演出,搭檔來了個成龍式「鯉魚打挺」,不小心一腳踢到我。當時我只覺痛,以為無甚大礙,誰知最後亮相時,臺下一片尖叫。原來我的眼角破了,到醫院縫了二十針。


很多人知道我的受傷事跡後都很驚訝,他們一直覺得我很嬌氣,畢竟平時我對食物挑剔,人也長得太清靚斯文,不像是能吃苦的。其實,這也是舞蹈把我訓練出來的,既然要做就堅持到底。


我離開少年宮的時間有點模糊,因為當時沒有舉行任何畢業儀式,感覺說散就散,我至今覺得遺憾。不過,我的舞蹈生涯一直繼續。初中時,我組織了舞蹈隊,隊員一律是男生。我們的舞風偏民族,但他們知道我跳的舞蹈很帥氣,都願意跟著我。高中時,我帶著一支叫「龍出海」的舞蹈到市裡參加比賽。其他參賽隊伍實力很強,其中不乏「小海燕」出來的舞蹈演員。但我們全男班單枝獨秀,最終獲得一等獎。


比賽之外,我和大多同齡青少年一樣,喜歡跟著港臺音樂勁歌熱舞。直到考上廣東商學院(後改名為廣東財經大學),我的舞風才真正實現蛻變。大二那年,我在校園裡看到師哥師姐跳街舞,十分感興趣,便自己開始探索。後來有一次參加比賽,正好遇到街舞界靈魂人物阿牙。那時的他已橫掃廣東舞蹈界許多獎項,我坐在臺下看他跳舞,心想:這太不可思議了!原來可以這樣跳舞!比賽結束後,我找到阿牙,並表達想跟他學習街舞的想法。沒想到他很快答應,我如願以償成為他的徒弟。


學跳舞我覺得是註定的。


2004年,中國街舞元年,亦是我本科畢業在即。我和我的街舞隊代表學校,以阿牙學生的名義,參加全國大學生街舞比賽。我們一路從廣東省冠軍,到去北京中央電視臺參加決賽,最後取得全國第四名的好成績。正式畢業時,我們策劃了一臺街舞演出作為告別。演出晚上八點開始,觀眾五點就在劇場外排隊,就為了目睹我們的風採。


直到今天,每次想起那晚的狂歡,我依然能感覺到沸騰。但曲終人散時的失落亦隨之襲來,我想,自己的街舞生涯大概就此結束。之後,我去了英國讀書,沒想到在那裡,我迎來了街舞的另一小高潮。我在學校認識了幾個也跳街舞的鬼仔,我們一起組隊參加學校的達人秀,竟然獲得全校第二名。那些外國人都驚訝說:「原來中國人也會跳街舞!」



現在的我已徹底告別街舞了。前陣子「這就是街舞」真人秀播出,我在電視屏幕前看到阿牙和其他熟悉的面孔,感慨萬分。要是晚出生幾年,也許我能趕上這個街舞蓬勃發展的網絡時代。倘若未來有機會,我一定重返舞臺!

我真正嘗到練舞的苦,應該是從離開少年宮開始。在這之前,少年宮除了給予我快樂,同時影響了我日後的為人處世。


最深刻的一次教訓,是我記錯了排練時間。我以為周末訓練取消,滿心歡喜去了佛山親戚家玩。


正緊張排練的老師找不到我,趕緊打電話給我媽媽,她了解情況後讓我立即坐出租回廣州。


到達排練廳時,老師故意讓我站在一旁。我看著大家的排練,眼淚滴答滴答流下來。那是我很喜歡的一支東南亞舞蹈,從香港請來的老師也十分喜愛我。我當時只覺後悔,埋怨自己貪玩而錯失舞蹈機會。後來我回歸隊伍,但我一直提醒自己做事要認真,自律,尤其在我成為芭蕾舞專業學生後。


小學升初中時,我決定報考廣東省舞蹈學院。當時13歲的我還未知舞蹈的路有多長,只知道自己很喜歡舞蹈,想繼續跳下去。家人很支持我的決定,多年的「小海燕」舞臺經驗更是給我打好了良好基礎。我能輕易模仿面試官的動作,即興表演一段舞蹈,就這樣通過考試,順利考上舞院。


