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網際網路大廠?| 三明治 x 脈脈「關愛職場人」主題故事工作坊

2021-02-07 網易

  

  關於網際網路大廠的真實生活,有很多傳說。

  據說每一個網際網路大廠男員工都希望自己下班回家能有一個新垣結衣。可現實是擠著前胸貼後背的地鐵回到家,除了還沒洗的內褲襪子與溢出來的垃圾箱,只有一地外賣盒的滿目瘡痍。 喔對,新垣結衣在《逃避雖可恥但有用》裡。

  據說如果有哆啦A夢的時空穿越機,可能穿越回過去的每一個工作日幾乎都是一樣的,辨別不出具體日期。同一班地鐵,同一座電梯、同一張工位、同一套辦公軟體。

  每天都有送到嘴邊的公司配餐或像《千與千尋》裡美食街般的食堂,看似工作福利優越,卻牢牢地把人圈在原地沒有私人時間,有永遠回不完的郵件、消息,永遠「紡織」不完的PPT和代碼。 喔對,還有永遠沒有坑位的廁所和不敢大口喝的水。

  這些不是傳說,是真實的生活。

  某網際網路大廠的一位新員工在脈脈上感嘆說,看到很多新人尤其是應屆畢業生,入職半年左右就開始抑鬱傾向了。在另一家大廠工作了兩年多也最終離職的用戶,則寫下近千字的分享給後來者,他的建議第一條是:不要被錢衝昏了頭腦。

  據說很多網際網路大廠人都在暗暗想——

  立刻馬上現在就關上面前的電腦離開這個工位走出這棟大樓去外面透透氣然後再也不回來。

  

  過去的幾年裡,越來越多人一頭鑽進網際網路大廠,他們也許曾有一個代碼可以改變很多人生活或改變世界的期望,也期望改變自己的人生。

  但更多人卻失望地發現,自己變成了龐大系統中的一枚螺絲釘,一名受過高等教育的「紡織工人」,每天像設定好的程序一般按部就班工作,不知是自己在操控電腦,還是誰在操控自己。甚至在下班後,智慧型手機也成為了移動辦公室。下班打卡、工作日報、24小時待命的企業微信……

  日常成為工作的延長,我們無可喘息。

  

  有人說,等到自己「財富自由」,便去週遊世界,隱居山林。但什麼時候能自由呢?要多少成就才自由呢?財富自由之後就心就自由了嗎?在找到自己真正的心之所往之前,我們還能做什麼呢?

  不如……來一場城市中的「故事逃離」?

  不知道逃去哪?別擔心,我們都幫你安排好了。

  

  12月5日(周六)下午15:00-17:00(籤到時間為14:30)三明治聯合職場社交平臺脈脈,發起了一場特別的「關愛職場人」主題故事工作坊。

  

  我們將融合三明治最擅長的Storytelling Workshop線下活動形式,邀請網際網路大廠人來線下參加一場「有吃有喝有故事」的年末暖心故事聚會

  在兩個小時的活動中,你可能會發現這是:

  · 一場特別的讓你用故事發現自我的活動

  · 一次關於職場轉型的有乾貨有深度的探討

  · 一場酣暢淋漓的職場「奇葩」大吐槽

  · 一個送給自己的年末故事療愈禮物

  面對工作的荒誕不經,面對消磨意志和氣力的無形敵人,逃跑也是一種反抗,反抗不公秩序,反抗重重層級,反抗複雜系統,在故事的講述和聆聽中,獲得一份珍貴的自由。

  # 活 動 時 間

  2020年12月5日(周六)

  15:00-17:00

  (籤到時間為14:30)

  # 活 動 地 點

  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3號

  最酷的亞朵旗下Z世代生活方式品牌

  Z Hotel

  (近地鐵14號線將臺站)

  

  # 你 可 以 在 活 動 上 遇 到 誰?

  由於探討的是職場主題,現場你還會遇到兩位有意思的嘉賓,分別是曾在三明治寫下的作者丸子MJ,和三明治主理人依蔓。丸子用故事的方式記錄自己和供職於網際網路大廠的先生真實生活,同時丸子本身也是一位職場轉型成功的工科女生。而依蔓曾經供職於在很多人眼中是「香餑餑」的某大型國企,之後徹底轉換職業軌道。

  關於職場生活,她們有很多故事和經驗可以和大家分享,也希望認真傾聽大家的故事,以及吐槽和煩惱。

  沒有什麼是講一個故事解決不了的,如果一個不行,那就再講一個,喝一杯酒。

  

