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去臺灣很久了,到了這次寒假終於有機會花時間去感受一下臺灣腔,逛一逛夜市,吹一吹太平洋的海風。
這回我在臺灣待了11天11夜, 十多天時間,到離開的那天早晨,飛機剛剛起飛,我腦海裡就已經有了對臺灣二刷的念頭。所以,我是真的很喜歡待在臺灣的感覺啦(模仿臺灣腔中),因此也就有了認認真真寫下這篇臺灣環島不完全旅行指南的想法。希望大家看到這篇不太完美的指南之後,想去臺灣旅行的,能玩兒得更開心;暫時還沒打算要去的,能增加一點兒把臺灣放入旅行清單的底氣。
這篇指南我將以我去的五個城市:臺北、臺中、花蓮、墾丁、高雄 展開來講,每個城市下面分設衣、食、住、行四個最基本的部分,關於各城市間的交通、城市內部的好吃好玩好睡的,以及冬季去這些城市該如何穿衣的問題,都會仔細地說一說。
OK,廢話不多說,現在就開始咯。
行 前 準 備 篇
證件:
兩證一籤:大陸居民往來臺灣通行證及有效期內的G籤籤注(現在籤發的都是卡式通行證,更方便了~)、入臺證。
臺灣自由行通行證及G籤辦理條件:
想要去臺灣自由行,說真的,比出國還難一些。光是G籤通行證就可以卡住不少人了,如果你屬於以下這些情況,那麼恭喜你,可以走正常程序去臺灣自由行。
a.戶口所在地在以下開放城市的:北京、上海、廈門、天津、重慶、廣州、成都、南京、杭州、濟南、西安、福州、深圳、瀋陽、鄭州、武漢、蘇州、寧波、青島、石家莊、長春、合肥、長沙、南寧、昆明、泉州、漳州、太原、貴陽、煙臺、哈爾濱、中山、大連、溫州、南昌、無錫、舟山、海口、呼和浩特、蘭州、銀川、常州、惠州、威海、龍巖、桂林、徐州。 直接去當地的出入境管理局帶上身份證等身份證明即可辦理,具體情況可以登錄當地的出入境官網查看。
b.戶口所在地非開放城市但在以上47個開放城市工作,持有暫住證以及近期內連續繳納社保滿一年的證明。
或者在以上47個開放城市讀書,持有學校開具的在讀證明以及有效期內的學生證。
滿足以上兩種情況的話,去工作或者讀書的城市的出入境管理局帶上相關資料就可以辦理啦。
c.不過如果你以上這些情況都不滿足的話,也不是沒有辦法去臺灣自由行,有一種叫做「醫美籤」的東西能派上用場,但是限制非常多,價錢也不划算,這邊就粗略講講,如果真的非常想去臺灣自由行的話,這也算是一種變通手段。想要通過醫美籤去臺灣自由行,去當地出入境把通行證和L籤辦好之後,需要辦理醫美健檢入臺證,價格在1500到3000RMB左右,去程需要從港澳轉機,到了臺灣也要及時去指定醫院報導蓋章。更多具體情況,建議大家某寶搜索「臺灣醫美」,向代辦入臺證的商家詳細諮詢。
入臺證辦理方法:
我的入臺證(出境走了自助通道也就沒蓋章了)
正好來說說入臺證的事兒,普通入臺證找某寶上的旅行社代辦最為方便,價格在一百多到200RMB左右,不同的人要提供的資料也不盡相同,對學生來講非常方便的一點是不需要財力證明,所以還在上大學的話,趁早辦最合算。具體情況大家某寶諮詢最為貼合穩當啦~
資金:
人民幣兌新臺幣匯率1:4.5左右,帶張銀聯卡到臺灣當地取最為划算。
城 市 篇
臺 北
衣
臺北車站前等紅燈的機車隊伍
有首歌叫《冬季到臺北來看雨》,就證明臺北冬天真的蠻容易下雨的,所以出門要記得帶傘。地處臺灣北部的臺北,冬季氣溫比南部城市自然低一些,有時出門穿一件加絨衛衣我都還覺得有一點涼,有時就也還好。臺灣冬天穿衣服真的挺難的,就算是臺北人民也都捉摸不透,有穿厚厚的羽絨服的,也有穿著單薄的。所以歸根結底,就是初秋和初冬的衣服都帶一點,以洋蔥式穿衣法為主,到了那邊之後,其實自然而然也就能找到適合自己體感的穿法。
建議攜帶:輕薄羽絨外套、加絨衛衣、牛仔褲、球鞋。
食
臺北很大,又商圈林立,夜市眾多,想要找到好吃的實在是一件簡單的事,這裡著重給大家推薦幾種我在臺北吃過覺得還不錯的臺灣特色食物,不用刻意去找名店,走在路上看到小攤或者店裡頭有賣就可以去吃吃看,味道雖然各有差別,但大部分都會好吃的啦。
- 50嵐等奶茶店 -