芭蕾的確是殘酷而美麗的藝術。每天早上,我們必須6點鐘起來練基本功。除去午飯,晚飯,其餘醒著的時間,都花在訓練上。苦是苦,但身處濃厚優美氛圍中,自然感受到舞蹈的力量。我暗自立下志願,日後一定把舞蹈當作事業。


我身高只有一米六,身體條件不理想,只能靠後天努力。到了高年級,學校不再強求早起練功。但我依然每天到練功房打卡,遇上寒流來襲,練功房裡就只有我孤獨而堅毅的身影。


對於舞蹈專業學生,最好出路當然加入芭蕾舞團,延續舞臺生命。我報考了廣州芭蕾舞團和戰士歌舞團,可惜終因身材限制而落選,只能退而求其次,到少年宮當舞蹈老師。臨近畢業,我和其他幾位同學一起考芳村區少年宮。面試要求編舞,少年宮準備了不同道具,供我們發揮使用。


那天面試完畢,大家拿著包就離開了。我看見散落一地的道具,順手收拾進箱子裡。就因為這個無心動作,我最後得到了工作機會。這還是多虧小時候在少年宮時的經歷,每次演出完自己收拾,已養成本能習慣。


我在芳村區少年宮工作幾年,而後轉進廣州一間職業中學工作,還是當舞蹈老師。學校設有茶藝課,課程老師要是對儀態或舞臺效果有疑問,會邀請我幫忙做指導,順便教授我一些基本茶藝知識。隨著我對茶藝與中國傳統文化了解越深入,我開始大膽設想:何妨試試把茶藝與舞蹈結合起來呢?


懂茶的人,大都停留在泡茶技能,未能充分詮釋「茶藝」裡的「藝」。而藝術呈現又是我的專長,在茶道裡添加舞蹈元素,原本只限於可嗅可嘗的茶道工序,即可擴充至可觀可賞的多維度舞臺作品。



2010年,我的茶舞試驗品在廣州茶藝師大賽中亮相,並以黑馬身份獲得冠軍。我想把這個理念繼續擴大,卻苦於無處覓得高人。一次偶然機會,我在網上找到北京一間茶藝工作室,專長做茶舞。我與這位工作室負責人取得聯繫,經老師指點,我的技巧得到提升,同時更堅定我繼續普及茶道藝術的決心。2013年,我與丈夫一道開辦了「悅睦堂」藝術生活館,推出有關茶道,香道,花道,儀態等課程。


2018年,茶舞概念開始全面在中國開花。我帶著作品在深圳參加了全國第一屆茶舞比賽,並收穫一等獎。生活館經營至今八年,算是在茶藝界做出點名堂。許多慕名而來的學員除了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還可以在此相互交流心得。而我年少時中斷了的舞臺生命,終究因為茶舞繼續延伸。


我依然在職中擔任舞蹈老師,課餘打理生活館事務。家裡一對雙胞胎兒子今年14歲,雖過了最操心年齡,仍需要我的陪伴。問我如何懂得把時間合理分配給這人生三件大事?


當然還是多得以前少年宮的經歷咯!

如果用一種顏色來描述我與舞蹈的關係,我一定選擇肉粉色。


很久以來,我做事情只為取悅別人,學習是,舞蹈亦是,這和我的童年經歷有關。我父母以前關係不好,他們一吵架,媽媽就會帶我去親戚朋友家借住。寄人籬下,我必須表現出很乖很聽話,所以學校老師都很喜歡我。後來少年宮老師來我們學校編舞,說我跳得好,讓我去報名學跳舞,我也就去了。


剛開始學跳舞,我只是不想辜負老師的心意,畢竟自己的基本功不好,也比不上其他主角那樣刻苦。但我節奏感不錯,跳著跳著也覺得自己是喜歡的,只是有時候學得慢,因為我需要先去理解,消化,然後才能變成自己的動作。