  丸子MJ

  目前工作為數字傳播官,轉型成功的「工科女」。在三明治上記錄了自己和在某網際網路大廠做戰略的先生的生活故事,。網際網路最青睞的年輕人正在大批步入婚姻,丸子用故事的方式,探討了網際網路人工作和家庭的平衡——這個幾乎是他們每天都在討論,卻一直無解的話題。

  

  依蔓

  三明治主理人。曾經的大國企員工,也有一個完全轉換軌道的職場轉型故事。和職場有關的作品有:。

  # 你 將 會 得 到 什 麼?

  參加這場特別的「關愛職場人」主題故事工作坊,你可以收穫:

  · 年末重壓中一個可以逃離喘息的周末下午

  · 結識工作中不常見的、有意思的同城夥伴

  · 獲得關於職場的不同思考角度或真實經驗

  · 超級解壓的職場吐槽大大大大大大大大會

  我們還為大家特別準備了下午茶 ,雞翅薯條配上快樂水和啤酒,吃吃喝喝和講故事聽故事最配了。

  至於活動流程,我們希望先保密,期待你來現場揭曉驚喜。

  

  奮鬥X、PPT「 紡織 工」 、代碼「 打工人」 、通宵、內卷、無止境的 加班、失眠、手機焦慮症、螺絲釘、回不完的郵件和微信消息……

  讓這些關鍵詞到外太空去吧!

  # 參 與 人 數 及 參 與 方 式

  本次活動為定向邀請制,定額15人你可以是:

  · 曾在網際網路大廠工作,已經離職的「前」大廠人

  · 目前仍在網際網路大廠工作,正在考慮或辦理離職

  · 目前仍在網際網路大廠工作,有很多困惑和壓力,不知道該怎麼辦

  我們對參與者年齡和性別都沒有要求,無論你是剛入職的網際網路大廠新人,還是久經沙場的大廠老人兒,只要符合上面三條的任意一條,都歡迎參加。

  同時為了最大程度保護參與者的隱私,我們將不會邀請供職於同一家公司同一個部門的參與者來到現場。

  我們對最終參與者不收取任何費用。(成功報名後,我們希望參與者預先支付30元的活動定金,到場後我們將給予返還。)

