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趙貺,SOLO獻聲《論菸草有害》
不久之前,林兆華導演為紀念人藝小劇場戲劇30周年排演了《天鵝之歌》和《論菸草有害》。這兩部戲是契訶夫的獨幕劇,人物簡單,幾無戲劇衝突,初看似覺無聊。林導之所以拿這兩部戲作為紀念演出,看中的可能是它們本身的獨特氣質,一種憂鬱的幽默,這種氣質在契訶夫其他著名的多幕劇――《海鷗》、《萬尼亞舅舅》、《三姐妹》中也有所體現,而放到獨幕劇中,這一悲喜劇特質就變得更加強烈,這也正是我所喜歡的抒情方式——任何事情都不會是單一色調的。
「生活不總是一成不變的」,《天鵝之歌》中的瓦西裡整整四十五年表演生涯盡演丑角兒。面對這樣悽涼的結束,瓦西裡不曾找到導致這樣結果的原因。
每個人都有夢想的權利和自由,而現實的社會法則卻不容侵犯,無論你是順勢而為,還是逆流而上,自由都顯得不那麼輕易。很不幸,瓦西裡和尼基塔(一個年老的提詞人)都是想偷吃插在機關上奶酪的老耗子,他們一生都盯著那塊危險的奶酪,而不曾環顧四周。現實總是這樣環環相扣,整部戲悲慘的並不是兩個人物的出生和結局,而是在某個分岔路口,他們先踏出了自己的右腳而不是左腳,讓他們走上了導致這種結局的路途。
一旦選擇,結局便已經鎖定。這是我為這整部戲所給出的一個註腳。
另一部戲《論菸草有害》中一個願自稱是「我妻子的丈夫」的男人,在公眾面前受妻子吩咐,發表一次講演――東拉西扯好似臨時拼湊——所講無關菸草,是生活的困境。
紐興這個一生伴隨著不幸的男人,當眾宣洩自己在家的那些窩囊事兒實在是滑稽可笑,然而,他又是自足的,有七個女兒和一個老婆,縱使女兒對他不理不睬,老婆對他呼來喝去,他仍舊「頑強」地活著,對此,有人說他無能,有人說他懦弱,我卻說他孤單,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不被他人接受,甚至是自己的家人,身在此處而靈魂卻在彼岸。他不願勇敢去尋找靈魂,擔心找到了便徹底孤獨,如此反覆就落了個自己妻子口中「醜八怪」的下場。
在這裡,菸草不再損害機體,而使得男主人公在片刻氤氳之中發現了那個可能不被他人甚至自己所能接受的自我。然而紐興又是幸運的,他發現了那個自我,既不抹滅也不張揚,忍辱負重,只在某些時候Dixi et animan levavi(拉丁文,意為「說完了心情就舒暢了」)。
安東·巴甫洛維奇·契訶夫
V+聲劇場第5彈 二劇連讀
時間 9月21日(周日)13:33
地點 餘德耀美術館(豐谷路35號,龍騰大道口)
劇作 《天鵝之歌》+《論菸草有害》
編劇 契訶夫
譯者 李健吾 等
導演 趙貺
朗讀者 劉彬 陳果 趙貺
執行製作 史申田 張冰
統籌 包含
出品 五盟文化
請點擊「閱讀原文」,在豆瓣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