有一次,我學一個動作怎麼都學不會,舞蹈老師急了,開始責備我,可越責備我越不會。換做其他女孩,被男老師這樣當眾責罵,眼淚也許早掉下來了。可我就是忍著,直到下課坐公車回家路上才允許自己哭。眼淚無聲流著,我悄悄在公車上練習動作,一路練回家。第二天回到排練廳一跳,舞蹈老師馬上刮目相看。


因為學校對我整天演出請假而頗有微詞,加上」小海燕"選演員去香港演出時我落選了,初中開始我便漸漸退出少年宮。要是問我有沒有不舍,或者為落選而難過,我倒沒有,畢竟在學校繼續跳舞和編舞。我一直對事情很淡然,甚至被動,是到了高中,才第一次決心選擇自己想做的事情。


我高中時最好的閨蜜,是美院子弟。暑假一到,她和一幫美院子弟一起去寫生。我每次都跟著,很喜歡他們這種隨意舒適的感覺,因此動了想考廣州美術學院的念頭。老師知道後十分反對,只因我成績一直很不錯,完全能考上中山大學。而我橫了心小小叛逆一次,欲擺脫「很乖很聽話」的形容詞。


幸好媽媽很支持,立即和我一起找老師補課。高二開始,我每周去美院補習專業。填志願時,我故意只填了第二志願,因為美院為第二批錄取學校。媽媽說第一志願空著太難看了,我才寫上清華美術學院。


我如願進入美院油畫系。本科後深造讀碩士,學習服裝設計。兩種藝術形式看似與舞蹈感覺不同,但當面對一張白紙,我才意識到小時候的舞蹈訓練,至今給我帶來靈感。並非舞蹈具體影響了哪一筆,哪種顏色,而是舞蹈讓我見識過美,才能表達美。作為曾經舞者的身份,我也了解肢體的流動,設計服飾時,我便懂得把布料與身體的互動展現出來。




美院研究生畢業後,我進入廣東電視臺擔任舞美設計。回到兒時的演出場地,一切都很熟悉。原來的800米演播廳還在使用,甚至以前需要仰望的晚會主持人成了我的直屬領導。只是,昔日「萬紫千紅」節目輝煌不再,現在最好時段電視節目收視率才0.745%,和以前的84%不能同日而語。因為少了大型直播演出節目,我很少在化妝間看到我們以前那樣的少兒舞蹈。演播廳裡總帶著點點冷清,我入職很久後才慢慢習慣。


我曾做過性格測試,結果顯示我骨子裡更偏向舞蹈家。我起初覺得意外,仔細想想也不無道理。我外表害羞,內心其實埋著熱烈情緒。小時候一人在家時,我一定把」神秘花園「擰到最大,然後一頭扎進音海中狂舞。如今,家裡收藏了臺灣雲門舞集創始人林懷民的所有影碟,有時候看著看著,我禁不住跟著屏幕起舞。舞蹈容我盡情宣洩另一個自己,搖動肢體時,我感到自在,安全。