  · · · · ·

  我們將儘快和你聯繫

  12月每日書明日開班

  今晚開啟破冰

  三明治招聘

  把生活變成寫作,把寫作變成生活

  三明治是一個鼓勵你把生活寫下來的平臺

  由於微信平臺改變了推送規則

  如果你想要在第一時間閱讀三明治的故事

  或者來和三明治一起寫下你的故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脈脈成為網際網路大廠公敵
    脈脈是樹洞,是「網際網路茶水間」,也是網際網路大廠們的「公敵」。
  • 脈脈,網際網路大廠最想收編的公司
    這家成立於2013年的公司以求職招聘起家,卻靠匿名爆料成為網際網路行業一個特殊的存在:它是「網際網路人的樹洞」,又是大廠PR們的噩夢。越來越多網際網路公司的人事變動、業務調整、八卦醜聞都始於脈脈,且最後都被證明是真實的:阿里收購餓了麼、陸奇離職百度,ofo貪腐事件……求職、找人脈的低頻需求黏不住用戶,八卦爆料卻可以。
  • 脈脈職言,一面網際網路大廠的「社畜照妖鏡」?
    職言論壇裡,主要活躍的用戶群體就是各知名網際網路大廠員工,在這裡,我們能看到他人豔羨的「高薪族」更真實的一面:控訴領導,吐槽公司,爆料小道消息,當然,也不乏許多「凡人」曬出自己的工資待遇,招惹檸檬精一片,人生百態,鄙視鏈,996,內卷外卷花著卷,前浪後浪大波浪……各種元素都齊活了。難怪有人說,脈脈職言區就是當代打工人的大型「賽博茶話會」。
  • 脈脈職場報告:字節跳動、騰訊、阿里位列網際網路新人最熱門去處TOP3
    【TechWeb】9月23日消息,近日, 脈脈數據研究院發布的網際網路行業職場新人就業報告顯示,儘管受到新冠肺炎和經濟下行的雙重影響,但得益於新興業務的發展,網際網路企業仍然保持了強勁的用人需求。2020年剛畢業的職場新人去向最多的Top3公司分別是字節跳動、騰訊和阿里巴巴。
  • 職場心情/「提了離職之後,病就全好了」,逃出網際網路大廠
    12月5日這個周六,丁一和另外十幾位不同身份、立場的朋友,來到三明治和職場社交平臺脈脈聯合發起了一場關於職場人的Storytelling Workshop,「你為什麼(想)離開網際網路大廠?」他們之中有在大廠工作了將近10年的「老人兒」,有今年剛剛通過校招進入大廠,做了幾個月就累得心臟疼的歸國留學生,有網際網路雙職工,戲稱自己的孩子是「網際網路孤兒」。這些想要離開或已經離開網際網路大廠的朋友,以極大的真誠和坦蕩,分享了自己的故事,關於他們為什麼想離開或徹底離開網際網路大廠。以下是其中的幾則。
  • 爭議脈脈:在網際網路公司「內幕中心」發帖還安全嗎?
    01網際網路世界「內幕中心」創建於2013年的脈脈,最開始模仿國外職場交流平臺領英(Linkedin),並未成功,隨後以匿名社區+實名認證作為雙內容引擎,吸引網際網路等大型公司職場人員入駐,構建了「二度空間」人脈,一躍成為最大的職場信息交換平臺之一。「相比利用心理欲望,吸引用戶的其他社交平臺,脈脈很好地利用了職場欲望。」一位網際網路觀察人士說。
  • 那些離開網際網路大廠的年輕人
    同大多數年輕人一樣,喬伊曾迷戀網際網路大廠的光環。在華中科技大學時的她,聽過很多校友的成功案例:微信創始人張小龍、PPTV創始人姚欣、華為副董事長孟晚舟……入職網際網路大廠,成為了包括她在內的應屆生們的最優選,它意味著一份誘人的薪資,無限的成長空間,以及改變世界的可能。
  • 脈脈林凡:職場社交平臺將顛覆傳統招聘模式
    ,「都來說說,什麼是真實的大廠味兒。」「決心年後回老家創業了,大家有什麼建議?」打開職場社交平臺APP,以職場身份聚集在一起,一場場發生於陌生人之間卻格外熟絡的聊天氛圍,正在形成。這樣的變化,在今年表現得猶為明顯。2020年6月,脈脈對外刷新了實名註冊用戶數據——1.1億;一年前,這一數據為8000萬。
  • 除了吃拼多多的瓜,脈脈靠什麼活到現在
    脈脈的職言,像是一個巨大的網際網路公司茶水間,它給脈脈帶來了很多人氣,但從這裡傳播出去的負面言論,容易將網際網路大廠與脈脈擺到對立面,而匿名發言人的隱私能否保護,又可能將用戶和脈脈擺到了對立面。脈脈的職言社區像一個巨大的網際網路公司茶水間。拼多多辭退脈脈上爆料員工一事,將職場社交平臺脈脈再次置於風口浪尖。
  • 除了「吃拼多多的瓜」,脈脈靠什麼活到現在
    對於脈脈來說,經營這家「茶水間」,讓職場人看到網際網路大廠的B面,更給自己帶來了很多存在感和人氣,但從這裡傳播出去的過激、不實匿名言論,容易將網際網路大廠與脈脈擺到對立面,而匿名發言人的隱私能否保護,又可能將用戶和脈脈擺到了對立面。因為匿名爆料,脈脈、用戶、網際網路大廠基本上處在不可能三角裡。
  • 脈脈靠什麼撐到現在:匿名爆料還是職場社交?
