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藍科技
近日,珍愛網員工在脈脈爆料稱,珍愛網越來越難做了。員工的內部透露消息,隱含著珍愛網當前可能存在的困難:亟需改變商業模式、亟需融資緩解資本困局。
如果傳言成真,距離上一次融資不過三年時間,難道是珍愛網2017年「賣身」太盟投資集團,三年之癢是一道難以逾越的門檻嗎?
受困於疫情,珍愛網的直營模式和預期相去甚遠、用戶體驗差強人意消費者口碑逐漸回落、商業模式無法適配用戶需求。或許,這是珍愛網再次融資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需要梳理或重構商業模式,否則,珍愛網可能會面臨更大的難題。
曾經何時,「相親無難事,珍愛有紅娘」,一句膾炙人口的宣傳語,讓人們記住了珍愛網這個網際網路相親平臺。近10年,江蘇衛視推出的《非誠勿擾》節目,更是因為在年輕群體中深入人心,成為電視欄目頂級IP,而珍愛網也是這波流量紅利的受益者。
公開資料顯示,珍愛網於2005年由李松創辦,至今已有十餘年的經營歷史,累計註冊用戶超過2億。
按照珍愛網承諾,2017年度、2018年度、2019年度實現的淨利潤分別不低於1.85億元、2.3億元和3.1億元,或三年累積承諾淨利潤不低於7.25億元。但實際上,珍愛網2017年中旬才開始盈利。
盈利之後的珍愛網急於進入資本市場。此前珍愛網還曾計劃重組借殼德奧通航上市,卻失敗而終。當時,德奧通航(SZ:002260)董事長王鑫文在回復投資者問詢時稱,「重組終止是因為取得不了標的方境外股東批准交易的授權。」
不過珍愛網資本市場的野心不止。2017年11月20日,珍愛網被亞洲投資公司太盟投資集團(PAG,下稱「太盟」)收入囊中,太盟也對其有絕對控股權。
「賣身」太盟投資集團,原本以為資本進入後能夠重新輸血和自我造血,然而事與願違。珍愛網融資後的市場表現與之前相比判若兩人。
太盟改變珍愛網的現狀了嗎?
作為珍愛網融資不順以後的接盤者,太盟入主似乎並沒有改變珍愛網面臨的內憂外患問題。
隨著網際網路婚介市場進入成熟期,頭部格局業已形成。但是幾乎無一例外,都存在著品牌口碑下滑、用戶與營收增長乏力的現實問題。
而婚戀中介這個看似需求剛性的行業,也進入了瓶頸期。珍愛網作為頭部婚戀平臺之一,也首當其衝,各種負面新聞、用戶投訴層出不窮。由於管理機制的缺乏、信任危機頻繁爆發,導致珍愛網的表現也一落千丈。
根據網絡公開資料,珍愛網「營銷騷擾」「誘導消費」「不開發票」「霸王條款」「殺豬盤」等問題的消費者投訴不斷增多。
2019年4月,就有媒體披露,聚投訴平臺上關於珍愛網的消費者投訴總數量高達3172條。根據聚投訴發布的《2019-2020年營銷類騷擾投訴報告》數據,珍愛網排名投訴榜第5名,在婚戀行業內排名最高。儘管珍愛網回應一直在處理投訴上做出努力,但是也難掩其負面評價過多對口碑的影響。如筆者在黑貓平臺中看到最新的數據,消費者對珍愛網的投訴也超過1000條。
消費者交費、籤訂合同,但是往往事後才發現,合同條款與之前口頭承諾相差甚遠。更有網友反饋,在與珍愛網籤訂合同後,沒有達到預期效果時,也是交費容易退費難,甚至投訴無門。
根據聚投訴數據,2020年珍愛網共收到375起投訴,其中,246個標註為「已解決」,而標註為「已回復」和「未解決」的投訴還有129個。通過媒體梳理發現,其中誘導消費、霸王條款的問題較為突出。
由此,原本在婚戀市場上處於頭部位置的珍愛網,也因為投訴不斷,處在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不容迴避的是,用戶對珍愛網早已沒有了過去的態度。
這樣的市場表現,也讓珍愛網不受投資人待見。作為投資公司的太盟接盤,自然有其商業利益的考量,但是殘酷的現實是,太盟接盤後的珍愛網,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其品牌形象不佳、用戶口碑不斷下滑的頹勢。這預示著,珍愛網也成了太盟手中的燙手山芋。
一手好牌會被打爛嗎?