油畫顏色中,肉粉色是帶著點點灰度的粉,很朦朧,也很浪漫,就是每次我擁抱舞蹈的感覺。


相關焦點

  • 艾米粒:三明治家庭如何一起過創意童年? 三明治訪談
    2年前,艾米粒辭職開創了「 童年智造」創意親子手工品牌。到今天,「童年智造」擁有了50多款原創產品和十幾萬忠實粉絲,並獲得了迪士尼的品牌授權。讓我們來讀讀艾米粒的故事吧!文/李米 李梓新今天,如果跟一個3-9歲的孩子呆在一起,不看電視不玩pad,不講故事不念書,還能幹點什麼?
  • 在三明治,成為一個「字由人」|三明治
    在三明治,寫作既是一件私人的事,又是一種公開的連接。在這裡,寫字不完全是為了發表,獲取名氣、收入和社會資源,而是獲取一個表達出口,以及心靈交流的契機。但這並不意味大家在三明治產生的文字就不講究文學性、故事性了,恰恰相反,真正的表達和交流,都是通過生動的故事所帶來的流動。
  • 7月底,到日本山形,和許佳老師一起寫作日本山水 | 少年三明治
    如果能給他們一個機會,將目光轉向大城市以外的自然生態圈,和同齡人一起體驗一種從未接觸過的生活,他們一定會高興大叫吧!擔心他們真的玩「野」了?為什麼不試著讓「玩」變得更有意義,讓孩子們成為旅途中的觀察者與寫作者呢?有的孩子會覺得玩了一天已經很累,再寫一篇流水帳真沒意思!但如果這是一場無負擔的啟發式討論與寫作之旅呢?
  • 《光遇》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樂譜分享
    18183首頁 光遇 《光遇》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樂譜分享 《光遇》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樂譜分享 來源:網絡 作者:阿姆斯特朗雷
  • | 三明治 x 脈脈「關愛職場人」主題故事工作坊
    12月5日(周六)下午15:00-17:00(籤到時間為14:30),三明治聯合職場社交平臺脈脈,發起了一場特別的  # 你 可 以 在 活 動 上 遇 到 誰?  參加這場特別的「關愛職場人」主題故事工作坊,你可以收穫:  · 年末重壓中一個可以逃離喘息的周末下午  · 結識工作中不常見的、有意思的同城夥伴  · 獲得關於職場的不同思考角度或真實經驗
  • 吳思雷與溫州少年宮
    當時的他與馬國珍、胡海英、陳永成、胡春華等老師一起,正忙於溫州市少年宮籌備工作。業餘時間吳老師大都坐在一張緊靠窗口、當時來說已是很大的書桌前,面對街路練習書法,或興致勃勃鋪開宣紙,進行揮毫潑墨。可謂山水、花鳥、人物、書法、詩詞,無所不會,無所不精。由於有著共同愛好,我們的關係非常密切。
  • #說壞話的技巧:三明治說話術
    演完內心戲再開始說你也遇過這些狀態嗎?許多人在覺得對方礙到自己,想請對方改變某種狀態時,都會上演豐富的內心戲,仿佛《腦筋急轉彎》中的怒怒、憂憂、厭厭和驚驚出來操控著我們的狀態。其實,開口溝通前上演一樁內心戲是必要的,但可以是溫和而篤定的!
  • 萬能的三明治公式 一起做個創意三明治吧!
    把吐司片的發硬邊緣切掉,再放進鍋裡稍微加熱;把培根切成小塊,在平底鍋裡煎出油,和生菜一起鋪到麵包上,再來一片芝士擺在最上面,利用培根和吐司的溫度讓芝士片慢慢融化。最後打一個雞蛋,在鍋裡單面煎得八分熟時便輕輕鏟起蓋在三明治上,然後迅速拿出另一片吐司壓住。趁著溫度咬上一口,滿滿的滋味!不知道你們的日常都怎樣做三明治呢,前陣子國外的一個美食網站推出了一個「三明治公式」,有了它就能做出一周不重樣美味早餐。1. 一兩片高品質麵包2.
  • 海鮮三明治,你知道三明治的起源嗎?
    三明治絕對是一種讓人容易接受的早餐,三明治的早餐也是很多家庭的首選,三明治出現在人們面前一定是精緻這兩個字,如果是海鮮三明治那麼絕對是豪華了!海鮮三明治和普通的三明治並沒有什麼做法上的不同,不過聽到海鮮兩個字就是滿滿的高檔氣息了,做一份海鮮三明治來享用絕對是讓人滿足的一頓早餐啊!