    ,甚至在脈脈上迷信起了「網際網路祈福」——他們把脈脈當作職場許願池,如果面試成功之後就回來還願。來源 | 中國企業家雜誌(ID:iceo-com-cn)「一個32歲的男人,失業4個月經歷45次面試,與君共勉。」這是職場社交平臺脈脈上的一個熱帖,附圖是45次面試的詳細時間和具體公司職位。這也是當下職場人群的一個非典型樣本。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網際網路公司戰略調整所引起的職場變革,讓脈脈「職言」版塊成為職場人們釋放和旁觀焦慮的一個線上空間。
  • 脈脈職場力量盛典在京舉辦,馮侖、馬薇薇等榮獲2019中國職人選擇獎
    作為職業成長平臺,脈脈是職場人進行職場社交的重要平臺,為了更好的挖掘和傳遞出2019年中國職場上那些令人觸動的人和故事,脈脈在2019年底發起了「中國職人選擇獎」的評選,經過相關行業專家的聯合提名,以及脈脈8000萬實名用戶的投票選擇,最終評選出了當年度職場人最關注的人物、公司和公益項目,讓更多職場人聽到他們的正能量故事。
  • 脈脈連接搜狗搜索,打造動態職場百科全書
    隨著網際網路用戶規模擴大,網絡求職招聘也成時下熱門,但是傳統網絡求職招聘求職者和公司缺少事前溝通渠道,求職成功率低,職場社交軟體順勢而生。當下在職場社交領域呈現快速發展的趨勢之下,如何幫助用戶更精準的找到所關注的職場信息也成為急需滿足的新需求。
  • 網際網路人,活在血汗大廠
    和還沒有理解加班真諦就逃離大廠的大羅相比,進入職場數年的Max早就適應了996之外的加班,眼下,她精明地計算著加班的付出與收益:「我入職時間還不夠長,所以就算績效打得再高,我明年也不可能升職。」 Max覺得沒必要參與公司「加班大賽」,但leader還是暗戳戳給她安排了1.2倍的工作量。
  • 增長黑客 | 職場脈脈的增長路徑
    這樣日常辦公的場景,你應該很熟悉吧,做活動想找人,拉合作想找人,談銷售想要人,卻總責怪自己人脈過於狹窄,苦苦的難尋,如果有一款可以隨時隨地來能找人的軟體,豈不爽歪歪。我個人收集到的脈脈以往品牌呈現的方式有車身與站牌廣告、地鐵與分眾廣告、奇葩說與綜藝贊助植入、聯合商務合作(飛常準×脈脈發布《2018中國職場人差旅報告)等。如果你問我這種方式投放沒有效果,我回答,肯定有效果,每個廣告位置都需要被檢測的,每個廣告位的出現,都是職場白領與人群覆蓋較多的,具體的廣告投放情況,不作過多的分享。
  • 管理學大師拉姆·查蘭現身分享 脈脈助力企業打造職場品牌
    日前,「MAX 2019脈脈僱主評選頒獎盛典」在京舉行,中國社交招聘領域中頗具影響力的獎項悉數公布。當代頂級企業管理諮詢大師拉姆·查蘭等多位行業領軍人物到場,分享智慧與經驗。作為中國實名制職業成長平臺,脈脈通過「年度僱主評選」,助力企業打造職場品牌,營造中國式職場平等的情境,為企業與個人之間實現高效溝通和高效對接搭建更好的平臺。
  • 9成職場人支持「準點下班」 脈脈職場報告顯示:工作是最大焦慮源
    事實上,以加班為主要表現的困境,已經成為職場人心中難以逃避的焦慮源。在脈脈 "向內而生 中國職場流動趨勢報告2021"中顯示,在剛剛過去的一年中,57.5%的職場人 "比之前幾年焦慮得多";而焦慮源排名第一的是"工作",其次是 "積蓄";蔓延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在焦慮源中位居第三。近九成受訪者反對加班
  • 是時候收購脈脈了
    先是2020年12月29日有網友在社交平臺脈脈中爆料拼多多員工猝死;隨後2021年1月4日拼多多確認此事屬實。接著在2021年1月7日,又有網友在脈脈中爆料又一拼多多員工被救護車拉走。隨著事態發酵,社會輿論開始重點關注網際網路大廠的工作條件。不僅新華社等媒體都接二連三發文評論,連上海勞動監察部門都宣布介入調查。
  • 拼多多回應解約員工,網際網路大廠的共性問題徹底暴露了
    誰能想到,堂堂的網際網路大廠,可以與阿里京東抗衡的拼多多,在背後是這樣對待員工的。1月11日,拼多多對於開除員工有了最新回應,但這份聲明中,除了甩鍋員工,而且還在強詞奪理。也是在看完拼多多回應員工的解約聲明後,今天我決定卸載拼多多。道理很簡單,因為對離職員工落井下石,並且兩條人命都不能引起企業關注,讓人絲毫看不到整改以及該承擔的社會責任。
  • 網際網路大廠打工人的 16 個心酸瞬間:生活很現實,都是為了掙錢
    逃離大廠已經成了一小部分人的選擇。網際網路大廠,年輕打工人的 " 聖地 ",但隨著猝死、抑鬱症時不時見諸報端,逃離大廠成了一小部分人的選擇,有人說,大廠打工最怕的不是忙,而是瞎忙、白忙,無論如何,網際網路 " 打工人 " 都是這個時代不可忽略的註腳。本文摘選網際網路上部分報導,選出 16 個心酸瞬間,以期管中窺豹,了解打工人的辛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