珍愛網並未因為資本入主,而扭轉過去受損的信任度及口碑。也就是說,原本坐擁億級用戶量的珍愛網,本來握著一手好牌,卻因為期間的資本運作並未打好如意算盤。
珍愛網一直將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作為自己的營銷賣點,並且建立了線上自助約會平臺、電話紅娘相親服務、線下紅娘相親直營店結合的服務模式。其主要為客服提供線上自助服務、O2O直營店「一對一」紅娘服務以及電話「一對一」紅娘服務。
但婚戀直營店不同於旅遊及其他商品開設直營店。中國人的婚戀大抵有三種方式:一是基於熟人介紹、二是工作生活中相互認識後自由戀愛、三是網戀。實際上這三種方式與珍愛網直營店方式會有認知和觀念上的巨大差異,這也造成珍愛網直營店達不到預期。
有些大齡青年的父母,寧願到公園相親角,也不願意到婚戀直營銷店。究其原因,公園相親角可以更直觀看到彼此了解更多,會有感性和直觀了解。
或許,珍愛網直營店商業模式使其能夠短暫的解決經營現金流的問題,但是,嚴重依賴線下門店背書的模式,也較其它純線上的網際網路交友平臺,運營成本更高。因此,淨利潤並沒有隨著門店的擴張出現規模效應。
珍愛網市場部工作人員曾向媒體記者透露,目前珍愛網的收入來自於會員收費,尚無其他獲利方式。而延長婚戀產業鏈、經營周邊產品等項目正在孵化中,目前尚未成熟。
與此同時,隨著網際網路產品形態的不斷更迭,一直重線下的珍愛網也丟掉了線上平臺的優勢,無論是產品的用戶體驗,還是服務性價比,都未表現出比其它平臺更強的優勢。
按照珍愛網拓展市場的一貫風格,高度覆蓋白領人群,滲透一二線城市,不斷規範主打的直營相親模式,才是其核心競爭力。
但此時的珍愛網,因為有著全國數千家直營門店,也無異於背著包袱上陣,經營壓力之大不言而喻。這種壓力,在2020年尤為明顯,線下門店流量急轉直下,讓珍愛網措手不及。
根據網上公開報導顯示,疫情最嚴重期間,珍愛網召開的一次高層會議宣布要關閉18家線下直營門店,這一比率佔據50多家線下直營門店的35%,這也被視為是珍愛網壯士斷腕、割肉自救的無奈之舉。曾有權威財經媒體預測,珍愛網此輪關店潮,將為其帶來超過2億元人民幣的損失。
雖然國內疫情已逐步得以控制,但是,元氣大傷的珍愛網能否迅速恢復到疫情之前的水平,存在很多變數。
對於其它純線上模式的網際網路平臺來說,疫情之下業務則不降反升。
珍愛網的商業模式問題、內部管理問題、外部資本問題,這都將成為2021年不可迴避並且必須要解決的難題。
珍愛網在被線下業務「綁架」的過程中,如何實現鬆綁,恐怕非一日之功。曾經的珍愛網,解決了很多單身男女的婚戀問題,但為什麼在資本市場自己卻得不到「真愛」?一切,交給時間給出答案吧。
(圖片來源:珍愛網截圖)
本文原創於藍科技,未經授權,任何網站及平臺不得轉載,侵權必究。