  • 《光遇》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樂譜分享 手把手教你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光遇》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樂譜分享 手把手教你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怎麼彈時間:2020-12-03 15:35   來源:遊俠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光遇》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樂譜分享 手把手教你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怎麼彈 光遇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樂譜分享?
  • 連續吃30天三明治是一種什麼體驗
    沒時間的時候吃三明治,在路上解決午餐時吃三明治,興致來了在家也可以吃三明治。三明治就是這麼方便、簡單、好吃,還讓人感覺輕鬆。那麼問題來了,你想不想試試連續一個月,都吃三明治?食帖君今天分享30天三明治提案,每天不重樣,每天都美味。A Sandwich for Everyday of the Month連吃30天快手三明治,誰敢挑戰?
  • 30年前,一位攝影師用8000張照片,為中國小朋友留下最真實的童年!
    在37年前,一位叫秋山亮二的日本攝影師專門來到中國,給當時的孩童(現在的70、80後)拍了一本影集《你好小朋友》。三五個小夥伴,約在一起歡快的捕魚。穿上去很暖和,但淋了雨雪後就重的不得了,無法穿上。那沉甸甸的感覺,至今都令他記憶猶新。
  • 苗僑偉戚美珍參加遊艇派對,穿情侶裝秀恩愛,意外重遇30年前友人
    話說,朱韻韻跟苗僑偉戚美珍夫婦原來在30年前就認識的,這次意外重逢,彼此緣分真的不淺哦。 為了紀念與苗僑偉夫婦重逢,朱韻韻在個人社交帳號上曬出了30年前3人的合影,並說這個中秋節過得很開心。
  • 《情遇曼哈頓》:談戀愛不如跳舞
    《情遇曼哈頓》不過是這波愛情故事片潮流中隨波逐流的一部,新意與誠意都並不突出。《情遇曼哈頓》的導演兼編劇李巨源,在行業裡摸爬滾打多年,個人作品不多,最出名的身份是與李安一系列影片如《推手》、《喜宴》、《臥虎藏龍》、《色|戒》等的幕後合作。共事多年,李巨源似乎並沒能偷師成功,2009年的編劇/導演作品《窈窕紳士》,反響差強人意。
  • 鹽亭嫘祖實驗中學少年宮順利通過綿陽市特色少年宮驗收
    11月24日,綿陽市特色少年宮檢查驗收組一行到鹽亭縣嫘祖實驗中學對該校少年宮特色創建工作進行了評估驗收。檢查組通過參觀校園文化、觀摩特色活動、查看場地設施、查閱創建資料、隨機座談師生、聽取工作匯報等方式,對該校創建工作進行了全面考核評估。
  • 劉真「跳舞埋隱疾」8年前爆發:久坐久站就很痛!
    事實上,3歲開始學舞的她曾坦言跳舞跳得一身傷,例如,8年前突然覺得肋骨很痛,「我痛的狀況很奇怪…只要久坐久站、坐飛機就會痛。」 ▲劉真坦言跳舞跳得一身傷,有定期看復健科的習慣。
  • 北京少年宮5700名額一天搶光 三大哄搶原因
    原標題:市少年宮 招生首日堪比春運   1月18日是北京市少年宮由景山后街搬到左安門西街後的招生首日,上萬名家長帶著孩子前來報名,隊伍在院內拐了4道彎兒,少年宮的大門也一度被擠壞。   如此火爆的招生場面,連少年宮都沒有預料到。招生時間原計劃為18日至21日。
  • 上班族的早餐拓荒者 | Morning早上好·三明治
    (只有19㎡的Morning早上好·三明治)於是,離職以後的她與自己的夥伴科學家BBB(是藝名無誤)索性就開起了一家名叫Morning早上好·三明治的小店。工作日早晨7:30,周末早晨9:00營業到傍晚7:30,提供好吃又健康的三明治成為你的早餐、午餐、下午茶或者晚餐。搭配著大王馬注入愛心(她自己說的)現衝咖啡、現磨豆漿。終於,每天仿佛要在十點後才會開起「美食大門」的禾祥西-思北商圈,從此終於多了一個早餐新選擇。
  • 可遇不可求的是愛情,想要就能得到的是三明治!(內含視頻)
    不過今天卻看到了一條很「嚴肅」的留言,只有簡簡單單的三個字「三明治」。好吧,就因為你如此簡潔明了,我便了了你的心願,今天的主題就做三明治。三明治的口味和做法各式各樣,但離不開的總是——方便。只要有麵包和冰箱裡有的食材,就可以做成一個三明治。很適合匆忙的早晨,或者出去野餐~
  • 暗香凝寒,疏影重遇
    原來《疏影》就是別了梅花之後的梅花,《暗香》就是失了愛情之後的愛情,是與那些註定消逝、無法留住的美好的約定和重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