臺灣的50嵐就是大陸的一點點,如果平時愛喝一點點的話,到了臺灣,肯定要來50嵐「朝聖」一下,口味和大陸的一點點差別不大,按匯率計算,價錢會稍微便宜一些。另外,臺灣還有很多不同品牌的奶茶店,路過的話都可以買來喝喝看,也許就能找到你愛的那一家。像我在整個臺灣的旅途中,最愛喝的就是「茶の魔手」,不過後來在日本函館碰到一個臺灣女生,聊起奶茶才知道「茶の魔手」只在臺灣南部才有,所以這一家我會放到之後的墾丁部分來寫~
- 夜市滷肉飯 -
吃到空碗
在臺灣正式的第一餐算得上是這一碗滷肉飯和豬血湯了,攤子擺在寧夏夜市,有座位和桌子,可以坐著吃。價錢良心,小碗的滷肉飯只要25塊新臺幣一碗,小鳥胃的人吃一碗也就飽了,非常適合當窮遊食物。味道也非常贊,整碗飯香氣四溢,碼的滷肉不多,但非常之下飯,米香油香肉香混合著,不知不覺我就光碟了。
- 瓜仔肉飯 -
這一份瓜仔肉飯和冬瓜湯是我在一家不太知名的小攤子中無意吃到的,味道挺讓我難忘。瓜仔肉飯大體上和滷肉飯相差不大,但是加入了脆爽又入味的小青瓜丁,吃起來口感更豐富。冬瓜湯的口味也正正好,攤子上還有各種小菜賣,不少當地人路過會買一點打包回去。要是在臺北看到這樣的攤子,值得一試。
- 熱炒店 -
以前看《康熙來了》美食單元,我就對熱炒店很感興趣,這一回到臺北我就心心念念著要吃到,還請認識的臺灣朋友幫我推薦了好多家。不過這家是我陰差陽錯圖方便吃到的,口味竟出奇地好,點了三杯雞、客家小炒等等一些臺式快炒,外加一瓶臺啤,非常臺式的一頓晚餐。菜品下飯,調味很足,分量不太多;臺啤清爽,度數不高,讓胃很舒服的一餐。
- 芭樂汁 -
711裡買了盒芭樂汁嘗嘗鮮,芭樂也就是番石榴,這盒果汁清爽解膩,剛吃完飯或者渴了很適合喝。
住
坐在臺北車站大廳的的黑白格子上
這回在臺北住的地方雖然便宜,只要70塊RMB一晚,但整體環境不算太滿意,也就不推薦給大家了。不過地理位置非常好,樓下還有一個特別可愛的的安保老爺爺,逢人就誇,第二天就忘(hhhh)。衷心建議大家第一次來臺北住在臺北車站附近,去各種地方都很方便。在臺北車站大廳特色的黑白格子上,能看到很多席地而坐的人,不妨入鄉隨俗坐一坐,很舒服。
行
- 桃園機場到臺北市中心交通 -
機場捷運或大巴都可以。我選了後者,坐了國光的巴士到臺北車站,車程一個多小時,大巴非常高級和舒適,價錢也比捷運便宜。
- 臺北市內交通 -
悠遊卡。全臺通用,隨處可見的便利店就可以買到及充值,捷運、公交、大巴、區間火車全部可以刷,在便利店也能拍卡支付。
- 景點類 -
臺北及周邊的景點多到數不過來,各種攻略上也都五花八門,簡要給各位推薦幾個我去過覺得還不錯的地方供參考。
a.迪化街
迪化老街是非常有年味的一條街,我去的時候整條街已經變成了年貨大街,有著各種賣臺灣特產的商店以及非常有人情味的菜市場。臺灣本地人也很喜歡去逛一逛,聽路過的臺灣人說過年前幾天這裡會非常擠,全臺北的人都過來買年貨了,熱鬧和喜氣是這條街的主題。迪化207博物館前還有兩隻胖成球的狗子,可愛到犯規。另外這邊往前走就是大稻埕,可以連起來逛。
b.象山
比起花錢去101上看夜景,不如爬上象山把101也裝進鏡頭。上象山的線路有兩條,一條的臺階抖但快,一條的臺階不抖但慢,根據體力可以自行選擇路線。走抖一點兒的上去,只要15分鐘就可以到達第一個觀景臺,累是挺累的,但很容易堅持。第一個觀景臺已經能看到很美的景色了,想更高一點,可以再往上爬一會,還會有在山頂的第二個觀景臺。不過因為急著下山吃熱炒,我就沒再上去 。
c.西門町
西門町的一家抓娃娃店使用了小黃雞的表情包,上面的字是簡體。
西門町應該是一個90後都很熟悉的地名了。這裡好吃好玩好穿好買的各路大集合,偶爾還有明星籤唱會舉辦,店鋪都不高端,但氛圍很年輕,整個西門町範圍很廣,可以逛很久。
非常感謝大家看到這裡,篇幅的關係,到這邊上篇就暫時完結了,臺中和花蓮的部分會放到指南的中篇,墾丁和高雄會放在下篇,大家有空來看哦,我會及時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